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2777发布日期:2019-05-31 21:2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既环保,又节能。在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受到人们的欢迎。作为电子产品盛行的时代,电源的供应问题一直都是各行业努力攻克的技术。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汽车的驾驶者以及乘客由于长时间的行驶,其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电能会消耗,在这些电子产品的电能消耗后,需要充电,故而新能源汽车配备有充电设备。由于汽车上充电设备其电压与电流均与电子产品的有差异,需要供电适配器进行转换。

在现有技术中,供电适配器通常是由充电枪与单独的排插配合使用,其安全性能较低,容易发生触电、电路故障等安全性的事故,不符合防护等级检测IP5X的要求。且现有的供电适配器的体积大,占用空间大,携带不方便,制造成本高。

针对现有技术,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使其更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以及满足防护等级检测IP5X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其充电连接确认组件设有防带电装置,所述防带电装置包括防带电触头、防带电推杆,所述防带电推杆套设有防带电弹簧,所述防带电弹簧用于驱动防带电推杆与防带电触头分离。在车端设备插头的端子插入供电插头时,端子驱动防带电推杆与防带电触头接触,电路导通,车端设备检测到电阻后开始放电。在端子拔出供电插头时,在防带电弹簧的弹力下,防带电推杆与防带电触头分离,防带电推杆不带电。防带电装置一方面防止车端设备插头在未完全插入插孔时就带电,这样容易漏电,产生触电事故;另一方面,防带电装置的防带电推杆不带电,使用者不小心触碰到防带电推杆亦不会发生触电事故。防带电装置的设计提高了适配器的使用安全性,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包括适配器外壳,所述适配器外壳一端设有插座,另一端设有供电插头,适配器外壳内设有连接插座与供电插头的载流针、信号针和充电连接确认组件,充电连接确认组件设有防带电装置,防带电装置包括防带电触头、防带电推杆,防带电推杆套设有防带电弹簧,防带电弹簧用于驱动防带电推杆与防带电触头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包括孔插座、将孔插座固定在所述适配器外壳内的插座盖,所述孔插座与所述插座盖之间设有防触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防触组件包括防触推板和防触推杆,所述防触推板与所述防触推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设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微动触头、微动顶杆和套设在微动顶杆上的微动弹簧,所述微动弹簧用于驱动微动顶杆与微动触头分离,所述微动触头背离微动顶杆一端与所述载流针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设有贯穿所述插座盖的安装孔,所述微动弹簧与所述微动顶杆装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微动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地,防带电推杆设有接触推板和固定推板,所述接触推板装设于所述供电插头,所述固定推板与所述防带电弹簧装设于所述车载供电适配器内开设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插头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包括设备地线端子插孔PE、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插孔CC、控制确认端子插孔CP、交流电源端子插孔L1、备用端子插孔L2、备用端子插孔L3以及中线端子插孔N,所述载流针、所述信号针以及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组件的一端均安装在所述插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地线端子插孔PE内的设备地线端子与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插孔CC内的充电连接确认端子并联;所述防带电装置与所述设备地线端子并联、与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串联;所述设备地线端子与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之间设有LED指示灯、电阻、以及温控开关,且所述LED指示灯、所述电阻、以及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串联,与所述设备地线端子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电源端子插孔L1内的交流电源端子与所述中线端子插孔N内的中线端子并联,且所述交流电源端子与中线端子之间设有压敏电阻。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内壳,所述固定内壳装设在所述适配器外壳内,所述固定内壳与所述适配器外壳设有相适配的卡扣结构,且所述插座、所述载流针、所述信号针以及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组件装设在固定内壳上,所述卡扣结构用于将所述固定内壳固定在适配器外壳内。

所述固定内壳背离插座一端设有固定夹,用于固定所述载流针、所述信号针,且所述载流针、所述信号针在所述固定夹上端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其充电连接确认组件设有防带电装置,所述防带电装置包括防带电触头、防带电推杆,所述防带电推杆套设有防带电弹簧,所述防带电弹簧用于驱动防带电推杆与防带电触头分离。在车端设备插头的端子插入供电插头时,端子驱动防带电推杆与防带电触头接触,电路导通,车端检测到电阻后开始放电。在端子拔出供电插头时,在防带电弹簧的弹力下,防带电推杆与防带电触头分离,防带电推杆不带电。防带电装置一方面防止插头在未完全插入插孔就带电,这样容易漏电,产生触电事故;另一方面,防带电装置的防带电推杆不带电,使用者不小心触碰到防带电推杆亦不会发生触电事故。防带电装置的设计提高了适配器的使用安全性,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的插座,其插孔座与插座盖之间设有防触组件,防触组件在没有电子设备插头插入插座的时候,防触组件将插座的插孔挡住,防止儿童或是其它人将手指伸入插孔触碰到带电的端子,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设有的设备地线端子与充电连接确认端子并联,且两端子之间设有LED指示灯、电阻、以及温控开关,LED指示灯用于监控充电的实际情况,车端设备检测到两端子之间的电阻才开始放电,可避免电子设备插头在插拔过程中带电,温控开关具备过热过流双重保护,且具备自恢复能力,保护电路不被损坏,提高适配器的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的立体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的又一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主视图;

