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座及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7590发布日期:2020-04-24 18:0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座及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具体涉及内窥镜连接器方案。



背景技术:

内窥镜镜头拍摄的影像信息通过内窥镜连接器传输至外部设备,并呈现在显示设备上。因此要求内窥镜连接器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器座连接可靠,并能够快速拆卸与安装。

目前的连接器座可方便单手插入连接器,但是在拔出连接器时往往需要在按压连接座卡扣按钮的同时拔出连接器,而按钮按压与连接器拔出动作是相反方向,从而导致单手操作不方便,常常需双手操作。

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通常习惯进行单手操作,因此急需一种无论插拔动作均可单手操作的连接器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内窥镜视频插头用连接器座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可方便操作的连接器方案。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座及基于该连接器座的连接器系统,可实现单手操作插入或拔出动作,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座,主要包括连接器座体,所述连接器座体上设置有:

插口,所述插口可供连接器自由连接;

两组卡持组件,所述两组卡持组件沿插口相对设置,并可沿插口移动,以对位于插口中的连接器形成夹持固定;

推力组件,所述推力组件可同步驱动两组卡持组件沿插口背向移动,直至两组卡持组件释放位于插口中的连接器。

进一步的,所述卡持组件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对应于所述插口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座体上;

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上具有连接端,卡扣以及夹持臂,所述连接端可移动的安置在安装部中,所述夹持臂沿所述插口的边缘分布,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连接端上的卡扣配合形成卡持结构;

弹性驱动组件,所述弹性驱动组件对卡扣部形成面向卡持结构的弹性驱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部上从所述夹持臂的外侧面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平行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构成所述导向面,所述平行段与所述连接器座体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驱动组件包括导向柱和弹性部件,所述导向柱安置在安装部上,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与卡扣部抵接配合,可随所述卡扣部的运动而压缩或释放。

进一步的,所述推力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推力导向槽;

推杆部,所述推杆部上设置有连接凸起和定位导向槽,所述推杆部可移动的安置在壳体内,其上的连接凸起位于壳体上的推力导向槽中;所述定位导向槽呈环形,其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节点;

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可移动的安插在定位导向槽中,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可随推杆部在壳体内的移动,同步沿定位导向槽循环移动,并依次到达相应的定位节点,以对推杆部与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定位;

推力块,所述推力块叠放在壳体外部,并与推杆部上的连接凸起连接,可随推杆部沿推力导向槽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可同步驱动两组卡持组件沿插口背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部上的定位导向槽中的定位节点沿推杆部在壳体内的可移动方向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导向槽中相邻定位节点之间的定位导向槽深度逐渐变浅。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部上还设置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伸出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推力部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部卡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系统,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座;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座自由连接的连接器。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连接器的快速插拔,可在插入或拔出动作时,均可单手操作,提高作业效率;本方案还能够保证连接器插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实例中连接器座与连接器配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例中连接器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例中连接器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例中卡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例中推力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例中推力组件的一侧示意图;

图7为本实例中推力组件的另一侧示意图;

图8为本实力中定位导向槽的移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和图2,其所示为本实例给出的能够实现对连接器200进行单手插入和拔出的连接器座100的示例方案。

由图可知,该连接器座100主要包括连接器座体140,以及设置在该连接器座体140上的插口110、卡持组件120以及推力组件130。

这里的插口110与连接器200配合,可供连接器200自由连接。卡持组件120采用两组,两者之间沿插口相对设置,并可沿插口移动,以对位于插口中的连接器200形成夹持固定,将连接器200与连接器座100可靠连接。

推力组件130,可同步推动两组卡持组件120沿插口110的边缘向插口110的两侧运动,从而解除对连接器200的卡持动作,释放位于插口中的连接器200。

作为举例,本实例中的连接器座体140优选为一固定板140,为卡持组件120以及推力组件130提供安装位置,这样便于安装设置,保证整个结构的紧凑。

再者,本连接器座100中插口110整体形成在一固定板140上,该固定板插口110的形状大致与连接器配合。

该插口11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置多个卡持导向槽111,以用于与卡持组件120配合连接,通过这些卡持导向槽111确保卡持组件120能够沿着导向槽111的方向运动,即实现卡持组件120相对于插口110的移动设置,并对卡持组件120形成移动限位,从而实现卡持组件120的单自由度运动。

在具体现实连接时,可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可穿过卡持组件120上相应的限位孔122e,从而与对应的卡持导向槽111活动连接,这样的能够防止卡持组件120脱出预定位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卡持导向槽111优选为为长条形槽结构。

