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8803发布日期:2019-08-16 21:4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筒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功率增大所要求供电电缆的截面也相应加长,因而电缆重量和安装长度进一步加大;原采用传统滑触线供电系统在港口门座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装船机、塔式起重机等类似工况的机械设备的应用不在适用。目前全球约90%的起重机采用电缆卷筒供电,其优点是设备行走时卷放电缆流畅,以保障电力和控制信息的连续提供,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随电缆长度和起重机速度的增加要求电缆强度更高、柔性更好;电缆强度增加意味着电缆直径、重量要加大,从而造成电缆卷筒尺寸加大、生产成本增加。

在工作状态下,卷筒上的电缆所承受的力一方面是电缆轴向的拉力,但更多来自电缆径向的压力,所以,在提高电缆强度和改善其柔性的同时,必然还要关注电缆的抗压能力。

然而,现有的产品均通过增强电缆轴向的抗拉强度,以抵消径向的压力。经过受力分析要克服径向的压力需要相对较大轴向拉力,这就无疑增强电缆的截面积,这样不但浪费材料,并且还提升了成本。因此,在不改变电缆的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增强电缆的抗压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在不改变横截面积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电缆的抗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包括由外至内排布的耐磨层、抗拉层和线芯,所述线芯包括多根动力导线、中性导线组和多根抗拉条,多根所述动力导线和中性导线组均匀间隔分布于线芯内部;多根所述抗拉条分别设于两动力导线之间的缝隙中或者动力导线和中性导线组之间的缝隙中;还包括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设于抗拉层与线芯之间,所述第一填充层内设有多条抗压条,所述抗压条的截面均为扁平状,多条抗压条高度的延伸方向均指向第一填充层的同一径向方向,所述第一填充层同一径向方向的两个径向端分布的抗压条条数不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耐磨层与抗拉层之间设有防火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抗拉层为纤维编织网状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力导线包括动力导线芯线和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套设于动力导线芯线外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性导线组包括多根中性线线芯和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二绝缘套套设于多根中性线芯线外部。

作为优选方案,多根所述中性线线芯互相扭卷成一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线芯的多根动力导线、中性导线组和抗拉条之间设有第二填充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填充层为橡胶,所述第二填充物为碎屑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的有益效果是:耐磨层、抗拉层和线芯由外至内排布,多根动力导线和中性导线组均匀间隔分布于线芯内部;多根抗拉条分别设于两动力导线之间的缝隙中或者动力导线和中性导线组之间的缝隙中;第一填充层设于抗拉层与线芯之间,第一填充层内设有多条抗压条,抗压条的截面均为扁平状,多条抗压条高度的延伸方向均指向第一填充层的同一径向方向,第一填充层同一径向方向的两个径向端分布的抗压条条数不同;利用抗压条自身的重力,以及第一填充层内含有抗压条的数量不同,形成一端重一端轻的结构。从而使自然状态下电缆的抗压条高度指向的方向垂直于水平地面或者近似垂直于底面;此时,电缆所有的重力均压向竖直或者近似竖直分布的抗压条,由于其在竖直方向的加高,受力相对不易变形,因此抗压条通过自身结构有效的在垂直方向对抗重力在径向产生的压力;从而实现在不改变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电缆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包括耐磨层10、防火层20、抗拉层30、第一填充层40和线芯50。

耐磨层10、防火层20、抗拉层30、第一填充层40和线芯50由外至内排布。本实施例中抗拉层30为纤维编织网状层。

第一填充层40内设有多条抗压条41,抗压条41的截面均为扁平状,多条抗压条41高度的延伸方向均指向第一填充层40的同一径向方向,第一填充层 40同一径向方向的两个径向端分布的抗压条41条数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填充层40为橡胶。通过橡胶束缚住抗压条41的位置,避免其晃动。

线芯50包括多根动力导线51、中性导线组52、多根抗拉条53和第二填充层54。

动力导线51包括动力导线芯线511和第一绝缘套512,第一绝缘套512 套设于动力导线芯线511外部。

中性导线组52包括多根中性线线芯521和第二绝缘套522,第二绝缘套 522套设于多根中性线芯线521外部。本实施例中中性线线芯521为漆包线,且多根中性线线芯521互相扭卷成一体。

多根动力导线51和中性导线组52均匀间隔分布于线芯50内部。多根抗拉条53分别设于两动力导线51之间的缝隙中或者动力导线51和中性导线组52之间的缝隙中,为线芯50提供高抗拉强度。

第二填充物54设于线芯50的多根动力导线51、中性导线组52和抗拉条 53之间的间隙内。第二填充物54为碎屑状,使多根动力导线51、中性导线组 52和多根抗拉条53在线芯50内部可以发行小幅度位移,以免弯折角度过大折断电缆。

本技术方案利用抗压条41自身的重力,以及第一填充层40内含有抗压条41的数量不同,形成一端重一端轻的结构。从而使自然状态下电缆的抗压条 41高度指向的方向垂直于水平地面或者近似垂直于底面。此时,电缆所有的重力均压向竖直或者近似竖直分布的抗压条41,由于其在竖直方向的加高,受力相对不易变形。因此抗压条41通过自身结构有效的在垂直方向对抗重力在径向产生的压力。从而实现在不改变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电缆的抗压能力。与此同时在收卷电缆时,只需要将电缆旋转90°,由于此时电缆内的抗压条41保持水平状态,受到自身重力影响极易发生变形扭曲,便于收卷电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抗拉起重机用卷筒电缆,耐磨层、抗拉层和线芯由外至内排布,多根动力导线和中性导线组均匀间隔分布于线芯内部;多根抗拉条分别设于两动力导线之间的缝隙中或者动力导线和中性导线组之间的缝隙中;第一填充层设于抗拉层与线芯之间,第一填充层内设有多条抗压条,抗压条的截面均为扁平状,多条抗压条高度的延伸方向均指向第一填充层的同一径向方向,第一填充层同一径向方向的两个径向端分布的抗压条条数不同;利用抗压条自身的重力,以及第一填充层内含有抗压条的数量不同,形成一端重一端轻的结构。从而使自然状态下电缆的抗压条高度指向的方向垂直于水平地面或者近似垂直于底面;此时,电缆所有的重力均压向竖直或者近似竖直分布的抗压条,由于其在竖直方向的加高,受力相对不易变形,因此抗压条通过自身结构有效的在垂直方向对抗重力在径向产生的压力;从而实现在不改变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电缆的抗压能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