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1361发布日期:2019-05-31 21:1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纯电动汽车已经走进大众的视野并被多数人所接受,因为纯电动汽车主要是以电力为动力,在进行使用时,不会有尾气排放且振动和噪声水平超低,满足排放法规的同时提高了舒适性。

纯电动汽车的电力主要是存储在动力电池中,车用动力电池在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存放在一个封闭的电池箱体中,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冷却不良或过充过放、持续颠簸、碰撞等情况,其温度会异常偏高,并可能起火或爆炸,由于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都是固定安装在汽车内部,电池一旦遇到火险,很容易带来巨大的连锁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存放在一个封闭的电池箱体中,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冷却不良或过充过放、持续颠簸、碰撞等情况,其温度会异常偏高,并可能起火或爆炸,由于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都是固定安装在汽车内部,电池一旦遇到火险,很容易带来巨大的连锁危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包括电池箱体1、螺纹套筒2、滑块4、切刀6、箱盖12、电池组15、电动滑轨16、防火布17、支撑转板23、支撑板25和支撑顶板26;

所述的电池箱体1为上下开口的箱体结构,电池箱体1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箱盖12,电池箱体1安装在汽车底盘上;

所述的支撑转板23共两块,对称置于汽车底盘外端面处,支撑转板23位于电池箱体1的正下方,支撑转板23的上端面与支撑板25的下端面相接触;两个伺服电机19分别位于电池箱体1的两侧,两个伺服电机19的主轴分别竖直固定在两个支撑转板23上;所述的支撑转板23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第二滚珠24,第二滚珠24嵌合在支撑转板23内,同时第二滚珠24与支撑板25的下端面相接触,第二滚珠24使得支撑转板23相对支撑板25发生滑动,从而支撑转板23随着伺服电机19滑离支撑板25,方便电池组15脱落出来;

所述的支撑板25置于电池箱体1内部,位于支撑转板23上方;支撑板25的两侧竖直固定安装有螺纹杆21;所述的螺纹杆21的上部套接有螺纹套筒2,螺纹套筒2与螺纹杆21螺纹连接;所述的支撑顶板26上设有通孔,与螺纹套筒2相配合,螺纹套筒2穿过支撑顶板26的通孔,将支撑顶板26安装在支撑板25的上方,支撑顶板26与支撑板25之间垫有橡胶块;支撑顶板26的上端面设有卡槽20,用于放置电池组15;

所述的电池组15的上端面前后两侧设有水平的电动滑轨16,两个U形卡框14横跨在电池组15的前后侧及底面,U形卡框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电动滑轨16的端部,U形卡框14的底部固定在卡槽20上,U形卡框14用于固定压紧电动滑轨16和电池组15,避免电动滑轨16和电池组15相互脱离;两个电动滑轨16的左端上活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沿电动滑轨16滑动,电动滑轨16上安装有启动开关7,启动开关7的负极端电连接汽车本身自带的小型蓄电池的正极端;所述的滑块4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导电片5,两个电动滑轨16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导电片13,第二导电片13正对着第一导电片5;电池组15上端面的电极端通过软胶粘接有接线片30且接线片30为导电体;伺服电机19的正极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一导电片5,伺服电机19的负极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导电片13,同时汽车本身自带的蓄电池连接在伺服电机19与第二导电片13连接的电路中;所述的卡槽20的左端的上表面上通过转轴水平连接有卷柱18,卷柱18上缠绕有防火布17,防火布17的一端与卷柱18固接,另一端与滑块4固接;

所述的电池箱体1前后侧板上端均开设有穿线孔10,穿线孔10所在位置的电池箱体1内侧壁上固接有热双金属片11,热双金属片11由上下存在间距的主动片和被动片组合而成,主动片的受热形变系数大于被动片的受热形变系数,热双金属片11的主动片通过导线电连接启动开关7的正极端,热双金属片11的被动片通过导线电连接汽车本身自带的小型蓄电池的负极端;

所述的箱盖12的下端面安装有散热扇8,散热扇8电连接汽车本身自带的小型蓄电池,散热扇8正对着热双金属片11,散热扇8所在位置的箱盖12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9,散热扇8用于对热双金属片1进行散热,避免非火险情况下由于环境温度高导致热双金属片11触发;

所述的滑块4的右侧水平固接有切刀6,切刀6的刀刃正对着接线片30的软胶粘接处,切刀6随着滑块4沿着电动滑轨16向右滑动,将电池组15上的接线片30铲下,从而使连接着接线片30的导线随着接线片30脱离;

