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8878发布日期:2020-05-15 16:4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



背景技术:

电池盒是电表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有可以容纳电池的外壳以及与外界连接的插接头,能够为电表提供持续供电。随着生活、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的电子产品也都需要电池提供供电,只有通过绝缘电池盒的容纳保护才能更加安全、稳定地为其它用电设备供电。

现在常规的电池盒设计结构简单,通常是通过电池收容腔收容电池,配合外壳顶盖按扣或旋拧的方式安装在电池收容外壳体上,将电池固定在电池盒内,并且在电池正极和负极连接导电体将正极和负极引出电池盒外,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如此设计的电池盒,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结构松动,电池与正极/负极连接导电体之间连接不够稳定、牢固,电电连接的阻抗较大,更有甚者容易出现断电的情况。

并且现有的电池盒设计外接导电插头都是裸露在外,容易与外界物体接触造成危险,还容易受到外界带电物体的影响,产生强电影响到人身安全以及其它设备性能。带有电池的电池盒与导电插座之间插接的方式可以使得导电插头收容在绝缘壳体内,但是导电公插头和母插头之间的插接方式不牢靠的话会对电池盒的阻抗造成极大的影响。电池在电池盒内通过导电体连接至插接头,由于连接不紧密,结构定位不准确等原因,都会导致电池盒的阻抗增加,影响到电池盒的性能。

电池盒体和接插件做成连体的话,电池盒体与接插件不能拆分,使得电池盒整体尺寸结构复杂,不便于包装、运输,并且在电池盒出现问题需要维护或更换时,需要整体更换整个电池盒,增加维护成本,极大地浪费资源。再者,作为整体的电池盒结构固定,不能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环境,不能实现电池盒的通用性,因而在整体上增加了电池盒的使用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稳定、安全且低阻抗的接插式电池盒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盒结构单一、长时间的使用下,容易松垮,导致外部的盖子容易脱落,电池安装不够不稳定牢固、容易断电,阻抗高,通用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包括:电池装载盒及插座;

所述电池装载盒,包括:电池收纳体、装载盒扣合盖及固定座;在所述电池收纳体内收纳电池,所述装载盒扣合盖扣合在所述电池收纳体上构成电池收纳主体,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电池收纳体底部;其中,

所述电池收纳体,包括:顶盖、电池收容槽、底座、正极导电片及负极导电片;所述电池收容槽为内陷构成凹槽的凹槽体,所述电池置于其中,所述顶盖、电池收容槽、底座一起构成所述电池的收容固定腔;在所述电池收容槽的相对侧边上设有外扣合突耳;

所述正极导电片的正极连接端位于所述电池收纳体内壁上,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接触,所述正极导电片的正极固定端穿过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负极导电片的负极连接端位于所述电池收纳体的槽内壁上,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接触,所述负极导电片的负极固定端穿过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固定座内;所述正极导电片及负极导电片铆合在所述电池收纳体内壁上;

所述装载盒扣合盖,为与所述电池收容槽的凹槽反向凹陷的槽形扣合盖,所述装载盒扣合盖分别与所述收容固定腔的四壁相贴合;所述装载盒扣合盖通过相对两侧边的内扣合突耳,与所述电池收容槽的外扣合突耳扣合;

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插接头收纳体及固定座扣合盖;所述固定插接头收纳体,为具有凹插槽的收纳体,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且沿着从所述顶盖到底座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固定插接头收纳体凹槽的两侧边设有外扣合突耳;

在所述固定插接头收纳体的凹槽壁上设有插接头固定座,在所述插接头固定座上固定有正极插接头和负极插接头,所述正极插接头/负极插接头的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固定端/负极固定端相铆合;所述正极插接头和负极插接头的插接端靠近所述固定插接头收纳体的开口端;所述固定座扣合盖,通过凹槽相对两侧边的内扣合突耳与所述固定插接头收纳体的外扣合突耳扣合,与所述固定插接头收纳体的上凹槽构成插合腔;

所述插座,插合在所述固定座的插合腔内,包括:插合体、插座扣合盖及开关控制片;所述插合体内部设有开关控制片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插合体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侧面形成插接孔,所述开关控制片,包括:多面触点的腰簧及插片;所述腰簧,安装在所述开关控制片安装槽内,其一端开口与所述插接孔相贴合,另一端与所述插片相连接,所述插片从所述插座上插接孔相对的另一端伸出;

所述插座扣合盖与所述插合体两侧通过内扣合突耳与外扣合突耳扣合的方式连接;所述插座插合在所述固定座的插合腔内时,所述正极插接头和负极插接头的插接端穿过所述插接孔,插合在所述腰簧内。

