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588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2001-110496公开了一种阴性端子接头100,如图9和图10 所示,该阴性端子接头100包括矩形管形式的端子连接部100以及弹性接触片105,该端子连接部100具有敞口的前表面,以允许配合端子的突片111进入,而该弹性接触片105用于将插入到端子连接部100中的突片111弹性地保持在该弹性接触片105自身与端子连接部 100的内表面之间。该端子连接部100包括基板部101 ;—对侧板部103,所述一对侧板部 103从基板部101的相反的两个侧边缘经由四分之一圆弧状的弯曲部102基本以直角竖立; 以及上板部104,所述上板部104从侧板部103的上边缘、与基板部101平行地延伸。弹性接触片105包括大致圆弧状的反转部106,所述反转部106从基板部101的前端边缘IOlF 向前延伸;以及主部107,所述主部107从反转部106的延伸端向后延伸并包括与突片111 接触的接触部108。由于在上述端子接头中,弹性接触片105的反转部106从基板部101的前端边缘 IOlF向前(在图9中向右)突出,所以侧板部103的前端部103F从基板部101的前端边缘 IOlF向前突出以保护该反转部106。然而,由于侧板部103的位于基板部101附近的部分被切掉,所以当从侧面观察时,反转部106在这些切口 109中部分地露出,因此难以可靠地保护该反转部106。将侧板部103的与反转部106相对应的部分切掉而使反转部106部分地露出的原因如下在上述端子接头的展开状态中,如图11所示,切口 109形成在反转部106与侧板部 103的前端部103F之间。为了保护该反转部106,考虑改变此展开形状,并且如图12所示, 在切口 109中提供从侧板部103的前端部103F和弯曲部102的前端边缘102F延伸的保护板部110。然而,在改变其形状的情形中,保护板部110的沿着反转部106的侧边缘106S延伸的侧边缘部Iios变成自由端。因而,当形成弯曲部102以使侧板部103从基板部101竖立时,保护板部110歪曲地变形。也就是说,保护板部110的与弯曲部102相连的后部弯曲成具有与弯曲部102接近的形状,而保护板部110的与弯曲部102远离的前部则较小程度地弯曲。如果保护板部110以这种方式歪曲地变形,则保护板部110的前端部可能从基板部101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因此,传统上,不提供这种保护板部110,并且使反转部106通过切口 109部分地露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可靠地保护弹性接触片的反转部。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接头,其包括端子连接部,该端子连接部具有敞口的前表面,以允许配合端子的突片进入;以及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用于与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连接部中的突片弹性地电接触;其中,所述端子连接部包括基板部;一对侧板部,所述一对侧板部从所述基板部经由弯曲部而突出;以及顶板部,该顶板部基本平行于所述基板部地延伸;所述弹性接触片包括反转部,该反转部基本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向前延伸;以及主部,该主部基本从所述反转部的延伸端向后延伸并包括与所述突片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前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该第一缝隙基本从端子连接部的前端边缘沿着反转部的侧边缘向后延伸;至少一个第二缝隙,该第二缝隙基本从第一缝隙的后端沿着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及弯曲部的前端边缘延伸;以及至少一个保护板部,该保护板部由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限定并且朝着反转部基本以悬臂的方式延伸。特别地,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反转部基本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向前突出。由于保护板部位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的前面,所以通过该保护板部来保护所述反转部免受异物的干涉。另外,由于该保护板部经由第二缝隙与所述弯曲部间隔开,所以在形成弯曲部时,该保护板部将不会歪曲地变形。根据一特定实施例,所述端子连接部基本为矩形管或多边形管的形式。特别地,所述弹性接触片把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连接部中的突片弹性地保持在所述弹性接触片自身与端子连接部的内表面之间。另外特别地,所述顶板部基本从侧板部的上端边缘延伸。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包括矩形管形式的端子连接部,该端子连接部具有敞口的前表面,以允许配合端子的突片进入;以及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用于将插入到端子连接部中的突片弹性地保持在该弹性接触片自身与端子连接部的内表面之间;其中,所述端子连接部包括基板部;一对侧板部,所述一对侧板部从所述基板部的相反的两个侧边缘、经由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的弯曲部基本以直角竖立;以及上板部,该上板部从侧板部的上端边缘平行于基板部地延伸;所述弹性接触片包括大致圆弧状的反转部,该反转部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向前延伸;以及主部,该主部从所述反转部的延伸端向后延伸并包括与所述突片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一缝隙,该第一缝隙从端子连接部的前端边缘沿着反转部的侧边缘向后延伸;第二缝隙,该第二缝隙从第一缝隙的后端沿着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及弯曲部的前端边缘延伸;以及保护板部,所述保护板部由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限定并朝着反转部以悬臂的方式延伸。