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7573发布日期:2019-05-15 22:4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前置摄像头以及红外感应器等。但是发明人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屏占比,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显示屏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屏占比,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一种显示屏,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所述显示屏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第二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以及

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电场进行隔离。

上述显示屏,通过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相互形成的复合屏结构,从而可以真正实现全面屏显示。并且在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隔离结构,隔离结构能够将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电场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显示屏体的正常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导电走线层;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导电走线层;所述隔离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和所述第二导电走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层或者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层位于同一层;或者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层、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层和所述隔离结构位于同一层;

所述隔离结构的材质为导电材质,或者所述隔离结构的材质为钼铝钼、氧化铟锡、钛铝钛、银或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层或者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以使得所述隔离结构和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层或者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层位于同一层;或者

所述隔离结构、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层和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以使得所述隔离结构、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层和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层位于同一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走线为波浪形走线;和/或所述第一导电走线为波浪形走线;在波浪形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波浪形走线的宽度连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结构的厚度为0.1纳米~10000纳米;和/或所述隔离结构与显示屏的地线连接;和/或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隔离结构和所述显示屏的地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各结构膜层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下可设置感光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或者阳极;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具有间距;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且所述间距连续变化或间断变化;和/或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每个第一电极对应一个发光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和/或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

一种显示屏,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参考电压层;所述参考电压层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阴极连接;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边框区的导电连接线;所述导电连接线与所述参考电压层连接,以包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屏,直接利用第一显示面板中的参考电压层以及增设的导电连接线即可包裹第二显示面板,从而使得第二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处于同一电平,可最大程度减少第二显示面板对第一显示面板的干扰。

一种显示终端,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沿图1中的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沿图2中的B-B'线的截面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PM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AM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的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在开槽区域设置前置摄像头以及红外感应器等。这种做法实际上开槽区域仍然是非显示区域,从而导致无法真正实现全面屏显示。基于上述问题,本司申请了一种显示屏,其在开槽区域设置透明显示面板的方式来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但是由于开槽区域的显示面板和其他区域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以及器件结构存在差异,导致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进而使得显示屏会出现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即便是开槽区域的显示面板和其他区域的显示面板采用相同的面板结构,也会由于驱动方式的差异导致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导致显示屏会出现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

例如,当开槽区域采用PMOLED显示面板,而其他区域(也即非开槽区域)为AMOLED显示面板时,由于PMOLED显示面板是“电流型+行扫描”的驱动方式,其行扫描信号的电平一般情况下均在10V以上,频率在10KHz以上,而阴极扫描信号(也即列扫描信号)的电平一般在8V左右,频率在100Hz~200Hz;而AMOLED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为电压型驱动方式,其驱动电压的电压在6V左右,且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在微米级,因此PMOLED显示面板的帧频和行频信号都会对AMOLED的时序造成干扰,导致AMOLED显示面板无法正常显示,从而使得整个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其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屏具有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相互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A2可以设置在显示屏的顶部中间区域,从而与第一显示区AA1存在三面接触,如图1所示。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A2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的一侧,第一显示区AA1则设置在显示屏的另一侧。例如,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一显示区AA1沿显示屏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或者沿显示屏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此时,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只有一面连接。在图1中,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数量均为一个,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10、第二显示面板120以及隔离结构(图中未示)。其中,第一显示面板11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A1上,第二显示面板120则设置在第二显示区AA2上。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可以具有相同的面板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面板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结构形成在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之间,用于将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电场进行隔离。因此,第二显示面板120的驱动信号无法对第一显示面板110的驱动信号进行干扰,第一显示面板110的驱动信号也无法对第二显示面板120的驱动信号进行干扰,也即可以避免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之间相互干扰,确保显示屏能够正常进行显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包括第一导电走线层L1,第二显示面板120包括第二导电走线层L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走线层L1和第二导电走线层L2位于同一层。隔离结构形成于第一显示面板110的导电走线层L1和第二显示面板120的导电走线层L2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中仅仅画出了导电走线层的示意,图3则为沿图2中的B-B'线的截面图。图2和图3中,130表示隔离结构。此时,导电走线层L1、导电走线层L2以及隔离结构均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也即导电走线层L1、导电走线层L2以及隔离结构具有相同的导电材质,比如钼铝钼、氧化铟锡、钛铝钛、银或铝等。通过将隔离结构与导电走线层L2、导电走线层L3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不会增加工艺制备的复杂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的导电走线层L1和第二显示面板120的导电走线层L2也可以位于不同的水平层。此时,也可以将隔离结构与第一显示面板110的导电走线层L1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或者将隔离结构与第二显示面板120中的导电走线层L2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额外的工艺在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的导电走线层之间进行刻蚀填充形成该隔离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隔离结构的厚度D可以为0.1纳米~10000纳米。由于隔离结构所隔离的是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电场,因此隔离结构并不需要完全将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的接触面进行隔离,其厚度可以采用工艺能够实现的膜层厚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隔离结构也可以将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的整个接触面进行包裹隔离,确保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此时第一显示面板110和第二显示面板120之间完全间隔,不存在接触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走线层L1、第二导电走线层L2以及隔离结构的材质均可以为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等。比如,第一导电走线层L1、第二导电走线层L2以及隔离结构的材质均可以为钼铝钼、氧化铟锡、钛铝钛、银或铝。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120为透明显示面板,因此第二导电走线层L2的材质可以为透明金属氧化物,比如采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掺杂银的氧化铟锡(Ag+ITO)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Ag+IZO)。各导电走线层中的导电走线的厚度可以根据走线内所传输的信号的情况进行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隔离结构与显示屏内部的地线连接,从而将隔离结构的电平保持与地点电平一致,可以降低第二显示面板120和第一显示面板110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显示屏的正常显示。具体地,隔离结构可以与显示屏的主板地线连接,从而起到屏蔽干扰的目的。在一实施例中,隔离结构通过单边金属线接口与地线连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隔离结构还可以通过双边或者多边金属线接口与地线连接,从而减少接地阻抗,具有更好地屏蔽效果。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屏中还包括柔性电路板。隔离结构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显示屏的地线之间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120可以为透明或者半透半反式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透明可以通过采用透光率较好的各层材料来实现。例如,各结构膜层均采用透光率大于90%的材料,从而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可以在70%以上。进一步的,各透明功能层均采用透光率大于95%的材料,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甚至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80%以上。具体地,导电走线的材质为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Ag+ITO(掺杂银的氧化铟锡)或者Ag+IZO(掺杂银的氧化铟锌)等,绝缘层材料优选SiO2,SiNx以及Al2O3等,像素定义层则采用高透明材料。

