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9463发布日期:2019-11-08 23:4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及城市电网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和各地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为电力工业相配套的电工行业,尤其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电线电缆的品种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电线电缆已经从单纯的电力传输向多功能化发展,即根据不同用途分别被附加了一些新的特性。对电力电缆的阻水要求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恶劣的环境和潮湿的环境下敷设的电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阻水性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常年多雨地区。

但是,电力电缆大多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所以电缆承受来自于土壤压力和由于人为因素而受到外力损伤的可能性很大,水会从破损处向内部侵入,然后向电缆两端扩散,造成电缆电性能下降。另一种可能:电缆在储存、搬运、敷设、运行过程中,由于意外受机械力的作用,而使电缆护层损坏,水从破损处向内部侵入,然后向电缆两端扩散,造成电缆电性能下降。电缆安装在潮湿的环境中时,如果没有很好的阻水结构,那么电缆更容易受到水分的侵入,从而造成绝缘的破坏,这样将会大大缩短电缆的寿命,增加使用成本。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防水电缆,用于解决电缆的使用成本高、电缆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水电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缆的使用成本高、电缆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防水电缆,包括若干根导体,每根导体外侧均设置有绕导体表面一周用于将导体包裹的绝缘层,绝缘层外侧设置有绕绝缘层表面一周用于将绝缘层进行包裹的第一阻水层,绝缘层与导体的外表面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阻水层与绝缘层的外侧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阻水层外侧固定连接第二阻水层,第二阻水层外侧设置有防护层,第一阻水层与第二阻水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进行固定连接的棉线内衬,棉线内衬缠绕第一阻水层表面设置,防护层与第二阻水层之间设置有绕第二阻水层一圈的防潮层,棉线内衬一侧与第一阻水层进行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二阻水层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棉线内衬包括平行设置于第一阻水层表面的若干横向棉线和与横向棉线垂直设置的纵向棉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横向棉线和纵向棉线交叉设置、且每根横向棉线和纵向棉线之间均设置有交叉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阻水层的厚度设置为棉线内衬厚度的3~5 倍左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阻水层与防护层固定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防护层与第二阻水层固定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凸起的凹陷。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潮层为发性聚乙烯层,防潮层的厚度设置为防护层厚度的1/15~1/12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潮层与防护层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滑紧固纹,防滑紧固纹高于防潮层表面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绝缘层与第一阻水层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阻水层和绝缘层固定连接的卡紧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卡紧扣表面设置有若干与第一阻水层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的突起11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护层的外侧涂有防水涂层。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电缆受到外力损伤的可能性很大,水会从破损处向内部侵入,向电缆两端扩散,造成电缆电性能下降的问题;

2、避免电缆安装在潮湿的环境中时受到水分的侵入,从而造成的绝缘破坏的问题;

3、能更好的避免电缆的寿命的缩短,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绝缘层的破坏造成的导电性能降低的问题;

4、能更好的增强电缆的防水性能,增长电缆使用中的寿命避免由于导电性能降低造成的频繁对电缆进行更换的问题,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棉线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第一阻水层;4-第二阻水层;5-防护层; 11-卡紧扣;31-棉线内衬;41-防潮层;42-凸起;51-凹陷;111-突起;311- 横向棉线;312-纵向棉线;313-交叉点;411-防滑紧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防水电缆,包括若干根导体1,每根导体1外侧均设置有绕导体1表面一周用于将导体1包裹的绝缘层2,绝缘层2外侧设置有绕绝缘层2表面一周用于将绝缘层2进行包裹的第一阻水层3,绝缘层2与导体1的外表面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阻水层3与绝缘层2的外侧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阻水层3外侧固定连接第二阻水层4,第二阻水层4外侧设置有防护层5,第一阻水层3与第二阻水层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阻水层3和第二阻水层4进行固定连接的棉线内衬31,棉线内衬31缠绕第一阻水层3表面设置,防护层5与第二阻水层4之间设置有绕第二阻水层4一圈的防潮层41,棉线内衬31一侧与第一阻水层3进行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二阻水层4进行固定连接。