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反转部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向前突出。由于保护板部位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的前面,所以通过该保护板部来保护所述反转部免受异物的干涉。另外,由于保护板部经由第二缝隙与所述弯曲部间隔开,所以在形成弯曲部时,该保护板部将不会歪曲地变形。另外特别地,所述保护板部基本是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折叠线弯曲的平板,从而基本在相对于侧板部及基板部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由于保护板部基本是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折叠线弯曲的平板,所以与保护板部在多个位置弯曲或沿着弯曲部呈圆弧状弯曲的情形相比,该保护板部易于成形。特别地,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基本从基板部和弯曲部向前突出并用作保护部,该保护部用于保护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反转部。另外特别地,所述第一缝隙的沿前后方向的形成区域基本从端子连接部的前端边缘延伸到所述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和/或所述弯曲部的前端边缘。另外特别地,所述第二缝隙的在与前后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与前后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从所述反转部的侧边缘朝着所述侧板部的底端延伸,或者从所述反转部的侧边缘延伸到所述侧板部的底端,其中,所述形成区域尤其涵盖了整个弯曲部。另外特别地,所述保护板部邻近于第一缝隙,位于第一缝隙的与反转部基本相反的一侧。另外特别地,所述保护板部位于第二缝隙的在前后方向上与基板部和/或弯曲部基本相反的一侧。另外特别地,当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保护板部整个位于所述弯曲部的外表面的内侧。另外特别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保护板部的延伸端边缘位于所述基板部的厚度范围内且/或位于反转部的底端的外表面的稍上方。另外特别地,在与基板部平行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保护板部的延伸端边缘处于如下位置关系位于所述弯曲部的内侧且/或基本接近所述反转部的侧边缘。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正视图,
图2是端子接头的侧视图,
图3是端子接头的底视图,
图4是端子接头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突片插入在端子连接部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4的线X-X的剖视图,
图7是该端子接头的展开图,
图8是示出了保护板部弯曲之前的状态的、假想的正视图,
图9是传统端子接头的截面图,
图10是传统端子接头的正视图,
图11是传统端子接头的展开图,并且
图12是示出了传统端子接头的展开形状的变型例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端子接头10 是公知的阴性端子,通过对被冲压或切割成图7所示形状的导电板材(尤其是金属板材) 施加弯曲、折叠和/或压印加工等,该端子接头10整体上形成为沿前后方向细长的,如图2 和图3所示,并且,在该端子接头10中,在其前端部处或前端部附近(图2至图6中的左端部)形成有端子连接部11,在其后端部处或后端部附近形成有电线连接部12,并且端子连接部11的后端和电线连接部12的前端经由联接部13相联。电线连接部12导电地连接(尤其是压接、弯曲或折叠并导电地连接)到电线14 (尤其是连接到电线14的前端部)。如图1所示,端子连接部11包括基板部15 ; —对弯曲部16,所述一对弯曲部16 (尤其为大致左右对称且/或大致为四分之一圆弧状)从基板部15 (尤其从基板部15的相反的一对侧边缘(左右边缘))向上突出或竖立;一对侧板部17,(尤其大致左右对称的)所述一对侧板部17尤其从基板部15以一定的角度基本向上延伸(特别地,从弯曲部16的远端边缘或上端边缘、与基板部15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与基板部15基本成直角地延伸);以及上板部18,所述上板部18包括从横向(左和右)侧板部17的远端边缘或上端边缘、平行于基板部15地延伸且彼此叠置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板,并且特别地,端子连接部11由这些板部15至18形成为具有基本敞口前表面的、大致矩形管或多边形管的形状。特别地,基板部15、横向(左和右)侧板部17以及上板部18中的任一个板部基本是沿前后方向细长的平板,并且横向(左和右)弯曲部16沿前后方向是细长的。弯曲部16的底端平滑地(基本沿切向地)连接到基板部15,而弯曲部16的上端平滑地(基本沿切向地)连接到侧板部17。配合端子的突片30基本从前方至少部分或能够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连接部11中。