所述的螺纹套筒2的下端面安装有支撑盘22,支撑盘22与支撑顶板26的下端面相贴合,支撑盘22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滚珠27,第一滚珠27与支撑顶板26的下端面相接触,第一滚珠27使支撑盘22相对支撑顶板26的下端面进行转动,从而支撑盘22随着螺纹套筒2旋转,沿着螺纹杆21向上移动,将支撑顶板26升起;螺纹套筒2的上端固接有对接筒3,对接筒3的上端开口,用于对接电动钻头,从而使螺纹套筒2随着电动钻头旋转进行拆装;

所述的支撑板25的前后左右端面处均水平设有延伸杆28,且延伸杆28垂直于所在位置的支撑板25端面,延伸杆28位于支撑板25内侧,支撑板25的内侧水平固接有弹簧29,弹簧29与延伸杆28处于支撑板25内侧的端头相连接,弹簧29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延伸杆28的外端头抵在电池箱体1的内侧壁上;当支撑板25和电池组15从电池箱体1内脱落时,延伸杆28由于空间限制的解除,延伸杆28随着弹簧29的回弹复位作用滑出支撑板25,增大支撑板25的支撑范围,避免支撑板25带着电池组15摔至地面倾倒。

工作原理:电池箱体1所在位置发生明火燃烧时,设置在电池箱体1上端的热双金属片11的主动片和被动片受火焰燃烧以及热量影响而变形,并且由于主动片的受热形变系数大于被动片受热形变系数,热双金属片11的整体就会向被动片一侧弯曲,最终贴合,使得电动滑轨16的启动开关7通电启动,使得滑块4向右自动滑动,使得收卷在卷柱18上的防火布17覆盖电池组15上侧导电端进行火焰隔绝;同时滑块4上的切刀6将电池组15上粘接的接线片30铲下,从而使得连接着接线片30的导线随着接线片30脱离开;在防火布17完全覆盖电池组15时,滑块4上的第一导电片5和第二导电片13正好接触,伺服电机19依靠接触的第一导电片5和第二导电片13通电,伺服电机19带动支撑在支撑板25下侧的支撑转板23向两侧转离,然后支撑板25失去支撑点,并且使得电池箱体1与汽车底盘的连接口打开,此时电池箱体1底部则与汽车底盘外部环境连通,则电池组15随着支撑板25一起从电池箱体1内部脱落出来,掉落在汽车外部的路面上,避免电池组15由于异常高温或明火燃烧发生爆炸对汽车及人员产生更大的连锁危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箱体内部电池组温度异常升高或发生明火燃烧时,设置在电池箱体上端的热双金属片的主动片和被动片受火焰燃烧以及热量影响而变形,并且由于主动片的受热形变系数大于被动片受热形变系数,热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片一侧弯曲,最终贴合,使得电动滑轨的启动开关通电启动,使得滑块向右自动滑动,使得收卷在卷柱上的防火布覆盖电池组上侧导电端进行保护,同时滑块上的切刀将电池上粘接的接线片铲下,从而使得连接着接线片的导线随着接线片脱离开;

2、本实用新型在防火布完全覆盖电池组时,滑块上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正好接触,伺服电机依靠接触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通电,伺服电机带动支撑在支撑板下侧的支撑转板向两侧转离,然后支撑板失去支撑点,并且使得电池箱体与汽车底盘的连接口打开,电池箱体底部则与汽车底盘外部环境连通,则电池组随着固定的支撑板一起从电池箱体内部脱落出来,掉落在汽车外部的路面上,避免电池组由于高温或明火燃烧发生爆炸对汽车及人员产生更大的连锁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的支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的U形卡框与卡槽连接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的支撑盘俯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的螺纹套筒与螺纹杆对接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的箱盖剖视图。

