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7187发布日期:2019-11-26 02:4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能够安装于车身的低背型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安装于车身的fm波段及am波段用的天线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天线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装置在鲨鱼鳍形状的天线壳体内设有天线底座和由两种螺旋部构成的天线振子。两种螺旋部具有位于靠近天线底座的一侧的第1螺旋部、和位于远离天线底座的一侧的第2螺旋部。第1螺旋部由线路状图案或板状的导电性部件构成。另一方面,第2螺旋部与第1螺旋部相比每单位长度的表面积较大,通过线状、立体状图案、立体状图案与导线或将板状的导电性部件弯折成大致コ字形(横长的螺旋形状的振子)而构成。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天线装置中,天线振子由螺旋状的天线元件和板状元件构成。天线元件卷绕于从天线底座朝向车辆用天线装置的顶部方向的虚拟轴的周围。板状元件是导电板,以在电连接的状态下覆盖顶部上,并成为与虚拟轴垂直或倾斜交叉的位置关系的方式配置在螺旋状的天线元件的开放端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10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0614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装置着眼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天线振子整体高效地作为天线发挥功能。然而,在这种天线装置中,两种螺旋部隔着某种间隔沿高度方向设置。尤其是,在用板状的导电性部件构成第2螺旋部的情况下,成为其面部相对于天线底座竖立设置的所谓立式构造(纵置)。因此,在低背化上是有限度的,只能实现70[mm]左右的高度。

专利文献2公开的天线装置根据安装于天线元件前端的板状元件的效果,虽然是低背型、但在宽频带范围内能够确保大致固定的天线增益。然而,由于该天线装置由单一的天线元件及板状元件构成,所以对于天线的高增益化有限度。另外,天线高度也只能低背化至50mm~70mm左右。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以下课题,即,提供一种即使低背化为50[mm]以下的高度也能维持与以往的天线装置同等的天线增益和其它天线性能的构造的天线装置。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是将接收第1频带及频率比所述第1频带低的第2频带的信号的天线振子容纳于从安装面起高度大约15mm以下的天线容纳体内而构成的。所述天线振子具备接收所述第1频带的信号的第1振子、和在所述第1振子的周围接收所述第2频带的信号的第2振子,所述第1振子和所述第2振子分别具有规定面积的导体板,这些导体板配设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平面内。

所述第1振子还包括各自的一端与该第1振子的导体板连接的多个电抗元件,这些电抗元件与该导体板一起在所述第1频带中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

发明效果

由于第1振子的导体板和第2振子的导体板配设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平面内,所以没有突出的部分,天线振子的低背化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多个电抗元件与第1振子的导体板连接、并在第1频带中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所以与使用一个电抗元件的情况相比vswr较好,因此,辐射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的(a)是天线振子的俯视图,(b)~(e)是侧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分解组装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侧板与电容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5的(a)是表示电容板与各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b)是概要图。

图6的(a)是表示参考天线所具有的参考板与参考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b)是概要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fm波段的辐射效率特性图。

图8的(a)是fm波段指向特性图,(b)是am波段指向特性图。

图9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天线振子的俯视图,(b)是表示其构造例的示意图。

图10的(a)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fm天线的构造的示意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中的fm天线的构造的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fm波段的辐射效率特性图。

图12的(a)、(b)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概要图。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fm波段的辐射效率特性图。

图14的(a)是第5实施方式中的天线振子的俯视图,(b)是该天线振子的示意图。

图15的(a)是第6实施方式中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示意图,(b)是概要图。

图16是第6实施方式中的fm波段的辐射效率特性图。

图17的(a)是第7实施方式中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示意图,(b)是概要图。

图18是第7实施方式中的fm波段的辐射效率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能够在vhf频段、例如fm波段(76[mhz]~90[mhz])及mf频段、例如am波段(0.520[mhz]~1.710[mhz])内使用的低背型天线装置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该天线装置是将天线振子收容于成为天线容纳体一例的天线壳体内而构成的,例如安装于车辆顶部(车顶)来使用。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2的(a)是天线装置1的俯视图,(b)~(e)是侧视图,图3是天线装置1的分解组装立体图。参照这些图可知,天线装置1的天线壳体的高度从成为地电位的车辆的安装面起为15mm~12mm。天线壳体包括电波透过性的罩部10和树脂底座部30而构成。罩部10是具有开口面的有底筒状,其内壁(底部)形成为平面状或大致平面状。