图6为图3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图3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3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C-C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D处放大图;

附图符号说明:1、适配器外壳;2、插座;21、孔插座;22、插座盖;23、防触组件;231、防触推板、232、防触推杆;233、复位弹簧;3、供电插头;31设备地线端子插孔PE;32、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插孔CC;33、控制确认端子插孔CP ;34、交流电源端子插孔L1;35、备用端子插孔L2;36、备用端子插孔L3;37、中线端子插孔N;4、载流针;5、信号针;6、防带电装置;61、防带电触头;62、防带电推杆;621、接触推板、622、固定推板;63、防带电弹簧;7、LED指示灯;8、电阻;9、温控开关;10、压敏电阻;11、微动触头;12、固定内壳;121、固定夹;13、密封圈;14、卡扣结构;141、固定卡槽;142、卡扣;15、安装槽;16、微动弹簧;17、微动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优点更为突出,下面结合附图1-10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3所示,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包括适配器外壳1,适配器外壳一端设有插座2,另一端设有供电插头3,适配器外壳1内设有连接插座与供电插头的载流针4、信号针5和充电连接确认组件(图中未标识),充电连接确认组件设有防带电装置6。如附图8所示,防带电装置6包括防带电触头61、防带电推杆62,防带电推杆62套设有防带电弹簧63,防带电弹簧63用于驱动防带电推杆62与防带电触头61分离。

在使用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过程中,设备通过插座2或供电插头3与适配器相连,载流针4用于导电,载流针4的两端分别与插座2、供电插头3相连。同样的,信号针5用于将插座2是否插接有电子设备插头的信号传递到与供电插头3相连的车端设备,车端设备根据信号进行供电。适配器的防带电装置6中的防带电推杆62与防带电触头61相当于一个开关,当车端设备的插头插入供电插头3时,车端设备插头的端子驱动防带电推杆62与防带电触头61相连,这时电路导通。车端设备检测到电路导通后的电阻开始放电,给外连的电子设备供电。当车端设备插头拔出供电插头3时,防带电推杆62在防带电弹簧63的弹力下与防带电触头61分离,电路断开,车端设备检测不到电路导通的电阻,停止供电。防带电装置6的设计可防止车端设备插头在插拔过程中带电,既在车端设备插头未完全插入供电插头3,供电插头3是不会带电的,可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漏电和触电的危险。防带电装置6的设计提高了适配器的使用安全性。

插座2包括孔插座21、将孔插座21固定在适配器外壳1内的插座盖22,孔插座21与插座盖22之间设有防触组件23。孔插座21设有与电子设备插头引脚相适配的端子(图中未标识)。防触组件23在电子设备插头未插入时,将插座盖22上的插孔堵住,防止儿童或其他人将手指插入插孔触碰到孔插座21里边带电的端子而发生触电事故。

如附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优选地,防触组件23包括防触推板231和防触推杆232,防触推板231与防触推杆23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33。在电子设备插头插入插座2时,防触推板231与防触推杆232在复位弹簧233的作用下彼此配合。当两个引脚的电子设备插头插入插座2时,在插入力的作用下防触推板231往防触推杆232方向移动,这时复位弹簧233压缩,同时防触推杆232停止不动。同样的,当三个引脚的电子设备插头插入插座2时,在插入力的作用下防触推杆232往防触推板231方向移动,这时复位弹簧233压缩,同时防触推板231停止不动。没有电子设备插头插入插座2时,在复位弹簧233的弹力作用下,防触推板231与防触推杆232分别将插孔堵住。如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触组件23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同时具有两个引脚插孔和三个引脚插孔的插座2而设计,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组件23结构的限制。

如附图6所示,供电插头3设有插孔,载流针4、信号针5、充电连接确认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插孔内,形成端子。插孔包括设备地线端子插孔PE31、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插孔CC32、控制确认端子插孔CP33、交流电源端子插孔L134、备用端子插孔L235、备用端子插孔L336以及中线端子插孔N37。载流针4的数量有三根,其分别连接正极,负极以及地线。

如附图7所示,在供电插头3设计的基础上,设备地线端子插孔PE31内的设备地线端子(图中未标识)与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插孔CC32内的充电连接确认端子(图中未标识)并联。防带电装置与设备地线端子并联、与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串联。设备地线端子与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之间设有LED指示灯7、电阻8、以及温控开关9,且LED指示灯7、电阻8、以及温控开关9与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串联,与设备地线端子并联。LED指示灯7用于监控充电的实际情况,且LED灯7装设在插座上。车端设备检测到两端子之间的电阻8才开始放电,可避免车端设备插头在插拔过程中带电。温控开关9具备过热过流双重保护,且具备自恢复能力,保护电路不被损坏,提高适配器的可靠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温控开关的温控感温头与载流针4接触,当温控感温头检测温度升高超过85℃后,温控开关9断开,线路断电。当温控感温头检测到温度降到65℃后,温控开关9自动连接,恢复线路联通。温控感温头的检测温度可根据适配器的实际使用而设计,通常高温检测范围为80-90℃,低温检测范围为60-70℃,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高温检测范围内选定一个值作为温控开关9断开的温度值。同样的,根据实际需要在低温检测范围内选定一个值作为温控开关9自动连接的温度值。

