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3757发布日期:2019-06-11 22:2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插拔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拔助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服务器的多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或拆卸的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服务器上具有多组连接器,这些连接器的插针需要同时施力插拔。由于同时插拔多组连接器所需的力往往超出人能够提供的力的范围,因此需要助力装置来辅助进行插拔。传统的助力装置由多个冲压金属片材组装而成,其能够提供约40kg的插拔力。

目前,最新的连接器的设计具有12组连接器,每组连接器上有几十组插针,设计插拔需求力高达120kg。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助力装置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插拔力。

而且,传统的助力装置由于组件较多,配合间隙较大,导致操作精确度不高。此外,由于传统的助力装置对连接器的施力并不均匀,可能会导致不同位置的插针并非同步地插入到其目标位置。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能够提供更大插拔力、配合更精密且施力均匀的插拔助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插拔助力装置,其能够减轻或消除以上所述的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拔助力装置,用于使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与一机架上的相应连接器相互接合或脱离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助力装置包括:主体部,其一侧能承载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杆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手柄部,具有套筒部以及固定在所述套筒部上的连杆联接部和臂部,所述手柄部通过所述套筒部能枢转地固定到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并且所述手柄部通过所述连杆联接部与所述连杆部联动地连接,所述臂部受到的枢转力经由所述手柄部形成的一杠杆结构被放大而通过所述连杆联接部传递至所述连杆部,并带动所述连杆部平移;以及联动件,具有第一端和设有钩部的第二端,所述联动件通过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杆部联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端被能枢转地固定到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所述连杆部受到的平移力经由所述联动件形成的另一杠杆结构被进一步放大而能通过所述钩部的枢转运动传递至所述机架,致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机架之间的距离改变。

可选地,当所述手柄部朝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转动时,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机架移动,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与所述相应连接器接合;当所述手柄部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转动时,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机架移动,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与所述相应连接器脱离接合。

可选地,所述连杆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联接部,在所述连杆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形成有长形孔,所述连杆联接部与所述第二联接部的长形孔铰接。

可选地,所述联动件的第一端设置有长形孔,所述第一联接部与所述第一端的长形孔铰接。

可选地,所述连杆部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联接部,所述联动件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联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联接部其中之一的两端,另两个所述联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联接部其中之另一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插拔助力装置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被收容在所述主体部的锁定组件容置部中,用于以受控制地方式使所述手柄部的把手部与所述主体部接合或脱离。

可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具有按压件和弹簧,所述按压件设有引导部,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引导部上并趋于推动所述按压件远离所述锁定组件容置部移动。

可选地,所述联动件利用连接杆与所述连杆部联动地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联动件和所述连杆部。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具有位于所述一侧的边缘处的闩锁部,所述闩锁部能够卡止在所述机架上,从而阻止所述主体部沿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机架移动的方向之外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使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朝向所述机架上的相应连接器移动的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种:

插拔助力装置能够通过两个杠杆结构对操作手柄部的力进行两级放大,最终提供大于120kg的插拔力;

拉手通过连杆式的结构,采用连杆机构的有效传动比设计,只需要在拉手上施加合适的力,即可将重载连接力的多组连接器插针同时插拔,不会损坏连接器及插针;

设计有四个钩部,这些钩部可以与支架等刚性结构卡合,确保锁定时的安全,同时起到推拉时的支点作用,且施力均匀;

钩部受力采用连接杆联动设计,确保运动时的一致性;

拉手在闭合位置设计有解锁按钮,当拉手处于锁止位置时,与按钮扣合锁定,提起拉手时需要推动按钮解锁,从而避免误触而使连接器脱离接合的情况。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两个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接合到机架上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接合到机架上的侧视图;

图3是两个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接合到机架上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部分A的局部放大视图,其中显示的角度与图3略有不同;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正视图,其中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后视图;

图7A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仰视图;

图7B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仰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主体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主体部的侧视图,其中联动件设置在主体部上;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连杆部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连杆部的正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手柄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手柄部的侧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一个联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另一个联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锁定组件的按压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锁定组件的按压件的侧视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侧视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脱离接合位置的立体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脱离接合位置的侧视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脱离接合位置的正视图,其中锁定组件处于未锁定状态;

图24是沿图5中的线W-W截取的剖视图;

图25是沿图23中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插拔助力装置

10 主体部

110 连杆容置部

120 手柄联接部

130 联动件联接部

140 锁定组件容置部

150 闩锁部

20 连杆部

210 长形通槽

220 第一联接部

230 第二联接部

30 手柄部

310 把手部

311 卡扣部

320 臂部

330 套筒部

331 连杆联接部

40 联动件

410 第一端

420 第二端

421 钩部

50 锁定组件

510 按压件

511 按压部

512 楔形部

513 引导部

520 弹簧

60 紧固件

610 连接杆

620 紧固帽

630 压板

640 紧固钉

2 机架

21 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述实施例仅为提供说明与解释之用,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是两个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接合到机架上的正视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接合到机架上的侧视图;图3是两个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接合到机架上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部分A的局部放大视图,其中显示的角度与图3略有不同。

