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材料辅助冷却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7660发布日期:2019-04-29 11:5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变材料辅助冷却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变材料辅助冷却的光伏组件,属于光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组件的效率比较低,未被转化成电能的能量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使组件的温度升高。硅光伏组件的温度每升高1℃,其光电转换效率约下降0.5%。因此,提高光伏组件表面温度控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光伏组件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动式冷却,它涉及到需要消耗额外电力的问题。第二类是被动式冷却,通常是通过增加光伏组件的散热面积或设置自然通风层来实现降温的目的。不过,现阶段被动式降温存在降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探究更加有效的散热结构是有益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控温型光伏组件。降低组件的温度,提高发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相变材料辅助冷却的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肋片,铝制容器,铝丝,相变材料;所述光伏电池板的正面接收太阳光,背面粘结肋片,所述铝制容器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其开口面积与光伏电池板面积相同,光伏电池板覆盖在铝制容器上,所述肋片向下延伸抵住铝制容器的底部,所述铝丝设置在相邻的肋片之间,所述相变材料设置在铝制容器中。

上述肋片呈长方体状,相邻肋片之间的空间也为长方体状。

上述铝丝设置在肋片的侧壁,均匀分布,形成在一个相邻肋片之间的空间内呈两组分布。

上述铝丝的两端抵住铝制容器的侧壁。

上述相变材料为石蜡。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的温度,提高了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相变材料辅助冷却的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1,肋片2,铝制容器3,铝丝4,相变材料5;所述光伏电池板1的正面接收太阳光,背面粘结肋片2,所述铝制容器3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其开口面积与光伏电池板1面积相同,光伏电池板1覆盖在铝制容器3上,所述肋片2向下延伸抵住铝制容器3的底部,所述铝丝4设置在相邻的肋片2之间,所述相变材料5设置在铝制容器3中。

上述肋片2呈长方体状,相邻肋片2之间的空间也为长方体状。

上述铝丝4设置在肋片2的侧壁,均匀分布,形成在一个相邻肋片2之间的空间内呈两组分布。

上述铝丝4的两端抵住铝制容器3的侧壁。

上述相变材料5为石蜡。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如下:

当光照充足时,光伏电池板1的温度开始上升,大部分热量通过肋片2传递给相变材料5,铝制容器3和相变材料5的温度随之上升。当相变材料5从固态变成液态时,能吸收大量周围的热,相变材料5石蜡的相变潜热很大,但是其导热性一般。肋片与光伏电池板1的背板直接接触,增加了散热面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肋高等于铝制容器3的深度,肋片2与铝制容器3底部直接接触,由于铝的导热性较高,有利于将光伏电池板1背板的热量通过肋片直接传递到铝制容器底部,这就相当于增加了相变材料5的纵向导热能力,使相变材料的热提取率提高。同时,粘结在肋片2上的铝丝4增加了相变材料的横向导热能力。相变材料5的空间导热能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导致更大的冷却。

进入夜晚后,随着环境温度低于相变材料5的熔点后,相变材料5逐渐凝固,在第二天白天循环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