容纳于天线壳体内的天线振子分别包括规定面积的两个导体板、和两个电抗元件。一个导体板主要用于fm波段的接收,相对的面与地电位的面、即车辆的安装面相对。由此,将在与安装面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加载至自身(电容加载)。因此,以后将该导体板称为“电容板”。另一个导体板用于am波段的接收,配置于电容板的外侧。因此,以后将外侧的导体板称为“外侧板”。电容板12是具有14850[mm2](=110[mm]×135[mm])的面积的矩形导体板。外侧板11是具有5700[mm2](=(15[mm]×150[mm])+(10[mm]×120[mm])+(15[mm]×150[mm]))的コ字形(方形缺少一条边的形状)的导体板。外侧板11和电容板12固定于罩部10的内壁。也就是说,天线振子中的外侧板11和电容板12配设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平面内。在图3的例中,在外侧板11和电容板12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孔,但这些孔是螺孔或定位用的引导孔,几乎不会影响电气特性。

两个电抗元件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均为卷绕成螺旋状的线状导体。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抗元件而使用由分别隔着电容板12固定于罩部10的内壁的树脂制保持架13a、13b所保持的线状导体。也就是说,作为电抗元件的例子虽然有时也会在电介质上卷绕线状导体来谋求小型化,但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仅由线状导体构成电抗元件的情况的例子。因此,为了便于说明而将两个电抗元件分别称为“线圈”。

第1线圈14a被卷绕并保持在第1保持架13a的表面。第2线圈14b被卷绕并保持在第2保持架13b的表面。第1线圈14a的一端与电容板12的第1端部连接,另一端与馈电点连接。第2线圈14b的一端与该电容板12的不同于上述第1端部的第2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接地导体连接。关于它们的连接方式,之后会详细说明。

外侧板11能够接收多种频率的电波。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该外侧板11用于am波段的信号(am信号)的接收。也就是说,外侧板11以其本身构成am广播接收用振子。由该外侧板11接收到的am信号从其端部的馈电部111通过并被引导至后述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16。相对于此,电容板12通过与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连接而能够接收fm波段的信号(fm信号)。也就是说,由电容板12和两个线圈14a、14b构成在fm波段中共振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所接收到的fm波段的信号从与第1线圈14a连接的馈电点通过并被引导至印刷电路板16。

印刷电路板16配置于第1保持架13a、第2保持架13b的下部。在印刷电路板16上安装有电子电路。电子电路包括输入例如由外侧板11接收到的am信号的第1输入端子、和与第1线圈14a的馈电点导通的第2输入端子。另外,包括将从第1输入端子输入的am信号放大的am放大电路、和将从第2输入端子输入的fm信号放大的fm放大电路。再者,包括将由am放大电路放大后的am信号及由fm放大电路放大后的fm信号输出的输出端子。有时也会在输出端子的前段设置将am信号及fm信号进行合成的合成电路。也可以在am放大电路的前段设置滤波器或调谐电路等。

在印刷电路板16上也形成有与各放大电路等的接地端子导通的gnd图案。在gnd图案中固定有金属制的一对gnd线端15a、15b。gnd线端15a、15b是与金属制的导电底座19导通的零件。在印刷电路板16的背面固定有对与第1输出端子及第2输出端子电连接的信号线缆进行保持的线缆保持架17。

