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超薄英规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935发布日期:2019-02-19 19:1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超薄英规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薄英规插头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超薄英规插头。



背景技术:

电源插头及插座是电器取得电源的连接装置,而各国对于电源插头及插座都有制定其相关的电器标准,故根据国家所在地区的不同,在外形、尺寸和总类方面皆有所差异。

现今的英规插头已经能够实现全自动生产,但是由于英规插头的飞丝安全测试标准的要求下,使得厂家必须在夹线头上方安装压盖,隔阻导线的导电丝飞出接触端面上,否则只能增加插头的整体厚度,通过增加插头的整体厚度使得夹线头与接触端面之间的距离满足飞丝测试的距离,而且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加工装置不能进行机械式在夹线头上方安装压盖,因此现今实现全自动生产的机械只能够生产厚度较大的英规插头,从而规避在夹线头上安装压盖的工序,因此在全自动生产的加工装置仍然不能生产超薄型英规插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改进的超薄英规插头,其作用是能够满足安全标准,省去压接在三个夹线头上的压盖结构。

一种改进的超薄英规插头,包括内架以及架设在内架上的压力盖,内架的底部设有接触端面,接触端面上连接有三只电插脚,内架上安装有与电插脚电性连接的端子片,每个端子片的延伸末端设有夹线头,夹线头到接触端面的最短距离为L1,且L1≥7mm,该结构的英规插头将夹线头抬高,使夹线头到接触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mm,使插头能够满足安全标准,省去压接在三个夹线头上的压盖结构,减少安装工序,节省安装人手,降低生产成本,使超薄英规插头实现到全自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内架上设有对应与三只端子片配合的三个定位板,每个定位板上设有适于夹线头安装的定位卡位,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能固定端子片的位置,避免松动移位。

所述压力盖的顶面到接触端面的直线距离为L2,且L2≤16mm,使插头实现超薄厚度。

所述压力盖的底部延伸有多个连接倒钩,对应的内架上设有与连接倒钩扣接配合的扣接开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所述三个定位板呈并排式相邻设置,相邻的定位板呈之间设有绝缘间隙,压力盖的一侧对应延伸有插接入绝缘间隙的绝缘凸筋,避免安装在夹线头的导线的导电丝搭入相邻的夹线头上,造成漏电或者短路,增加插头的用电安全隐患。

所述夹线头内开设有多条防滑槽,增加夹线头对导线的安装牢固度,避免导线在平滑的夹线头滑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超薄英规插头,结构简单,该结构的英规插头将夹线头抬高,使夹线头到接触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mm,使插头能够满足安全标准,省去压接在三个夹线头上的压盖结构,减少安装工序,节省安装人手,降低生产成本,使超薄英规插头实现到全自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改进的超薄英规插头,包括内架1以及架设在内架1上的压力盖2,内架1的底部设有接触端面3,接触端面3上连接有三只电插脚4,内架1上安装有与电插脚4电性连接的端子片5,每个端子片5的延伸末端设有夹线头6,夹线头6到接触端面3的最短距离为L1,且L1≥7mm,该结构的英规插头将夹线头抬高,使夹线头到接触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mm,使插头能够满足安全标准,省去压接在三个夹线头上的压盖结构,减少安装工序,节省安装人手,降低生产成本,使超薄英规插头实现到全自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内架1上设有对应与三只端子片5配合的三个定位板7,每个定位板7上设有适于夹线头安装的定位卡位8,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能固定端子片5的位置,避免松动移位。

所述压力盖2的顶面到接触端面3的直线距离为L2,且L2≤16mm,使插头实现超薄厚度。

所述压力盖2的底部延伸有多个连接倒钩9,对应的内架1上设有与连接倒钩9扣接配合的扣接开孔1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所述三个定位板7呈并排式相邻设置,相邻的定位板7呈之间设有绝缘间隙11,压力盖2的一侧对应延伸有插接入绝缘间隙11的绝缘凸筋12,避免安装在夹线头6的导线的导电丝飞到相邻的夹线头6上,造成漏电或者短路,增加插头的用电安全隐患。

所述夹线头6内开设有多条防滑槽13,避免导线在平滑的夹线头6滑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