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1的前侧(本申请中的“前”是指图2中向右的方向)表面上可固定有例如印刷电路板(PCB),其上固定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图中未示出)。印刷电路板可通过例如螺栓等紧固工具紧固到插拔助力装置1。连接器的前侧具有垂直于连接器的平面突出的插针阵列。连接器可以为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中的一种。插拔助力装置1用于将其上固定的连接器与机架2上的连接器进行对接。机架2上的连接器为与插拔助力装置1上固定的连接器对应的连接器。机架2上可固定有一个或多个插拔助力装置1(图1和图3中示出了两个插拔助力装置1)。插拔助力装置1可通过钩部421(以下将详细描述)而固定到机架2的止挡部21上。止挡部21可形成为钩子的形状。可选地,插拔助力装置1的闩锁部150(以下将详细描述)可突伸到机架2内的相应的容纳部,以当插拔助力装置1固定到机架2上时,在上下方向(本申请中的“上下方向”是指图1中上下方向)上阻止插拔助力装置1相对于机架2移动。可选地,当插拔助力装置1固定到机架2上时,闩锁部150还在左右方向(本申请中的“左右方向”是指图1中左右方向)上阻止插拔助力装置1相对于机架2移动。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正视图,其中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后视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仰视图。

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1可包括主体部10、连杆部20、手柄部30和联动件40。

参见图5-图9,主体部10可形成为部分镂空的框架结构,其前侧可承载连接器。主体部10可具有连杆容置部110、手柄联接部120、联动件联接部130。可选地,主体部10还可具有锁定组件容置部140。可选地,主体部10还可具有闩锁部150。连杆容置部110可居中地形成在主体部10的后表面上。手柄联接部120可具有两个,可形成为从主体部10的后表面突出的凸耳,且上面可形成有圆孔。联动件联接部130可形成为从主体部10的前表面突出的凸耳,且上面可形成有圆孔。联动件联接部130与联动件40(以下将详细描述)的数量对应。闩锁部150可以是居中地形成在主体部10的前表面的上部的指状凸出部件。锁定组件容置部140可居中地形成在主体部10的后表面的下部,其可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以容纳锁定组件50(以下将详细描述)。

参见图5-图7以及图10-图11,连杆部20可形成为长形板状结构,其可设置在主体部10的连杆容置部110(参见图8)中,且可在连杆容置部110中沿上下方向滑动一定距离。连杆容置部110可形成为可供连杆部20在其中滑动的凹槽。参见图11和图12,连杆部20包括长形通槽210、第一联接部220和第二联接部230。第一联接部220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优选地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长形通槽210的两侧。第一联接部220上可形成有圆孔。第二联接部230可形成在一个第一联接部220与长形通槽210之间。第二联接部230上可形成有长形孔。压板630可通过螺栓或紧固钉等紧固部件以允许第二联接部230滑动的方式将第二联接部230压靠在连杆容置部110中。

参见图5-图7以及图12-图13,手柄部30可包括把手部310、臂部320和套筒部330。臂部320可设置为一个或两个,其两端可分别连接把手部310和套筒部330。在本实施例中,臂部320设置为两个,这样,把手部310、臂部320和套筒部330形成为矩形框体。把手部310设置为供操作员的手接触,以操作手柄部30。可选地,把手部310的外表面形成为具有弹性,且防滑,以提升接触时的体验。套筒部330上可形成有连杆联接部331。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两个连杆联接部331,其上面分别形成有圆孔。通过贯穿连杆联接部331上的圆孔和连杆部20的第二联接部230上的圆孔的一连接杆610,连杆部20可与手柄部30联接到一起并且彼此联动。通过贯穿套筒部330和两个手柄联接部120上的圆孔的另一连接杆610,套筒部330可与手柄联接部120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把手部310上可居中地形成有卡扣部311。卡扣部311能以受控制地方式使手柄部30的把手部310经由锁定组件50而与主体部10接合或脱离。

参见图5-图7以及图14-图15,插拔助力装置1可具有两个、四个、六个、八个或更多个联动件40。在本实施例中,插拔助力装置1具有四个联动件40。联动件40可具有第一端410和第二端420,其中第一端410可形成有长形孔,第二端420可形成有圆形孔。第二端420可形成有钩部421。四个联动件40可对称地设置在主体部10外围边缘处。钩部可形成为朝向插拔助力装置1的外侧凸出。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联动件40可形成为两两呈镜面对称的形状,从而分别设置在插拔助力装置1的左右两侧。主体部10上可形成有供联动件40穿过的孔,使得联动件40的第一端410在主体部10的后侧,而联动件40的第二端420在主体部10的前侧。通过贯穿联动件40的第一端410的圆孔与连杆部20的第一联接部220的圆孔的连接杆610,四个联动件40可与连杆部20连接并联动。

