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2455发布日期:2020-05-22 17:4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蓄电模块,已知具备在电极板的一面形成有正极、在电极板的另一面形成有负极的双极电极的双极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双极电池具备:电极层叠体,其层叠有多个双极电极;以及聚丙烯制的单元外壳(密封体),其设置在电极层叠体的侧面。在双极电极的缘部设置有聚丙烯层,双极电极与单元外壳隔着聚丙烯层通过一体成型被牢牢地固定。从而,能够密封电解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357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蓄电模块中,在电极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配置有包括在内表面形成有负极的电极板的负极终端电极。该负极终端电极的电极板也被密封体密封,但在电解液包括碱水溶液的情况下,由于所谓的碱蠕变(alkalicreep)现象,有时电解液会在负极终端电极的电极板上扩散,穿过密封体与该电极板之间而渗出到该电极板的外表面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能抑制电解液的泄漏的蓄电模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有双极电极的电极层叠体和树脂制的密封体。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正极,其设置在电极板的一面;以及负极,其设置在电极板的另一面。密封体以包围双极电极的缘部的方式设置在电极层叠体的侧面。密封体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第1树脂部熔接于双极电极的缘部。第2树脂部沿着侧面从外侧包围第1树脂部。第1树脂部的成型收缩率小于第2树脂部的成型收缩率。

在该蓄电模块中,树脂制的密封体具有熔接于双极电极的缘部的第1树脂部。在熔接到双极电极的缘部时,第1树脂部随着从熔融状态变为凝固状态而凝固收缩。从而,会在双极电极的缘部与第1树脂部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有时会成为电解液的通道。在该蓄电模块中,由于第1树脂部的成型收缩率小于第2树脂部的成型收缩率,因此,相比于第1树脂部的成型收缩率与第2树脂部的成型收缩率相等的情况,不易形成如上所述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泄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有双极电极的电极层叠体和树脂制的密封体。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正极,其设置在电极板的一面;以及负极,其设置在电极板的另一面。密封体以包围双极电极的缘部的方式设置在电极层叠体的侧面。密封体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第1树脂部熔接于双极电极的缘部。第2树脂部沿着侧面从外侧包围第1树脂部。第1树脂部的熔融粘度大于第2树脂部的熔融粘度。

在该蓄电模块中,树脂制的密封体具有熔接于双极电极的缘部的第1树脂部。如果熔融状态的第1树脂部的流动性低,则在熔接到双极电极的缘部时,第1树脂部不易沿着双极电极的缘部的表面形状配置。从而,会在双极电极的缘部与第1树脂部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有时会成为电解液的通道。在该蓄电模块中,由于第1树脂部的熔融粘度小于第2树脂部的熔融粘度,因此,相比于第1树脂部的熔融粘度与第2树脂部的熔融粘度相等的情况,熔融状态的第1树脂部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因此,第1树脂部容易沿着双极电极的缘部的表面形状配置,因而不易形成如上所述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泄漏。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第1树脂部的熔融粘度是4.5g/10min以上且不到100g/10min。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第1树脂部的熔融粘度大于第2树脂部的熔融粘度的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第2树脂部的熔融粘度是1.0g/10min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第1树脂部的熔融粘度大于第2树脂部的熔融粘度的构成。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有双极电极的电极层叠体和树脂制的密封体。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正极,其设置在电极板的一面;以及负极,其设置在电极板的另一面。密封体以包围双极电极的缘部的方式设置在电极层叠体的侧面。密封体具有第1树脂部和第2树脂部。第1树脂部熔接于双极电极的缘部。第2树脂部沿着侧面从外侧包围第1树脂部。第1树脂部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的熔点。