棉线内衬31包括平行设置于第一阻水层3表面的若干横向棉线311和与横向棉线311垂直设置的纵向棉线312。横向棉线311和纵向棉线312交叉设置、且每根横向棉线311和纵向棉线312之间均设置有有交叉点313。第一阻水层3的厚度设置为棉线内衬31厚度的3~5倍左右。第二阻水层4与防护层 5固定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凸起42,防护层5与第二阻水层4固定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凸起42的凹陷51。防潮层41为发性聚乙烯层,防潮层41的厚度设置为防护层5厚度的1/15~1/12之间。防潮层41与防护层5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滑紧固纹411,防滑紧固纹411高于防潮层41表面设置。绝缘层 2与第一阻水层3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阻水层3和绝缘层2固定连接的卡紧扣 11,卡紧扣11表面设置有若干与第一阻水层3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的突起 111,防护层5的外侧涂有防水涂层。

该防水电缆的工作原理是:导体1芯设置在电缆的最内侧,且导体1设置有若干根,每根导体1的外侧都包裹有绝缘层2,绝缘层2的内表面与导体1 的外表面紧固连接,将导体1的表面进行包裹,绝缘层2的数量与导体1的数量相同,且绝缘层2通过卡紧扣11进行紧固,使得绝缘层2包裹的导体1被卡紧扣11缠紧,卡紧扣11表面设置有突起111,在第一阻水层3缠绕在绝缘层2表面时,突起111能增大第一阻水层3和绝缘层2之间的额接触面积,使得第一阻水层3和绝缘层2之间不会发现相对位移,相邻或者相互接触贴合的绝缘层2之间由于卡紧扣11的紧固不会发生位移或者错位,即使得绝缘层2 包裹的导体1被收紧成一体的导线,在卡紧扣11将绝缘层2包裹之后,绕整体的绝缘层2外侧设置有第一阻水层3,所述第一阻水层3围绕缠紧后的绝缘层2设置有一圈,将绝缘层2包裹完全,第一阻水层3与绝缘层2固定连接之后,在绝缘层2的外侧缠绕棉线,缠绕一根与第一阻水层3固定连接的横向棉线311之后继续缠绕一根与横向棉线311垂直交叉固定设置的纵向棉线312,横向棉线311和纵向棉线312交叉设置形成交叉点313,交叉点313略高于横向棉线311和纵向棉线312的高度,横向棉线311和纵向棉线312形成固定设置在第一阻水层3外侧的棉线内衬31,横向棉线311和纵向棉线312相互交叉形成交叉点313略高于第一阻水层3,则第二阻水层4在和棉线内衬31进行固定连接时,形成的交叉点313会增大第二阻水层4和棉线内衬31以及第二阻水层4和棉线内衬31的接触面积,使得棉线内衬31与第一阻水层3和第二阻水层4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第二阻水层4与防护层5进行紧固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卡紧凸起42,由于防潮层41为软性防潮材料制成,则在防潮层41围绕第二阻水层4缠绕一圈的过程中,会将第二阻水层4本体表面和防滑卡紧凸起42缠紧,增大与第二阻水层4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对第二阻水层4进行防护,且由于防潮层41较薄,会随着第二阻水层4表面的防滑卡紧凸起42 而凸起42,在与防护层5连接的过程中是的防护层5与第二阻水层4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强第二阻水层4和防护层5之间的连接,防护层5表面涂有防水涂层,对电缆进行第一重阻挡,若防水涂层被破坏掉,水分会到达防护层5 表面,在防护层5表面受到阻挡,进行水分的第二重阻挡,若防护层5被破坏点,水分从防护层5表面向内渗透,到达防潮层41防潮层41会对大部分的水分拦截,避免进入到导体1表面对导体1的导电性造成损伤,对水分进行第三重阻挡,若防潮层41被破坏掉,防潮层41底部的第二阻水层4会对水分进行第四重阻挡,若第二阻水层4被破坏掉,水分会到达棉线内衬31层,棉线内衬31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会对水分进行吸收,避免水分对导体1进行损伤,第一阻水层3对水分进行再次阻挡,避免导体1受到损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