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回路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504发布日期:2019-11-12 22:4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回路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回路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不断普及,该类型车辆的充电设备已经成为这个行业核心技术;而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是充电设备中重要组成部份,在长时间给电动汽车充电时,充电连接处的端子由于充电的电流比较大,进而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原充电连接器结构排布紧密,不易散热,若长时间的充电工作会导致充电连接端子的接触电阻变大,温升变高,从而影响端子的性能;持续的发热还会导致塑胶件老化,最终会导致充电连接口烧毁隐患;因此,市场上急需解决充电连接端子的散热问题,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充电连接端子的散热结构已无法满足要求,且散热结构的密封性差,防漏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和密封性良好的充电回路冷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和组装方便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回路冷却结构,包括固定部以及两个密封穿设于固定部内用于与线缆连接的插孔端子,所述线缆内设有用于冷却介质流动的导流管,所述插孔端子的轴向中间设有一端为开口的槽孔,所述槽孔内设有与所述导流管连接的插针,所述插针的轴向中间设有与导流管连通的通孔,所述插针的前端与槽孔之间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间隙,两个所述插孔端子相向的一侧均设有与所述槽孔连通的过流孔,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连通两个过流孔的流动通道;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插针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插针的后端与插孔端子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插孔端子的固定孔,所述插孔端子与固定部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且所述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分别置于所述过流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相互扣合的前盖和后盖,所述第三密封圈设于所述插孔端子与前盖之间,所述第四密封圈设于所述插孔端子与后盖之间,且所述前盖与后盖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所述流动通道设于所述前盖和后盖之间并置于第五密封圈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和/或后盖的端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固定孔的凹槽形成所述流动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上设有多个向前延伸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有卡槽,所述前盖的外周设有容纳所述扣合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所述前盖的后端面设有凸起的定位柱,所述后盖的前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后端设有向内顶紧所述插孔端子的固定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的后端设有止挡台阶,所述插孔端子的后端外周凸起设有与所述止挡台阶配合的环台,所述固定面板的前端向前延伸设有插入所述固定孔内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前端面与所述环台的后端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由内往外依次包括导流管、铜层和绝缘层,所述导流管压接于所述插针中间的通孔内,所述铜层压接于所述插针与插孔端子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装于所述导流管的端部外侧,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设有多个凸起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周与所述通孔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端子的外周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套装所述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的环形凹槽;所述固定面板通过螺丝与所述固定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缆上设置导流管,并在插孔端子内设置插针与导流管配合,使冷却介质可流动到插孔端子内的整个槽孔内,这样冷却介质在流动时,冷却液均匀分布在插针的内外表面,可将插针、插孔端子和线缆发热位置全部覆盖,冷却效果极佳,利用冷却介质的流动性,将插针、插孔、线缆内部的热量快速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使插孔端子性能保持最佳状态,使该充电回路可在严酷的环境中均能够稳定工作;还通过固定面板压紧插孔端子,提高该插孔结构的连接可靠性,并便于组装,而将固定部分为互扣的前盖和后盖,便于内部流动通道的加工和整个结构的组装,通过分别设于前盖和后盖上的定位柱和定位孔两者的配合,具有防呆的作用,便于前盖和后盖的对位插接锁紧固定;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确保插孔端子、插针与线缆三者之间的密封性,利用第三至第五密封圈确保插孔端子与固定部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可有效避免出现漏液的情况,防漏效果极佳;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充电回路冷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插孔端子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固定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充电回路冷却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充电回路冷却结构,包括固定部1以及两个密封穿设于固定部1内用于与线缆2连接的插孔端子3,线缆2的中间设有用于冷却介质流动的导流管21,具体的,该线缆2由内往外依次包括导流管21、铜层22和绝缘层23,插孔端子3的轴向中间设有后端为开口的槽孔31,槽孔31内设有与导流管21连接的插针4,插针4的轴向中间设有与导流管21连通的通孔41,插针4的前端延伸至槽孔31的底部,且插针4的前端和四周与槽孔31之间设有与通孔41连通的间隙,用于冷却介质流动,两个插孔端子3相向的一侧均设有与内部的槽孔31连通的过流孔32,固定部1上设有连通两个过流孔32的流动通道11,使两个插孔端子中的槽孔连通,进而使分别连接两个插孔端子的两根线缆内的导流管连通,这样冷却介质从一根导流管流入依次经过两个插孔端子后从另一根导流管流出;导流管21与插针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1,插针4的后端与插孔端子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52,过流孔32和流动通道11位于第二密封圈52的内侧并远离插针的前端,这样冷却介质在通过导流管和插针后流入槽孔的底部,而后从槽孔的底部通过间隙向后回流至过流孔处再依次经过过流孔和流动通道流入另一个插孔端子的槽孔中,而后再流动到该槽孔的底部进入插针的通孔内经过线缆的导流管流出(如图5所示);上述中,冷却介质在流动时,冷却液均匀分布在插针的内外表面,可将插针、插孔端子和线缆发热位置全部覆盖,冷却效果极佳,利用冷却介质的流动性,将插针、插孔、线缆内部的热量快速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使插孔端子性能保持最佳状态,使该充电回路可在严酷的环境中均能够稳定工作,而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确保插孔端子、插针与线缆三者之间的密封性。

