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电磁线圈可拆式的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1241发布日期:2020-01-17 20:5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启动电磁线圈可拆式的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启动电磁线圈可拆式的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是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适用于程控电源或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用于叉车、电动汽车、移动式电动充电桩等诸多的新能源领域中。

使用时,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产生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推杆移动,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此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静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现有的接触器,其线圈通常和静铁芯直接固定(例如:焊接),这导致器件使用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作用于动静触头,而动静触头为金属材质,其长时间处于相对温度较高的状态下,若发生撞击则相对易形变损坏,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动电磁线圈可拆式的直流接触器,其线圈产生的热量对动静触头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器件使用效果更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启动电磁线圈可拆式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接触器主体以及用于为接触器主体启闭切换转化出动力的线圈,所述壳体包括内腔的一端呈开口结构的盒体以及盖合连接于盒体开口端的顶盖,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契合的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包括在盒体开口端呈开口结构的筒体以及盖合连接于筒体的开口端的密封盖,所述接触器主体设置于筒体内,所述线圈位于密封筒外,保护气填充于密封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器主体置于密封筒内,保护气填充于密封筒,线圈独立于密封筒外,从而器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密封筒阻隔,其不会直接对保护气加热,避免其温度过高,使得接触器主体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可以减小对接触器主体,例如:动静触头的影响,进而使用效果相对较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筒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连通密封筒的内腔,另一端连通密封筒外,且盖合有管口帽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密封筒做密封后再通过进气管道对密封筒内填充保护气,并在保护气填充完后利用管口帽盖对进气管道做闭合;此时本实用新型不必再置于保护气环境中做装配密封筒,所以加工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道插设固定于密封盖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进气管道对密封筒插入盒体内造成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包括内腔相互连通的主筒体和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直径小于主筒体的直径,所述线圈套设于定位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定位筒对线圈做定位固定,防止线圈在盒体内沿筒体的径向移动而干扰其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器主体包括静铁芯和动铁芯,所述静铁芯位于定位筒的内腔贴近主筒体的一端,所述动铁芯滑移连接于定位筒的内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芯置于线圈内部,根据线圈的磁感线分布规律可知,此时通过铁芯的磁通相对较大,从而线圈能更好的为铁芯,或者说为接触器主体提供磁场作为动力源,从而使用效果更加;同时因为定位筒的存在使得静铁芯的固定不必再焊接固定于静铁芯,所以定位筒除了方便线圈独立,还因为线圈套设于定位筒,所以其安装相对方便,即本实用新型制作加工相对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筒和盒体的内腔底面之间设置有导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导磁环导磁,减小流失的磁通,提高线圈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磁环呈c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导磁环时,工作人员可以先将其切割成片状,再完全成型;相对于直接成型,或打孔切割的方式,c状的导磁环加工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的内腔底面开设有插槽,所述线圈的骨架上固定有契合插槽的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圈可以通过插块插接于插块的方式做进一步的限位固定,以防止使用过程中随意移动而干扰正常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壳体内设置密封筒,接触器主体设置于密封筒内,保护气填充于密封筒,线圈置于密封筒外,从而器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密封筒阻隔,其不会直接对保护气加热,避免其温度过高,使得接触器主体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可以减小对接触器主体,例如:动静触头的影响,进而使用效果相对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纵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筒的纵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纵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主体的纵剖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盒体;111、插槽;12、顶盖;2、接触器主体;21、静触头;22、动触头;23、推杆;231、缓冲弹簧;24、灭弧罩;25、静铁芯;26、动铁芯;27、导磁环;28、回复弹簧;3、线圈;31、插块;4、密封筒;41、筒体;411、主筒体;412、定位筒;42、密封盖;43、进气管道;431、管道帽盖;50、触动块;51、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启动电磁线圈可拆式的直流接触器,参照图1和图4,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接触器主体2以及用于为接触器主体2启闭转化出动力的线圈3。

壳体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其包括内腔一端(如图为上端)呈开口结构的盒体11,在盒体11开口端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适配的顶盖12。

参照图1和图2,在盒体11的内腔中卡接有适配的密封筒4,密封筒4包括筒体41以及密封盖42,筒体41的内腔朝向顶盖12的一侧呈开口结构,密封盖42通过密封胶盖合固定于筒体41的内腔开口处,实现密封。接触器主体2置于筒体41的内腔中,而线圈3位于密封筒4外。

由于此时接触器主体2被集成于密封筒4内,线圈3独立于密封筒4外,所以器件使用过程中线圈3产生的热量被密封筒4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接触器主体2,从而线圈3产生的热量对接触器主体2的影响相对更小。