参见图3,一些实施方式中,插口110上形成卡持导向槽111时,在插口11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形成有中央凸起112,卡持导向槽111设置在该中央凸起处,这样通过如此结构的中央凸起结构便于与卡持组件120连接配合。

针对上述结构的插口110,本实例中的两组卡持组件120分别可移动的设置在插口110的两端侧,与插口110的边缘活动连接。

参见图2和图3,本实例中的每组卡持组件120包括安装部121、卡扣部122、导向柱123以及弹性部件124。

这里的安装部121相对于插口110的两端设置在连接器座体(即固定板)140上,以用于装配卡扣部122,能够确保卡扣部122不会脱离连接器座。该安装部121大致形成为u形,其内形成有容纳空间,以与卡扣部122的连接端配合,使得卡扣部122的连接端可收纳在该容纳空间内并与安装部121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21由插口110的两端延伸设置形成。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21相对固定板140突出设置,形成面向插口110的第一限位槽121a和第二限位槽121b,其中第一限位槽121a和第二限位槽121b尺寸不同,从而使得第二限位槽121b能够与卡扣部122上的导向凸起122g配合连接。

在此基础上,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21上还设置第三限位槽121c,该第三限位槽121c位于第一限位槽121a和第二限位槽121b之间,用于与卡扣部122上的弯折部配合连接。

通过如此结构的第一限位槽121a,第二限位槽121b以及第三限位槽121c,使得安装部121能够与卡扣部122之间形成稳定可靠性的可移动连接配合结构。

再者,本安装部121上还设置通孔,使得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可穿过该通孔进入安装部121的收纳空间。

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孔设置内螺纹从而与紧固件螺接,此时该紧固件即可充当导向柱123,为弹性部件124移动提供导向作用。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装配方便性,通孔不设置螺纹,通过一设置内螺纹的导向柱123,将紧固件与安装部121连接。紧固件外套设弹性部件124,为弹性部件124的移动方向提供引导,以免弹性部件不稳。

本卡持组件120中的卡扣部122,其通过相应的连接端与安装部121活动配合连接,同时还与插口110的边缘活动连接。

参见图3和4,其所示为本实例给出的一种卡扣部122的设置方案。由图可知,该卡扣部122整体呈u形,可移动设置在插口110一端,并沿插口110上下两边缘分布,可与插口110边缘设置的卡持导向槽111活动连接。该卡扣部122可在弹性部件124的作用下沿相应的卡持导向槽111运动,以对位于插口110内的连接器200形成卡持固定,同时可在推力组件作用下沿相应的卡持导向槽111运动,从而释放连接器200。

如图所示,该卡扣部122在组成结构上具备两个夹持臂122a,两个夹持臂122a之间呈u形连接分布,两组之间形成卡持容纳腔122j,该卡持容纳腔122j与插口110边缘配合。在两者组合处形成连接端122b,以用于与安装部121配合。同时,两个夹持臂122a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导向面122d和限位孔122e。

卡扣部122顶部的连接端122b上设置有相应的容纳腔122c,以用于与导向柱123和弹性部件124配合,即用于在与安装部121配合时,收纳弹性部件124,给弹性部件124提供导向作用,防止弹性部件124在受压缩时不稳定。

再者,该连接端122b面向卡持容纳腔122j设置有相应的卡扣122f,该卡扣122f与卡持容纳腔122j配合形成卡持结构,可对连接器200进行卡扣固定。

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卡扣122f,形成有直面的作用面和斜面,斜面是为了加强卡扣的强度。

进一步的,该连接端122b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导向凸起122g,该导向凸起122g与安装部121上的第二限位槽121b配合,能够在卡扣部122与安装部121配合设置时,嵌入到第二限位槽121b中,并可沿该槽移动。作为举例,该导向凸起122g优选设置一对。通过设置该导向凸起122g相比不设置凸起的卡扣部122,由于减小了凸起侧面与第二限位槽121b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摩擦力,保证卡扣部124能够顺利动作。

对于该卡扣部122两自由端上的限位孔122e,在卡扣部122完成设置时,与插口110上边缘和下变边缘上的卡持导向槽111对应,这样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可穿过该限位孔125,将卡扣部122与卡持导向槽111活动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卡扣部122两自由端上的导向面122d为设置在夹持臂末端的斜面,推力组件130能够沿着该斜面运动,从而将卡扣部122推向两侧。

