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039发布日期:2019-04-16 22: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线芯退火装置,特别是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缆生产中,因为往往需要对电缆导线进行整形作业,因此一方面造成了电缆导线的温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也导致电缆导线内部存在大量的应力集中及裂痕等缺陷存在,从而严重影响了电缆后续的生产加工作业及电缆产品的质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往往通过专用的退火设备对电缆导线进行退火调制处理,以消除电缆导线经过形变加工后存在的质量缺陷,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开发电缆退火设备,以满足实际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用于对电缆导线进行整形作业之后消除电缆导线内部存在大量的应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包括箱体、密封门、循环风机、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线缆输送装置;

所述箱体一侧面设置有开口,其余封闭;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箱体上并使加热部分设置在箱体腔内;所述循环风机至少一个,循环风机设置在箱体上并使扇叶部分设置在箱体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腔内;

所述线缆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导轨、置物架、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滚轮,所述导轨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并使导轨一端从箱体开口伸入箱体腔内,在箱体之外设置机架支撑导轨,所述置物架设置在导轨之上,并在置物架之下设置若干与置物架连接的滚轮与导轨接触配合,并使滚轮始终在导轨上活动,所述置物架上设置有上表面平整的置物台,所述主动轮活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原理箱体端,并使主动轮与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在箱体腔内的底部,并使从动轮与箱体活动连接,并设置环形的传动带连接从动轮和主动轮,并使传动带一侧链条刚性连接在置物架上;

所述密封门可开闭地设置在箱体开口处用于密闭箱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腔内设置供置物架进入箱体腔内时使置物台边缘嵌入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外侧与箱体内壁密封连接,内侧设置有可使置物台边缘嵌入U型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开口处用于封闭箱体的密封门为可自动开关形式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门一侧通过铰链铰接在箱体上,另一侧设置有通过伸缩装置控制实现上下伸缩的插销,所述箱体上固定有供插销插入以锁紧密封门的固定座;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自动开闭密封门自动开关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包括摆臂、滑槽、齿条和第二伸缩装置;所述摆臂一端设置有垂直于摆臂的转轴,转轴上端设置有齿轮,摆臂另一端设置有拨动销;摆臂的转轴通过连接座转动连接在箱体上,所述滑槽设置在密封门并使摆臂的拨动销卡入滑槽的凹槽中,所述第二伸缩装置固定在箱体上,并使伸缩端连接齿条与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风机和加热装置均设置在箱体腔内的上顶部,并在箱体腔内的循环风机和加热装置之下设置隔离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架上的导轨末端处设置有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侧壁为夹层结构,并在所述夹层结构中设置耐高温的保温棉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用于对电缆导线进行整形作业之后消除电缆导线内部存在大量的应力,并且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结构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的被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中:1-箱体、2-密封门、3-循环风机、4-加热装置、5-温度传感器、6-线缆输送装置、7-线缆、8-控制系统操作盒、11-密封结构、12-铰链、13-伸缩装置、14-插销、15-固定座、16-自动开关门装置、61-机架、62-导轨、63-置物架、64-驱动电机、65-主动轮、66-从动轮、67-滚轮、68-传动带、69-限位块、111-U型凹槽、161-摆臂、162-滑槽、163-齿条、164-第二伸缩装置、631-置物台、1611-转轴、1612-齿轮、1613-拨动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图1-4,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包括箱体1、密封门2、循环风机3、加热装置4、温度传感器5和线缆输送装置6;

所述箱体1一侧面设置有开口,其余封闭;所述加热装置4设置在箱体1上并使加热部分设置在箱体1腔内;所述循环风机3至少一个,循环风机3设置在箱体1上并使扇叶部分设置在箱体1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箱体1腔内;

所述线缆输送装置6包括机架61、导轨62、置物架63、驱动电机64、主动轮65、从动轮66和滚轮67,所述导轨62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并使导轨一端从箱体1开口伸入箱体1腔内,在箱体1之外设置机架61支撑导轨62,所述置物架63设置在导轨62之上,并在置物架63之下设置若干与置物架63连接的滚轮67与导轨62接触配合,并使滚轮67始终在导轨62上活动,所述置物架63上设置有上表面平整的置物台631,所述主动轮65活动连接在机架61上的原理箱体1端,并使主动轮65与设置在机架61上的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轮66设置在箱体1腔内的底部,并使从动轮66与箱体1活动连接,并设置环形的传动带68连接从动轮66和主动轮65,并使传动带68一侧链条刚性连接在置物架63上;

