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继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4881发布日期:2020-01-31 16:1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功耗继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继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低功耗继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继电控制器以继电器为核心部件,而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通过其线圈的通电与否来控制触点的闭合,进而控制对应负载的工作状态。

目前的继电控制器工作时需要继电器线圈一直处于通电状态,随时等待状态的转换,这样电能损耗较大。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功耗继电控制器,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功耗继电控制器,包括以脉冲作为控制源触发模块、具有放大作用的控制模块、提供触点连接接口的继电器模块和对继电器工作状态进行显示的指示模块;所述触发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指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继电器模块、指示模块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1、r6、r7、电容c1-c2、二极管d3、d6、d9和连接器j1;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in4148。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j1的第1针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连接器j1的第4针脚均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2-r5、r8-r12、电容c3、二极管d1、d2、d4、d5和三极管q1-q4。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8-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2、r4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1-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9、r12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1、d2、d4、d5的型号均为in4148;所述三极管q1-q3的型号均为s9013;所述三极管q4的型号为s8550。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连接器j2-j3和集成电路u1;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5管脚依次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1-3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6管脚依次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1-3针脚连接;所述连接器j2-j3均为继电器控制接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13-r14、二极管d7-d8和发光二极管nc、n0;所述发光二极管nc为红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no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d7-d8的型号均为in4148。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锁存继电器控制模式,不需要连续电力来保持线圈的供电状态,只需要一个上升/下降脉冲就能够改变工作状态,从而控制其触点的开合状态,极大降低了电能的损耗;电气结构精简,所使用元器件较为常见,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功耗继电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低功耗继电控制器,包括以脉冲作为控制源触发模块、具有放大作用的控制模块、提供触点连接接口的继电器模块和对继电器工作状态进行显示的指示模块;所述触发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指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继电器模块、指示模块连接。

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1、r6、r7、电容c1-c2、二极管d3、d6、d9和连接器j1;

所述连接器j1的第1针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连接器j1的第4针脚均接地;

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in4148。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2-r5、r8-r12、电容c3、二极管d1、d2、d4、d5和三极管q1-q4;

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1针脚与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8-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2、r4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1-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9、r12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

所述二极管d1、d2、d4、d5的型号均为in4148;所述三极管q1-q3的型号均为s9013;所述三极管q4的型号为s8550。

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连接器j2-j3和集成电路u1;

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0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9管脚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5管脚依次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1-3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6管脚依次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1-3针脚连接;所述连接器j2-j3均为继电器控制接口;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hfd2/005-s-l2。

所述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13-r14、二极管d7-d8和发光二极管nc、n0;

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d8的负极依次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d1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nc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nc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所述反光发光二极管no的正极连接;所述反光发光二极管no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

所述发光二极管nc为红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no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d7-d8的型号均为in414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