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及插拔式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5176发布日期:2020-01-31 16:2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及插拔式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组件与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拔式公端子接头、一种插拔式母端子接头、一种插拔式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传统工艺的led接线,一般都是使用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器通过螺母螺旋固定连接或通过铆钉等,或者是通过焊接等连接。作为传统工艺的改进,led用的接线器也出现了采用插接式连接方式,具体为一股或多股的导线连接插头,另一股或多股的导线连接插座,然后通过插头与插座的插接形成接线。

因而,现有的接线端子在结构上不断呈现多样的变化,各接线端子的结构也各不相同,复杂程度和接线方式也不一样。虽然,各接线端子结构各不相同,但现有接线端子的最大缺点在于接线时未能达到一步到位,往往需要多个步骤操作或接线才能完成该接线工作,其接线时繁复。尤其是那些需要打开接线端子的壳体,用连接件或固定件,如螺栓,铆钉等把导线金属端与接线端子内金属导电体固定连接,然后再合上连接器接线端子实现导线连接在连接器上,此类结构接线复杂,脱线时也需重新打开壳体,脱线也及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快速方便的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以及基于所述的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互相插接的插拔式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拔式公端子接头,包括公端壳体、公端弹片,公端弹片包括公端连接部、公端接线部,公端连接部弯折连接于公端接线部的一端,公端连接部开设有公端定位孔,公端壳体内底对应公端定位孔设置有突起的公端限位块,公端限位块与公端定位孔配合形成限位卡装。

作为优选,公端壳体包括公端接线座、插接管脚,公端接线座的端面开设有公端安装口,公端限位块朝向公端安装口的一侧设置为公端辅助斜面,与公端辅助斜面相对的另一侧为竖直面。

作为优选,公端连接部沿公端壳体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公端连接部与公端接线部呈锐角弯折连接。

作为优选,公端连接部朝向公端接线部的一端朝向两侧延伸出公端限位翼,公端接线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对应公端限位翼的公端安装槽,公端安装槽朝向插接管脚的一端为封闭端,公端连接部穿设至插接管脚,公端限位翼顶抵限位于公端安装槽的封闭端。

作为优选,公端接线部开设有非圆形的线孔,用于导线的穿设固定,线孔至少有一处的尺寸小于导线的线径。

一种插拔式母端子接头,包括母端壳体、母端弹片,母端弹片包括母端连接部、母端接线部,母端连接部弯折连接于母端接线部的一端,母端连接部开设有母端定位孔,母端壳体内底对应母端定位孔设置有突起的母端限位块,母端限位块与母端定位孔配合形成限位卡装。

作为优选,母端壳体包括母端接线座、插接座,母端接线座的端面开设有母端安装口,母端限位块朝向母端安装口的一侧设置为母端辅助斜面,与母端辅助斜面相对的另一侧为竖直面。

作为优选,母端连接部沿母端壳体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母端连接部与母端接线部呈锐角弯折连接。

作为优选,母端连接部朝向母端接线部的一端朝向两侧延伸出母端限位翼,母端接线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对应母端限位翼的母端安装槽,母端安装槽朝向插接座的一端为封闭端,母端连接部穿设至插接座,母端限位翼顶抵限位于母端安装槽的封闭端。

作为优选,母端接线部开设有非圆形的线孔,用于导线的穿设固定,线孔至少有一处的尺寸小于导线的线径。

一种插拔式连接端子,包括所述的公端子接头、所述的母端子接头,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插接状态下,公端弹片的公端连接部与母端弹片的母端连接部接触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提供一种新型的装配结构,公端弹片的公端连接部弯折连接于公端接线部的一端,形成两段式弯折结构,公端壳体内设置公端限位块,对公端弹片的公端连接部形成限位,防止公端弹片反向脱落,保证公端弹片在公端壳体内的定位安装。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部表面无凸起或倒钩,可实施为平滑结构,装配过程更轻松省力,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凸起或倒钩失效造成安装不稳定的风险。线孔至少有一处的尺寸小于导线的线径,导线插入线孔后,通过导线凹凸不平的表面与线孔呈过盈配合,可直接完成导线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拔式母端子接头,提供一种新型的装配结构,母端弹片的母端连接部弯折连接于母端接线部的一端,形成两段式弯折结构,母端壳体内设置母端限位块,对母端弹片的母端连接部形成限位,防止母端弹片反向脱落,保证母端弹片在母端壳体内的定位安装。本实用新型母端连接部表面无凸起或倒钩,可实施为平滑结构,装配过程更轻松省力,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凸起或倒钩失效造成安装不稳定的风险。线孔至少有一处的尺寸小于导线的线径,导线插入线孔后,通过导线凹凸不平的表面与线孔呈过盈配合,可直接完成导线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拔式连接端子,基于所述的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可实现高效率装配,导线安装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插拔式公端子接头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插拔式公端子接头的剖视图;