所述密封门2可开闭地设置在箱体1开口处用于密闭箱体。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对线缆线芯进行退火处理时,首先,打开密封门2,并启动驱动电机64将置物架63启动到箱体1外的机架61上位置,操作人员搬动电缆线芯将电缆线芯放置到置物台631上堆叠好;然后启动驱动电机64,驱动电机64带动主动轮65转动并驱动传动带68转动,有传动带68带动置物架63并移动电缆线芯进入箱体1腔内,然后关闭密封门2,并启动加热装置4加热箱体1内腔空气,并利用启动的循环风机3驱动箱体1内部热气循环,使箱体1腔内温度均匀,促使电缆线芯均匀受热,所述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箱体1腔内温度,并协调加热装置4和循环风机3工作,在温度传感器5检测箱体腔内温度达到退火所需温度后控制加热装置4调整加热功率实施保温处理,保温工艺阶段完成后继续降低加热装置4功率或关闭加热装置4降温。退火处理完成后打开密封门2并启动驱动电机64带动电缆线芯移出至箱体1外。

所述电缆线芯通过线缆输送装置6移动进出箱体1,是电缆线芯退火时的装卸作业变得简便,提高工作效率,因为不适用此方法,直接利用叉车或其他相应设备往箱体1腔内装卸电缆,操作不便,且容易因操作失误而损伤设备。上述加热装置4可以是电阻加热方式的电热管,温度传感器5可以是在线式红外线测温传感器,磁传感器实时监测,响应快且监测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便于与加热装置4配合使用。所述主动轮65和从动轮66可采用链轮,所述传动带68可选用与主动轮65和从动轮66模数相同的链条,链传动响应快且不丢失指定的位移量,强度高且易于控制。所述箱体1的箱体侧壁可以设置成夹层结构,并在在夹层内设置来高温的保温棉,增加炉体的保温隔热效果。

所述箱体1腔内设置供置物架63进入箱体1腔内时使置物台631边缘嵌入的密封结构11,所述密封结构11外侧与箱体1内壁密封连接,内侧设置有可使置物台631边缘嵌入U型凹槽111。如此设置可以将置物台631以下部分与以上部分隔离,避免热气泄露,增强保温效果。

所述箱体1开口处用于封闭箱体的密封门2为可自动开关形式设置。所述密封门2一侧通过铰链12铰接在箱体1上,另一侧设置有通过伸缩装置13控制实现上下伸缩的插销14,所述箱体1上固定有供插销14插入以锁紧密封门2的固定座15;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自动开闭密封门2自动开关门装置16。所述自动开关门装置16包括摆臂161、滑槽162、齿条163和第二伸缩装置164;所述摆臂161一端设置有垂直于摆臂161的转轴1611,转轴1611上端设置有齿轮1612,摆臂161另一端设置有拨动销1613;摆臂161的转轴1611通过连接座1614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所述滑槽162设置在密封门2并使摆臂161的拨动销1613卡入滑槽162的凹槽中,所述第二伸缩装置164固定在箱体1上,并使伸缩端连接齿条163与齿轮1612啮合。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实现了密封门2的自动开关,通过第二伸缩装置164推拉齿条163移动以驱动摆臂161摆动以实现密封门2的自动开关。且如此设置原理简单,制作简单。

所述循环风机3和加热装置4均设置在箱体1腔内的上顶部,并在箱体1腔内的循环风机3和加热装置4之下设置隔离网17。设置隔离网17避免维护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不必要地对加热装置4和循环风机3撞击,影响使用。

所述机架61上的导轨62末端处设置有限位块69。用以限制置物架63退出箱体1时的最远端位置,放置以外脱离导轨62.

上述所用装置可以统一接入设置有控制系统操作盒的控制系统中,通过操作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协调调动各装置运行,实现高度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线芯用全自动退火炉,用于对电缆导线进行整形作业之后消除电缆导线内部存在大量的应力,并且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