在该蓄电模块中,树脂制的密封体具有熔接于双极电极的缘部的第1树脂部。第1树脂部在熔接后被冷却时,与温度的变化量相应地进行热收缩。从而,会在双极电极的缘部与第1树脂部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有时会成为电解液的通道。在该蓄电模块中,由于第1树脂部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的熔点,因此,相比于第1树脂部的熔点与第2树脂部的熔点相等的情况,能够以较低的温度进行第1树脂部的熔接。从而,第1树脂部的到达温度下降。因此,第1树脂部在熔接后被冷却时的温度的变化量变小,能够降低第1树脂部的热收缩量,因而不易形成如上所述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泄漏。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第1树脂部包括无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例如比均聚丙烯的熔点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第1树脂部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的熔点的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第2树脂部的杨氏模量大于第1树脂部的杨氏模量。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第2树脂部的杨氏模量与第1树脂部的杨氏模量相等的情况,能够提高蓄电模块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的耐冲击性。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第1树脂部的杨氏模量是100mpa以上1000mpa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第2树脂部的杨氏模量大于第1树脂部的杨氏模量的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第2树脂部的杨氏模量是1000mpa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第2树脂部的杨氏模量大于第1树脂部的杨氏模量的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第2树脂部包括改性聚苯醚。改性聚苯醚具有较大的杨氏模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第2树脂部的杨氏模量大于第1树脂部的杨氏模量的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模块中,缘部被粗面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缘部中,成为双极电极与第1树脂部交织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双极电极与第1树脂部之间形成了间隙并且该间隙成为了电解液的通道,到电解液漏出为止的路径长度也会比缘部未被粗面化的情况长。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泄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提供能抑制电解液的泄漏的蓄电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示出电极板与第1树脂部的接合界面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间隙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该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例如用作叉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各种车辆的电池。蓄电装置1具备:蓄电模块层叠体2,其具有层叠的多个蓄电模块4;以及约束构件3,其在层叠方向上对蓄电模块层叠体2附加约束载荷。

蓄电模块层叠体2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蓄电模块4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导电板5。蓄电模块4例如是具备后述的双极电极14的双极电池,从层叠方向观看时呈矩形状。蓄电模块4例如是镍氢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或者双电层电容器。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镍氢二次电池。

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蓄电模块4、4彼此经由导电板5电连接。导电板5分别配置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蓄电模块4、4之间以及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外侧。配置在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外侧的一个导电板5连接有正极端子6。配置在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外侧的另一个导电板5连接有负极端子7。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例如从导电板5的缘部向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通过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来实施蓄电装置1的充放电。

在各导电板5的内部设置有使空气等制冷剂流通的多个流路5a。各流路5a例如在与层叠方向以及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的延伸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通过使制冷剂在这些流路5a中流通,导电板5除了具有将蓄电模块4、4彼此电连接的作为连接构件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对在蓄电模块4中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作为散热板的功能。在图1的例子中,从层叠方向观看时,导电板5的面积小于蓄电模块4的面积。从提高散热性的观点来看,导电板5的面积可以与蓄电模块4的面积相同,也可以大于蓄电模块4的面积。

约束构件3包含一对端板8、8、紧固螺栓9以及螺母10。一对端板8、8在层叠方向上夹着蓄电模块层叠体2。紧固螺栓9和螺母10将端板8、8彼此紧固。端板8是从层叠方向观看时具有比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的面积大一圈的面积的矩形的金属板。在端板8的内侧面(蓄电模块层叠体2侧的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膜f。端板8与导电板5之间被膜f绝缘。

在端板8的缘部,在比蓄电模块层叠体2靠外侧的位置设置有插通孔8a。紧固螺栓9从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朝向另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穿过。螺母10螺合于从另一端板8的插通孔8a突出的紧固螺栓9的顶端部分。从而,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由端板8、8夹持而被单元化为蓄电模块层叠体2。蓄电模块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上被附加约束载荷。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蓄电模块4的构成。图2是示出蓄电模块4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如该图所示,蓄电模块4具备电极层叠体11和将电极层叠体11密封的树脂制的密封体12。

电极层叠体11是隔着隔离物13层叠多个双极电极14而成的。在该例中,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与蓄电模块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一致。电极层叠体11具有在层叠方向d上延伸的侧面11a。双极电极14包含:电极板15;正极16,其设置在电极板15的一面15a;以及负极17,其设置在电极板15的另一面15b。正极16是涂敷正极活性物质而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17是涂敷负极活性物质而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隔着隔离物13与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一个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隔着隔离物13与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另一个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