再参照附图7,交流电源端子插孔L134内的交流电源端子(图中未显示)与中线端子插孔N37内的中线端子(图中未显示)并联,且交流电源端子与中线端子之间设有压敏电阻10。压敏电阻10与交流电源端子并联,亦与中线端子并联。在本实施例中,压敏电阻10优选为氧化锌压敏电阻。压敏电阻10用于防雷保护,在本实施例中压敏电阻连续工作最大允许的电压为300V AC/385V DC,当加在压敏电阻10上的电压超过它的阈值时,流过它的电流激增,它相当于阻值无穷小的电阻,使得电路导通,从而可以抑制电路中经常出现的异常过电压,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的损害。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附图7为适配器的部分电路连接图,其余部分的电路图为现有技术,未在图中标识,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余的线路连接能实现技术目的即可。

如附图1、附图9和附图10所示,在插座设计的基础上,插座2设有微动开关(图中未标识),微动开关包括微动触头11、微动顶杆17和套设在微动顶杆上的微动弹簧16,微动弹簧16用于驱动微动顶杆17与微动触头11分离。微动开关在电子设备的插头未插入插座2时,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插座2不带电,即电子设备插头的插拔过程中不带电,其结构原理与防带电装置是相同的。将电子设备插头插入插座2,在电子设备插头未完全插入插座2时,电子设备插头的塑胶头部未接触到插座2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电子设备插头完全插入插座2后,电子设备插头的塑胶头部驱动微动顶杆17与微动触头11接触,电路导通。微动开关与载流针4相连,与新型车端供电适配器内部电路相连,从而实现微动开关防止电子设备插头在插拔过程中带电的技术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插座2设有贯穿插座盖22的安装孔(图中未标识),微动弹簧16与微动顶杆17装设在安装孔内,且微动顶杆17的长度大于安装孔的轴向长度。安装孔用于固定微动弹簧16和微动顶杆17,便于在电子设备插头拔出插座2时,微动弹簧16能将弹力作用在微动顶杆17上,驱动微动顶杆17与微动触头16分离。微动顶杆17的长度大于安装孔的轴向长度,即微动顶杆在插座的端面上突出一部分,且突出部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微动触头与微动顶杆的距离,便于电子设备插头插入插座2时,电子设备插头的塑胶头部能驱动微动顶杆17与微动触头11接触,实现电路的连通。

如附图1和附图10所示,适配器还包括固定内壳12,固定内壳12装设在适配器外壳1内,且插座2、载流针4、信号针5以及充电连接确认组件装设在固定内壳12上。先将插座2、载流针4、信号针5以及充电连接确认组件固定在固定内壳12上,然后再将固定内壳12安装到适配器外壳1中。固定内壳12为绝缘材料,优选为塑胶。在本实施例中,适配器外壳1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适配器外壳1外观简洁美观,且防水性较高,可提高适配器的安全性能。一体成型的外壳与固定内壳12的设计可减小适配器的体积,使得适配器便于携带,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固定内壳12的设计基础上,固定内壳12背离插座2一端设有固定夹121,用于固定载流针4、信号针5,且载流针4、信号针5在固定夹121上端设有密封圈13。载流针4和信号针5的稳定性对适配器的使用影响较大,载流针4或信号针5不稳定时,会使内部电路出现异常断路或短路,影响适配器的使用。固定夹121将载流针4和信号针5固定,可保证适配器的正常使用,提高适配器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夹121与固定内壳12一体成型,固定夹为中空的圆台状,其直径较大的一端与固定内壳12相连,且固定夹包括多个夹片,多个夹片环绕成圆台状。装设在固定内壳的载流针4和信号针5有一部分是在固定内壳外边的,需要将其安装到设配器外壳1的供电插头上的插孔内,形成端子。为了提高适配器的防水性,载流针与信号针与适配器外壳相连的地方设有密封圈13。进一步地,为了密封圈13不会发生位移,载流体4和信号针5设有密封圈固定槽(图中未标识)。

再参照附图8,防带电推杆设有接触推板621和固定推板622,接触推板621装设于供电插头3,固定推板622与防带电弹簧63装设于车载供电适配器内开设的安装槽1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5由适配器外壳内开设的槽和固定外壳内开设的槽组成,可方便防带电推杆62的安装与拆卸,且安装槽15可固定防带电弹簧63,便于用弹力驱动防带电推杆62。

如附图11所示,固定内壳12与适配器外壳1设有相适配的卡扣结构14,卡扣结构14用于将固定内壳12固定在适配器外壳1内。卡扣结构14包括设于适配器外壳的固定卡槽141、设于固定内壳的卡扣142。

在本实施例中的车端设备为汽车上使用的充电枪等新能源汽车上设有的设备,电子设备为手机、电脑、充电宝等需要电源的设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