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612发布日期:2019-02-15 19: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胶按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



背景技术:

市场上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的按键开关,起到控制信号输入或者切换的作用,硅胶开关是按键开关的一种,硅胶制品具有环保无毒、触感佳、可与塑胶产品结合具有背光效果、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硅胶按键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遥控器、电话机、汽车仪表按键、POS机等行业。然而现有的硅胶按键一般为轻触开关,轻触开关顾名思义,在使用时只需轻轻点按开关按钮即可使开关接通,当松开手时开关即可断开,因此现有的硅胶按键一般不具有自锁的功能;且由于现有的硅胶按键一般依靠其内部的按键斜壁提供回弹力,使得现有的硅胶按键的按键行程较短,难以适用于一些防护要求较高、按键行程较大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外壳体和底板;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外壳体内设有按键容置腔,所述按键主体设于所述按键容置腔内;

所述按键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按键帽和按键柱;所述按键帽内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空腔,所述按键柱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按键柱的底部设有导电片;所述底板上设有可供所述按键柱通过的通孔;

所述按键帽包括一体成型的键面段、波纹段和支撑段;所述键面段的侧边设有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所述按键容置腔的侧壁上设有上限位槽、下限位槽以及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位于所述上限位槽和所述下限位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按键柱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按键帽的下端面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帽的上端面设有若干防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上端面与所述按键帽的上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下方设有限位柱,所述按键主体和所述底板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通过设置上限位槽、下限位槽和第二环形凸起,将第二环形凸起移动到上限位槽时,能够有效防止按键因无意触碰而被误触发;而将第二环形凸起移动到下限位槽时,能够持续触发硅胶按键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按键行程较长,且具有上下两个锁定状态,适用于一些防护要求较高的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按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外科他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领域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按键主体 11 按键帽 12 按键柱

13 导电片 14 空腔 15 防滑槽

16 第一限位孔 20 外壳体 21 按键容置腔

22 限位柱 30 底板 31 通孔

32 第二限位孔 40 弹簧 111 键面段

112 波纹段 113 支撑段 114 第一环形凸起

115 第二环形凸起 211 上限位槽 212 下限位槽

213 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包括按键主体10、外壳体20和底板30;所述外壳体20位于所述底板 30上方;所述外壳体20内设有按键容置腔21,所述按键主体10设于所述按键容置腔21内;

所述按键主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按键帽11和按键柱12;所述按键帽11 内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空腔14,所述按键柱12位于所述空腔14内,所述按键柱12的底部设有导电片13;所述底板30上设有可供所述按键柱12通过的通孔31;

所述按键帽11包括一体成型的键面段111、波纹段112和支撑段113;所述键面段111的侧边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14和第二环形凸起115;所述按键容置腔21的侧壁上设有上限位槽211、下限位槽212以及活动槽213;所述活动槽213位于所述上限位槽211和所述下限位槽212之间。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包括按键主体10、外壳体20和底板30;按键主体10、外壳体20和底板30均为硅胶材质,较佳地,外壳体20也可以是塑料材质;外壳体20内设有按键容置腔21,按键容置腔21贯通外壳体20的顶部和底部;底板30设于外壳体20的下方,并封闭按键容置腔21的底部开口;按键主体10设于按键容置腔21内,按键主体10的部分结构由按键容置腔21的顶部开口伸出;

如图2所示,按键主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按键帽11和按键柱12;其中按键帽11包括一体成型的键面段111、波纹段112和支撑段113;如图2所示,键面段111为按键主体10最上方的一段,键面段111为实心的柱体,其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如圆形、椭圆形、矩形等;键面段111 的上端面即为按键面,其上可以通过印刷、喷涂或者镭雕等工艺形成键面图形;波纹段112位于键面段111的下方,波纹段112由若干圆环状褶皱构成,使得波纹段112在受到挤压的作用力时能够缩短,而受到拉伸的作用力时能够伸长;同时若干圆环状褶皱构成的波纹段112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消失时,波纹段112能够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波纹段112可根据需要设计圆环状褶皱的数量,圆环状褶皱的数量越多,波纹段112可伸缩的范围越大,按键的运动行程也就越大;按键主体10的底部向四周侧向延伸形成支撑段113,如图1所示,支撑段113位于外壳体20与底板30之间,分别与外壳体20的下表面与底板30的上表面相抵接;外壳体20与底板30的挤压使得支撑段113位置不会发生移动,从而使得按键主体10位置固定。

在按键帽11内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空腔14,波纹段112和支撑段113构成空腔14的外壁;按键柱12位于空腔14内,按键柱12整体呈圆柱形;如图2所示,按键柱12的顶部与按键帽11相连接,按键柱12的底部设有导电片13;按键柱12正下方的底板30上设有可供按键柱12通过的通孔31,当按键柱12向下移动时,按键柱12底部的导电片13将穿过底板30上的通孔 31;在实际使用中,按键的控制电路板设于底板30的下方,当按键柱12底部的导电片13穿过底板30上的通孔31,与控制电路板上的线路触点相接触,从而触发按键控制电路。

