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插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7494发布日期:2020-02-21 20:5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端子插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插接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为了应对不同的使用环境,连接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连接器上端子的组装主要包括端子及连接器主体的进料、裁切、组装、压合、整形、检测、分拣及包装等工序,在组装连接器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加工装置,导致连接器端子的组装流水线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各个工序之间间隔较大,连接器的传输占用太多工时,导致连接器生产流水线逐渐不能满足连接器的生产需求,因此,如何缩减连接器端子组装流水线上各个工序之间的间隔,提高空间利用率及设备的生产效率,是本领域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端子插接设备,通过改变连接器的传输方向,缩小设备的体积,缩短各个工序之间的间距,提高连接器的传输效率及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端子插接设备包括:输送装置、端子插接机构、边料裁剪机构及封装机构;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底座、入料输送架、下料输送架及转移机械手,所述入料输送架及所述下料输送架间隔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入料输送架及所述下料输送架均用于传输连接器,且所述与所述下料输送架传输连接器的方向相反,所述转移机械手设置于所述入料输送架与所述下料输送架之间,所述转移机械手用于带动连接器由所述入料输送架向所述下料输送架移动;

所述端子插接机构安装于所述入料输送架上,所述端子插接机构用于将端子安装于连接器主体上;

所述边料裁剪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边料裁剪机构位于入料输送架及所述下料输送架之间,所述边料裁剪机构用于修剪端子的边缘;

所述封装机构安装于所述下料输送架上,所述封装机构用于对连接器进行入料包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输送架及所述下料输送架均位于所述底座的边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输送架开设有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入料输送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输送架开设有裁切出口,所述裁切出口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且所述转移机械手朝向所述裁切出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输送架包括端子入料器、进料震盘及汇流台,所述汇流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输送通道及所述裁切出口均位于所述汇流台内,所述端子入料器及所述进料震盘均与所述汇流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入料器位于所述汇流台远离所述裁切出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插接机构包括定位机械手及压合件,所述定位机械手及所述压合件沿所述输送通道的延伸方向顺序设置,所述定位机械手用于带动连接器主体罩设于端子上,所述压合件用于驱使端子嵌入连接器主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料裁剪机构包括切除台及整形件,所述切除台及所述整形件顺序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移机械手用于带动连接器依次经过所述切除台及所述整形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械手包括多个中转气爪,每一所述中转气爪均朝向所述边料裁剪机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机构包括储料带、密封胶带、收卷轮组及包装架,所述收卷轮组安装于下料输送架上,所述储料带缠绕于所述收卷轮组上,所述储料带用于存储连接器,所述收卷轮组用于驱动所述储料带沿所述入料输送架的传输方向移动,所述包装架设置于所述下料输送架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包装架用于驱动所述密封胶带与所述储料带贴合。

上述端子插接设备通过设置输送装置、端子插接机构、边料裁剪机构及封装机构,通过输送装置改变连接器的传输方向,缩小设备的体积,缩短端子插接机构、边料裁剪机构及封装机构之间的间距,使设备结构更加紧凑,提高连接器的传输效率及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待组装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端子插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下料输送架与封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转移机械手与边料裁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入料输送架与端子插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端子插接设备包括:输送装置、端子插接机构、边料裁剪机构及封装机构;输送装置包括底座、入料输送架、下料输送架及转移机械手,入料输送架及下料输送架间隔安装于底座上,入料输送架及下料输送架均用于传输连接器,且与下料输送架传输连接器的方向相反,转移机械手设置于入料输送架与下料输送架之间,转移机械手用于带动连接器由入料输送架向下料输送架移动;端子插接机构安装于入料输送架上,端子插接机构用于将端子安装于连接器主体上;边料裁剪机构设置于底座上,且边料裁剪机构位于入料输送架及下料输送架之间,边料裁剪机构用于修剪端子的边缘;封装机构安装于下料输送架上,封装机构用于对连接器进行入料包装。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端子插接设备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端子插接设备的构思。请参阅图2,一种端子插接设备10包括:输送装置100、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及封装机构400。通过输送装置100改变连接器的传输方向,缩小设备的体积,缩短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及封装机构400之间的间距,使设备结构更加紧凑,提高连接器的传输效率及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请参阅图2,输送装置100包括底座110、入料输送架120、下料输送架130及转移机械手140,入料输送架120及下料输送架130间隔安装于底座110上,入料输送架120及下料输送架130均用于传输连接器,且与下料输送架130传输连接器的方向相反,转移机械手140设置于入料输送架120与下料输送架130之间,转移机械手140用于带动连接器由入料输送架120向下料输送架130移动。入料输送架120、下料输送架130及转移机械手140在底座110上组成“匚”字形结构,即连接器由入料输送架120进入输送装置100,到达入料输送架120末端后由转移机械手140取出并放置于下料输送架130内,在由下料输送架130进行包装下料。

请参阅图2,入料输送架120与下料输送架130的传输方向相反,即连接器由底座110的一侧经入料输送架120输送到底座110的另一侧后,会由下料输送架130将连接器输送回来,一来一回缩短了连接器组装流水线的总长度,并且由于输送装置100呈“匚”字形结构,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及封装机构400均可设置在由入料输送架120、下料输送架130及转移机械手140在底座110共同围成的内框中,使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及封装机构400集中位于底座110的中心位置处,缩短了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及封装机构400之间的间距,减少了连接器在各个工位之间传输时所需耗费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端子插接设备1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为了合理利用底座100上的空间,入料输送架120及下料输送架130均位于底座110的边缘上。使得入料输送架120、下料输送架130及转移机械手140所围成的内腔空间更大。