在树脂底座部30上一体地形成有从其外周的稍微内侧向上方突出的框301、和由该框301包围的底部302。框301形成为与罩部10的开口面大致相同的尺寸。框301具有外侧面,在其外侧面上,在全部外周范围内形成有槽。在该槽内嵌装由弹性部件形成的o形环20。槽的深度比o形环20的外径浅。因此,o形环20在罩部10被嵌于树脂底座部30时使底部302内的空间密封成不透水。

在树脂底座部30的底部302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固定印刷电路板16的凹部303、和用于使预锁定件18及导电底座19向下方突出的孔部304。预锁定件18是在将天线装置1向车顶等安装时进行临时固定的零件。在底部302粘合有用于将预锁定件18及导电底座19螺纹紧固并固定的固定台305。导电底座19将天线装置1牢固地固定于车顶等,并且在安装时通过gnd线端15a、15b将印刷电路板16的gnd图案设为地电位。

图4表示外侧板11与电容板12的位置关系。省略了图3所示的多个孔。参照图4可知,外侧板11包围电容板12外周的大致3/4的部分,且以相对端部分别不重叠的方式隔着规定间隙配置。如上所述,由于它们配设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平面内,所以没有突出的部分,能够使罩部10的外观简化并且有助于天线装置1的低背化。外侧板11与电容板12的相对端部彼此分离而不重叠,因此也不会发生干涉。

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一个特征在于天线振子的结构、尤其在于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结构,因此,以下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

图5的(a)是表示天线装置1所具有的电容板12与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该图中的(b)是其概要图。印刷电路板16与电容板12为相似形、且尺寸稍大,但尺寸的差并不是问题。图5的(b)所示的接地导体gnd是与图3所示的gnd线端15a、15b及导电底座19导通的车顶的一部分。关于第1保持架13a、第2保持架13b、其它零件则为了方便而省略。

关于电容板12的尺寸如上所述,从接地导体gnd起的高度约为10[mm]。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各自的长轴及短轴为电容板12的大致1/2的大小(105[mm]×70[mm]),以规定的卷绕间距卷绕,且电感值相同。彼此分离5[mm]左右而不互相重叠地配置。

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的长轴及短轴或它们的形状、尺寸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根据设置空间等而任意变更。第1线圈14a与第2线圈14b的分离距离也是同样的。

第1线圈14a的一端141a与电容板12的第1端部连接,另一端142a经由印刷电路板16的布线图案与馈电点50连接。另外,第2线圈14b的一端141b与电容板12的不同于上述第1端部的第2端部(第1端部的相对端部)连接,另一端142b经由印刷电路板1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由此,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与电容板12一起在fm波段中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也就是说,从第1线圈14a的另一端142a经过电容板12到第2线圈14b的另一端142b的电气长度成为fm波段中的共振长度(在fm波段中使用的频率的波长λ的1/2的电气长度、下同)。从馈电点50能够取出fm信号。

本案发明人为了进行电气特性的比较而制作了参考天线。参考天线具有:与天线装置1所具有的电容板12材质相同且面积相同的参考板;和与第1线圈14a、14b线材相同、线径相同、且由各自的外径之和划定的面积相同的外径的一个参考线圈。图6的(a)是表示参考天线1r所具有的参考板(与电容板12对应的导体板)61r与参考线圈(电抗元件)64r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该图中的(b)是概要图。在图6的(a)中,为了方便而将参考板61r透视显示。参考线圈64r的一端641r与参考板61r的端部连接,另一端642r与馈电点50连接。印刷电路板66r的材质及尺寸比、参考线圈64r与馈电点50的连接状态、接地导体gnd与参考线圈64r的基端及前端的距离、以及、参考线圈64r的前端与参考板61r的下表面的距离分别与天线装置1相同。

在该参考天线1r中,当将流向参考线圈64r的电流设为i1、将天线阻抗设为z1、将辐射电力(与接收电力同义、下同)设为p1时,p1能够用z1×i12表示。天线阻抗是例如使用史密斯圆图时的实轴上的阻抗值,越接近馈电的阻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0[ω])则辐射效率(与接收效率同义、下同)越提高,且电力越大。根据本案发明人的模拟实验,参考天线1r的天线阻抗为0.06ω。

