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直头高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281发布日期:2019-04-03 00:2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塑胶直头高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塑胶直头高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能源来源广泛、行驶安静、无污染排放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汽车厂家的重视,纷纷推出家用电动汽车。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的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拔出现象,即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误操作将连接器意外拔出而造成非正常使用中断,给使用带来不方便。而且在连接使用中,易受到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同时其防水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易出现进水进灰现象,工作稳定性差,另外在插拔过程中,也易出现触电现象,存在使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连接牢固,使用安全、可靠的塑胶直头高压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直头高压连接器,其包括插头组件和与该插头组件相适配的插座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尾盖、线缆防水圈、屏蔽环、插孔套、位置确保部件、插头壳体、头部防水圈、插头屏蔽罩、插头胶芯和信号插针,所述插头胶芯的头部设有连接头,尾部设有连接部,所述插孔套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头内,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线缆插入连接部并与插孔套相连接,信号插针设置在连接头的一侧位置,插头屏蔽罩罩设在连接部上,该插头屏蔽罩上设有让线缆伸出的通孔,屏蔽环套设在线缆上,并封闭所述的通孔,所述插头壳体套设在插头屏蔽罩和插头胶芯上,该插头壳体的头部端面设有与插座组件相对插的定位插槽,头部防水圈设置在插头屏蔽罩和插头壳体之间,插头壳体上设有让线缆伸出的伸出腔,线缆防水圈设置在线缆和伸出腔之间,所述尾盖罩设在伸出腔的开口上,所述位置确保部件设置在插头壳体上,且一端插入定位插槽;所述插座组件包括插座壳体、信号插孔件、插座防水圈和插座屏蔽罩,所述插座壳体的头部端面设有能套设在连接头上的内套部和设有能插入定位插槽的外套部,连接插针对应插孔套的位置设置在内套部内,信号插孔件对应信号插针的位置设置在内套部上,该连接插针的端部设有防触手帽,插座屏蔽罩套设在内套部上,所述外套部上设有与所述位置确保部件相适配的滑动凹位,所述插座壳体的后端面上设有密封槽,插座防水圈设置在该密封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位置确保部件包括推板部、滑板部、侧钩脚和中心钩脚,所述推板部垂直设置在滑板部的尾部,两侧钩脚对称设置在滑板部的两端,中心钩脚设置在滑板部的前端中心位置,滑板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应设有上限位条和下限位条;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与滑板部相适配的滑腔,该滑腔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侧钩脚相适配的侧限凹位,滑腔的底面设有与所述下限位条相对应的下挡条,滑腔的前端壁上设有让中心钩脚穿出与滑动凹位相适配的通口,该通口上设有防止中心钩脚左右晃动的限位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头屏蔽罩的首端为开口,尾端设有尾板进行封闭,尾板上设有两通孔,该通孔的内缘上呈圆心对称设有若干能按压在线缆上的压爪,插头屏蔽罩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后挡凸起和外挡钩板,插头屏蔽罩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起的前挡凸起和内挡钩板,插头屏蔽罩的开口内缘设有能伸入插头胶芯的头部并卡钩在该头部上的钩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钩板的中部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压爪倾斜按压在线缆的外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座屏蔽罩的前端开口周缘设有向内翻起的前钩脚,该插座屏蔽罩的后端开口周缘上、下位置设有向外翻起的后钩脚,该插座屏蔽罩的后端开口周缘两侧位置直线延长一定距离形成限位围边,该插座屏蔽罩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内凸起的内挡钩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套部上设有卡脚,对应卡脚的位置于插头壳体上设有翘板,该翘板的两侧中间位置与插头壳体相连接,该翘板的一端底面设有与卡脚相适配的倒扣,该翘板的另一端顶面设有防滑凸纹形成按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尾盖上设有钩孔,并在插头壳体上设有与钩孔相适配的卡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设有位置确保部件,能确保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准确对接,连接效果好,同时通过定位插槽与外套部相配合和连接头与内套部相配合,使得耦合更为紧密,不会轻易脱落,增加配合稳定性,连接牢固,连接之后,信号插针与信号插孔件相对接,反馈成功连接信号反馈给控制器,让操作人员更为直观了解是否成功连接,给使用带来方便;设有插头屏蔽罩、屏蔽环和插座屏蔽罩,屏蔽效果好,有效提升抗干扰能力,减少外界干扰;设有线缆防水圈、头部防水圈和插座防水圈,密封效果好,从而减少水及粉尘进入的可能性,有效确保工作的可靠性,使用寿命长;另外,插孔套内嵌于连接头内,连接插针的端部设有防触手帽,避免人手因误操作而触碰到插孔套或连接插针,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位置确保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1。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2。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1。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2。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2。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1。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2。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1。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直头高压连接器,其包括插头组件1和与该插头组件1相适配的插座组件2。

参见图3至图10,所述插头组件1包括尾盖11、线缆防水圈12、屏蔽环13、插孔套14、位置确保部件15、插头壳体16、头部防水圈17、插头屏蔽罩18、插头胶芯19和信号插针10。所述插头胶芯19的头部设有连接头191,尾部设有连接部192,所述插孔套14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头191内,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192,线缆插入连接部192并与插孔套14相连接,信号插针10设置在连接头191的一侧位置,插头屏蔽罩18罩设在连接部192上,该插头屏蔽罩18上设有让线缆3伸出的通孔181,屏蔽环13套设在线缆3上,并封闭所述的通孔181,所述插头壳体16套设在插头屏蔽罩18和插头胶芯19上,该插头壳体16的头部端面设有与插座组件2相对插的定位插槽161,头部防水圈17设置在插头屏蔽罩18和插头壳体16之间,插头壳体16上设有让线缆3伸出的伸出腔162,线缆防水圈12设置在线缆3和伸出腔162之间,所述尾盖11罩设在伸出腔162的开口上,具体的,所述尾盖11上设有钩孔111,并在插头壳体16上设有与钩孔111相适配的卡凸163。所述位置确保部件15设置在插头壳体16上,且一端插入定位插槽161。