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与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16F基本连续且彼此齐平,即前端边缘15F、16F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特别地,侧板部17的前端边缘17F与上板部18的前端边缘18F基本连续且彼此齐平,即前端边缘17F、18F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侧板部17的前端边缘17F位于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和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16F前方,或者侧板部17的前端边缘17F从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和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16F纵向偏移。也就是说,侧板部17的前端部从基板部15和弯曲部16向前突出并且尤其用作保护部19,该保护部19用于在左右两侧对稍后描述的弹性接触片20的反转部21进行保护。保护部19的前端边缘(即侧板部17的前端边缘17F)位于反转部21的前方或从反转部21纵向偏移。如图1、2、4至图6所示,弹性接触片20至少部分容纳在端子连接部11中,该弹性接触片20在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处基本向后折叠并且以悬臂的方式延伸。该弹性接触片20包括反转部21,(尤其大致圆弧状或弯曲的)反转部21基本从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向前延伸;以及主部22,该主部22基本从反转部21的延伸端(上端边缘)向后延伸并包括与突片30接触的接触部23。如图4和图5所示,当从侧面观察时,主部22弯曲成具有山形或带顶点的形状,并且,主部22的顶部(或最向内的突出部)用作接触部23。特别地,在如图5所示的、突片30插入在端子连接部11中的插入状态下,突片30基本从上侧和下侧位于上板部18的内表面(下表面)与弹性接触片20的接触部23的上表面之间,与接触部23保持接触,并且突片30利用弹性接触片20的弹性回复力、以指定的(预定或可预定的)接触压力导电地连接到端子接头10。如图1、2、4至图6所示,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缝隙对,所述第一缝隙M从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边缘IlF沿着反转部21的横向(左和/或右)侧边缘21S基本向后延伸;一个或多个第二缝隙25,所述第二缝隙25从各个第一缝隙M的后端或远端基本沿着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和/或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16F延伸;以及一个或多个保护板部26,所述保护板部沈由相应的第一缝隙M和第二缝隙25限定,并且基本朝着反转部21以悬臂的方式延伸。特别地,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缝隙对的沿前后方向的形成区域基本从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边缘IlF延伸到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 和/或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16F。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缝隙25的在与前后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与前后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从反转部21的侧边缘21S朝着侧板部17的底端延伸或者从反转部21的侧边缘21S延伸到侧板部17的底端, 该形成区域尤其涵盖整个弯曲部16。如图1、3和图6所示,保护板部沈位于第一缝隙M的与反转部21基本相反的一侧,或者与反转部21基本相反地邻近于第一缝隙24,即保护板部沈沿宽度方向(横向方向)布置在反转部21的相反侧。另外,如图3至图6所示,保护板部沈尤其位于第二缝隙 25的沿前后方向与基板部15和/或弯曲部16基本相反的一侧(前侧)。特别地,保护板部沈基本是沿着折叠线27 (参见图1、2、4、5和图7)弯曲的平板,从而基本在相对于侧板部17和基板部15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折叠线27布置成基本对应于弯曲部16与侧板部17之间的边界位置。特别地,折叠线27的在与基板部15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稍低于第二缝隙25的上端。特别地,如图1、2、4和图5所示,保护板部沈基本从侧板部17的前端部(保护部 19)(沿者第二缝隙2 斜向下延伸,侧板部17的所述前端部(保护部19)从基板部15和 /或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向前突出。特别地,保护板部沈基本在宽度方向上朝着反转部 21 (朝着端子连接部11中的内侧)且/或在竖直方向上朝着基板部15延伸。如图1所示, 在竖直方向上,保护板部26的延伸端边缘^ffi (下端边缘)位于基板部15的厚度范围内且 /或位于反转部21的底端的外表面的稍上方。在与基板部15平行的宽度方向上,保护板部沈的延伸端边缘^ffi (下端边缘)处于如下的位置关系位于弯曲部16的内侧(S卩,处在与基板部15相对应的区域内)且/或基本接近所述反转部21的左右两侧边缘。图8示出了在不沿着折叠线27弯曲所述保护板部沈的情况下(即,在保护板部 26与侧板部17的前端部基本保持连续且齐平的情况下)、端子连接部11形成为矩形管形状的假想状态。