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8244发布日期:2020-01-21 23:4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有车的人越来越多,车里的空气污染受到了愈多人的关注。夏天,在高温的暴晒下材料的有害物质容易挥发,使得车内的异味浓度升高并且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车载空气净化器尤为显得重要;现有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以负离子发生装置为主,负离子具有能改善和调节空气并使得使空气更加清新、自然的特点。

例如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720744818】中的车载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拉环、上盖、印刷电路板、主壳体、负极引线、引线底盘、正极弹簧、正极帽、负极环、正极引线、负离子发生装置、垫块和固定环;上盖上开有若干缺口,用于释放电气单元产生的负离子,负离子发生装置安装在引线底盘上,负离子发生装置上部依次为垫块和印刷电路板;正极弹簧一侧套在正极引线下侧的圆环结构出,并贴合在引线底盘底部平面上,正极弹簧另一侧包容在正极帽内。

上述结构由于负离子发生装置与电源部分放置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所以电源部分所能升高的电压极其有限,因而所能产生的负离子含量也相对较少,对净化车内空气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负离子发生量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主壳体和发射装置,所述主壳体包括下壳体、盖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以及位于下壳体内的高压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与主壳体之间分开设置,所述发射装置与主壳体之间通过电气连接,所述高压发生装置包括高压包、用于控制高压包电气功能的pcb板以及能提供电源的电源接插件,所述pcb板位于下壳体内,所述高压包和电源接插件均固定在pcb板上。

将用于产生负离子的发射装置与用于提供发射装置电源的高压发生装置分开设置,有利于提高高压发生装置所能升压的极限,而负离子是与电压的高低成正比的,所以发射装置能随着电压的上升而产生更多的负离子,有利于更快的对空气进行净化。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发射装置与高压包之间通过电气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插孔,所述电源接插件贴靠在下壳体的侧面且正对插孔设置,所述高压包外套设有灌胶壳体,所述灌胶壳体与高压包之间设有胶体层。由于高压包在电压上升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向外释放电弧,为保证安全,胶体层能对高压包进行绝缘封闭,避免电弧外泄;灌胶壳体能为高压包提供第二层保险的同时,还能为胶体层提供封闭形状。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上壳体的顶面上贴靠有上垫片,所述上壳体的顶面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穿过上垫片设置,所述下壳体的底面设有下垫片,所述下壳体的一侧面设有两个卡脚。由于本产品是固定在汽车上的,为防止汽车惯性冲击,上垫片能为上壳体提供缓冲,下垫片也能为下壳体提供缓冲,上壳体能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汽车的仪表盘上。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发射装置包括底盘、发射头底座、位于发射头底座内的若干根发射针和盖在发射头底座上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固定在底盘上,若干根所述发射针通过两根螺杆固定在发射头底座上,所述高压包与若干根发射针之间通过电源线连接。发射头与高压包连接,使得高压包为发射头提供电源,从而产生负离子来净化空气,发射针在产生负离子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震动,螺杆将若干根发射针固定在发射头底座上能防止发射针震动。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发射头底座内设有两根固定柱,若干根所述发射针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且若干根发射针均横向排列在两根固定柱之间,若干根所述发射针通过两片固定片固定在一起,两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通孔,两根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固定孔,两根所述螺杆穿过对应的通孔并插入固定到固定孔内。固定柱能有效的将若干根发射针固定在发射头底座上,防止发射针上下窜动。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上盖体上开设有发射口,若干根所述发射针穿过发射口并相对上盖体凸出设置,所述上盖体上位于发射口的周围环形分布有护针环,所述护针环的高度高于发射针的高度。上述结构能防止发射针产生的负离子进入到上盖体与发射头底座之间的内腔;护针环能保护发射针,防止发射针被外力撞坏。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底盘的顶面开设有固定口,所述上盖体的顶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相对上盖体的外径较小,所述发射口开设在连接部的顶端,所述连接部的侧面设有两个向外侧凸出的盖牙,所述底盘上位于固定口内开设有两个通槽,两个所述盖牙能分别穿过对应的通槽并相对底盘的底面凸出。盖牙能将上盖体和固定在上盖体上的发射头底座同时固定在底盘上,从而通过底盘固定在汽车的空调管道上,有利于更稳固的将负离子发射头固定。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上盖体靠近连接部的一端的侧面固定有限位臂,所述底盘上开设有呈波浪状的限位部,所述限位臂的一端固定在上盖体上,所述限位臂的另一端能随着盖牙穿过固定口的同时抵靠在限位部的底部,当盖牙穿过底盘并转动时所述限位臂能随着盖牙的转动而移动到限位部的最高点并限位。盖牙在穿过固定口并转动时能带动限位臂转动,从而使得限位臂的端部随着上盖体的转动抵靠到限位部的最高点,从而实现限位。