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立体图;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接合位置的侧视图;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脱离接合位置的立体图;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脱离接合位置的侧视图;图22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参见图18-图22,当将插拔助力装置1接合到机架2上时,首先使钩部421与止挡部21抵接。然后,插拔助力装置1从图20和图21中所示的脱离接合位置改变到图18和图19中所示的接合位置,从而使插拔助力装置1和机架2上的公母连接器对接(参见图2所示的状态)。在该过程中,操作员朝向前方(图21中向左的方向)按压手柄部30的把手部310,引起手柄部30顺时针旋转(参见图19和图21)。此时,连杆联接部331同样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连杆部20向上平移。连杆部20向上平移进而带动联动件40的第一端410一起向上平移。由于连杆部20的第二端420被可枢转地固定在联动件联接部130上,联动件40的第一端410向上平移引起联动件40的第二端420进行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钩部421旋转,最终导致插拔助力装置1的主体部10与机架2之间的距离逐渐变近,从而使得公母连接器彼此对接。

当插拔助力装置1设有闩锁部150时,闩锁部150可阻止在插拔助力装置1靠近机架2的过程中,插拔助力装置1相对于机架2沿上下方向移动,或者甚至是阻止插拔助力装置1相对于机架2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当插拔助力装置1不设有闩锁部150时,公母连接器上的插针可阻止在插拔助力装置1靠近机架2的过程中,插拔助力装置1相对于机架2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优选地,插拔助力装置1设有闩锁部150。

当使插拔助力装置1与机架2脱离接合时,整个过程与以上相反,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当手柄部30旋转到图19中的状态时,把手部310的卡扣部311可锁定到锁定组件50。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锁定组件的按压件的立体图;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的锁定组件的按压件的侧视图;图23是根据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处于脱离接合位置的正视图,其中锁定组件处于未锁定状态;图24是沿图5中的线W-W截取的剖视图;图25是沿图23中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5、图16-图17以及图23-图25,锁定组件50可具有按压件510和弹簧520。按压件510可包括按压部511、楔形部512和引导部513。锁定组件50可被收容在主体部10的锁定组件容置部140中。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510包括两个引导部513。引导部513形成为大体柱形。两个引导部513上面均套设有弹簧520。可选地,弹簧520可替换为其他能够产生弹性力的部件。楔形部512可设置在两个引导部513之间,并暴露到锁定组件容置部140之外。按压部511可形成在按压件510的顶部。楔形部512和卡扣部311上可分别形成有彼此配合的斜面。

把手部310的卡扣部311锁定到锁定组件50过程中,卡扣部311的斜面抵接楔形部512的斜面从而使按压件510克服弹簧520的弹力而向下移动,从而允许把手部310进一步向前运动。在此过程中,当卡扣部311的斜面与楔形部512的斜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且最终不接触时,由于卡扣部311的斜面不再对按压件510施加向下的推力,于是按压件510由于弹簧520的回复力而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当按压件510返回到初始位置时,卡扣部311的后侧与楔形部512的形成斜面的部分的前侧抵接(参见图24),从而锁定把手部310。

当需要将把手部310解除锁定时,操作员可向下按压按压部511,使得按压件510克服弹簧520的弹力向下移动,直到卡扣部311的后侧与楔形部512的形成斜面的部分的前侧不再抵接,从而允许把手部310向后(或者说沿图24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

手柄部30上可设有弹力部件(例如,扭簧),该弹力部件对两个臂部320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以趋于使手柄部30朝向与本体部10脱离接合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由于弹力部件的作用,当没有力施加在手柄部30上时,手柄部30趋于沿图2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本申请中,两个部件通过连接杆610或紧固钉640等连接还包括同时使用紧固帽620的情况。连接杆610、紧固帽620、压板630和紧固钉640共同称为紧固件60。连接杆610上可形成有滚花纹。在本申请中,紧固钉640是指螺钉或带有滚花纹的钉状紧固件,等等。在本申请中,紧固帽620是指带有滚花纹或螺纹的帽状紧固件,等等。连接杆610或紧固钉640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紧固帽620或压板630配合。本申请的插拔助力装置1可选地包括若干紧固件60,然而插拔助力装置1中的各部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直接连接,而并非必须包含紧固件60。紧固钉640可替换为螺栓、销钉等。连接杆610的两端可形成有外螺纹,或者连接杆610的全部外表面形成有螺纹,或者连接杆610上并不形成螺纹。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指出。

虽然已参见典型实施例列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最广泛的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