固定部1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并分别用于安装两个插孔端子3的固定孔12,插孔端子3与固定部1之间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密封圈53和第四密封圈54,且第三密封圈53和第四密封圈54分别置于过流孔32的两侧,从而密封住过流孔和流动通道,确保固定部与插孔端子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包括相互扣合的前盖13和后盖14,第三密封圈53设于插孔端子3与前盖13之间,第四密封圈54设于插孔端子3与后盖14之间,流动通道11设于前盖13和后盖14之间,且前盖13与后盖14之间设有围住固定孔12和流动通道11的第五密封圈55,从而确保前盖与后盖之间的密封性;在前盖13和/或后盖14的端面上设有连通两个固定孔12的凹槽15形成流动通道11;将固定部分为互扣的前盖和后盖,便于内部流动通道的加工,降低加工难度,且便于整个结构的组装。

在后盖14上设有四个分设于前后左右四处并向前延伸的扣合部141,扣合部141上设有卡槽142,前盖13的外周设有容纳扣合部141的容纳槽131,容纳槽131内设有与卡槽142配合的卡扣132;前盖13的后端面设有两个凸起的定位柱133,后盖14的前端面设有与定位柱133配合的定位孔143,通过分别设于前盖和后盖上的定位柱和定位孔两者的配合,具有防呆的作用,便于前盖和后盖的前后对位组装。

在固定部1(即后盖)的后端设有向内顶紧插孔端子3的固定面板6,该固定面板6通过螺丝8与后盖14固定;固定孔12的后端(即在后盖的后端)设有止挡台阶121,插孔端子3的后端外周凸起设有与止挡台阶121配合的环台33,从而限制插孔端子向前移动,并起到定位的作用,在环台与止挡台阶抵接时,插孔端子中的过流孔与固定部中的流动通道刚好对齐;固定面板6的前端向前延伸设有插入固定孔12内的凸缘61,凸缘61的前端面与环台33的后端面抵接,从而将插孔端子固定在固定孔内,并限定了插孔端子的前后移动,且整体组装方便,不需要在固定孔内使用卡爪来固定插孔端子,降低了因组装卡爪所带来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线缆与插孔端子和插针的连接关系为:线缆2中间的导流管21压接于插针4中间的通孔41内,铜层22压接于插针4与插孔端子3之间,即插针的后端与插孔端子的后端之间设有容纳压接铜层的空隙,且该空隙位于第二密封圈52的外侧,利用插针与插孔端子的相互挤压力,把线缆固定在插针和插孔端子上,并使导流管与插针连通。

第一密封圈51套装于导流管21的端部外侧,且第一密封圈51的外周间隔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凸起的环形凸台511,多个环形凸台511的外周均与通孔41的内壁通过过盈配合抵接,利用多个与插针内壁接触的环形凸台可有效提高插针与导流管之间的密封性,且可增强三者相互之间的结合力。

插孔端子3的外周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套装第三密封圈53和第四密封圈54的环形凹槽34,两个环形凹槽34分设于过流孔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在插孔端子的前端还套装有可拆卸的防触指帽7。

上述充电回路冷却结构的具体组装步骤如下:

(1)先将固定面板装在线缆上,将第二密封圈套入插针的对应位置上,把第一密封圈套入线缆中间的导流管上;

(2)把线缆中间的导流管插入插针的通孔中,再将线缆上的铜层压接在插针和插孔端子之间;

(3)把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防触指帽分别装在插孔端子的相应位置上;

(4)先把插孔端子装入后盖的对应位置上,把第五密封圈装入后盖端面的槽内,再用前盖扣好,最后用螺丝将固定面板和后盖锁紧固定住,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可以为硅油、压缩空气或水等。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线缆上的导流管与外部(充电桩或电动汽车上)的液冷循环装置(即液冷换热装置)连接,从而使冷却介质进行内外循环,进而通过冷却介质将插孔端子内部的热量带出进行冷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