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3294发布日期:2019-12-20 21: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电动型电车交直流系统一般是通过隔离变压器变压,再通过电子器件整流滤波后给动力电池充电,要求低纹波、低温升高功率密度。一般整流变压器设计为6脉冲普通结构,性能体现为纹波大。线圈最高点温升比平均温升高20-30度,而变压器的寿命取决于线圈的最高温升,所以普通设计时需要放大变压器尺寸(增加线圈的导电面积和铁芯的散热面积)来保证温升符合设计的寿命要求。而移动充电车要求最小体积及高功率密度,常规设计很难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其旨在提高电动型移动充电车的功率密度及降低变压器的最高点温升来提升产品寿命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包括铁芯组件、三相初级线圈,所述铁芯组件包含三根芯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相第一次级线圈、三相第二次级线圈;每相初级线圈套在一根芯柱上,每相第一次级线圈套在对应相初级线圈外的上半部分上,每相第二次级线圈套在对应相初级线圈外的下半部分上,三相第一次级线圈和三相第二次级线圈形成两路输出电压,两路输出电压经过整流电流后叠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相初级线圈由内层初级线圈和外层初级线圈组成,所述内层初级线圈与外层初级线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周向风道;每相第一次级线圈由第一内层次级线圈和第一外层次级线圈组成,每相第二次级线圈由第二内层次级线圈和第二外层次级线圈组成,所述第一内层次级线圈、第二内层次级线圈与外层初级线圈设置有第二周向风道,第一内层次级线圈与第一外层次级线圈之间、第二内层次级线圈与第二外层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第三周向风道;在第一外层次级线圈和第二外层次级线圈外围设置有第四周向风道;所述第一、二、三、四周向风道的下端均开设有进风口,上端均开设有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内层初级线圈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一轴向风道;在所述第一外层初级线圈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二轴向风道;在第一内层次级线圈和第二内层次级线圈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三轴向风道,在第一外层次级线圈和第二外层次级线圈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四轴向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二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与所述第二周向风道、第三周向风道、第四周向风道、第三轴向风道、第四轴向风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环形风道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鉴于普通整流变压器只有一路输出电压,本实用新型将次级线圈分为两组次级线圈,形成两路输出电压,两路输出电压通过整流电流后叠加,使得输出纹波减小一倍,从而缩小了后续整流电路的体积。

因为变压器是整体装在机柜内,由风机冷却,风向是从变压器底部进风上部出风,一般设计时是没有导流板且变压器内部风道不多(因为没有导流板的存在,通往变压器内部风量不多,风道即使多但散热能力没有大的提升),变压器线圈温度是从离到外逐步降低,线圈内外温差达50度及以上,线圈最高温升和平均温升相差20-30度。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导流板后强制风量向变压器内部集中,从线圈内部的周向风道和周向风道中流过,使得变压器最高温升降低20-30度,接近平均温升,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及过载能力提高20%及以上,在同等输出功率下,体积缩小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的电气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的左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所示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充电车的整流变压器,包括铁芯组件04、三相初级线圈01。图1中的a、b、c分别为三相初级线圈01的输入端,n为地线。

铁芯组件04包含三根芯柱04a、上轭04b和下轭04c,三根芯柱04a、上轭04b和下轭04c均由硅钢片或非晶及类似材料装配而成,装配方式可以是90度直接缝、90度交叉接缝、斜接缝或卷制。

上轭04b将三根芯柱04a的上端连接起来并通过一对金属上夹件08和三根上拉螺杆11固定,下轭04c将三根芯柱04a的下端连接起来并通过一对金属下夹件07和三根下拉螺杆11a固定。一对金属上夹件08与一对金属下夹件07之间通过金属u型压板09和穿芯螺杆10连接起来。在一对金属下夹件两端的底部上各自固定有一块金属底脚06。

上述铁芯组件04与现有的铁芯组件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描述的地方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特点在于:三相次级线圈分为两组,即分为三相第一次级线圈02、三相第二次级线圈03,图1中的a、b、c分别为三相初级线圈01的输入端。图中1中的a2、b2、c2分别为三相次级线圈02的输出端。a1、b1、c1分别为三相次级线圈03的输出端。

每相第一次级线圈02和每相第二次级线圈03分为上下套在对应相的初级线圈01外围,其中,每相第一次级线圈02套在对应相初级线圈01外的上半部分上,每相第二次级线圈03套在对应相初级线圈01外的下半部分上。套上第一次级线圈02和第二次级线圈03的初级线圈01再套在对应的芯柱04a上。三相第一次级线圈02和三相第二次级线圈03形成两路输出电压,两路输出电压经过整流电流后叠加,两路输出电压通过整流电流后叠加,使得输出纹波减小一倍,从而缩小了后续整流电路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特点在于:每相初级线圈01由内层初级线圈01a和外层初级线圈01a组成,每相第一次级线圈02由第一内层次级线圈02a和第一外层次级线圈02b组成,每相第二次级线圈03由第二内层次级线圈03a和第二外层次级线圈03b组成。

内层初级线圈01a与外层初级线圈01b之间设置有第一周向风道12a;第一内层次级线圈02a、第二内层次级线圈03a与外层初级线圈01b设置有第二周向风道12b,第一内层次级线圈02a与第一外层次级线圈02b之间、第二内层次级线圈03a与第二外层次级线圈03b之间设置有第三周向风道12c;在第一外层次级线圈02b和第二外层次级线圈03b外围设置有第四周向风道12d;第一、二、三、四周向风道12a、12b、12c、12d的下端均开设有进风口,上端均开设有出风口。

另外在第一内层初级线圈01a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一轴向风道12e、12f;在第一外层初级线圈01b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二轴向风道12g、12h;在第一内层次级线圈02a和第二内层次级线圈03a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三轴向风道12i、12j、12k、12m,在第一外层次级线圈02b和第二外层次级线圈03b前后方向的内部各设置有一第四轴向风道12n、12p、12q、12r。

还有在第一次级线圈02与第二次级线圈03之间设置有环形风道12s;环形风道12s与第二周向风道12b、第三周向风道12c、第四周向风道12d、第三轴向风道12i、12j、12k、12m、第四轴向风道12n、12p、12q、12r连通。在环形风道12s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导流板5后强制风量向变压器内部集中,从线圈内部的周向风道和周向风道中流过,使得变压器最高温升降低20-30度,接近平均温升,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及过载能力提高20%及以上,在同等输出功率下,体积缩小20%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