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夹持臂的外侧面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弯折部122h,弯折部包括平行段和倾斜段,倾斜段构成导向面,平行段与连接器座抵接。该弯折部大致形成为l形。如此结构的夹持臂一方面增加卡扣部122整体与固定板的接触面积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引导推力组件130的运动方向。

本卡持组件120中的导向柱123与弹性部件124配合形成相应的弹性驱动组件,用于对与安装部121配合连接的卡扣部122形成面向插口110的弹性驱动力,使得该卡扣部122可沿相应的卡持导向槽111运动,以对位于插口110内的连接器200形成卡持固定。

作为举例,该导向柱123可以为具有内螺纹的柱体,能够将螺纹或螺钉等紧固件与安装部121连接。导向柱123外套设弹性部件124,可随弹性部件124的压缩或释放而在容纳腔123内移动。

弹性部件124套设在导向柱123外,可随卡扣部122的运动而被压缩或释放。弹性部件124可采用弹簧、波纹软管等具有弹性的部件。

参见图5-图7,本实例方案中的推力组件130用于推动卡持组件120背向插口110运动,使得卡持组件120脱离位于插口110内的连接器200,以释放连接器200。

由图可知,这里的推力组件130主要包括推杆部131、推力块132、壳体133以及钢丝134。

其中,壳体133整体为一个槽口结构,以用于安置推杆部131。该壳体133上有相应的推力导向槽136

推杆部131上设置有连接凸起和定位导向槽135,该推杆部131整体可移动的安置在壳体内,并使其上的连接凸起位于壳体上的推力导向槽136中;同时该该推杆部131上的定位导向槽呈环形,其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节点。

推力块132,其叠放在壳体外部,并与推杆部上的连接凸起连接,可随推杆部沿推力导向槽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可同步驱动两组卡持组件沿插口背向移动。

钢丝134作为定位杆,其一端与壳体133连接,另一端可移动的安插在定位导向槽135中,该钢丝134位于定位导向槽135中的另一端可随推杆部在壳体内的移动,同步沿定位导向槽循环移动,并依次到达相应的定位节点,以对推杆部与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定位。

作为举例,本实例中的定位导向槽135整体呈环状,并形成有多个定位节点,以用于与钢丝134配合,对推杆部131进行定位。

参见图8所示,其所示方案中在定位导向槽135中形成有两个定位节点:定位节点a和定位节点b,同时这两个定位节点沿推杆部在壳体内的可移动方向分布。

同时,该定位导向槽135由不同深度的过渡连接段构成,以不同深度对钢丝134的运动进行约束,保证钢丝134在定位导向槽135中的运动按照图8所示的轨迹进行运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导向槽135在定位节点a到定位节点b,以及定位节点b到定位节点a之间,形成为深度逐渐变浅的上坡斜面段、平面段、异形段。

这样使得钢丝134的运动轨迹为:初始位置为a点,第一次按压推杆部131后,推杆部131沿导推力导向槽136在壳体133内移动,此时钢丝134在定位导向槽135中由定位节点a面向定位节点b移动,钢丝134经过前半程的上坡段,进入前半程的下坡段,释放按压,完成第一次按压动作,钢丝134运动至b点。

第二次按压推杆部131后,推杆部131继续沿导推力导向槽136在壳体133内移动,此时钢丝134脱离定位节点b,沿定位导向槽135继续移动,经过后半程的上坡段,然后在弹性部件作用下,钢丝134沿后半程的上坡段,释放按压后,完成第二次按压动作,钢丝134将运动至定位节点a。

整个过程中,钢丝134不会逆方向运动,是由于定位节点a的位置深度高于后半程上坡段。而从定位节点b移动同样也不会逆方向运动,是由于定位节点b凹槽由平面段和斜面段围成,第二次按压后只能沿着斜面段运动。

进一步的,本实例在推杆部131上还设置按压件137,用于方便按压操作。该按压件137与推杆部131的一侧连接。为了节省空间,该按压件137穿过设置在壳体133一侧的开孔并相对壳体133突出设置。附图中示出的按压件137形成为细长杆状。

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座100上设置按钮孔(未示出),用于安装按钮,该按钮可对按压件137进行操作。

一些实施方式中,按压件137上设置有弹性部件138,以对推杆部131形成回复弹力。

如图所示方案,在按压件137的一端形成卡槽,弹性部件138套设在该按压件137外,一端与壳体133的外侧抵接,另一端由嵌入在该卡槽的开口挡片139抵接。如此构成的按压件137,在对其施加按压作用力时,弹性部件被压缩,而释放时,可在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下复位。