在电极层叠体11中,在层叠方向d的一端配置有负极终端电极18,在层叠方向d的另一端配置有正极终端电极19。负极终端电极18包含电极板15以及设置在电极板15的另一面15b的负极17。负极终端电极18的负极17隔着隔离物13与层叠方向d的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与蓄电模块4相邻的一个导电板5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的一面15a接触。正极终端电极19包含电极板15和设置在电极板15的一面15a的正极16。与蓄电模块4相邻的另一个导电板5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电极板15的另一面15b接触。正极终端电极19的正极16隔着隔离物13与层叠方向d的另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

电极板15由金属制成,例如包括镍或镀镍钢板。电极板15例如是包括镍的矩形的金属箔。电极板15的缘部(双极电极14的缘部)15c呈矩形框状。缘部15c是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未涂敷区域。作为构成正极16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氢氧化镍。作为构成负极17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储氢合金。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板15的另一面15b中的负极17的形成区域比电极板15的一面15a中的正极16的形成区域大一圈。

隔离物13例如形成为片状。作为隔离物13,可例示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树脂的多孔膜、包括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甲基纤维素等的纺织布或无纺布等。隔离物13也可以是由偏氟乙烯树脂化合物进行了加强的隔离物。隔离物13不限于片状,也可以使用袋状的隔离物。

密封体1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为矩形的筒状。密封体12以包围缘部15c的方式设置在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密封体12在侧面11a保持缘部15c。密封体12具有:第1树脂部21,其熔接于缘部15c;以及第2树脂部22,其沿着侧面11a从外侧包围第1树脂部21。第1树脂部21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呈矩形框状,在缘部15c的整周上连续地设置。第1树脂部21熔接于电极板15的一面15a侧的缘部15c。第1树脂部21例如是通过超声波或热来熔接的。第1树脂部21是具有规定厚度(层叠方向d上的长度)的膜。电极板15的端面从第1树脂部21露出。第1树脂部21的内侧的一部分位于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电极板15的缘部15c彼此之间。第1树脂部21的外侧的一部分从电极板15向外侧伸出。第1树脂部21在该外侧的一部分中埋没于第2树脂部22。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第1树脂部21、21彼此是相互分开的。

第2树脂部22设置在电极层叠体11和第1树脂部21的外侧,构成蓄电模块4的外壁(箱体)。第2树脂部22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型来形成,在层叠方向d上沿着电极层叠体11的整个长度延伸。第2树脂部22是以层叠方向d为轴向而延伸的筒状部。第2树脂部22覆盖在层叠方向d上延伸的第1树脂部21的外侧面。第2树脂部22例如通过注射模塑成型时的热而熔接于第1树脂部21的外表面。

第2树脂部22将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双极电极14、14之间、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分别密封。从而,在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双极电极14、14之间、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分别形成有气密地分隔开的内部空间v。在这些内部空间v,例如容纳有包括氢氧化钾水溶液等碱水溶液的电解液(未图示)。电解液浸渍到隔离物13、正极16以及负极17内。

作为构成第1树脂部21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举出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作为聚丙烯,可举出均聚丙烯(homopropylene)、嵌段聚丙烯(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无规聚丙烯(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举出聚丙烯和epdm(乙烯丙烯橡胶)的混合物、聚丙烯和苯乙烯橡胶的混合物等。作为构成第2树脂部22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举出改性聚苯醚(改性ppe)(zylon(注册商标))等。

构成第1树脂部21的树脂材料与构成第2树脂部22的树脂材料相互具有相容性。因此,能够通过熔接使第1树脂部21与第2树脂部22结合。由于电解液是强碱性的,因此,第1树脂部21和第2树脂部22均由具有耐强碱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凝固收缩率)小于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例如是0.4以上1.8以下。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例如是2.0以上。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例如也可以是2.5以上。成型收缩率根据jisk7152的标准来求出。

