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触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932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触片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触片组件,其中触片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设置在前接触段后端的后接触段,所述后接触段为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分岔并联结构,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分别设有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所述触片组件还包括转接接触件,所述转接接触件上分别设有与上、下接触部导电接触的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将后接触段设有分岔并联结构减小了后接触段的电阻,相应地减小了发热量,延长了转接插座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触片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导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触片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在对机柜内的印制板提供电源时,往往需要在机柜上设置与柜体内的印制板电连接的插座以供电源插头插接。申请公布日为2015.11.11、申请号为201510361202.3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设备机柜,这种设备机柜包括具有安装面板的柜体,柜体内设有印制板以及与印制板电连接的辅助插座即印制板组件,辅助插座内设有呈L型弯折的圆柱插针即转接接触件,柜体外还固定设有与辅助插座相互插合的转接插座即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在沿与印制板平行的方向上插合在辅助插座上后通过螺钉固定在柜体的安装表面上的。
[0003]这种机柜的转接插座即连接器内的接触件为插孔接触件,相应地,印制板上的辅助插座内的接触件为插针接触件,通过针孔插装配合实现辅助插座和转接插座的导电连接。但是,转接插座内的圆形接触件的直径一般较小,这就造成了在与插孔接触件插合传输电流时电阻较大,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发热量较大,大大缩短了转接插座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较小、使用寿命长的接触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这种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接触件的触片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接触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件,包括前接触段以及固定设置在前接触段后端的后接触段,所述后接触段为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分岔并联结构,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分别设有用于与适配的转接接触件导电连接的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将后接触段设有分岔并联结构减小了后接触段的电阻,相应地减小了发热量,延长了转接插座的使用寿命。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位于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相同侧面上且用于与同一转接接触件上的不同转接接触端导电接触,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这样使得转接接触件能够从后接触段的同一侧与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部导电接触,而并没有伸入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悬臂之间,能够使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从上侧或下侧分离,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均设有在与适配的转接接触件相互压触时发生弹性变形的下凸的弧形部,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为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下凸弧形部的下侧弧面。弧形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为弧形部的凸出侧面,增大了接触件的浮动量,在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接触时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这样就避免了在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而刚性接触时造成损坏的问题。
[0008]在上述诸多接触件的方案中,优选地,后接触段包括竖直延伸的用于与前接触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段,上接触悬臂以及下接触悬臂由连接段的上、下两端向后水平弯折形成。这样简化了后接触段的结构,加工工艺也较为简单。
[0009]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包括前接触段以及固定设置在前接触段后端的后接触段,所述前接触段和/或后接触段为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分岔并联结构,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分别设有用于与适配的转接接触件导电接触的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将后接触段设有分岔并联结构减小了后接触段的电阻,相应地减小了发热量,延长了转接插座的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位于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相同侧面上且用于与同一转接接触件上的不同转接接触端导电接触,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这样使得转接接触件能够从后接触段的同一侧与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部导电接触,而并没有伸入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悬臂之间,能够使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从上侧或下侧分离,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均设有在与适配的转接接触件相互压触时发生弹性变形的下凸的弧形部,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为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下凸弧形部的下侧弧面。弧形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为弧形部的凸出侧面,增大了接触件的浮动量,在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接触时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这样就避免了在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而刚性接触时造成损坏的问题。
[0012]在上述诸多接触件的方案中,优选地,后接触段包括竖直延伸的用于与前接触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段,上接触悬臂以及下接触悬臂由连接段的上、下两端向后水平弯折形成。这样简化了后接触段的结构,加工工艺也较为简单。
[0013]本发明的触片组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片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设置在前接触段后端的后接触段,所述后接触段为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分岔并联结构,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分别设有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所述触片组件还包括转接接触件,所述转接接触件上分别设有与上、下接触部导电接触的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将后接触段设有分岔并联结构减小了后接触段的电阻,相应地减小了发热量,延长了转接插座的使用寿命。
[0014]进一步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位于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相同侧面上,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在前后方向相互错开,转接接触件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上、下接触部的连线一致。这样使得转接接触件能够从后接触段的同一侧与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部导电接触,而并没有伸入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悬臂之间,能够使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从上侧或下侧分离,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0015]更进一步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均设有下凸的弧形部,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为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下凸弧形部的下侧弧面,所述转接接触件上在与上、下接触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在与上、下接触悬臂相互压触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第二上凸的弧形部,所述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分别为第一、第二上凸弧形部的上侧弧面。弧形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上、下接触部以及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均为弧形部的凸出侧面,增大了接触件的浮动量,在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接触时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这样就避免了在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而刚性接触时造成损坏的问题。
