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式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7336发布日期:2019-12-27 15:0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孔式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孔式端子。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池包内部的采样线束用于传递各个电池的电压及温度信号,以保证电池包系统正常工作。孔式端子是汽车线束产品上常用的配件,一般用于压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孔式端子,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孔式端子,包括接触部和压接部,接触部和压接部一体成型,接触部的底面为平面,接触部一端至接触部与压接部相接一端的厚度依次减小,使得接触部的截面形成直角梯形,压接部的厚度均匀,压接部的厚度与接触部与压接部相接一端的厚度相同,压接部的底面与顶面均为平面,压接部与接触部相接一端的宽度小于压接部另一端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孔式端子为圆形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孔式端子的材质为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孔式端子结构更加合理,接触部的厚度较厚,压接部的厚度较薄。孔式端子成型后接触部部与压接部相接的地方不易断裂,可以到预期的要求扭矩8-10n.m,较薄的压接部保证了孔式端子易于使用,同时具有良好的压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孔式端子侧视图;

图2是孔式端子正视图;

图3是孔式端子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接触部-1,压接部-2。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孔式端子各部分薄厚一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孔式端子接触部厚度较薄,造成端子成型后接触部部与压接部相接的地方容易断裂,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扭矩8-10n.m,若直接增加孔式端子的整体厚度,会导致压接部位太厚导致不好压线。

本实施例中提出的孔式端子,包括接触部1和压接部2,接触部1和压接部2一体成型,接触部1的底面为平面,接触部1一端至接触部1与压接部2相接一端的厚度依次减小,使得接触部1的截面形成直角梯形,压接部2的厚度均匀,压接部2的厚度与接触部1与压接部2相接一端的厚度相同,压接部2的底面与顶面均为平面,压接部2与接触部1相接一端的宽度小于压接部2另一端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孔式端子为圆形接线端子。所述孔式端子的材质为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解释,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