在保护板部26未弯曲的状态中,保护板部沈的下端边缘或远端边缘26E 位于基板部15的下方或外侧。然而,由于保护板部沈沿着基本在弯曲部16上方的折叠线 27倾斜地向内弯曲,所以当从前方(前侧)观察时,保护板部沈整个位于弯曲部16的外表面的内侧。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接触片20的反转部21从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向前突出,但通过位于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前面的横向(左和/或右)保护板部沈,能够防止异物进入端子连接部11中和/或防止对反转部21的外部干涉。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当从侧面观察时,反转部21的位于侧板部17的前端部(保护部19)下方的区域被保护板部沈至少部分覆盖。因而,防止了异物从横向侧对反转部21的干涉。此外,通过保护板部沈的下端边缘^ ,防止了异物从下方或外部对反转部21的干涉。特别地,由于保护板部沈尤其是沿着基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折叠线27弯曲的平板,所以与保护板部26在多个位置弯曲或沿着弯曲部16呈圆弧状弯曲的情形相比,保护板部沈能够容易地成形。另外,由于保护板部沈尤其经由第二缝隙25与弯曲部16间隔开,所以在形成弯曲部16时,保护板部沈将不会歪曲地变形。
因此,为了可靠地保护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反转部,尤其基本为矩形管或多边形管形式的端子连接部11包括一对侧板部17,所述一对侧板部17从基板部15(的尤其基本相反的两个侧边缘)经由(尤其为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的)弯曲部16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以直角突出或竖立。该弹性接触片20包括反转部21,所述(尤其大致圆弧状或弯曲的)反转部21基本从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向前延伸;以及主部22,所述主部22基本从反转部21的延伸端向后延伸。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缝隙对,所述第一缝隙M基本从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边缘IlF基本沿着反转部21的相应侧边缘21S向后延伸;一个或多个第二缝隙25,所述第二缝隙25基本从第一缝隙M的后端或远端基本沿着基板部15和弯曲部16的各自前端边缘15F、16F延伸;以及一个或多个保护板部26,所述保护板部沈由第一缝隙M和第二缝隙25限定并且朝着反转部21基本以悬臂的方式延伸。<其他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板部基本在相对于侧板部和基板部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但保护板也可基本垂直于侧板部且平行于基板部。(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板部尤其大致是平板,但保护板部例如也能够以基本遵从于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在多个位置弯曲,或者也可以沿着弯曲部呈圆弧状地弯曲。(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板部的延伸端尤其基本位于基板部的厚度范围内,但保护板部的延伸端也可位于基板部的内表面(上表面)的内侧(上方)。(4)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板部的延伸端在与基板部平行的宽度方向上尤其基本位于弯曲部的内侧(处在与基板部相对应的区域中),但保护板部的延伸端也可以在与基板部平行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与弯曲部相对应的区域中。(5)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基板部的前端边缘和弯曲部的前端边缘尤其基本连续且彼此齐平,但弯曲部的前端边缘也可以位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的前方或后方。此外,在此情形中,由于保护板部至少部分位于基板部的前端边缘的前方,所以保护板部能够可靠地起作用来保护所述反转部。(6)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板部的折叠线尤其基本处在比第二缝隙的上端低的位置(靠近基板部的位置),但保护板部的折叠线也可处在与第二缝隙的上端相同的高度上。(7)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从前面观察时,保护板部尤其基本整个位于弯曲部的外表面的内侧,但保护板部也可以部分地从弯曲部的外表面向外突出。附图标记列表10…端子接头11…端子连接部IlF…端子连接部的前端边缘15…基板部15F…基板部的前端边缘
16.. 弯曲部
16F…弯曲部的前端边
17. 侧板部
18. 上板部(顶板部)
20. 弹性接触片
21. 反转部
21S…反转部的侧边缘
22. 主部
23. 接触部
24. 第一缝隙
25. 第二缝隙
26. 保护板部
27. 折叠线
30. 突片
权利要求