相对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所具有的fm天线中,当将辐射电力p2设为与参考天线1r的辐射电力p1相同、将流向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的电流设为i2时,各电流i2成为电流i1的1/2。因此,天线阻抗z2成为z1的4倍。也就是说,相对于线圈为一个的参考天线1r,与线圈数量的二次方成比例增加。本案发明人已确认第1实施方式的fm天线的天线阻抗增加至参考天线1r的天线阻抗的4倍即0.23ω。

图7是fm波段中的辐射效率特性图。图中,实线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在fm波段中的辐射效率,虚线是参考天线1r的辐射效率。辐射效率在粗线彼此之间所示的日本fm波段中,相对于在参考天线1r中平均为﹣25.2[db],在第1实施方式的fm天线中平均为﹣19.6[db]。这样,通过增加与电容板12连接的线圈的数量并使天线阻抗增加,fm波段中的接收增益和辐射效率显著提高了。虽省略了图示,但am波段的平均辐射效率为﹣70.0[db]。

图8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中的fm波段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的指向特性图,该图中的(b)是am波段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的指向特性图。从这些特性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在fm波段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是无指向性,且在am波段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也是无指向性。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所具有的外侧板11和电容板12未改变它们的材质及厚度,而是仅使形状及布局进行了变形。关于包括第1线圈14a、14b的其它零件的构造,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对重复部分省略说明。

图9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所具有的天线振子的俯视图,该图中的(b)是表示该天线振子的构造的示意图。在图9的(b)中将电容板透视显示。第2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具备矩形的电容板22、和在相同平面或大致相同平面上包围电容板22的四周的矩形环状的外侧板21。外侧板21和电容板22以各相对端部不重叠的方式隔着5mm左右配置。电容板22的面积是14400[mm2](=120[mm]×120[mm])。另外,外侧板21的面积是5600[mm2](=(10[mm]×150[mm])+(10[mm]×130[mm])+(10[mm]×150[mm])+(10[mm]×130[mm]))。接地导体gnd与外侧板21及电容板22的距离和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相同。树脂底座部230是与外侧板21相比稍大的尺寸。

由外侧板21接收到的am信号从其端部的馈电部211通过并被引导至树脂底座230上的印刷电路板26的电子电路。也就是说,外侧板2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作为am广播接收用振子而工作。

第1线圈14a的一端141a与电容板22的第1端部连接,另一端142a经由印刷电路板26的布线图案与馈电点50连接。另外,第2线圈14b的一端141b与电容板22的不同于上述第1端部的第2端部(第1端部的相对端部)连接,另一端142b经由印刷电路板2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与电容板22一起在fm波段中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从馈电点50能够取出fm信号。

根据本案发明人的实测,日本fm波段中的平均辐射效率和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的指向性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大致相同。天线阻抗也与第1实施方式几乎相同。也就是说,fm波段的辐射效率等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几乎相同。在am波段中,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的指向性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相同,辐射效率也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同等的。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中,虽然构成为在相同平面或大致相同平面上由矩形环状的外侧板21包围矩形的电容板22的四周,但am波段的辐射效率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同等的辐射效率。另外,只要确定了外侧板11的形状及尺寸(面积),就能通过冲切等单纯地成型电容板22,因此,具有制造过程简化的效果。

也可以不改变外侧板21的面积而是将其外缘的一部分或全部以越趋向外周越低的方式成型。在该情况下,由于外侧板21的高度的一部分变低,所以am波段中的辐射效率稍微变低,但在实用上并不是问题。这种结构具有例如能够使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所具有的罩部10更加小型化的优点。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3在包括规定面积的导体板和两个电抗元件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中使相邻的第1线圈34a和第2线圈34b的卷绕方向相反。关于外侧板11、电容板12、其它零件的构造,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对重复部分省略说明。