在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中,所述底盘的底面设有泡棉环,所述泡棉环的内圈直径大于上盖体的中心到两个盖牙外侧面的直径,所述泡棉环的外侧面与底盘的外侧面平齐。泡棉环能将发射针产生的负离子全部导入到空调通道内,从而保证了汽车内的空气能随着汽车空调分布到车厢内的全部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负离子发生装置具有能产生更大数量的负离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负离子发生装置中发射头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负离子发生装置中主壳体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10、上垫片;11、固定架;2、下壳体;20、插孔;21、下垫片;22、卡脚;3、pcb板;30、高压包;31、灌胶壳体;32、胶体层;33、电源接插件;34、电源线;4、底盘;40、限位部;41、通槽;42、固定口;5、发射头底座;50、固定柱;51、固定孔;52、螺杆;6、发射针;60、固定片;61、通孔;7、上盖体;70、限位臂;71、连接部;72、盖牙;73、发射口;74、护针环;8、泡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主壳体和发射装置,主壳体包括下壳体2、盖在下壳体2上的上壳体1以及位于下壳体2内的高压发生装置,上壳体1的顶面上贴靠有上垫片10,上壳体1的顶面上设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穿过上垫片10,下壳体2的底面设有下垫片21,下壳体2的一侧面设有两个卡脚22。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发射装置与主壳体之间分开设置,发射装置与主壳体之间通过电气连接,高压发生装置包括高压包30、用于控制高压包30电气功能的pcb板3以及能提供电源的电源接插件35,pcb板3位于下壳体2内,高压包30和电源接插件35均固定在pcb板3上,发射装置与高压包30之间通过电气连接,下壳体2的侧面开设有插孔20,电源接插件35贴靠在下壳体2的侧面且正对插孔20设置,高压包30外套设有灌胶壳体31,灌胶壳体31与高压包30之间设有胶体层34。本实施例中高压包所能释放的电压范围在2000-3000v。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发射装置包括底盘4、发射头底座5、位于发射头底座5内的若干根发射针6和盖在发射头底座5上的上盖体7,上盖体7固定在底盘4上,若干根发射针6通过两根螺杆52固定在发射头底座5上,高压包30与若干根发射针6之间通过电源线34连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发射头底座5内设有两根固定柱50,若干根发射针6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且若干根发射针6均横向排列在两根固定柱50之间,若干根发射针6通过两片固定片60固定在一起,两片固定片60上开设有通孔61,两根固定柱50上开设有固定孔51,两根螺杆52穿过对应的通孔61并插入固定到固定孔51内。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上盖体7上开设有发射口73,若干根发射针6穿过发射口73并相对上盖体7凸出设置,上盖体7上位于发射口73的周围环形分布有护针环74,护针环74的高度高于发射针6的高度。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底盘4的顶面开设有固定口42,上盖体7的顶端为连接部71,连接部71的外径相对上盖体7的外径较小,发射口73开设在连接部71的顶端,连接部71的侧面设有两个向外侧凸出的盖牙72,底盘4上位于固定口42内开设有两个通槽41,两个盖牙72能分别穿过对应的通槽41并相对底盘4的底面凸出,底盘4的底面设有泡棉环8,泡棉环8的内圈直径大于上盖体7的中心到两个盖牙72外侧面的直径,泡棉环8的外侧面与底盘4的外侧面平齐。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上盖体7靠近连接部71的一端的侧面固定有限位臂70,底盘4上开设有呈波浪状的限位部40,限位臂70的一端固定在上盖体7上,限位臂70的另一端能随着盖牙72穿过固定口42的同时抵靠在限位部40的底部,当盖牙72穿过底盘4并转动时限位臂70能随着盖牙72的转动而移动到限位部40的最高点并限位。

将用于产生负离子的发射装置与用于提供发射装置电源的高压发生装置分开设置,有利于提高高压发生装置所能升压的极限,而负离子是与电压的高低成正比的,所以发射装置能随着电压的上升而产生更多的负离子,有利于更快的对空气进行净化。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