可以理解,显示面板的透明还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手段实现。透明或者半透半反式的显示面板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正常显示画面,而当显示面板处于其他功能需求状态时,外部光线可以透过该显示面板照射到置于该显示面板之下的感光器件等。

通过将第二显示面板120设置为透明或者半透半反式的显示面板,从而使得摄像头等感光器件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面板120下方。可以理解,第二显示区AA2在感光器件不工作时,可以正常进行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显示,而在感光器件工作时,第二显示区AA2随着整体显示屏的显示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显示正在拍摄的外部图像,或者第二显示区AA2也可以处于不显示状态,从而进一步确保感光器件能够透过该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显示面板120进行光线采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也可以相同,也即第一显示面板110与第二显示面板120的透光率可以相同,从而使得整个显示屏具有较好的透光均一性,确保显示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120中的导电走线为波浪形走线,如图4所示。具体地,在波浪形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波浪形走线的宽度持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宽度连续变化是指在波浪形走线上任意两个相邻位置处的宽度不相同。宽度间断变化是指在导电走线上存在部分区域内相邻两个位置的宽度相同,而在部分区域内相邻两个位置的宽度不相同。通过第二显示面板120中的导电走线设计为波浪形走线,从而使得外部光线经过导电走线时,在导电走线的不同位置处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条纹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摄像头设置在第二显示面板120下方时,拍摄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中的导电走线也可以设计为波浪形走线,如图4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为AM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120为PMOLED显示面板。具体地,PM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电极,具体可以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沿相同的方向并行延伸,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具有间距。在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电极的宽度连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且间距连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从图4中可知,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第一电极可以阳极电极,也可以为阴极电极,或者第一电极同时包括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通过将第一电极设置为波浪形电极,因此外部光线经过第一电极时,在第一电极的不同宽度位置以及相邻第一电极的不同间距之间,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效应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摄像头设置在第二显示面板120下方时,拍照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为AM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120为AMOLED显示面板。此时,第二显示面板120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电极,如图5所示。每个第一电极对应一个发光结构。第一电极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图5中为采用圆形的第一电极形成的电极阵列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为阳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显示面板110中的阳极电极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通过将阳极电极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可以确保光线经过阳极电极时,在阳极电极的不同宽度位置处均能够产生具有不同位置以及扩散方向的衍射条纹,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衍射条纹相互抵消,从而弱化衍射效应。进一步的,各个子像素也可设置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具体可以参考图5。通过将各子像素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同样可以弱化衍射效应。并且,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可在最大限度上扩大各个子像素的面积,进一步提高透光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10为AMOLED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120为类AMOLED显示面板。在本案中,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为无电容结构,也即像素电路仅仅包含开关器件而不包含存储电容等元件。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类AMOLED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参见图6,该类AM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610以及设置于基板610上的像素电路620。像素电路620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630。第一电极630与像素电路620一一对应。此处的第一电极630为阳极。类AM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640,设置于第一电极630上。像素限定层640上具有多个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发光结构层650,以形成多个子像素,子像素与第一电极630一一对应。发光结构层65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极660,第二电极660为阴极,该阴极为面电极,也就是由整面的电极材料形成的整面电极。类AMOLED显示面板中还包括有扫描线和数据线。扫描线和数据线均与像素电路620连接,扫描线控制像素电路620的开启和关闭,数据线在像素电路620开启时,为第一电极630提供驱动电流,以控制子像素发光。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610可以为刚性基板,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者塑料基板等透明基板;基板610也可为柔性基板,如PI薄膜等,以提高器件的透明度。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结构层650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630可以为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如图5所示。通过将第一电极630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同样可以弱化衍射效应。在一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640中的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哑铃形,具体可以参考图5,从而同样可以弱化衍射效应。在一实施例中,扫描线和数据线等信号线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波浪形走线,从而达到改善衍射的效果。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620的电路原理如图。参见图7,与传统的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不同,像素电路620仅包括开关器件,而不包括存储电容等元件,从而形成无电容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包括一个开关器件。开关器件包括第一端2a、第二端2b和控制端2c,详见后续具体介绍。扫描线与开关器件的控制端2c连接,数据线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一端2a,第一电极3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二端2b。如图7所示。像素电路620包括一个开关器件,开关器件与第一电630一一对应设置,数据线与开关器件的第一端2a连接,扫描线与开关器件的控制端2c连接,多个子像素与多个开关器件一一对应,即一个子像素对应一个开关器件。上述像素电路620中,通过数据线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一端2a,扫描线连接开关器件的控制端2c,能够将像素电路620中的开关器件减少至一个,大大降低扫描线的负载电流以及数据线的负载电流。