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mfr(熔体流动速率;meltflowrate))大于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例如是4.5g/10min以上且不到100g/10min。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例如也可以是5g/10min以上7.5g/10min以下。第2树脂部的熔融粘度例如是1.0g/10min以下。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例如也可以是0.5g/10min以下。熔融粘度根据iso1133的标准来求出。

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为了实现该构成,第1树脂部21也可以包括无规聚丙烯。由于无规聚丙烯例如比均聚丙烯的熔点低,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第1树脂部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的熔点的构成。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例如不到165℃。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例如也可以是145℃以上160℃以下。第2树脂部22的熔点例如是165℃以上。

第2树脂部22的杨氏模量(拉伸弹性模量)大于第1树脂部21的杨氏模量。为了实现该构成,第2树脂部22也可以包括改性聚苯醚。由于改性聚苯醚具有较大的杨氏模量,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第2树脂部22的杨氏模量大于第1树脂部21的杨氏模量的构成。第1树脂部21的杨氏模量例如是100mpa以上1000mpa以下。第1树脂部21的杨氏模量例如也可以是580mpa以上837mpa以下。第2树脂部22的杨氏模量例如是1000mpa以上。第2树脂部22的杨氏模量例如也可以是1500mpa以上。为了实现第1树脂部21的杨氏模量是580mpa以上837mpa以下的构成,第1树脂部21也可以包括聚丙烯。

图3是示出电极板与第1树脂部的接合界面的概略截面图。如该图所示,电极板15的表面是被粗面化的。在此,包含图2所示的一面15a、另一面15b以及端面的电极板15的整个表面被粗面化。电极板15的表面例如是通过以电解镀敷处理形成多个突起15p而被粗面化的。在像这样电极板15被粗面化的情况下,在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的接合界面处,熔融状态的第1树脂部21进入到因粗面化而形成的凹部内,发挥锚固(anchor)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的结合力。只要至少使一面15a的缘部15c被粗面化,就能得到结合力提高的效果。突起15p例如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变粗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突起15p、15p之间的截面形状为底切(undercut)形状,因此,容易产生锚固效果。由于图3是示意图,因此,突起15p的形状和密度等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

接着,说明上述的蓄电模块4的制造方法。蓄电模块4的制造方法包含:一次成型工序、层叠工序、二次成型工序以及注入工序。首先,在一次成型工序中,准备规定数量的双极电极14、以及一对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将第1树脂部21熔接到各电极板15的一面15a侧的缘部15c。

在层叠工序中,以使第1树脂部21配置在电极板15的缘部15c彼此之间的方式隔着隔离物13层叠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从而形成电极层叠体11。在二次成型工序中,在注射模塑成型的模具(未图示)内配置电极层叠体11之后,向模具内射出熔融树脂,从而以包围第1树脂部21的方式形成第2树脂部22。由此,在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形成密封体12。在注入工序中,在二次成型工序后,向双极电极14、14之间的内部空间v注入电解液l(参照图4)。从而,得到蓄电模块4。

经过将所得到的蓄电模块4与导电板5层叠而形成蓄电模块层叠体2的工序、以及由约束构件3约束蓄电模块层叠体2的工序等,得到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

接着,参照图4和图5说明蓄电模块4的作用效果。图4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概略截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间隙的概略截面图。

在蓄电模块4中,由于所谓的碱蠕变现象,有时电解液l会在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上扩散,穿过密封体12的第1树脂部21与电极板15之间而渗出到电极板15的一面15a侧。在图4中,用箭头a示出了碱蠕变现象中的电解液l的移动路径。该碱蠕变现象由于电化学因素及流体现象等而在蓄电装置1的充电时、放电时以及无负载时产生。碱蠕变现象是由于分别存在负极电位、水分以及电解液l的通道而产生的。要想抑制碱蠕变现象,认为需要针对电解液l的通道采取对策。

在蓄电模块4中,树脂制的密封体12具有熔接于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在熔接到缘部15c时,第1树脂部21随着从熔融状态变为凝固状态而凝固收缩。从而,如图5所示,会在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之间形成间隙w,该间隙w有时会成为电解液l的通道。对此,在蓄电模块4中,由于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小于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因此,例如相比于第1树脂部21由与第2树脂部22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与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相等的情况,不易形成如上所述的间隙w。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l的泄漏。其结果是,例如能够抑制与负极终端电极18相邻配置的导电板5的腐蚀、或负极终端电极18与约束构件3的短路等,因此,能够实现可靠性的提高。