本推力组件130中的推力块132,用于推动卡扣部122向两侧运动。该推力块132开设紧固槽,紧固件可穿过该紧固槽与推杆部131连接。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等部件。推力块132的外侧设置接触面,该接触面可与卡扣部122的导向面配合。

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力块132与卡扣部122的接触面包括斜面段132a和平面段132b,斜面段132a可以有效地推动卡扣部122向两侧运动,同时不至于由于摩擦角过大而导致卡顿,平面段132b可以避免卡扣部122向两侧运动过量。一些实施方式中,斜面段132a的角度优选为25°,以保证驱动效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133,大致形成为一侧开口的矩形状,其内设置有容纳腔,可收纳推杆部131,并且该推杆部131部分突出于壳体133以与叠放在壳体133外的推力块132连接,推力块132可随推杆部131的运动而移动。

本推力组件130中的壳体133的腔体上设置推力导向槽136,推杆部131可穿过该推力导向槽136与推力块132连接,并且该推杆部131可在作用下沿该推力导向槽136移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壳体133的外周设置多个卡扣133a,该卡扣可卡入盖板135的凹槽135a中,从而将壳体133与盖板135连接。

本推力组件130中的钢丝134设置在壳体133内,一端与壳体133连接,另一端嵌入定位导向槽136,钢丝134可在推杆部132的作用下沿该定位导向槽136移动(过程如上所示)。

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推力组件130还包括盖板135。该盖板135形成有收容空间,推杆部131、壳体133可盖合在该收纳空间内,从而形成一独立的推力组件。

一些实施方式中,盖板135上相对设置的两侧边向外延伸设置一对凸耳135b,通过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将最终形成推力组件130安装在连接器座100上。

结合图5所示,如此结构的推力组件在安装时,首先将钢丝134的一端插入推杆部131的定位导向槽135,同时将钢丝134的另一端放置在推杆部131的定位导向槽135中,然后用开口挡片把弹性部件安装在按压件137的头端,接着将盖板135扣合在壳体133上,将推力块132叠放在壳体133上,最后用紧固件将推力块132与推杆部131连接。

基于上述实例方案构成的连接器座100在具体应用时,当向插口110插入连接器200时,通过连接器200的两侧带动卡持组件120移动,并由卡持组件120对连接器200进行卡持,从而实现可靠连接。而当拔出连接器200时,作用推力组件130,由推力组件130推动卡持组件120向插口110的两侧运动,从而释放卡持组件120对连接器200的卡持,从而实现轻松释放。

本实例给出的连接器座100与连接器200配合构成相应的连接器系统,该连接器系统可方便用户轻松拆装连接器。

接下来举例描述本实例中连接器系统的工作过程。

在将连接器200插入连接器座200的插口110中时,在连接器200插入的过程中,卡扣部122自动向两侧运动,直到卡扣扣合,当卡扣部122达到扣合位置之后,卡扣部122由弹性部件124的作用力将卡扣部122推至原位置,实现对连接器200的卡扣扣合。

在需要拔出连接器200时,按下推杆部131或按压件,在按下的过程中,钢丝134的活动端会沿着定位导向槽135运动,当按压到位并且释放推杆部131时,钢丝134的活动端会勾住推杆部131的定位导向槽135的凹陷处b(如图8所示),由于弹性部件138的作用,钢丝134会一直勾住推杆部131,保持推杆部131处在首次按压下的状态。与此同时,推力块132会随着推杆部131动作,面向开卡扣部122移动,并保持在最后的状态,即推开卡扣部122的状态。推力块132面向开卡扣部122移动的运动时,将驱动卡扣部122向两侧运动,从而使卡扣部122上的卡扣与连接器200脱开,从而可以顺利拔出连接器200。

拔出连接器200后,按下推杆部131,钢丝134继续沿着定位导向槽135的另一边回到初始位置a。由于弹性部件124的作用,卡扣部122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由上实例可知,本方案在插入连接器200时,只需要直接操作连接器200即可,对连接器200的卡扣固定,由连接器座100自动完成,从而使得插入连接器200时,只需单手即可完成操作。

再者,在拔出连接器200时,只需直接按压接器座100上的推杆部131即可,无需其他操作,从而使得拔出连接器200时,也只需单手即可完成操作。

整个连接器200的插入和拔出过程非常快速便捷,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