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盒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8852发布日期:2020-02-18 14:2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基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盒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盒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户外型环氧树脂浇注互感器已广泛应用于输配电系统中,以替代油浸式互感器,浇注式互感器与油浸式互感器相比,具有无油、防爆、无污染、免维护的优点。目前国内35kv及以下的中低压输配电系统中,户内型的互感器已全部改为浇注式互感器,户外型的互感器绝大部分也已经改为浇注式。

户外环氧树脂浇注互感器一般为全封闭结构,线圈、铁心及主绝缘均浇注在环氧树脂浇注体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实体,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耐候性。但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盒(也常称为“二次接线盒”)的部位,由于要留下二次电缆出线孔,因此其密封性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国内产品很多只单纯地留一个φ20~φ40的孔,不利于密封;国外类似的产品是在浇注体上再安装一个金属壳体作为二次接线盒,由于金属壳体较蒲,可以在壳体出线孔部位安装葛兰头(电缆防水接头)作为密封手段,防护等级可以达到ip54以上;由于葛兰头的固定螺纹长一般不超过10mm,因此只适合安装于5mm以下厚度的壳体。国外密封性要求更高的产品,把二次接线盒做成航空插座的形式,其防护等级可以达到ip67以上。但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互感器制作工艺的难度,也增加了较多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盒密封结构,采用模具ⅰ和模具ⅱ在二次接线盒的侧壁、底壁以及开口端的端面上预留螺纹孔ⅰ和螺纹孔ⅱ,实现葛兰头和压盖与二次出线盒的密封连接,解决了在二次出线盒上预留二次电缆出线孔而带来的密封性差的问题,简化了互感器制作的工艺难度,降低了制作成本,保证互感器二次接线盒的防护等级在ip54以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基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盒密封结构,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铁芯、线圈、以及主绝缘,且铁芯、线圈、以及主绝缘由环氧树脂浇注在其内部形成密封实体的互感器浇注体,所述外壳下端一侧壁上设有二次接线盒且开口朝外设置的二次接线盒采用环氧树脂与互感器浇注体一体浇注成型,所述二次接线盒的底壁与两侧壁上通过模具ⅰ预留有螺纹孔ⅰ且浇注于互感器浇注体侧壁上的二次出线端子位于二次接线盒内,葛兰头与螺纹孔ⅰ适配旋合且二次电缆穿过葛兰头与二次出线端子连接,所述二次接线盒开口端的端面四角通过模具ⅱ预留有螺纹孔ⅱ且盖板通过垫片和与螺纹孔ⅱ适配旋合的螺钉将二次接线盒开口端密封。

其中,所述模具ⅰ为长度≥二次接线盒壁厚的螺柱,所述模具ⅰ的端面上制有便于模具ⅰ旋出的十字槽,所述模具ⅰ的外螺纹公称直径=1.008×螺纹孔ⅰ的公称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ⅱ由模板和垫块组成,所述模板板面四角设有圆形垫块且设于模板板面上的螺孔贯穿垫块并与垫块同心设置,所述螺孔的公称直径=1.008×螺纹孔ⅱ的公称直径,且螺钉与螺旋合后伸入未固化的二次接线盒开口端的端面内,所述垫块在二次接线盒开口端端面形成的圆槽用于设置盖板与二次接线盒之间的垫片,且垫片厚度大于垫块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金属板制成且盖板四角制有与固化后的二次接线盒开口端螺纹孔ⅱ适配的通孔,固定螺钉穿过盖板上的通孔和垫片与螺纹孔ⅱ适配旋合后将,所述垫片为丁晴橡胶平垫。

进一步地,所述葛兰头为自带肓板的自密封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技术方案采用模具ⅰ和模具ⅱ在二次接线盒的侧壁、底壁以及开口端的端面上预留螺纹孔ⅰ和螺纹孔ⅱ,实现葛兰头和压盖与二次出线盒的密封连接,解决了在二次出线盒上预留二次电缆出线孔而带来的密封性差的问题;

2、本技术方案将二次接线盒与互感器浇注体浇注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互感器的生产工艺和二次接线盒的制作过程,提高了互感器的生产效率;

3、本技术方案将葛兰头直接安装在与互感器浇注体为一体的二次接线盒上,不必另外加工金属二次接线盒外壳,降低了二次接线盒的制作成本,葛兰头为自带肓板的密封结构,保证了不使用的葛兰头也能处于密封状态;

