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2184发布日期:2019-07-17 05:1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隔离度的双频双馈天线的设计方案,其基本设计思路是2.4G和5G分别上下放置,而当天线整体长度受限时,2.4G和5G的增益很低,尤其在5G部分,并不能满足严酷的环境下的传输需求。另外,国内市场已开放5G低频部分,在5G全频带范围内保持天线全向和高增益的性能,成为天线设计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包括PCB板;所述PCB板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低频振子以及第二低频振子;所述PCB板的反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高频振子、第二高频振子以及第三高频振子;所述第一低频振子、第二低频振子、第一高频振子、第二高频振子以及第三高频振子均包括上臂以及下臂;所述第一低频振子以及第二低频振子之间设有第一同轴跳线;所述第一高频振子、第二高频振子以及第三高频振子之间设有第二同轴跳线;

所述第二高频振子的上臂与第二高频振子的下臂之间连接有短路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同轴跳线的一端设有第一编织层以及第一线芯层;所述第一同轴跳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编织层以及第二线芯层;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一低频振子的下臂连接;所述第一线芯层与第一低频振子的上臂连接;所述第二编织层与第二低频振子的上臂连接;所述第二线芯层与第二低频振子的下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同轴跳线的一端设有第三编织层以及第三线芯层;所述第二同轴跳线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编织层以及第四线芯层;所述第二同轴跳线的中部设有第五编织层;所述第三编织层与第一高频振子的下臂连接;所述第三线芯层与第一高频振子的上臂连接;所述第四编织层与第三高频振子的上臂连接;所述第四线芯层与第三高频振子的下臂连接;所述第五编织层与短路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同轴跳线的长度为低频中心频率的一个波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同轴跳线的长度为高频中心频率的两个波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低频振子的下臂设有第一CPW线;所述第一CPW线用于外接射频同轴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高频振子的下臂设有第二CPW线;所述第二CPW线用于外接射频同轴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高频振子与第一低频振子的中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低频振子组成低频阵列,三个高频阵子组成高频阵列,从而形成高增益双频天线;另外高频阵列的第二高频振子设计通过短路线将其上臂与下臂短路,既可保证高频全频带范围内天线辐射方向图全向,又可有利于提高高频与低频阵列之间的隔离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同轴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反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隐藏第二同轴跳线的反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同轴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PCB板;21-第一低频振子;22-第二低频振子;31-第一高频振子;32-第二高频振子;33-第三高频振子;4-第一同轴跳线;41-第一编织层;42-第一线芯层;43-第二编织层;44-第二线芯层;5-第二同轴跳线;51-第三编织层;52-第三线芯层;53-第四编织层;54-第四线芯层;55-第五编织层;6-短路线;71-第一CPW线;72-第二CPW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5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包括PCB板1;所述PCB板1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低频振子21以及第二低频振子22;所述PCB板1的反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高频振子31、第二高频振子32以及第三高频振子33;所述第一低频振子21、第二低频振子22、第一高频振子31、第二高频振子32以及第三高频振子33均包括上臂以及下臂;所述第一低频振子21以及第二低频振子22之间设有第一同轴跳线4;所述第一高频振子31、第二高频振子32以及第三高频振子33之间设有第二同轴跳线5;

所述第二高频振子32的上臂与第二高频振子32的下臂之间连接有短路线6。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通过采用两个低频振子组成低频阵列,三个高频阵子组成高频阵列,从而形成高增益双频天线;另外高频阵列的第二高频振子32设计通过短路线6将其上臂与下臂短路,既可保证高频全频带范围内天线辐射方向图全向,又可有利于提高高频与低频阵列之间的隔离度。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所述第一同轴跳线4的一端设有第一编织层41以及第一线芯层42;所述第一同轴跳线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编织层43以及第二线芯层44;所述第一编织层41与第一低频振子21的下臂连接;所述第一线芯层42与第一低频振子21的上臂连接;所述第二编织层43与第二低频振子22的上臂连接;所述第二线芯层44与第二低频振子22的下臂连接。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一同轴跳线4将两个低频振子进行串联馈电,能够提高低频增益。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所述第二同轴跳线5的一端设有第三编织层51以及第三线芯层52;所述第二同轴跳线5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编织层53以及第四线芯层54;所述第二同轴跳线5的中部设有第五编织层55;所述第三编织层51与第一高频振子31的下臂连接;所述第三线芯层52与第一高频振子31的上臂连接;所述第四编织层53与第三高频振子33的上臂连接;所述第四线芯层54与第三高频振子33的下臂连接;所述第五编织层55与短路线6连接。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二同轴跳线5将三个高频振子进行串联馈电,能够提高高频增益。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所述第一同轴跳线4的长度为低频中心频率的一个波长。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天线的低频增益。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所述第二同轴跳线5的长度为高频中心频率的两个波长。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天线的高频增益。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所述第二低频振子22的下臂设有第一CPW线71;所述第一CPW线71用于外接射频同轴线。通过设置第一CPW线71能够用以对整个低频阵列进行阻抗匹配。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所述第三高频振子33的下臂设有第二CPW线72;所述第二CPW线72用于外接射频同轴线。通过设置第二CPW线72能够用以对整个高频阵列进行阻抗匹配。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隔离度的高增益双频双馈天线,所述第二高频振子32与第一低频振子21的中心重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