[0016]在上述诸多触片组件的方案中,优选地,后接触段包括竖直延伸的用于与前接触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段,上接触悬臂以及下接触悬臂由连接段的上、下两端向后水平弯折形成。这样简化了后接触段的结构,加工工艺也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一和印制板组件的实施例一的插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一和印制板组件的实施例一的插合剖视图(连接器未完全显不);
图3为图1中连接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9]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一,是一种用于安装在箱体面板上的用于实现箱体内印制板组件与外界插头连接器转接的转接连接器。具体地,包括连接器壳体I,连接器壳体I内设有接触件,接触件包括前后延伸的前接触段11,前接触段11为插针或插孔接触件,用于与适配的插头连接器相互插接配合。
[0020]接触件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前接触段11后端的后接触段,在连接器通过其壳体上的连接法兰10安装在箱体面板上时,后接触段伸入箱体内并与印制板组件上的转接接触件导电接触。如图1所示,图中A处即为实际安装完成后箱体面板所在位置,此处不再显示箱体面板。
[0021]后接触段为片状结构,包括上下延伸的连接段,连接段上设有连接孔并通过该连接孔与前接触段11固定连接。连接段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向后水平弯折形成上下并列设置的片状上接触悬臂120和片状下接触悬臂121,上下接触悬臂上分别设有用于与转接接触件导电接触的连接接触端。具体地,上接触悬臂120和下接触悬臂121上分别设有下凸弧形部1200、1210,下凸弧形部1200、1210分别为上接触悬臂120和下接触悬臂121的用于与转接连接件导电接触的上接触端和下接触端。其中,上接触悬臂120的长度大于下接触悬臂121的长度,且上接触悬臂120上的下凸弧形部1200位于下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1210的后侧。
[0022]箱体内安装的印制板组件主要包括印制板2以及与印制板2导电连接的转接接触件21。转接接触件21通过连接螺钉20导电连接的印制板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接接触件也可以采用焊接与印制板导电连接。其中,转接接触件为片状,且从前向后逐渐向上延伸以使倾斜方向与上、下接触部的连线一致。转接接触件上设有用于与后接触段上的上、下接触部导电接触的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具体地,片状转接接触件上依次设有第一、第二上凸弧形部210、211,第一上凸弧形部210位于第二上凸弧形部211的后侧上方位置,第一、第二上凸弧形部的上凸侧面分别为用于与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导电接触的第一、第二转接接触端。
[0023]那么,由于转接接触件的倾斜方向与上、下接触部的连线一致,在连接器由前向后与印制板组件进行插合时,后接触段上的第一上凸弧形部210与上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1200对应而相互压触并在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第二上凸弧形部211与下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1210对应而相互压触并在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且,后接触段上的上、下接触部以及转接接触件上的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均为弧形部的凸出侧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在连接器从前向后插接时,后接触段与转接接触件相互压触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这样也就避免了接触件刚度较大,浮动量较小,在装配存在误差时,强行插合而导致接触件受损的问题。
[0024]上述实施例中,转接接触件从前向后倾斜向上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转接接触件竖直延伸,后接触段的后端的上、下接触悬臂向上下方向垂直弯折形成弯折部,上、下接触部位分别为上、下接触悬臂上的弯折部的后侧面,转接接触件上的转接接触部为与上、下接触部高度对应的竖直平面,后接触段从前向后插合时上、接触部水平顶压转接接触件。
[0025]上述实施例中,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悬臂以及转接接触件均为片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接触段的上、下接触悬臂可以为针状,上下接触部位针状上下接触悬臂的下侧面,转接接触件可以为片状,转接接触件的转接接触部为从前向后倾斜向上设置的斜面,在后接触段向转接接触件插合时,针状后接触段首先抵顶在转接接触端上,继续插合时,针状上、下接触悬臂发生向上的弹性变形,并压在转接接触部上;或者,上、下接触悬臂为片状,转接接触件为针状。
[0026]上述实施例中,上、下接触悬臂上的上、下接触端在前后方向相互错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下接触端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齐,例如上、下接触端分别为上、下接触悬臂的后端竖直向下弯折的弯折段,转接接触件竖直延伸,其上分别在对应于上、下接触悬臂的高度处设有向前凸出的弧形部,在插合时通过该弧形部与上下接触悬臂后端的弯折段导电接触。
[0027]上述实施例中,上接触悬臂的长度大于下接触悬臂的长度,且上接触部位于下接触部的后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相反地,上接触悬臂的长度可以小于下接触悬臂的长度,上接触部位于下接触部的前侧,此时,相应地的,需要转接接触件从后向前逐渐倾斜向上设置以保证其倾斜方向与上、下接触部的连线一致,这样便于后接触件与转接接触件插接接触。
[0028]上述实施例中,后接触段与前接触段分体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接触段可以与前接触段一体设置。
[0029]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后接触段采用分岔并联结构,减小了接触件的电阻,降低了导电连接时的发热量,同时,上下接触部位于并列设置的上下接触悬臂的相同侧面,也能够使连接器和印制板组件在上下方向实现插接和分离,相比于传统的通过针孔插合的连接器,插拔方向能够选择,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0030]本发明的接触件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0031]本发明的触片组件的实施例:包括后接触段以及转接接触件,后接触段用于固定在连接器的前接触段的后端,转接接触件用于与印制板导电连接,其具体结构与上述连接器实施例中的后接触段和转接接触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主权项】
1.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接触段以及固定设置在前接触段后端的后接触段,所述后接触段为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分岔并联结构,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分别设有用于与适配的转接接触件导电连接的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位于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相同侧面上且用于与转接接触件上的第一、第二转接接触端导电接触,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均设有在与适配的转接接触件相互压触时发生弹性变形的下凸的弧形部,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为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下凸弧形部的下侧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触段包括竖直延伸的用于与前接触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段,所述上接触悬臂以及下接触悬臂由连接段的上、下两端向后水平弯折形成。5.—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如权利要求卜4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件。6.一种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设置在前接触段后端的后接触段,所述后接触段为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分岔并联结构,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分别设有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所述触片组件还包括转接接触件,所述转接接触件上分别设有与上、下接触部导电接触的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位于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相同侧面上,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在前后方向相互错开,转接接触件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上、下接触部的连线一致,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依次设置于转接接触件上并与上、下接触部相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均设有下凸的弧形部,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上的下凸弧形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为上接触悬臂和下接触悬臂的下凸弧形部的下侧弧面,所述转接接触件上在与上、下接触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在与上、下接触悬臂相互压触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第一、第二上凸的弧形部,所述第一、第二转接接触部分别为第一、第二上凸弧形部的上侧弧面。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触段包括竖直延伸的用于与前接触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段,所述上接触悬臂以及下接触悬臂由连接段的上、下两端向后水平弯折形成。
【文档编号】H01R13/627GK106025631SQ20161046715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4日
【发明人】张翔, 刘向阳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