上述显示面板中扫描线控制像素电路620的开启和关闭,仅需提供像素电路620中的开关器件所需的开关电压,不需要输入发光结构(OLED)的电流,大大降低扫描线的负载电流,使得扫描线可以采用ITO等透明材料制作。并且,数据线在像素电路620开启时,为阳极提供驱动电流,控制子像素发光,数据线在每一时刻只需供应一个子像素的驱动电流,数据线的负载也很小。因此,数据线也可以采用ITO等透明材料,从而提高了显示屏的透光率。多个子像素共用面电极(阴极),每一时刻一行子像素的电流由整面阴极提供,对阴极的导电性要求大幅度降低,可以采用高透明电极,提高了透明度,提高了屏幕整体的一致性,并且不需要负性光刻胶分开阴极。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俯视图。该显示屏同样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以及导电连接线310。具体地,第一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其设置有参考电压层(ELVSS)320。参考电压层为覆盖整个第一显示区的整面结构。该参考电压层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负极连接,从而构成供电回路。导电连接线310置于边框区和第二显示区AA2的交界处,或者直接设置于边框区。导电连接线310与参考电压层相连,从而包裹第二显示面板,使得第二显示面板和第一显示面板处于同一电平,可最大程度减少第二显示面板对第一显示面板的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电压层可以为ITO或者其他材质金属,通常具有负电平值,如-3V左右。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其不需要此电压,因此在设计时会避开第二显示区AA2,从而尽在第一显示区AA1形成整面的ELVSS电平层。但是有与PMOLED显示面板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进行驱动,且扫描采用高电压信号,会对AMOLED的扫描存在干扰。因此在边框区或者边框区与第二显示区AA2的交界处设置导电连接线310,与参考电压层320连接后包裹整个PMOLED显示面板,从而可最大程度减少第二显示面板对第一显示面板的干扰。导电连接线310同样可以为ITO或者其他金属,可以与参考电压层320在同一工艺步骤中进行制备。

上述显示屏,直接利用第一显示面板中的参考电压层320以及增设的导电连接线310即可包裹第二显示面板,从而使得第二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处于同一电平,可最大程度减少第二显示面板对第一显示面板的干扰。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图9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终端包括设备本体910和显示屏920。显示屏920设置在设备本体910上,且与该设备本体910相互连接。其中,显示屏920可以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用以显示静态或者动态画面。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的设备本体91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本体910上可设有开槽区912和非开槽区914。在开槽区912中可设置有诸如摄像头930以及光传感器等感光器件。此时,显示屏920的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面板对应于开槽区814贴合在一起,以使得上述的诸如摄像头930及光传感器等感光器件能够透过该第二显示区对外部光线进行采集等操作。由于显示屏920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设置有用于进行电场隔离的隔离结构,从而确保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同时工作时不会彼此相互产生干扰,从而确保显示屏920的正常显示。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显示区中的显示面板能够有效改善外部光线透射该第二显示区所产生的衍射现象,从而可有效提升显示终端上摄像头930所拍摄图像的质量,避免因衍射而导致所拍摄的图像失真,同时也能提升光传感器感测外部光线的精准度和敏感度。

上述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等数码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