图10的(a)是示意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3中的fm天线的构造的图,该图中的(b)是示意表示比较例的天线装置9中的fm天线的构造的图。为了方便起见而将电容板12透视显示。

在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3中,将第2线圈34b向比较例的天线装置9所具有的第2线圈94b的相反方向卷绕。线状导体的材质、长度(卷绕间距)、外径与第1线圈34a相同。第1线圈34a的一端341a与电容板12的第1端部连接,另一端342a经由印刷电路板36的布线图案与未图示的馈电点连接。第2线圈34b的一端341b与电容板12的不同于上述第1端部的第2端部(第1端部的相对端部)连接,另一端342b经由印刷电路板3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根据这种结构,流向第1线圈34a的电流ia与流向第2线圈34b的电流ib在相邻的部分为相同方向。相对于此,在比较例的天线装置9中,流向第1线圈94a的电流i1与流向第2线圈94b的电流i2在相邻的部分为相反方向,且被相互抵消。

图11是fm波段中的辐射效率特性图。实线是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3,虚线是比较例的天线装置9。从该特性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比较例的天线装置9的情况下,第1线圈94a和第2线圈94b向相同方向卷绕,由此电流i1与电流i2被相互抵消。因此可知,电感值下降,且与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3相比频率特性移动至高域侧。另一方面,在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3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电感值的相当于流向相邻线圈的电流未被消除的量的下降。这意味着以所期望频率共振时的线圈长度变短,其结果是,与比较例的天线装置9相比导体损耗变小、且辐射效率提高。

[第4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以两个线圈的卷绕间距(线圈长度)分别相同(5∶5)为前提进行了说明。只要从第1线圈14a的另一端142a经过电容板12到第2线圈14b的另一端142b的电气长度是fm波段的共振长度(使用频率的波长λ的1/2),则两个线圈14a、14b的卷绕间距也可以并不一定相同。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在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中卷绕间距与其它线圈的卷绕间距不同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关于外侧板11、电容板12、其它零件的构造,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对重复部分省略说明。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4中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概要图。图12的(a)是将第1线圈44a与第2线圈44b的卷绕间距设为6∶4的天线装置4,该图中的(b)是将第1线圈54a与第2线圈54b的卷绕间距设为4∶6的天线装置5。

图13是fm波段中的辐射效率特性图。实线是天线装置4,长虚线是卷绕间距为5∶5的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短虚线是天线装置5的特性。关于粗线彼此之间所示的日本fm波段中的平均辐射效率,天线装置4是﹣19.1[db],天线装置1是﹣19.6[db],天线装置5是﹣20.2[db]。也就是说,以使离馈电点50近的线圈(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线圈)的电感量变多的方式设定(具体而言例如使卷绕数增多)。由此,能够提高fm波段中的平均辐射效率。

[第5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矩形的电容板22、和在相同平面或大致相同平面上包围电容板22的四周的矩形环状的外侧板21的天线装置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与外侧板21及电容板22分别相同的面积,则这些导体板的形状是任意的。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将电容板设为圆板状、并将沿着其四周配置的外侧板设为圆环状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关于其它零件的构造,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对重复部分省略说明。

图14的(a)是第5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6的天线振子的俯视图,该图中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天线振子的构造的图。

该天线装置6具有圆板状的电容板62和沿着其外周配置的圆环状的外侧板61。电容板62和其周围的外侧板61以不重叠的方式隔着5mm左右配置。电容板62的面积是14527[mm2](=外径68[mm])。外侧板61的面积是5426[mm2](=外径84[mm]、宽度11[mm])。在图14的(b)中将电容板62和外侧板61透视显示。第1线圈64a和第2线圈64b分别是外径为半圆形,由其外径划定的面积的总和与电容板62大致相同。