图3是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插接导线的剖视图;

图4是插拔式母端子接头的结构爆炸图;

图5是插拔式母端子接头的剖视图;

图6是插拔式母端子接头插接导线的剖视图;

图7是插拔式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插拔式连接端子插接导线的剖视图;

图中:10是公端壳体,101是公端接线座,102是插接管脚,103是公端安装口,104是公端安装槽,11是公端限位块,111是公端辅助斜面,12是压紧块,20是公端弹片,201是公端连接部,202是公端接线部,203是公端限位翼,21是公端线孔,22是公端定位孔,30是母端壳体,301是母端接线座,302是插接座,303是母端安装口,304是母端安装槽,31是母端限位块,311是母端辅助斜面,40是母端弹片,401是母端连接部,402是母端接线部403是母端限位翼,41是母端线孔,42是母端定位孔,50是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导电弹片的安装方式的不足,导线连接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插拔式母端子接头,及其互相插接得到插拔式连接端子,用于各种灯具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拔式公端子接头,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公端壳体10、公端弹片20,公端弹片20设置于公端壳体10内。公端弹片20包括公端连接部201、公端接线部202,公端连接部201弯折连接于公端接线部202的一端,公端弹片20形成两段式弯折结构,为类似“7”型结构。装配过程中,公端连接部201朝向公端壳体10并插入,公端连接部201、公端接线部202依次进入公端壳体10内,即公端连接部201指向的方向为公端弹片20的安装方向。为了对公端弹片20形成定位并固定,公端连接部201开设有公端定位孔22(本实施例中,公端定位孔22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如“凸”型孔),公端壳体10内底对应公端定位孔22设置有突起的公端限位块11,公端限位块11与公端定位孔22配合形成限位卡装,则在不抬起公端连接部201以使公端定位孔22脱离公端限位块11的情况下,无法直接将公端弹片20反向拆卸分离。当公端弹片20装配到位后,公端限位块11对公端连接部201形成限位,能防止公端弹片20反向脱落,保证公端弹片20在公端壳体10内的定位安装。即,公端弹片20沿安装方向运动至公端限位块11卡装进入公端定位孔22时,在手感上形成卡装到位的顿挫提示,则可停止继续推入公端弹片20,进而,公端弹片20在反向于安装方向上形成限位,实现定位与安装。

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不在公端连接部201设置凸起或倒钩,用于与公端壳体10进行定位安装,进而公端连接部201可实施为光滑结构。并且,与小体积的凸起或倒钩相比,装配过程中,公端连接部201的整体进行弹性形变,更不容易发生挠性变形,造成安装不稳定的风险。

公端壳体10包括公端接线座101、插接管脚102,导线50从公端接线座101插入,与公端弹片20连接,插接管脚102用于与母端子接头进行插接。公端接线座101的端面开设有公端安装口103(本实施例中,公端安装口103所在的端面为平面),用于安装公端弹片20与导线50插入,本实施例中,公端限位块11朝向公端安装口103的一侧设置为公端辅助斜面111,与公端辅助斜面111相对的另一侧为竖直面。公端辅助斜面111可更有利于使公端连接部201形成弹性形变,以使公端连接部201更轻松地越过公端限位块11,当公端定位孔22运动至卡装于公端限位块11后,即公端连接部201即形成弹性复位,竖直面则可对其背后的公端连接部201形成限位,当公端弹片20形成反向于安装方向的运动趋势时,公端连接部201无能通过竖直面形成导向与弹性形变,公端连接部201因与竖直面形成顶抵限位而无法运动。

公端连接部201沿公端壳体10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公端连接部201平行于公端接线座101的内部下表面,公端连接部201与公端接线部202呈锐角弯折连接,公端辅助斜面111的倾斜角度可实施为30度至45度,以保证能够更轻松地进行装配。

公端连接部201朝向公端接线部202的一端朝向两侧延伸出公端限位翼203,公端接线座10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对应公端限位翼203的公端安装槽104,公端安装槽104朝向插接管脚102的一端为封闭端,公端连接部201穿设至插接管脚102,公端限位翼203顶抵限位于公端安装槽104的封闭端。本实施例中,公端安装槽104由公端接线座101的两侧内壁横向延伸的凸筋与公端接线座101的内底配合形成,公端限位翼203沿公端安装槽104滑入,形成上下方向的限位。公端接线座101与插接管脚102相通,公端安装槽104止于公端接线座101与插接管脚102的连接位置,通过公端限位翼203与公端安装槽104的封闭端的顶抵限位作用,进一步防止公端弹片20因过度插入造成变形或安装错位。

