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6681发布日期:2020-03-24 15:3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充电连接器的压接区散热较大,且由于压接区的形状不规则,使得压接区得不到良好地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包括外壳体、高压端子和导线;所述高压端子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腔体内且其一端穿出所述腔体;所述导线部分穿入所述腔体内并与高压端子压接形成压接区;其中,所述腔体内灌封有导热胶以包覆所述压接区。

进一步,所述液冷充电连接器还包括外护套、导热硬管和导热软管;所述导热硬管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高压端子的周围;所述外护套与所述外壳体间隔设置,且所述外护套将所述导线的部分和所述导热软管的部分绕包成一体;其中,

所述导热硬管的两端穿出所述腔体并在所述外护套和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导热软管的两端通过管接头密封连接,以使所述导热硬管和所述导热软管连通形成液体的回路。

进一步,所述外护套、所述导线和所述导热软管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导热填充物。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使用导热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液冷充电连接器还包括压板,所述高压端子凸设有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将所述高压端子分隔为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穿出所述外壳体,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压接形成所述压接区;其中,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段上,用以将所述限位壁压接在所述外壳体内。

进一步,所述导热硬管环绕所述第二连接段布置,且其为多次弯折的弯曲形状。

进一步,所述液冷充电连接器还包括尾盖,所述尾盖盖设在所述腔体的开口上,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尾盖与所述高压端子的第二连接段压接,所述导热硬管从所述尾盖穿出与所述导热软管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的外壁凸设有卡位凸起,所述尾盖对应所述卡位凸起开设有卡孔,所述尾盖通过所述卡孔与所述卡位凸起卡接,以盖设在所述腔体的开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高压端子和导线形成的压接区在外壳体的腔体内,在腔体内灌封导热胶后,导热胶包覆压接区,可以将高压端子和导线不规则的压接区固定住,使压接区得到良好的接触,还可以增大压接区的导热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压接区的散热速度,使压接区产生的热量便于及时消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的爆炸图;在本实施例中,液冷充电连接器包括外壳体10、高压端子20和导线60;高压端子20设置在外壳体10的腔体11内且其一端穿出腔体11用于充电;导线60部分穿入腔体11内并与高压端子20压接形成压接区;其中,腔体11内灌封有导热胶25以包覆压接区。

在本实施例中,高压端子20和导线60形成的压接区在外壳体10的腔体11内,在腔体11内灌封导热胶25后,导热胶25包覆压接区,可以将高压端子20和导线60不规则的压接区固定住,使压接区得到良好的接触,还可以增大压接区的导热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压接区的散热速度,使压接区产生的热量便于及时消散。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液冷充电连接器还包括外护套80、导热硬管30和导热软管70;导热硬管30设置在腔体11内且位于高压端子20的周围;外护套80与外壳体10间隔设置,且外护套80将导线60的部分和导热软管70的部分绕包成一体;其中,

导热硬管30的两端穿出腔体11并在外护套80和外壳体10之间的间隙与导热软管70的两端通过管接头40密封连接,以使导热硬管30和导热软管70连通形成液体的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硬管30和导热软管70形成的液体回路中设置有冷却液,用于增加导线60和压接区的散热效果。导热硬管30和导热软管70通过管接头40在外护套80和外壳体1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连接,可将管接头40与压接区彻底隔离开,消除管接头40渗漏积液导致的密封绝缘问题。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导热硬管30采用汽车领域中制动管路、油路常用的制造工艺进行制造,以提高导热硬管30的可靠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管接头40采用汽车领域中制动管路、油路常用的管接头40连接方案进行连接,提高导热硬管30和导热软管70连接处的可靠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导热软管70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例如,石墨基复合材料。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外护套80、导线60和导热软管70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导热填充物81,以便导热软管70与导线60形成紧密结合,有利于把导线60产生的热量带走。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填充物81可以是硅橡胶等材料。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外壳体10使用导热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导热塑料材料,以保证低功率下有较好的自然冷却效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液冷充电连接器还包括压板24,高压端子20凸设有限位壁22,限位壁22将高压端子20分隔为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第一连接段21穿出外壳体10,导线60与第二连接段23压接形成压接区;其中,压板24设置在腔体11内并套设在第二连接段23上,用以将限位壁22压接在外壳体10内。进一步,压板24通过螺钉26固定与外壳体10固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导热硬管30环绕第二连接段23布置,且其为多次弯折的弯曲形状,以增加散热效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液冷充电连接器还包括尾盖50,尾盖50盖设在腔体11的开口上,且导线60穿入尾盖50与高压端子20的第二连接段23压接,导热硬管30从尾盖50穿出与导热软管70密封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外壳体10的外壁凸设有卡位凸起12,尾盖50上对应卡位凸起12开设有卡孔51,尾盖50通过卡孔51与卡位凸起12卡接,以盖设在腔体11的开口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中,液冷充电连接器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高压端子20穿入外壳体10的腔体11内,并通过压板24将高压端子20固定在外壳体10上。

s20、将导线60压接在高压端子20的第二连接段23上,将导热硬管30设置在腔体11内并环绕第二连接段23和导线60。

s30、将尾盖50盖设在腔体11的开口上,并使导热硬管30的两端和导线60穿过尾盖50,然后在腔体11内灌封导热胶25以包覆压接区。

s40、通过外护套80将导线60的部分和导热软管70的部分绕包成一体。

s50、将导热硬管30的两端与导热软管70的两端通过管接头40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