4、本技术方案简化了互感器制作的工艺难度,降低了制作成本,保证互感器二次接线盒的防护等级在ip54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接线盒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接线盒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接线盒结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ⅰ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具ⅰ结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具ⅱ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设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上的结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设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上的结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设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上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0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从而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基于户外型环氧树脂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盒密封结构,如图1-3和8-10所示,包括外壳1、和设于外壳1内的铁芯、线圈、以及主绝缘,且铁芯、线圈、以及主绝缘由环氧树脂浇注在其内部形成密封实体的互感器浇注体,所述外壳1下端一侧壁上设有二次接线盒2且开口朝外设置的二次接线盒2采用环氧树脂与互感器浇注体一体浇注成型,所述二次接线盒2的底壁与两侧壁上通过模具ⅰ3预留有螺纹孔ⅰ4且浇注于互感器浇注体侧壁上的二次出线端子5位于二次接线盒2内,葛兰头8与螺纹孔ⅰ4适配旋合且二次电缆穿过葛兰头8与二次出线端子5连接,所述二次接线盒2开口端的端面四角通过模具ⅱ6预留有螺纹孔ⅱ7且盖板9通过垫片和与螺纹孔ⅱ7适配旋合的螺钉10将二次接线盒2开口端密封;具体的,如图4-5所示,所述模具ⅰ3为长度≥二次接线盒2壁厚的螺柱,所述模具ⅰ3的端面上制有便于模具ⅰ3旋出的十字槽11,所述模具ⅰ3的外螺纹公称直径=1.008×螺纹孔ⅰ4的公称直径;具体的,如图6-7所示,所述模具ⅱ6由模板12和垫块13组成,所述模板12板面四角设有圆形垫块13且设于模板12板面上的螺孔14贯穿垫块13并与垫块13同心设置,所述螺孔14的公称直径=1.008×螺纹孔ⅱ7的公称直径,且螺钉与螺孔14旋合后伸入未固化的二次接线盒2开口端的端面内,所述垫块13在二次接线盒2开口端端面形成的圆槽15用于设置盖板9与二次接线盒2之间的垫片,且垫片厚度大于垫块13的厚度;具体的,所述盖板9为金属板制成且盖板9四角制有与固化后的二次接线盒2开口端螺纹孔ⅱ7适配的通孔,固定螺钉穿过盖板9上的通孔和垫片与螺纹孔ⅱ7适配旋合后将,所述垫片为丁晴橡胶平垫;具体的,所述葛兰头8为自带肓板的自密封型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二次接线盒2属于互感器浇注体的组成部分,与互感器浇注体一体浇注成型,二次接线盒2突出互感器浇注体40mm,二次接线盒2的外部尺寸为:长120mm×宽80mm×高40mm,且内部尺寸为长100×高60×深40mm,二次接线盒2四周浇注体厚度10mm,且其高度与深度相同,二次接线盒2的左右侧壁和底壁各预留一个m25×1.5的螺纹孔ⅰ4,用以安装m25×1.5的尼龙葛兰头8,葛兰头8适合穿过φ14~φ18控制电缆,起到密封作用,二次接线盒2的盖板9用3mm厚的金属板支撑,盖板9的密封采用用3mm丁腈橡胶平垫密封。本技术方案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保证互感器二次接线盒2的防护等级在ip54以上。

本技术方案中,二次接线盒2固化后,依次将模具ⅰ3和螺钉分别从螺纹孔ⅰ4和螺纹孔ⅱ7中旋出,形成固化的环氧树脂螺纹,考虑到环氧树脂固化后的收缩率为0.8%,因此相应的将模具ⅰ3上的外螺纹和模具ⅱ6上的螺孔14的螺纹尺寸按100.8%放大,这样固化后正好适用。用相应规格扳手将葛兰头8适配旋合于螺纹孔ⅰ4拧到底,然后依次将垫片装入圆槽15内,螺钉10与二次接线盒2开口端面上的螺纹孔ⅱ7适配旋合后将盖板9压紧固定于二次接线盒2上。现场安装互感器接线时,取下盖板9,松开葛兰头8的压帽螺母,将二次电缆穿过葛兰头8后与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端子5连接,然后压紧葛兰头8压帽螺母,最后用螺钉10装好并压紧盖板9,完成密封安装。

本技术方案采用模具ⅰ4和模具ⅱ6在二次接线盒2的侧壁、底壁以及开口端的端面上预留螺纹孔ⅰ4和螺纹孔ⅱ7,实现葛兰头8和压盖9与二次出线盒2的密封连接,解决了在二次出线盒2上预留二次电缆出线孔而带来的密封性差的问题,将二次接线盒2与互感器浇注体浇注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互感器的生产工艺和二次接线盒2的制作过程,提高了互感器的生产效率,将葛兰头8直接安装在与互感器浇注体为一体的二次接线盒2上,不必另外加工金属二次接线盒2外壳,降低了二次接线盒2的制作成本,葛兰头8为自带肓板的密封结构,保证了不使用的葛兰头8也能处于密封状态,简化了互感器制作的工艺难度,降低了制作成本,保证互感器二次接线盒2的防护等级在ip54以上。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