为了方便导线50的连接设置,公端接线部202开设有非圆形的公端线孔21,用于导线50的穿设固定,公端线孔21至少有一处的尺寸小于导线50的线径。本实施例中,公端线孔21为方形孔,方形孔的高度略小于导线50的线径,通过导线50凹凸不平的表面,在导线50插入方形孔后,即可直接形成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拔式母端子接头,如图4、图5、图6所示,包括母端壳体30、母端弹片40,母端弹片40设置于母端壳体30内。母端弹片40包括母端连接部401、母端接线部402,母端连接部401弯折连接于母端接线部402的一端,母端弹片40形成两段式弯折结构,为类似“7”型结构。装配过程中,母端连接部401朝向母端壳体30并插入,母端连接部401、母端接线部402依次进入母端壳体30内,即母端连接部401指向的方向为母端弹片40的安装方向。为了对母端弹片40形成定位并固定,母端连接部401开设有母端定位孔42(本实施例中,母端定位孔42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如“凸”型孔),母端壳体30内底对应母端定位孔42设置有突起的母端限位块31,母端限位块31与母端定位孔42配合形成限位卡装,则在不抬起母端连接部401以使母端定位孔42脱离母端限位块31,无法直接将母端弹片40反向拆卸分离。当母端弹片40装配到位后,母端限位块31对母端连接部401形成限位,能防止母端弹片40反向脱落,保证母端弹片40在母端壳体30内的定位安装。即,母端弹片40沿安装方向运动至母端限位块31卡装进入母端定位孔42时,在手感上形成卡装到位的顿挫提示,则可停止继续推入母端弹片40,进而,母端弹片40在反向于安装方向上形成限位,实现定位与安装。

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不在母端连接部401设置凸起或倒钩,用于与母端壳体30进行定位安装,进而母端连接部401可实施为光滑结构。并且,与小体积的凸起或倒钩相比,装配过程中,母端连接部401的整体进行弹性形变,更不容易发生挠性变形,造成安装不稳定的风险。

母端壳体30包括母端接线座301、插接座302,导线50从母端接线座301插入,与母端弹片40连接,插接座302用于与公端子接头进行插接。母端接线座301的端面开设有母端安装口303(本实施例中,母端安装口303所在的端面为平面),用于安装母端弹片40与导线50插入,本实施例中,母端限位块31朝向母端安装口303的一侧设置为母端辅助斜面311,与母端辅助斜面311相对的另一侧为竖直面。母端辅助斜面311可更有利于使母端连接部401形成弹性形变,以使母端连接部401更轻松地越过母端限位块31,当母端定位孔42运动至卡装于母端限位块31后,即母端连接部401即形成弹性复位,竖直面则可对其背后的母端连接部401形成限位,当公端弹片20形成反向于安装方向的运动趋势时,母端连接部401无能通过竖直面形成导向与弹性形变,母端连接部401因与竖直面形成顶抵限位而无法运动。

母端连接部401沿母端壳体30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母端连接部401平行于母端接线座301的内部下表面,母端连接部401与母端接线部402呈锐角弯折连接,母端辅助斜面311的倾斜角度可实施为30度至45度,以保证能够更轻松地进行装配。

母端连接部401朝向母端接线部402的一端朝向两侧延伸出母端限位翼403,母端接线座30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对应母端限位翼403的母端安装槽304,母端安装槽304朝向插接座302的一端为封闭端,母端连接部401穿设至插接座302,母端限位翼403顶抵限位于母端安装槽304的封闭端。本实施例中,母端安装槽304由母端接线座301的两侧内壁横向延伸的凸筋与母端接线座301的内底配合形成,母端限位翼403沿母端安装槽304滑入,形成上下方向的限位。母端接线座301与插接座302相通,母端安装槽304止于母端接线座301与插接座302的连接位置,通过母端限位翼403与母端安装槽304的封闭端的顶抵限位作用,进一步防止母端弹片40因过度插入造成变形或安装错位。

为了方便导线50的连接设置,母端接线部402开设有非圆形的母端线孔41,用于导线50的穿设固定,母端线孔41至少有一处的尺寸小于导线50的线径。本实施例中,母端线孔41为方形孔,方形孔的高度略小于导线50的线径,通过导线50凹凸不平的表面,在导线50插入方形孔后,即可直接形成稳定固定。

基于所述的公端子接头与母端子接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拔式连接端子,如图7、图8所示,包括所述的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插接状态下,公端弹片20的公端连接部201与母端弹片40的母端连接部401接触导通。本实施例中,公端连接部201整体为平板结构,母端连接部401的末端设置为朝向公端连接部201的弧面,当插接到位时,公端连接部201与母端连接部401末端的弧面交叠接触,形成稳定的连接,保证连接端子的有效电连接。

为了保证公端子接头与母端子接头的连接强度,插接管脚102的两侧设置有凸起的压紧块12,插接管脚102通过压紧块12与插接座302过盈配合。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