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连接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8125发布日期:2020-05-08 13:4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可快速连接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可快速连接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变压器行业中,特别是带飞线的变压器,在对变压器小型化的要求下,飞线的排布要求较高。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变压器上解决布线及安规的难题,而飞线较多时,排线难度高,较杂乱,难以插接电路板。

因此,如何解决飞线与电路板的插接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可快速连接式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可快速连接式变压器,包括铁芯、骨架和线圈,所述铁芯设置于所述骨架上,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骨架的绕线柱上,所述线圈的部分线头连接于所述骨架底部设置的第一引脚上;所述线圈上未连接于所述骨架的第一引脚上的飞线连接于接头的第二引脚上。

优选的,所述铁芯由两个的e字型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拼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骨架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排插接孔,每排所述插接孔中插接有八个所述第一引脚。

优选的,所述线圈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的设置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第四绕组、第五绕组n5、第六绕组、第七绕组及第八绕组,相邻绕组之间通过绝缘层隔断,且第三绕组及第四绕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层,第四绕组和第五绕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层、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之间设置有第三屏蔽层;其中第一绕组的两个线头、第二绕组的两个线头、第五绕组的两个线头、第一屏蔽层的引线、第二屏蔽层的引线及第三屏蔽层的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引脚。

优选的,所述第四绕组及第六绕组为铜箔绕制得到,其上分别焊接有始端引线及终端引线,其中始端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一引脚中的第10脚、第11脚及第12脚,终端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一引脚中的第14脚、第15脚及第16脚。

优选的,所述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与其外面一层绕组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大于其他绕组之间的绝缘层厚度。

优选的,所述飞线的外周套设有保护套,相邻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的所述飞线位于不同颜色的保护套中。

优选的,所述线圈的线头与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的部分镀有锡层。

优选的,所述接头为双面pcb板,其上具有一组飞线孔,连接到同一所述第二引脚的所述飞线穿过一飞线孔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勾焊在一起。

优选的,多根所述飞线过线束包扎成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结构简单精巧,将飞线焊接于pcb板上,解决了飞线杂乱难连接插座的问题,使得变压器便于快速准确的与插座或电路板插接,连接方便可靠。

2、飞线与pcb板采用勾焊的方式,连接稳定可靠。

3、使用保护套保护飞线,使得飞线防尘防水不易氧化,同时使用不同颜色的保护套加以区分,便于进行识别和接线。

4、采用扎带等将线束捆绑在一起,有效的避免了飞线散乱的问题,避免了飞线之前的相互缠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圈的层次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圈连接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飞线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线与第二引脚勾焊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可快速连接式变压器,包括铁芯1、骨架2和线圈3,所述铁芯1设置于所述骨架2上,所述线圈3绕设于所述骨架2的绕线柱(图中未示出)上,所述线圈3的部分线头连接于所述骨架2底部设置的第一引脚4上;所述线圈3上未连接于所述骨架2的第一引脚4上的飞线301连接于接头5的第二引脚6上。

如图2所示,所述铁芯1由两个的e字型的第一构件101和第二构件102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构件101和所述第二构件102相对拼接成一“日”的结构,,其e字型的中间部穿过所述骨架2的绕线轴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构件101和所述第二构件102的两侧的接缝处包覆有绝缘胶带,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在所述骨架2上绕线后再进行所述铁芯1的连接安装。

所述骨架可以是已知的各种现有技术,不作赘述;所述骨架2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排插接孔201,每排所述插接孔201中插接有八个所述第一引脚4,具体的,如附图1所示,左侧的一排引脚为1-8号引脚,右侧的一排引脚编号为9-16引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排所述第一引脚4的个数不唯一,可以是四个、六个以及八个以上,具体数量根据具体实施例设定。