可选地,其中,所述电池收纳体中,所述电池收容槽为内陷构成凹槽的凹槽体,所述电池沿所述凹槽方向置于其中,所述电池的负极贴近所述底座,所述电池的正极贴近所述顶盖;所述顶盖及底座位于所述电池收容槽的两端,与所述电池收容槽一起构成所述电池的收容固定腔。

可选地,其中,所述正极固定端及负极固定端设有铆合孔,在所述正极插接头及负极插接头的连接端设有外凸的铆合限位凸起,所述正极插接头/负极插接头连接端贯穿所述铆合孔,与所述正极固定端/负极固定端铆合在所述限位凸起处。

可选地,其中,所述外扣合突耳上设有从腔体内向外的扣合穿孔,所述内扣合突耳上设有从腔体内向外的外凸体,通过所述外凸体插入所述扣合穿孔使得扣合盖扣合在槽体上。

可选地,其中,所述内扣合突耳的外凸体中,靠近所述腔体的一侧宽度小于远离所述腔体的一侧宽度。

可选地,其中,固定座扣合盖内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固定插接头收纳体凹插槽的间隔凸台,处于所述正极插接头与负极插接头之间。

可选地,其中,在所述电池收纳体的所述底座内壁上设有弹簧安装座插槽,所述负极导电片的负极连接端为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安装座插合在所述弹簧安装座插槽内;所述弹簧安装座,上设有向所述收容固定腔凸起的凸桥,在所述凸桥与所述弹簧安装座的底面之间卡合有弹簧的固定端,所述弹簧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可选地,其中,所述正极导电片的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大于或等于两个的朝向所述电池正极的网状凸点。

可选地,其中,所述腰簧,包含有大于或等于两根的沿着所述正极插接头/负极插接头插入方向的触条,所述腰簧在中间的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

可选地,其中,在所述插座底部设有平行于所述插片外凸的定位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将电池外壳与行程开关组合式生产,方便运输和安装,并通过接触式和插入式接触安装方式,使得行程开关与电池正极和负极伸出的触控头能够接触充分,使得电池盒在安装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接触不良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在行程开关的连接座内,正极和负极采用独立隔离式走线,可有效预防正极和负极出现短路的问题,可确保行程开关的触控点与电池盒的触控点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充分接触,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盒与用电设备配合使用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插槽、突起及旋钮组合式插装载入的方式,使得电池盒可以自由地载入到电表中,方便电池盒的拆装同时,还保证了电池盒的稳固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电池装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电池收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装载盒扣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电池导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固定座扣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中插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中插座扣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中开关控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正极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负极导电片及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

如图1至10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电池装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电池收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装载盒扣合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电池导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中电池装载盒的固定座扣合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中插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中插座扣合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中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座中开关控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该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包括:电池装载盒101及插座102。电池装载盒101,包括:电池收纳体111、装载盒扣合盖112及固定座113;在电池收纳体内收纳电池100,装载盒扣合盖112扣合在电池收纳体111上构成电池收纳主体,固定座113,位于电池收纳体底部。

其中,电池收纳体111,包括:顶盖114、电池收容槽115、底座116、正极导电片117及负极导电片118;电池收容槽115为内陷构成凹槽的凹槽体,电池100置于其中,顶盖114、电池收容槽115、底座116一起构成电池的收容固定腔120;在电池收容槽的相对侧边上设有外扣合突耳119。

正极导电片117的正极连接端位于电池收纳体内壁上,与电池的正极相接触,正极导电片的正极固定端穿过底座并伸入固定座内;负极导电片118的负极连接端位于电池收纳体的槽内壁上,与电池的负极相接触,负极导电片的负极固定端穿过底座并伸入固定座113内。正极导电片117及负极导电片118铆合在电池收纳体内壁上,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正极导电片及负极导电片出现脱落的问题,还可以,在正极导电片及负极导电片中间设置通孔,在电池收纳体内壁上设置凸起贯穿导电片的通孔,且该凸起设置成大小头的锥形蘑菇状结构,使得导电片的通孔能够顺畅地贯穿该凸起且卡合在凸起上。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正极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装载盒扣合盖112,为与电池收容槽的凹槽反向凹陷的槽形扣合盖,装载盒扣合盖分别与收容固定腔的四壁相贴合;装载盒扣合盖通过相对两侧边的内扣合突耳121,与电池收容槽的外扣合突耳119扣合;

固定座113,包括:固定插接头收纳体122及固定座扣合盖123;固定插接头收纳体122,为具有凹插槽的收纳体,与底座116相连接,且沿着从顶盖到底座的方向延伸;在固定插接头收纳体凹槽的两侧边设有外扣合突耳。