请参阅图2,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和封装机构400顺序设置在输送装置100上,其中,端子插接机构200安装于入料输送架120上,端子插接机构200用于将端子安装于连接器主体上;边料裁剪机构300设置于底座110上,且边料裁剪机构300位于入料输送架120及下料输送架130之间,边料裁剪机构300用于修剪端子的边缘;封装机构400安装于下料输送架130上,封装机构400用于对连接器进行入料包装。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连接器20包括连接器主体21及嵌置在连接器主体21两端的端子22,其中,为了满足批量生产、便于存放及运输,端子22是由基材通过冲压制成的,基材冲压过后变成编带,编带上未经冲压变形的部分为带体,经过冲压的部分即为端子22,连接器20的组装流程为,连接器主体21及具有端子22的编带通过入料输送架120进入端子插接设备10中,且端子插接机构200拾取连接器主体21,将连接器主体21设置与编带上,并且对接器主体21施加压力,驱使编带上的端子22嵌入连接器主体21中,组成半成品连接器20,此时半成品连接器20被运输到转移机械手140的工作范围内时,转移机械手140拾取半成品连接器20并对其进行转移,途经边料裁剪机构300后将连接器20放入封装机构400内,当半成品连接器20经过边料裁剪机构300时,封装机构400对端子22边缘上的带体进行切除操作,并且对半成品连接器20上的端子进行整形,得到成品连接器20,封装机构400将成品连接器20进行封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为了提高连接器20的插接效率,入料输送架120开设有输送通道及裁切出口,输送通道与入料输送架120连通,裁切出口与输送通道连通,且转移机械手140朝向裁切出口设置。具体的,入料输送架120包括端子入料器121、进料震盘122及汇流台123,汇流台123安装于底座110上,输送通道及裁切出口均位于汇流台123内,端子入料器121及进料震盘122均与汇流台123连接,端子入料器121位于汇流台123远离裁切出口的一侧。进料震盘122用于将连接器主体21向汇流台123所在位置运输,端子入料器121用于将具有端子22的编带向通道连通内运输,且端子插接机构200将连接器主体21放入输送通道内,并且使接器主体21与编带上的端子22相互连接组成半成品连接器20,半成品连接器20沿输送通道移动到裁切出口所在位置时边料裁剪机构300将半成品连接器20顶出,此时半成品连接器20与编带分离,且由转移机械手140拾取向下料输送架130的方向移动,并且在半成品连接器20向下料输送架130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该过程中边料裁剪机构300进一步对半成品连接器20端子22上的带体进行裁剪,得到成品连接器20,在由转移机械手140放入下料输送架130,由封装机构400进行封装下料。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5,为了提高连接器20的插接效率,端子插接机构200包括定位机械手210及压合件,定位机械手210及压合件220沿输送通道的延伸方向顺序设置,定位机械手210用于带动连接器主体21罩设于端子22上,压合件220用于驱使端子嵌入连接器主体21内,定位机械手210使连接器主体21上的安装部位与端子22对接,为后续压接进行定位,压合件提供压力驱使端子嵌入连接器主体21内,将连接器20的插接分成两步,减少插件过程中的待机时长,进而提高连接器的插接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4,边料裁剪机构300包括切除台310、整形件320,切除台310及整形件320顺序安装于底座110上,转移机械手140用于带动连接器依次经过切除台310及整形件320,切除台310用于对半成品连接器20的端子22上的多余的带体进行切除,整形件320用于对连接器20两端的端子22施力,使端子22向靠近连接器主体21的方向按压以进行整形操作。转移机械手140包括多个中转气爪141,每一中转气爪141均朝向边料裁剪机构300设置。半成品连机器20在多个中转气爪141之间转移,最终被转移到封装机构400中进行包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封装机构400包括储料带410、密封胶带420、收卷轮组430及包装架440,收卷轮组430安装于下料输送架130上,储料带410缠绕于收卷轮组430上,储料带410用于存储连接器,收卷轮组430用于驱动储料带410沿入料输送架120的传输方向移动,包装架440设置于下料输送架130的中心位置处,包装架440用于驱动密封胶带420与储料带410贴合。储料带410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一凹槽用于容置一个成品连接器20,且收卷轮组430驱动储料带410沿下料输送架130延伸方向移动,使得储料带410上的各个凹槽顺序经过转移机械手140,转移机械手140将成品连接器20一一对应放入各个凹槽内,将连接器20放入储料带410内后,储料带410移动到包装架440将密封胶带420覆盖在储料带410上,储料带410上存储有连接器20的部分与密封胶带420粘接,完成密封,并且存储有连接器20的储料带410最终被收容在收卷轮组430上,当储料带410存满连接器20或者密封胶带420用完后,只需取下该储料带410,更换上新的储料带410或者密封胶带420即可。

上述端子插接设备10通过设置输送装置100、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及封装机构400,通过输送装置100改变连接器的传输方向,缩小设备的体积,缩短端子插接机构200、边料裁剪机构300及封装机构400之间的间距,使设备结构更加紧凑,提高连接器的传输效率及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