参见图11至图17,所述插座组件2包括插座壳体21、信号插孔件22、插座防水圈23、插座屏蔽罩24和连接插针25。所述插座壳体21的头部端面设有能套设在连接头191上的内套部211和设有能插入定位插槽161的外套部212,连接插针25对应插孔套14的位置设置在内套部211内,内套部211上对应信号插针10的位置设置有用来安装信号插孔件22的安装位216,信号插孔件22对应信号插针10的位置设置在内套部211的安装位216内,该连接插针25的端部设有防触手帽26,具体的,所述连接插针的端部径向缩小,且未端径向增大形成凸台,所述防触手帽的内壁上设有与凸台相适配的内钩脚。所述防触手帽的帽壁上呈圆心对称设有四个形变开槽,该形变开槽与所述内钩脚呈错开设置。

插座屏蔽罩24套设在内套部211上,所述外套部212上设有与所述位置确保部件15相适配的滑动凹位214,所述插座壳体21的后端面上设有密封槽215,插座防水圈23设置在该密封槽215内。

参见图6,所述位置确保部件15包括推板部151、滑板部152、侧钩脚153和中心钩脚154,所述推板部151垂直设置在滑板部152的尾部,两侧钩脚153对称设置在滑板部152的两端,中心钩脚154设置在滑板部152的前端中心位置,滑板部15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应设有上限位条155和下限位条156;所述插头壳体16上设有与滑板部152相适配的滑腔164,该滑腔164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侧钩脚153相适配的侧限凹位165,滑腔164的底面设有与所述下限位条156相对应的下挡条166,滑腔164的前端壁上设有让中心钩脚154穿出与滑动凹位214相适配的通口,该通口上设有防止中心钩脚154左右晃动的限位框168。

参见图9和图10,所述插头屏蔽罩18的首端为开口,尾端设有尾板进行封闭,尾板上设有两通孔181,该通孔181的内缘上呈圆心对称设有若干能按压在线缆3上的压爪182,插头屏蔽罩18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后挡凸起183和外挡钩板184,插头屏蔽罩18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起的前挡凸起185和内挡钩板186,插头屏蔽罩18的开口内缘设有能伸入插头胶芯19的头部并卡钩在该头部上的钩板187。后挡凸起183和外挡钩板184卡扣在插头壳体16的内壁上,前挡凸起185和内挡钩板186能卡后在插头胶芯19的外壁上,使得装配更为紧密,牢固。

参见图10,在所述钩板187的中部凸起1871,在插接时,凸起1871能按压在内套部211上,提升配合的紧密性。较佳的,所述压爪182倾斜按压在线缆3的外周面上,在确保屏蔽效果的基础上,避免损坏线缆外被。

参见图14和图15,所述外套部212上设有卡脚213,对应卡脚213的位置于插头壳体16上设有翘板167,该翘板167的两侧中间位置与插头壳体16相连接,该翘板167的一端底面设有与卡脚213相适配的倒扣,该翘板167的另一端顶面设有防滑凸纹形成按压部1671。

参见图16和图17,所述插座屏蔽罩24的前端开口周缘设有向内翻起的前钩脚241,该插座屏蔽罩24的后端开口周缘上、下位置设有向外翻起的后钩脚242,该插座屏蔽罩24的后端开口周缘两侧位置直线延长一定距离形成限位围边243,该插座屏蔽罩24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内凸起的内挡钩板244。前钩脚241能卡扣在内套部211的前缘,后钩脚242能卡扣在插座壳体21的背面,内挡钩板244能卡扣在内套部211的外壁上。

使用时,通过定位插槽161与外套部212相配合和连接头191与内套部211相配合,使得连接头191内的插孔套14能准确快速与连接插针25相对接,从而实现连接的目的;这时,位置确保部件15上的中心钩脚154恰好能滑入外套部212上的滑动凹位214,确保连接准确性;并且插头壳体16上的翘板167的倒扣也扣钩在外套部212的卡脚213上,大大增加配合稳定性,连接牢固,连接之后,信号插针10与信号插孔件22相对接,反馈成功连接信号反馈给控制器,让操作人员更为直观了解是否成功连接,给使用带来方便;设有插头屏蔽罩18、屏蔽环13和插座屏蔽罩24,屏蔽效果好,有效提升抗干扰能力,减少外界干扰;设有线缆防水圈12、头部防水圈17和插座防水圈23,密封效果好,从而减少水及粉尘进入的可能性,有效确保工作的可靠性,使用寿命长;另外,插孔套14内嵌于连接头191内,连接插针25的端部设有防触手帽26,避免人手因误操作而触碰到插孔套14或连接插针25,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拔出时,用力按下翘板167的按压部1671,使得具有倒扣的一端向上翘起与卡脚213相脱离,这时,反向拉动插头组件1,便可使其与插座组件2相分离,使用简单方便。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连接器,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