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池钢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228发布日期:2019-01-08 21:4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池钢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池钢壳。



背景技术:

电池属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易爆品,在遭遇挤压时,电池内部容易发生变形,造成损坏甚至爆炸。而在电池短路或受热发生爆炸时,现有的现在钢壳很难有效抵制爆炸所产生的冲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池钢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型电池钢壳,该钢壳包括圆筒状内层钢套、套设于该内层钢套外的圆筒状外层钢套、固定贴设于该内层钢套外壁面上的圆筒状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固定贴设于该外层钢套内壁面上的圆筒状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固定盖设于该内层钢套和外层钢套底端的钢盖、以及夹设于该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之间的圆筒状吸能套筒,该吸能套筒由复数条波峰片、复数条波谷片以及复数条连接片固定连接形成,该复数条波峰片中每相邻两波峰片之间设有一条波谷片,该复数条波谷片中每相邻两波谷片之间设有一条波峰片,该连接片用于固定连接相邻的波峰片和波谷片,该复数条波峰片均与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内壁面抵接,该复数条波谷片均与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外壁面抵接,该外层钢套和内层钢套底端均与该钢盖固定连接,该外层钢套顶端伸出至该内层钢套顶端外、并向外扩径形成束口部,该束口部底端设有向该外层钢套外扩径的束口槽,该束口槽底端与该内层钢套顶端端面平齐,该束口部上设有与该外层钢套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复数条收缩缝,该复数条收缩缝间隔设置于该束口部上、并由该束口槽顶端延伸至该束口部顶端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电池钢壳中,该波峰片和波谷片均为长条状圆弧形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电池钢壳中,该钢盖与该内层钢套和该外层钢套一体成型形成,该吸能套筒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电池钢壳中,该复数条波峰片中每相邻两波峰片之间的距离大于一条波谷片的宽度,该复数条波谷片中每相邻两波谷片之间的距离大于一条波峰片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电池钢壳中,该外层钢套外壁面上设有凸出于该外层钢套外壁面的环状加强筋和条状加强筋,该环状加强筋绕设于该外层钢套外壁面上,该条状加强筋与该外层钢套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池钢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池钢壳时,通过设置内层钢套、外层钢套以及夹设于内层钢套和外层钢套吸能套筒,在封装电芯时,可将电芯插入至内层钢套内,然后将封装盖盖入至外层钢套内直至封装盖抵住内层钢套顶端并卡入至束口槽内,向内冲压束口部直至束口弯曲并压住封装盖,实现对电芯的固定封装。通过在束口部上设置收缩缝,便于封装部向内弯曲。通过设置束口槽,便于对封装盖进行固定及定位。同时通过设置向外扩径的束口部,可减少冲压封装的过程中对内层钢套造成冲击。通过设置吸能套筒,在外层钢套受到外部挤压时,吸能套筒可吸能并产生变形,减少受力向内层钢套和电芯的传递,可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爆的作用。而在电芯内部碰撞冲击内层钢套的过程中,吸能套筒可吸能并产生变形,并通过外层钢套进一步起到耐冲击作用,避免爆炸或降低爆炸所产生的威力。通过设置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可在电池保障时起到一定的缓冲和耐冲击作用,同时,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少电池外部受热向电芯的传递。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电池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电池钢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池钢壳第一实施例中,该钢壳1包括圆筒状内层钢套2、套设于该内层钢套2外的圆筒状外层钢套3、固定贴设于该内层钢套2外壁面上的圆筒状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13、固定贴设于该外层钢套3内壁面上的圆筒状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12、固定盖设于该内层钢套2和外层钢套3底端的钢盖4、以及夹设于该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13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12之间的圆筒状吸能套筒5,该吸能套筒5由复数条波峰片6、复数条波谷片7以及复数条连接片8固定连接形成,该复数条波峰片6中每相邻两波峰片6之间设有一条波谷片7,该复数条波谷片7中每相邻两波谷片7之间设有一条波峰片6,该连接片8用于固定连接相邻的波峰片6和波谷片7,该复数条波峰片6均与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12内壁面抵接,该复数条波谷片7均与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13外壁面抵接,该外层钢套3和内层钢套2底端均与该钢盖4固定连接,该外层钢套3顶端伸出至该内层钢套2顶端外、并向外扩径形成束口部9,该束口部9底端设有向该外层钢套3外扩径的束口槽10,该束口槽10底端与该内层钢套2顶端端面平齐,该束口部9上设有与该外层钢套3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复数条收缩缝11,该复数条收缩缝11间隔设置于该束口部9上、并由该束口槽10顶端延伸至该束口部9顶端端面。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池钢壳1时,通过设置内层钢套2、外层钢套3以及夹设于内层钢套2和外层钢套3吸能套筒5,在封装电芯时,可将电芯插入至内层钢套2内,然后将封装盖盖入至外层钢套3内直至封装盖抵住内层钢套2顶端并卡入至束口槽10内,向内冲压束口部9直至束口弯曲并压住封装盖,实现对电芯的固定封装。通过在束口部9上设置收缩缝11,便于封装部向内弯曲。通过设置束口槽10,便于对封装盖进行固定及定位。同时通过设置向外扩径的束口部9,可减少冲压封装的过程中对内层钢套2造成冲击。通过设置吸能套筒5,在外层钢套3受到外部挤压时,吸能套筒5可吸能并产生变形,减少受力向内层钢套2和电芯的传递,可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爆的作用。而在电芯内部碰撞冲击内层钢套2的过程中,吸能套筒5可吸能并产生变形,并通过外层钢套3进一步起到耐冲击作用,避免爆炸或降低爆炸所产生的威力。通过设置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13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12,可在电池保障时起到一定的缓冲和耐冲击作用,同时,第一玻璃纤维布套筒13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套筒12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少电池外部受热向电芯的传递。

具体的,该波峰片6和波谷片7均为长条状圆弧形片。

优选的,该钢盖4与该内层钢套2和该外层钢套3一体成型形成,该吸能套筒5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该复数条波峰片6中每相邻两波峰片6之间的距离大于一条波谷片7的宽度,该复数条波谷片7中每相邻两波谷片7之间的距离大于一条波峰片6的宽度。

为增强钢壳1的整体强度,该外层钢套3外壁面上设有凸出于该外层钢套3外壁面的环状加强筋14和条状加强筋15,该环状加强筋14绕设于该外层钢套3外壁面上,该条状加强筋15与该外层钢套3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