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081发布日期:2018-11-30 19:35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线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



背景技术:

电抗器也叫电感器,一个导体通电时就会在其所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产生磁场,所以所有能载流的电导体都有一般意义上的感性。然而通电长直导体的电感较小,所产生的磁场不强,因此实际的电抗器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称空心电抗器;有时为了让这只螺线管具有更大的电感,便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称铁心电抗器。在采用二次逆变的交流电源中,为提高交流时的电流过零速度,使得电流换流能顺利进行,需要具有互感的滤波电抗器,而现有的电抗器中电感绕组的缠绕结构分为传统的两层玻包线卷绕方式或单线中心抽头绕线方式,需要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确保缠绕紧密,存在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散热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抗器加工成本高、散热性能差的问题,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散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包括铁芯组件,所述铁芯组件上缠绕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所述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在铁芯组件上等间距交替缠绕,所述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同轴且相邻的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螺旋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始接头、第一结束接头,所述第二螺旋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始接头、第二结束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开始接头、第二开始接头位于铁芯组件轴线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结束接头、第二结束接头位于铁芯组件轴线方向的另一端。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抗器加工成本高、散热性能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本结构在铁芯组件外同时缠绕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其中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在铁芯组件上等间距交替缠绕,相邻的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之间具有间隙,即是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依次交替且互不接触干扰连通。由于第一开始接头、第二开始接头位于铁芯组件轴线方向的一端,第一结束接头、第二结束接头位于铁芯组件轴线方向的另一端,即是对于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而言,两根导线上的电流从铁芯组件的同侧向另一侧进行输入,由于两根螺旋导线互不接触相交,因此显而易见的对于两根螺旋导线而言,其螺旋方向是一致的,所以通过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的共同作用使得互感系数得到提高。同时,由于相邻的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相较于传统单线叠绕结构能够导通更大的电流。因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单线中心抽头绕线方式能够具有更大的互感系数,而相较于现有的两层玻包线卷绕方式又能够具有更大的输出电流,因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此外,由于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为相互等间距平行的两组导线,无需再确保缠绕的紧密性,因此无需再通过人工绕制,完全可以通过机械立绕得以实现,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为相同的裸铝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始接头、第二开始接头分别位于铁芯组件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结束接头、第二结束接头分别位于铁芯组件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即是第一开始接头、第二开始接头在铁芯组件的径向上位于相对两侧,避免相互之间在接线导通时的干扰与影响,便于仅对一个开始接头进行操作连线;所述第一结束接头、第二结束接头同理。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始接头、第一结束接头、第二开始接头、第二结束接头均为长条状的导体,且第一开始接头、第一结束接头、第二开始接头、第二结束接头的长轴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开始接头、第一结束接头在铁芯组件径向的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开始接头、第二结束接头在铁芯组件径向的伸出方向相反。本方案中使得对单独的一根螺旋导线而言,电流的通入端和输出端的伸出方向相反,避免同侧输入与输出时导致连线复杂不便整理的问题,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整洁与规范程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始接头、第一结束接头均从铁芯组件的底端向外伸出;所述第二开始接头、第二结束接头均从铁芯组件的顶端向外伸出。将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的两端按照上下的空间位置进行分开布局,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避免接错。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的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铁芯组件轴向两端的支架,所述铁芯组件固定在两个支架之间。通过两个支架对铁芯组件进行支撑与夹持,确保铁芯组件的稳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相较于现有的单线中心抽头绕线方式能够具有更大的互感系数,而相较于现有的两层玻包线卷绕方式又能够具有更大的输出电流;由于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为相互等间距平行的两组导线,无需再确保缠绕的紧密性,因此无需再通过人工绕制,完全可以通过机械立绕得以实现,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铁芯组件表面的正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第一螺旋导线,2-第二螺旋导线,3-第一开始接头,4-第一结束接头,5-第二开始接头,6-第二结束接头,7-铁芯组件,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包括铁芯组件7,所述铁芯组件7上缠绕第一螺旋导线1、第二螺旋导线2,所述第一螺旋导线1、第二螺旋导线2在铁芯组件7上等间距交替缠绕,所述第一螺旋导线1、第二螺旋导线2同轴且相邻的第一螺旋导线1、第二螺旋导线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螺旋导线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始接头3、第一结束接头4,所述第二螺旋导线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始接头5、第二结束接头6,其中所述第一开始接头3、第二开始接头5位于铁芯组件7轴线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结束接头4、第二结束接头6位于铁芯组件7轴线方向的另一端。

实施例2: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互感电抗的立绕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螺旋导线1、第二螺旋导线2为相同的裸铝线。所述第一开始接头3、第二开始接头5分别位于铁芯组件7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结束接头4、第二结束接头6分别位于铁芯组件7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开始接头3、第一结束接头4、第二开始接头5、第二结束接头6均为长条状的导体,且第一开始接头3、第一结束接头4、第二开始接头5、第二结束接头6的长轴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开始接头3、第一结束接头4在铁芯组件7径向的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开始接头5、第二结束接头6在铁芯组件7径向的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开始接头3、第一结束接头4均从铁芯组件7的底端向外伸出;所述第二开始接头5、第二结束接头6均从铁芯组件7的顶端向外伸出。所述第一螺旋导线1、第二螺旋导线2的截面为矩形。还包括位于铁芯组件7轴向两端的支架8,所述铁芯组件7固定在两个支架8之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