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印刷电路板16同等的印刷电路板66成型为与外侧板61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尺寸,但其形状及尺寸是任意的。另外,其下部的树脂底座部630由于容纳天线振子及印刷电路板66,所以成型为比它们大的尺寸。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与第1实施方式的罩部10相当的零件也是有底圆筒状。

由外侧板61接收到的am信号从其端部的馈电部611通过并被引导至印刷电路板66的电子电路。第1线圈64a的一端641a与电容板62的第1端部连接,另一端642a经由印刷电路板66的布线图案与未图示的馈电点连接。另外,第2线圈64b的一端641b与电容板62的不同于上述第1端部的第2端部(第1端部的相对端部)连接,另一端642b经由印刷电路板6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第1线圈64a及第2线圈64b与电容板62一起在fm波段中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从馈电点能够输出fm信号。接地导体gnd与外侧板61及电容板62的距离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相同。

这种构造的天线装置6在fm波段中的平均辐射效率是﹣19.5[db],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同等的辐射效率。am波段内的平均辐射效率是﹣70.0[db],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同等的辐射效率。不管是am波段还是fm波段,指向性在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都是无指向性。

在第5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6中,也可以将第1线圈64a和第2线圈64b的卷绕方向设为彼此相反的方向,另外,也可以是改变卷绕间距的比率的结构。另外,电容板62也可以是大致圆板状、大致椭圆状。在该情况下,外侧板61、第1线圈64a、第2线圈64b也是与电容板62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第6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6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关于零件的构造,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对重复部分省略说明。

图15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7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构造的图,该图中的(b)是概要图。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7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包括分别在fm波段中共振的第1fm广播接收用振子和第2fm广播接收用振子而构成。

第1fm广播接收用振子具有:第1电容板721,其以在与接地导体gnd之间产生静电电容、并将该静电电容加载至该第1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方式配置;和第1线圈74a及第2线圈74b,其各自的一端与第1电容板721连接。

第2fm广播接收用振子具有:第2电容板722,其以在与接地导体gnd之间产生静电电容、并将该静电电容加载至该第2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方式配置;和第3线圈74c及第4线圈74d,其各自的一端与第2电容板722连接。在图15的(a)的例子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第1电容板721和第2电容板722透视显示,但均为7350[mm2](=105[mm]×70[mm]),两个都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所具有的电容板12大致相同的面积。从接地导体gnd起的高度约为10[mm]。

在第1fm广播接收用振子中,第1线圈74a的一端741a与第1电容板721的第1端部连接,另一端742a经由印刷电路板76的布线图案与馈电点50连接。第2线圈74b的一端741b与第1电容板721的不同于上述第1端部的第2端部(第1电容板721的第1端部的相对端部)连接,另一端742b经由印刷电路板7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

另外,在第2fm广播接收用振子中,第3线圈74c的一端741c与第2电容板722的第1端部连接,另一端742c经由印刷电路板7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第4线圈74d的一端741d与第2电容板722的不同于上述第1端部的第2端部(第2电容板722的第1端部的相对端部)连接,另一端742d经由印刷电路板7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

各线圈74a~74d的分别由其外径划定的面积是电容板721、722的大致1/2(长边105[mm]×短边30[mm])的面积,以规定的卷绕间距卷绕成螺旋状。另外,各线圈74a~74d相互隔着5~10[mm]左右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第1fm广播接收用振子和第2fm广播接收用振子经由接地导体gnd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也就是说,第1fm广播接收用振子和第2fm广播接收用振子分别在所期望的频率(例如84[mhz])中共振,但第1fm广播接收用振子及第2fm广播接收用振子整体被设计为作为串联共振电路以该频率共振。

第6实施方式中的线圈数量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圈数量的2倍。即,流向第1线圈74a、第2线圈74b、第3线圈74c及第4线圈74d的各个电流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流向第1线圈14a及第2线圈14b的各个电流的1/2是同等的。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天线阻抗为0.23ω的情况相比较,在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7中,天线阻抗为0.86ω,进一步增加了近4倍。