参照图1和图2,为了优化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筒4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对接触器主体2做保护,减小器件氧化问题。为方便对密封筒4内填充保护气,在密封筒4上插设有连通其内腔和外界的进气管道43。进气管道43竖直固定于密封盖42,以防止其干扰密封筒4置于盒体11内。在进气管道43的进气端口套接有契合的管道帽盖431,并通过密封胶密封,以防漏气。

参照图1和图2,筒体41包括同中心轴且内腔相互连通的主筒体411和定位筒412,定位筒412位于主筒体411背离顶盖12的一侧,且直径小于主筒体411的直径;线圈3套设于定位筒412外;接触器主体2的动静铁芯置于定位筒412内,从而提高线圈3产生磁场的利用率,并辅助线圈3固定。

接触器主体2包括静铁芯25和动铁芯26,其中静铁芯25下端卡接于定位筒412的内腔上端,而其上端伸出定位筒412并沿主筒体411的内腔底面横向延伸;动铁芯26竖直滑移连接于定位筒412。当线圈3通电后产生磁场,铁芯磁化,此时静铁芯25不动,动铁芯26被静铁芯25吸合。

在静铁芯25和动铁芯26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28。静铁芯25和动铁芯26相向侧开设有呈相向开口结构的限位槽,回复弹簧28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限位槽内,实现定位固定。

参照图1和图4,接触器主体2还包括推杆23,推杆23沿静铁芯25和动铁芯26的分布方向延伸,其一端固定于动铁芯26,另一端延伸静铁芯25,且和静铁芯25呈滑移连接。在推杆23的上端连接有动触头22,动触头22的上方固定有静触头21。静触头21分为两个分触头,分别通过导电杆穿出密封盖42和顶盖12并固定。

使用时,线圈3通电产生磁场,利用动铁芯26带动推杆23上移,推杆23移动带动动触头22朝向静触头21移动并抵接,以实现触点闭合;当线圈3断电,在回复弹簧28的作用下,两个触头分开。

参照图1,为进一步提高线圈3的磁场利用率,在定位筒412的底面和盒体11的内腔底面之间设置有导磁环27,导磁环27选择铁合金制成,其可用于导磁,减小流失浪费的磁通,提高主磁通量,保证铁芯的使用效果。导磁环27呈c状,以方便加工,因为c状的导磁环27可以先加工成片状,然后弯曲成型。

参照图1和图3,在盒体11的内腔底面开设有插槽111,插槽111朝向线圈3的一侧呈开口结构;线圈3由骨架(绕线架构成)以及卷绕于线圈3上的导线组成,线圈3的骨架上成型有契合插槽111的插块31。在线圈3置于盒体11的内腔后,插块31插接于插槽111内,从而对线圈3做固定,防止其横移。

参照图1,在密封筒4内设置有反馈组件,在推杆23上固定有触动块50,触动块50位于动触头22远离静触头21一侧;反馈组件的触发端朝向触动块50,其可反馈输出触动块50位置信息,即推杆23的位置信息,供工作人员判定在推杆23的位置是否异常,即判定接触器主体2的功能是否异常。之所以检测推杆23的位置是否异常,是因为动静触头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粘接。

参照图1,为了防止接触器启闭产生的电弧干扰反馈组件,在筒体41内设置有灭弧罩24,灭弧罩24可采用耐弧陶瓷制成,其固定于静铁芯25的横向延展部。触动块5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其一端固定于推杆23,另一端伸出灭弧罩24,灭弧罩24上开设有供触动块50跟随推杆23移动的通口。反馈组件设置于灭弧罩24外,从而可以尽量防止电弧对其造成干扰。

为了方便在本实用新型损坏后及时提示工作人员,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反馈组件根据动静触头的状态做反馈。

参照图1,反馈组件包括微动开关51,微动开关51固定于灭弧罩24的外壁,其触发端朝下(建立与图);触动块50位于微动开关51的下方。

当推杆23向上移动驱使动触头22抵接于静触头21,此时触动块50抵接并触发微动开关51;微动开关51的输出导线穿出壳体1,以连接于某一可提示工作人员的电子器件上,例如蜂鸣器。当静触头21和动触头22因为高温、碰撞力度和次数等原因粘接时,微动开关51保持触发,与之连接的提示器件持续向工作人员发出提示,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判断出接触器主体2故障点,提高使用效果。

参照图1,动触头22还设置为沿推杆23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推杆23;静触头21上开设有供推杆23相对其滑移、穿过的通孔;在推杆23上套设有缓冲弹簧231,缓冲弹簧231的一端固定于触动块50上,另一端固定于动触头22远离静触头21的一侧。当动触头22朝向静触头21一侧移动发生碰撞时,其可借助缓冲弹簧231做缓冲减震,以减小硬作用力,使得动触头22更加不易形变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