1.一种端子接头(10),包括端子连接部(11),所述端子连接部(11)具有敞口的前表面,以允许配合端子的突片 (30)进入;以及弹性接触片(20),所述弹性接触片00)用于与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端子连接部(11) 中的所述突片(30)弹性地电接触;其中所述端子连接部(11)包括基板部(1 ;一对侧板部(17),所述一对侧板部(17)从所述基板部(1 经由弯曲部(16)而突出;以及顶板部(18),所述顶板部(18)平行于所述基板部地延伸;所述弹性接触片00)包括反转部(21),所述反转部从所述基板部(1 的前端边缘(15F)向前延伸;以及主部(22),所述主部02)从所述反转部的延伸端向后延伸并包括与所述突片(30)接触的接触部03);并且所述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缝隙(M),所述第一缝隙04) 从所述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边缘(IlF)沿着所述反转部的侧边缘向后延伸;至少一个第二缝隙(25),所述第二缝隙0 从所述第一缝隙04)的后端沿着所述基板部(15) 的前端边缘及所述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延伸;以及至少一个保护板部( ),所述保护板部06)由所述第一缝隙04)和所述第二缝隙05)限定并且朝着所述反转部以悬臂的方式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端子连接部(11)为矩形管或多边形管的形式。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弹性接触片OO)把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端子连接部(11)中的所述突片(30)弹性地保持在所述弹性接触片(20) 自身与所述端子连接部(11)的内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顶板部(18)从所述侧板部(17)的上端边缘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保护板部06)是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折叠线(XT)弯曲的平板,从而在相对于所述侧板部(17)和所述基板部(1 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侧板部(17)的前端部从所述基板部(15)和所述弯曲部(16)向前突出并用作保护部(19),所述保护部(19)用于保护所述弹性接触片OO)的反转部0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第一缝隙04)的沿前后方向的形成区域从所述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边缘(IlF)延伸到所述基板部(1 的前端边缘 (15F)和/或所述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16F)。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第二缝隙0 的在与前后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从所述反转部的侧边缘(21 朝着所述侧板部(17)的底端延伸,或者从所述反转部的侧边缘(21S) 延伸到所述侧板部(17)的底端,其中,所述形成区域涵盖了整个所述弯曲部(1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保护板部06)邻近于所述第一缝隙(M),位于所述第一缝隙04)的与所述反转部相反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保护板部06)位于所述第二缝隙(25)的沿前后方向与所述基板部(1 和/或所述弯曲部(16)相反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当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保护板部(26)整个位于所述弯曲部(16)的外表面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保护板部06)的延伸端边缘06E)位于所述基板部(15)的厚度范围内且/或位于所述反转部的底端的外表面的稍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在与所述基板部(1 平行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保护板部06)的延伸端边缘Q6E)处于如下位置关系所述延伸端边缘06E)位于所述弯曲部(16)的内侧且/或接近所述反转部的侧边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其目的是可靠地保护弹性接触片的反转部。矩形管形式的端子连接部(11)包括从基板部(15)的相反的两个侧边缘经由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的弯曲部(16)基本以直角竖立的一对侧板部(17)。弹性接触片(20)包括大致圆弧状的反转部(21),该反转部(21)从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向前延伸;和主部(22),该主部(22)从反转部(21)的延伸端向后延伸。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一缝隙(24),该第一缝隙(24)从端子连接部(11)的前端边缘(11F)沿反转部(21)的侧边缘(21S)向后延伸;第二缝隙(25),该第二缝隙(25)从第一缝隙(24)的后端沿基板部(15)的前端边缘(15F)及弯曲部(16)的前端边缘(16F)延伸;以及保护板部(26),该保护板部(26)由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24,25)限定并朝着反转部(21)以悬臂方式延伸。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2377048SQ20111022122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上园克哉, 武田和亚希, 石川亮太郎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