图16是fm波段中的辐射效率特性图,实线是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7,虚线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从图16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天线装置7的辐射效率特性比天线装置1陡峭,且带宽较窄,但在所期望的频率(84mhz)下辐射效率比天线装置1大。在粗线彼此之间所示的fm波段中也是平均辐射效率为﹣18.1[db],与天线装置1相比提高。指向性也与天线装置1同样地在fm波段中在垂直偏振波水平面内为无指向性。

在第6实施方式中,是分别在第1电容板721、第2电容板722上连接有两个线圈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在一个电容板的至少一方连接三个线圈。在该情况下,对于正中间的线圈优选为向与其以外的线圈的相反方向卷绕。另外,也可以改变多个线圈的卷绕间距的比率。

[第7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7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关于零件的构造,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对重复部分省略说明。图17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8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的构造的图,(b)是概要图。

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8的fm广播接收用振子在一个电容板12上将三个线圈84a、84b、84c在相同平面或大致相同平面上沿相同方向并排配置,且使正中间的第2线圈84b的卷绕方向与其它线圈84a、84c相反。为了方便起见而将电容板12透视显示。由各线圈84a、84b、84c的外径划定的面积的总和与电容板12的面积(15750[mm2](=105[mm]×150[mm])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各线圈84a、84b、84c是电容板12的大致1/3(=105[mm]×40[mm])的大小,以相互并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从接地导体gnd到电容板12的高度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印刷电路板86是比电容板12稍大的矩形。

第1线圈84a的一端841a与电容板12连接,另一端842a经由印刷电路板86的布线图案与馈电点50连接。第2线圈84b及第3线圈84c分别是一端841b、841c与电容板12连接,另一端842b、842c经由印刷电路板86的gnd图案与接地导体gnd连接。第2线圈84b的一端841b与电容板12的大致中央部电连接。从第1线圈84a的另一端842a到第3线圈84c的另一端842c的电气长度为fm波段中的共振长度,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同样地在fm波段中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

另外,该天线装置8的天线阻抗为0.86ω,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相比较增加了天线阻抗。

图18是fm波段中的辐射效率特性图。实线是天线装置8,虚线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从图18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天线装置8的辐射效率越接近所期望的频率(84mhz)越陡峭,在该频率下比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高。另外,辐射效率的平均增益也提高了。在粗线彼此之间所示的日本fm波段的平均也是﹣18.0[db],比天线装置1提高了。因此,在增加了与一个电容板12连接的线圈的数量的情况下,对于fm波段中的所期望的频率而言能够显著提高其辐射效率。

[变形例]

在第1至第7实施方式中,从接地导体gnd起将电容板12等的高度设为约10mm,但在电容板12的面积(多个情况下是其总和)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从接地导体gnd起电容板的高度稍微高的一方的辐射效率提高。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中,也可以将从接地导体gnd到电容板12的背面为止的高度设为14.9mm(到罩部10的外壁为止约为15mm以下)。在该情况下,fm波段中的平均辐射效率为﹣16.6[db],am波段的平均辐射效率为﹣67.5[db],与10mm的情况(在fm波段中平均为﹣19.6[db],在am波段中平均为﹣69.9[db])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沿着电容板12的外周用外侧板11将其三方包围的情况的例子,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用外侧板21将电容板22的外周全部包围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以与电容板的一条边相同的边的长度与该电容板的一条边隔着规定间隔来配置外侧板。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外侧板的面积(高度)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等所具有的外侧板1等相同左右的面积(高度),则即使形状不同,辐射效率也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能够配合着罩部10的形状来任意改变外侧板的配置,能够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vhf频段而列举fm波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蜂窝频段(800[mhz]~900[mhz])中也仅是尺寸不同,能够同样地应用。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天线容纳体是包括罩部10和树脂底座部30的天线壳体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独立存在的天线壳体,而是将形成于车身的任意部位的容纳空间作为天线容纳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