如图2所示,在按键主体10的键面段111的侧边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14 和第二环形凸起115;其中第一环形凸起114位于键面段111的上半部分,较佳地,第一环形凸起114的上端面与按键帽11的上端面平齐;第二环形凸起 115位于键面段111的下半部分,较佳地,第二环形凸起115接近键面段111 与波纹段112相连接的区域;较佳地,第一环形凸起114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者矩形,第二环形凸起115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如图3所示按键容置腔21的侧壁上设有上限位槽211、下限位槽212以及活动槽213;上限位槽 211、下限位槽212和活动槽213均环绕按键容置腔21的侧壁一周;上限位槽211与第二环形凸起115相匹配,第二环形凸起115正好能够嵌入上限位槽211中;下限位槽212和上限位槽211的结构相同,两者对称分布在活动槽213的两侧;活动槽213的深度要大于第二环形凸起115的半径,第二环形凸起115能够在活动槽213区域内上下活动而不受阻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在实际工作时,对按键主体1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波纹段112受力收缩,键面段111向下移动,此时第二环形凸起115位于活动槽213内;键面段111向下移动的同时按键柱12也随之向下移动,导电片13穿过底板30上通孔31;当键面段111 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第二环形凸起115将接触到活动槽213与下限位槽212 之间的阻隔,此时导电片13正好与底板30下方的按键控制电路板相接触,按键控制电路被导通触发;

这时若撤销对按键主体10施加的向下作用力,波纹段112由于自身的弹性将恢复到未收缩前的状态,键面段111和按键柱12向上移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停止对按键控制电路的触发;如图4所示,若继续对按键主体10施加向下作用力,第二环形凸起115将受到挤压而变形,从而越过活动槽213与下限位槽212之间的阻隔进入到下限位槽212内,此时即使撤销对按键主体10 施加的向下作用力,波纹段112也难以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到未收缩前的状态,导电片13持续与按键控制电路板相接触,按键控制电路将一直维持触发状态。此时,需要额外对按键主体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才能使第二环形凸起115越过活动槽213与下限位槽212之间的阻隔,重新进入到活动槽213 内;对按键主体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在键面段111上设置第一环形凸起 114,便于对按键主体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

如图5所示,当键面段111受力相上移动,第二环形凸起115接触到活动槽213与上限位槽211之间的阻隔时,继续对按键主体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第二环形凸起115将受到挤压而变形,从而越过活动槽213与上限位槽 211之间的阻隔进入到上限位槽211内;此时,若对按键主体10施加的向下作用力不足,第二环形凸起115将不会越过活动槽213与上限位槽211之间的阻隔,重新进入到活动槽213内;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按键因无意触碰而被误触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通过设置上限位槽、下限位槽和第二环形凸起,将第二环形凸起移动到上限位槽时,能够有效防止按键因无意触碰而被误触发;而将第二环形凸起移动到下限位槽时,能够持续触发硅胶按键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按键行程较长,且具有上下两个锁定状态,适用于一些防护要求较高的产品。

优选地,所述空腔14内设有弹簧40;所述弹簧40套设在所述按键柱12 上;所述弹簧40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按键帽11的下端面和所述底板30的上表面上。具体实施时,在空腔14内还设置有弹簧40,弹簧40套设在按键柱 12上,弹簧40两端分别抵于按键帽11的下端面和底板30的上表面上;当键面段111受力向下移动时,弹簧40被压缩;当撤销对按键主体10施加的向下作用力,弹簧40回弹;通过弹簧40和波纹段112同时提供驱动键面段111 恢复初始位置的回弹力,防止波纹段112因多次伸缩后弹性降低导致键面段 111难以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锁定功能的新型硅胶按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按键帽11的上端面设有若干防滑槽15。具体实施时,如图 1所示,在按键帽11的上端面设有若干防滑槽15,提高手指与按键主体10 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20的下方设有限位柱22,所述按键主体10和所述底板30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一限位孔16和第二限位孔32。具体实施时,如图 1所示,在外壳体20的下方设有限位柱22,按键主体10的支撑段113上对应设有第一限位孔16,底板30上对应第二限位孔32;将按键主体10、外壳体20、底板30组装在一起时,限位柱22将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16和第二限位孔32,从而使按键主体10、外壳体20、底板30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按键主体10、外壳体20和底板30组装。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按键主体、按键帽、按键柱、导电片、空腔、防滑槽、限位孔、外壳体、按键容置腔、限位柱、底板、通孔、弹簧、键面段、波纹段、支撑段、环形凸起、限位槽、活动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