在蓄电模块4中,第1树脂部21在熔接后被冷却时,与温度的变化量相应地进行热收缩。温度的变化量越大,热收缩量越会线性增大。热收缩与凝固收缩不同,在第1树脂部21中不仅在实际熔融的部分产生,也会在位于其附近且未熔融的部分产生。由于这种热收缩,如图5所示,会在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之间形成间隙w,该间隙w有时会成为电解液l的通道。对此,在蓄电模块4中,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因此,例如相比于第1树脂部21由与第2树脂部22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相等的情况,能够以较低的温度进行第1树脂部21的熔接。从而,第1树脂部21的到达温度下降。因此,第1树脂部21在熔接后被冷却时的温度的变化量变小,能够降低第1树脂部21的热收缩量。从而,不易形成如上所述的间隙w。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l的泄漏。

另外,根据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的构成,能够在熔接第1树脂部21时降低向第1树脂部21的热输入量,因此,能够实现节能。进而,能够缩短第1树脂部21的温度到达熔点为止的时间,因此,生产率提高。

在蓄电模块4中,如果熔融状态的第1树脂部21的流动性低,则在熔接到缘部15c时,第1树脂部21不易沿着缘部15c的表面形状配置。特别是,电极板15的表面是通过形成多个突起15p而被粗面化的。因此,如图5所示,在相邻的突起15p之间的凹部内未被填充第1树脂部21而形成间隙w,该间隙w有时会成为电解液l的通道。对此,在蓄电模块4中,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小于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因此,例如相比于第1树脂部21由与第2树脂部22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与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相等的情况,熔融状态的第1树脂部21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因此,第1树脂部21也会进入到相邻的突起15p之间的凹部内而使其被填充。这样,第1树脂部21沿着缘部15c的表面形状配置,因此不易形成如上所述的间隙w。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l的泄漏。

在蓄电模块4中,第2树脂部22的杨氏模量大于第1树脂部21的杨氏模量。因此,例如相比于第2树脂部22由与第1树脂部21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第2树脂部22的杨氏模量与第1树脂部21的杨氏模量相等的情况,能够提高第2树脂部22的强度。第2树脂部22构成蓄电模块4的外壁。因此,能够提高蓄电模块4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的耐冲击性。

电极板15的表面通过形成多个突起15p而被粗面化。因此,成为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交织的状态。从而,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的结合力提高。另外,即使在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之间形成了间隙w并且该间隙成为了电解液l的通道,到电解液l漏出为止的路径长度也会比电极板15未被粗面化的情况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解液l的泄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进行各种变形。

蓄电模块4只要具备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小于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的构成、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大于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的构成、以及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的构成中的至少1个构成即可。

例如,蓄电模块4只要具备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小于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的构成即可,也可以是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与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相等,还可以是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相等。例如,蓄电模块4只要具备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大于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的构成即可,也可以是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与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相等,还可以是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相等。例如,蓄电模块4只要具备第1树脂部21的熔点低于第2树脂部22的熔点的构成即可,也可以是第1树脂部21的成型收缩率与第2树脂部22的成型收缩率相等,还可以是第1树脂部21的熔融粘度与第2树脂部22的熔融粘度相等。

电极板15的表面也可以未被粗面化。第1树脂部21只要熔接于缘部15c即可,第1树脂部21例如也可以是以不仅覆盖电极板15的一面15a还覆盖电极板15的端面的方式熔接于缘部15c。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电极板15的端面也熔接有第1树脂部21,因此,更能抑制电解液l的泄漏。

附图标记说明

4…蓄电模块,11…电极层叠体,11a…侧面,12…密封体,14…双极电极,15…电极板,15a…一面,15b…另一面,15c…缘部,16…正极,17…负极,21…第1树脂部,22…第2树脂部,d…层叠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