图中:1电池箱体;2螺纹套筒;3对接筒;4滑块;5第一导电片;6切刀;7启动开关;8散热扇;9透气孔;10穿线孔;11热双金属片;12箱盖;13第二导电片;14U形卡框;15电池组;16电动滑轨;17防火布;18卷柱;19伺服电机;20卡槽;21螺纹杆;22支撑盘;23支撑转板;24第二滚珠;25支撑板;26支撑顶板;27第一滚珠;28延伸杆;29弹簧;30接线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遇火险自动保护装置,包括电池箱体1,所述电池箱体1与所安装的汽车底盘下方外部空间连通,所述电池箱体1的底部内侧水平设置有支撑板25,所述支撑板25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均竖直固接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上端套接有螺纹套筒2且螺纹套筒2通过咬合的螺纹连接着螺纹杆21,所述螺纹套筒2之间水平设置有支撑顶板26且螺纹套筒2均竖直穿过支撑顶板26,同时支撑顶板26与支撑板25之间垫有橡胶块,所述支撑顶板26上端面中间位置固接有卡槽20,所述卡槽20内卡放有电池组15且电池组15的侧壁贴合着卡槽20的内壁,所述电池组15的上端面前后侧边均水平设置有电动滑轨16,所述电动滑轨16的左端固定电连接有启动开关7且启动开关7的负极端电连接汽车本身自带的小型蓄电池的正极端,所述电动滑轨16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滑块4且此处滑块4为电动滑轨16的滑动机构,所述卡槽20的左端上侧边沿通过转轴水平连接有卷柱18,所述卷柱18缠绕有防火布17且防火布17的一端固接着卷柱18,另一端固接着滑块4,所述电池箱体1前后侧板上端均开设有穿线孔10,所述穿线孔10所在位置的电池箱体1内侧壁上固接有热双金属片11且热双金属片11由上下存在间距的主动片和被动片组合而成,同时主动片的受热形变系数大于被动片受热形变系数,所述热双金属片11的主动片通过导线电连接启动开关7的正极端,热双金属片11的被动片通过导线电连接着汽车本身自带的小型蓄电池的负极端,所述电池组15上端面电极端通过软胶粘接有接线片30且接线片30为导电体,所述电池箱体1的上端通过螺丝水平连接有箱盖12,所述滑块4的上端右侧竖直固接有第一导电片5,所述电动滑轨16的右端固接有第二导电片13且第二导电片13正对着第一导电片5,所述电池箱体1的下端外侧水平贴合设置有支撑转板23且支撑转板23左右成对存在,同时支撑转板23贴合支撑板25,支撑转板23处于所安装的汽车底盘外端面处,所述电池箱体1的左右侧板外设有伺服电机19且伺服电机19的主轴竖直向下固接着支撑转板23的端头,同时伺服电机19的正极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一导电片5,伺服电机19的负极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导电片13,同时汽车本身自带的小型蓄电池连接在伺服电机19与第二导电片13连接的电路中。

所述螺纹套筒2的下端边沿处水平连接有支撑盘22且支撑盘22贴合在支撑顶板26的下端面,同时支撑盘22的上端面环绕嵌合设置有第一滚珠27且第一滚珠27抵触支撑顶板26的下端面,第一滚珠27便于支撑盘22相对支撑顶板26的下端面进行转动,从而便于支撑盘22随着螺纹套筒2旋转,沿着螺纹杆21向上移动,将支撑顶板26升起。

所述螺纹套筒2的上端固接有对接筒3且对接筒3的上端为开口,同时对接筒3的水平截面为六边形,对接筒3便于对接电动钻头,从而使得螺纹套筒2随着电动钻头旋转进行拆装。

所述电动滑轨16的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U形卡框14且U形卡框14横跨在电池组15的前后侧,同时U形卡框14的前后端均通过长螺栓固接着卡槽20,U形卡框14用于固定压紧电动滑轨16和电池组15,避免电动滑轨16和电池组15相互脱离。

所述箱盖12的下端面设置有散热扇8且散热扇8电连接汽车本身自带的小型蓄电池,同时散热扇8正对着热双金属片11,并且散热扇8所在位置上方的箱盖12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9,散热扇8用于对热双金属片1进行散热,避免非火险情况下由于环境温度高导致热双金属片11触发。

所述滑块4的右侧水平固接有切刀6且切刀6的刀刃正对着接线片30的软胶粘接处,切刀6随着滑块4沿着电动滑轨16向右滑动,将电池组15上粘接的接线片30铲下,从而使得连接着接线片30的导线随着接线片脱离开。

所述支撑转板23上端面均匀分布有第二滚珠24且第二滚珠24嵌合在支撑转板23内,同时第二滚珠24抵触支撑板25的下端面,第二滚珠24便于支撑转板23相对支撑板25发生滑动,从而便于支撑转板23随着伺服电机19滑离支撑板25,方便电池组15脱落出来。

所述支撑板25的前后左右端面处均水平设置有延伸杆28且延伸杆28垂直于所在位置的支撑板25端面,同时延伸杆28收纳在支撑板25内侧,支撑板25的内侧水平固接有弹簧29且弹簧29固接着延伸杆28处于支撑板25内侧的端头,弹簧29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延伸杆28的外端头抵触在电池箱体1的内侧壁上,当支撑板25和电池组15从电池箱体1内脱落时,延伸杆28由于空间限制的解除,延伸杆28随着弹簧29的回弹复位作用滑出支撑板25,增大支撑板25的支撑范围,避免支撑板25带着电池组15摔至地面倾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