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过敏电极贴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993发布日期:2019-04-03 00:2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过敏电极贴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极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过敏电极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保健的观念越来越重视,在仪器使用方面主要涉及一些理疗设备,在这些设备上,电极贴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部件。在使用时,通常将电极贴贴在身体上,另一端连接仪器。

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电极贴,贴在身上会引起部分人出现皮肤瘙痒,甚至伴随起红疹等过敏的情况,而且电极贴上的金属扣较为光滑,与仪器上的夹子连接时容易松动,使用时要极其小心,极其不便;若遇到状态不易控制的癫痫病人时,夹子掉落的机率更大,十分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的电极贴存在引起皮肤瘙痒且容易松动掉落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过敏且不易松动的电极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抗过敏电极贴连接装置,包括电极贴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贴包括底座部件和金属扣部件,所述底座部件包括电极贴外层和设置于电极贴外层一侧的固定底座,所述电极贴外层另一侧粘贴有安普贴;所述金属扣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极贴内层、连接套筒和金属头,所述固定底座插入连接套筒中使电极贴外层、电极贴内层相互贴合,所述金属头的直径大于连接套筒直径,金属头与连接套筒的连接面为内立面;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弹性夹,所述弹性夹的前端部设置有内勾的防松夹头,防松夹头与金属头的内立面相互贴合使金属头固定于弹性夹内,所述弹性夹内位于金属头后方的空间中设置有轴推座,所述弹性夹后端部还设置有环形凸沿,轴推座的后端穿出环形凸沿与连接座连接,使连接座连接推动轴推座在弹性夹内前后移动。

上述的轴推座的前端中部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金属头的头部相匹配。

上述的环形凸沿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上述的轴推座的中端侧壁为与弹性夹中臂平行且契合的斜面。

上述的弹性夹的数量为4-8个,且所述弹性夹沿环形均匀分布。上述的防松夹头的内壁垂直于弹性夹的内壁,防松夹头的内壁与金属头内立面相互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电极贴的外壁上粘贴一层安普贴,贴在身上可以解决传统电极贴直接贴在身上引起皮肤瘙痒、起红疹的情况,并且本实用新型对电极贴的金属头和弹性夹之间的衔接进行改进,在金属头与连接套筒的连接面为内立面,使用时将弹性夹的防松夹头与内立面贴合,由于防松夹头的作用,弹性夹不易松动;而且在弹性夹的内部设置有轴推座,使用完毕时,通过轴推座、环形凸沿和连接座之间的互相配合,可以轻松将弹性夹卸掉;整体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能够解决传统弹性夹容易松动、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结合状态下图2的B-B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分离状态下图2的B-B向剖面图;

图5为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安普贴,21为电极贴外层,22为电极贴内层,31为固定底座,32为连接套筒,33为金属头,34为内立面,4为弹性夹,41为防松夹头,45为防松夹头内壁,5为轴推座,51为轴推座前端,54为轴推座中端侧壁,56为弧形槽,61为连接线,62为连接座,63为连接块,64为环形凸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使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过敏电极贴连接装置,由图1所示,包括电极贴和连接装置,所述电极贴包括底座部件和金属扣部件,所述底座部件包括电极贴外层21和设置于电极贴外层一侧的固定底座31,所述电极贴外层21的另一侧粘贴有安普贴1,在使用时,将安普贴1的外膜揭掉贴在身体上,然后将电极贴外层21粘贴在安普贴1上,避免了电极贴与人体表皮的直接接触,安普贴1是一种半渗透水胶敷料,与人体表皮结构相似,不易使表皮产生过敏反应,在电极贴使用过程中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在电极贴外层21和电极贴内层22的中间为固定底座31,并在金属扣部件上设置有与固定底座31相匹配的连接套筒32,使用时只需将固定底座31插入连接套筒32中,即可将电极贴整合在一起。在连接套筒32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大于连接套筒32直径的半球形的金属头33,所述金属头33与连接套筒32的连接面称为内立面34;由图1-5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4个弹性夹4,轴推座5和连接座62,所述弹性夹4的端部设置垂直于弹性夹4的防松夹头41,防松夹头41与金属头33的内立面34相互贴合使金属头33固定于弹性夹4内;所述弹性夹4后端部还设置有环形凸沿64,轴推座的后端穿出环形凸沿64与连接座62连接,连接座推动轴推座在弹性夹内前后移动,为了防止连接座62与环形凸沿64之间的相互摩擦,在两者中间还设置了橡胶垫63。

由图2、3所示,电极贴在连接时,使用者手持弹性夹4向金属头33的方向推动,使防松夹头41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将弹性夹4与金属头33上的内立面34衔接,由于防松夹头41的阻挡作用,向连接线61方向拉动时,弹性夹4不易松动,即可将电极贴与弹性夹4连接。

由图4所示,电极贴使用完毕时,使用者的手指同时挤压环形凸沿64和连接座62,推动内部的轴推座5向金属头33方向移动,利用推力使防松夹头41向外扩张,从而将金属头33从弹性夹内部挤出,实现电极贴与固定装置的分离,从而完成拆卸。

实施例2,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由图5、6所示,在连接装置中,所述轴推座前端51的中部设置有弧形槽56,所述弧形槽56与金属头33的头部相匹配,使金属头在固定时能够与轴推座5更紧密的贴合,进一步增强了电极贴连接的紧固性,使体验者的使用效果更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