在固定插接头收纳体122的凹槽壁上设有插接头固定座124,在插接头固定座124上固定有正极插接头125和负极插接头126,正极插接头/负极插接头的连接端分别与正极固定端/负极固定端相铆合;正极插接头和负极插接头的插接端靠近固定插接头收纳体的开口端127。固定座扣合盖123,通过凹槽相对两侧边的内扣合突耳与固定插接头收纳体的外扣合突耳扣合,与固定插接头收纳体的上凹槽构成插合腔。

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插合体的结构示意图,插座102,插合在固定座的插合腔内,包括:插合体201、插座扣合盖202及开关控制片203;插合体201内部设有开关控制片安装槽204,安装槽贯穿插合体上靠近底座的侧面形成插接孔205,开关控制片203,包括:多面触点的腰簧231及插片232;腰簧232,安装在开关控制片安装槽204内,其一端开口与插接孔205相贴合,另一端与插片232相连接,插片232从插座上插接孔相对的另一端伸出。

插座扣合盖202与插合体两侧通过内扣合突耳与外扣合突耳扣合的方式连接;插座插合在固定座的插合腔内时,正极插接头和负极插接头的插接端穿过插接孔,插合在腰簧内。

优选地,在上述扣合盖与槽体上均设限位结构,可以是通过限位槽配合限位凸起的形式保证扣合盖能够准确、顺畅地扣合至槽体上。也可以是通过限位的外凸式台阶,配合内陷式的限位台阶实现扣合盖与槽体的卡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中不同的是,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为正极导电电线和负极导电电线,通过电线软连接电池盒擦接头的方式实现电池到插接头的导电功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收纳体中,电池收容槽为内陷构成凹槽的凹槽体,电池沿凹槽方向置于其中,电池的负极贴近底座,电池的正极贴近顶盖;顶盖及底座位于电池收容槽的两端,与电池收容槽一起构成电池的收容固定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正极固定端及负极固定端设有铆合孔301,在正极插接头及负极插接头的连接端设有外凸的铆合限位凸起302,正极插接头/负极插接头连接端贯穿铆合孔301,与正极固定端/负极固定端铆合在限位凸起302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外扣合突耳上设有从腔体内向外的扣合穿孔401,内扣合突耳上设有从腔体内向外的外凸体402,通过外凸体插入扣合穿孔使得扣合盖扣合在槽体上。

可选地,内扣合突耳的外凸体中,靠近腔体的一侧421的宽度小于远离腔体的一侧422的宽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座扣合盖内壁上设有朝向固定插接头收纳体凹插槽的间隔凸台501,处于正极插接头与负极插接头之间。增加了正极插接头与负极插接头之间的绝缘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电池收纳体的底座内壁上设有弹簧安装座插槽,负极导电片的负极连接端为弹簧安装座602,弹簧安装座插合在弹簧安装座插槽内。弹簧安装座602,上设有向收容固定腔凸起的凸桥603,在凸桥603与弹簧安装座602的底面之间卡合有弹簧604的固定端,弹簧上与固定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弹簧卡合在凸桥下后,将凸桥中部下压形成压紧弹簧的结构,使得弹簧稳定地压合在弹簧安装座的底面上,提升了电池盒的稳定性。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另一种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的负极导电片及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正极导电片的正极连接端,与电池正极连接的侧面701上设置有大于或等于两个的朝向电池正极的网状凸点70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腰簧231,包含有大于或等于两根的沿着正极插接头/负极插接头插入方向的触条703,腰簧在中间部位731的直径小于两端部位732的直径。可选地,腰簧231设有沿着触条方向的开口,便于插接头能顺畅地插入腰簧内腔中,与触条形成多点接触,使得电池盒更加稳定。优选地,触条703可以是6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插座102底部设有平行于插片外凸的定位柱801。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在电池盒的插座焊接至用电设备或pcb板上时,防止出现浮高或倾斜的问题。

通过以上各个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施例所述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通过扣合盖与收纳槽扣合的方式,构成电池或插接头的收容腔,稳定性能更强,采用多点接触腰簧的插合结构,能有效保障各种恶劣环境下通电性能的稳定,能杜绝瞬间断电现象出现,同时拔插手感优越。将电池外壳与行程开关组合式生产,方便运输和安装,并通过接触式和插入式接触安装方式,使得行程开关与电池正极和负极伸出的触控头能够接触充分,使得电池盒在安装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节省生产使用成本。

(2)本实施例所述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在行程开关的连接座内,正极和负极采用独立隔离式走线,可有效预防正极和负极出现短路的问题,可确保行程开关的触控点与电池盒的触控点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充分接触,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盒与用电设备配合使用的稳定性。

(3)本实施例所述的新型多面接触、低阻抗接插式电池盒,插槽、突起及旋钮组合式插装载入的方式,使得电池盒可以自由地载入到电表中,方便电池盒的拆装同时,还保证了电池盒的稳固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