如图3所示,所述骨架2的绕线柱上设置的所述线圈3包括有绕组、屏蔽层和绝缘层。具体的,所述线圈3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的设置的第一绕组n1、第二绕组n2、第三绕组n3、第四绕组n4、第五绕组n5、第六绕组n6、第七绕组n7及第八绕组n8,相邻绕组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层隔断,且第三绕组n3及第四绕组n4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层e1,第四绕组n4和第五绕组n5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层e2、第五绕组n5和第六绕组n6之间设置有第三屏蔽层e3;上述各层之间通过绝缘层,进行隔离。所述第一屏蔽层e1、第二屏蔽层e2、第三屏蔽层e3与其外面一层绕组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大于其他绕组之间的绝缘层厚度,这是由于屏蔽层采用铜箔制作,工作时其上会产生大电流,因此需要增加隔断的厚度,并且所述绝缘层优选为绝缘胶带。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四绕组n4、第六绕组n6、第七绕组n7、第八绕组n8的线头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的9-16号引脚上。具体的,所述第四绕组n4、第六绕组n6为铜箔绕制得到,其上分别焊接有始端引线及终端引线,其中始端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一引脚4中的第10脚、第11脚及第12脚,终端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一引脚4中的第14脚、第15脚及第16脚;所述第七绕组n7连接所述第一引脚4中的第9脚~第10脚,所述第八绕组n8连接所述第一引脚4中的第14脚~第13脚。

并且,所述第四绕组n4、第六绕组n6、第七绕组n7、第八绕组n8的线头上位于其它们第一引脚的连接点的后方设置有套管(图中未示出)以进行保护,所述套管优选为铁氟龙套管。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绕组n1的两个线头、第二绕组n2的两个线头、第三绕组n3的两个线头、第五绕组n5的两个线头、第一屏蔽层e1的引线、第二屏蔽层e2的引线及第三屏蔽层e3的引线为飞线并连接至所述接头上的第二引脚6。

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一绕组n1的一个线头-np(1)、第五绕组n5的一个线头-np(2)均连接接头的第二引脚6中的1号引脚;所述第二绕组的一个线头+r连接第二引脚6中的5号引脚,所述第二绕组的另一个线头-r及所述第一绕组n1的另一个线头+np(1)、第五绕组n5的另一个线头+np(2)均连接至第二引脚6中的6号引脚;所述第三绕组的一个引脚+vcc连接至第二引脚6中的7号引脚;所述第三绕组的另一个引脚-vcc、第一屏蔽层e1的引线、第二屏蔽层e2的引线及第三屏蔽层e3的引线均连接至第二引脚6中的8号引脚。如附图5所示,所述飞线301的外周套设有保护套,并且,并且为了便于识别,相邻所述第二引脚6连接的所述飞线301位于不同颜色的保护套81、82、83、84、85中。例如所述第一绕组n1的一个线头-np(1)、第五绕组n5的一个线头-np(2)套设于黑色套管81中;所述第三绕组的一个引脚+vcc位于红色套管82中;所述第三绕组的另一个引脚-vcc、第一屏蔽层e1的引线、第二屏蔽层e2的引线及第三屏蔽层e3的引线位于透明或其他颜色的套管83中等。

另外,为了方便连接,所述线圈3的线头与所述第一引脚4和第二引脚6连接的部分需要进行剥皮处理,为了保护外露的线头部分,连接部分的线头表面镀有锡层。

如附图6、图7所示,所述接头5为双面pcb板,其上具有一组飞线孔501,连接到同一所述第二引脚6的所述飞线301穿过一飞线孔501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6勾焊在一起,具体的,所述pcb板底部设置有八个所述第二引脚6,所述第二引脚6的第1脚焊接有-np(1)、-np(2);第5脚焊接有+r;第6脚焊接有+np(1)、+np(2)、-r;第7脚焊接有+vcc;第8脚焊接有e1、e2、e3、-vcc。

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所述飞线301过于杂乱,相互缠绕,多根所述飞线301通过线束7包扎成束,所述线束7优选为扎带,当然也可以用电线或胶带进行绑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将飞线勾焊于pcb板上,解决了飞线杂乱难连接插座的问题,使得变压器便于快速准确的与插座或电路板插接。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