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2230发布日期:2020-05-20 02:1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具体为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



背景技术:

红外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收入,电流则随之增大,红外接收管分两种,一种是二极管,一种是三极管,可以应用于商用、纸张编排感测,与接收讯号的设备,火灾烟雾警报器,收款、售票、游戏与贩卖机系统的条形码读取装置,车辆的雨水与操控,与一般感测的用途上使用,且红外接收管均是一体化封装,而在红外接收管在保存运输的时候常常因彼此之间的触脚造成磨耗和损坏,同时还会因为长期暴露在外界空气中影响其性能,因此需要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包括外壳体、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上覆薄膜、放置腔体、无胶区、下覆基层、撕拉条、红外接收管头和粘胶层,所述红外接收管头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所述红外接收管头和外壳体通过放置腔体固定安装,所述红外接收管头底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所述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的后侧设置有下覆基层,所述下覆基层靠近输入触脚一端设置有无胶区,所述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的前侧设置有上覆薄膜,所述上覆薄膜靠近输入触脚一端设置有撕拉条,所述上覆薄膜和下覆基层通过粘胶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呈方形状,且采用黑色环氧材料定制而成。

优选的,所述撕拉条和上覆薄膜一体拉伸成型,且撕拉条呈彩色条状。

优选的,所述上覆薄膜和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接触后呈现多个条状腔体。

优选的,所述输入触脚、接地触脚和输出触脚均采用环保黄铜材质定制而成,且其表面均镀镍。

优选的,所述红外接收管头和外壳体、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一体化封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用户手持撕拉条反方向对上覆薄膜和下覆基层进行分离,并将输入触脚、接地触脚和输出触脚进行取出以及与设备进行安装,且通过设置的上覆薄膜和下覆基层可对未使用的输入触脚、接地触脚和输出触脚进行保护和隔离,从而避免其触脚长期暴露在外界空气中造成一定的氧化,同时有效的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因过多的触脚造成彼此的磨耗和损坏,大大降低其使用性能,于此同时,通过采用彩色条状的撕拉条具有明显的标识效果,并结合设置的无胶区方便用户快速进行分离的操作,提高其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采用黑色环氧材料定制而成的外壳体对红外光具有很高的感光灵敏度,且通过采用黄铜定制而成的输入触脚、接地触脚和输出触脚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从而会大大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其表面均镀镍,使得其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延展性以及耐腐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外接收管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脚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输入触脚、3-接地触脚、4-输出触脚、5-上覆薄膜、6-放置腔体、7-无胶区、8-下覆基层、9-撕拉条、10-红外接收管头、11-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包括外壳体1、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上覆薄膜5、放置腔体6、无胶区7、下覆基层8、撕拉条9、红外接收管头10和粘胶层11,所述红外接收管头10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1,所述红外接收管头10和外壳体1通过放置腔体6固定安装,所述红外接收管头10底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使用时,通过采用黑色环氧材料定制而成的外壳体1对红外光具有很高的感光灵敏度,且通过采用黄铜定制而成的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和输出触脚4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从而会大大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其表面均镀镍,使得其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延展性以及耐腐蚀性,所述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的后侧设置有下覆基层8,所述下覆基层8靠近输入触脚2一端设置有无胶区7,所述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的前侧设置有上覆薄膜5,所述上覆薄膜5靠近输入触脚2一端设置有撕拉条9,所述上覆薄膜5和下覆基层8通过粘胶层11固定连接,使用时,用户手持撕拉条9反方向对上覆薄膜5和下覆基层8进行分离,并将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和输出触脚4进行取出以及与设备进行安装,且通过设置的上覆薄膜5和下覆基层8可对未使用的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和输出触脚4进行保护和隔离,从而避免其触脚长期暴露在外界空气中造成一定的氧化,同时有效的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因过多的触脚造成彼此的磨耗和损坏,大大降低其使用性能,于此同时,通过采用彩色条状的撕拉条9具有明显的标识效果,并结合设置的无胶区7方便用户快速进行分离的操作,提高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时,用户手持撕拉条9反方向对上覆薄膜5和下覆基层8进行分离,并将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和输出触脚4进行取出以及与设备进行安装,且通过设置的上覆薄膜5和下覆基层8可对未使用的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和输出触脚4进行保护和隔离,从而避免其触脚长期暴露在外界空气中造成一定的氧化,同时有效的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因过多的触脚造成彼此的磨耗和损坏,大大降低其使用性能,通过采用黑色环氧材料定制而成的外壳体1对红外光具有很高的感光灵敏度,且通过采用黄铜定制而成的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和输出触脚4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整体装置结构简单,避免其触脚长期暴露在外界空气中造成一定的氧化,同时有效的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因过多的触脚造成彼此的磨耗和损坏,大大降低其使用性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包括外壳体(1)、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上覆薄膜(5)、放置腔体(6)、无胶区(7)、下覆基层(8)、撕拉条(9)、红外接收管头(10)和粘胶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管头(10)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1),所述红外接收管头(10)和外壳体(1)通过放置腔体(6)固定安装,所述红外接收管头(10)底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所述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的后侧设置有下覆基层(8),所述下覆基层(8)靠近输入触脚(2)一端设置有无胶区(7),所述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的前侧设置有上覆薄膜(5),所述上覆薄膜(5)靠近输入触脚(2)一端设置有撕拉条(9),所述上覆薄膜(5)和下覆基层(8)通过粘胶层(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呈方形状,且采用黑色环氧材料定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撕拉条(9)和上覆薄膜(5)一体拉伸成型,且撕拉条(9)呈彩色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薄膜(5)和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接触后呈现多个条状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和输出触脚(4)均采用环保黄铜材质定制而成,且其表面均镀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管头(10)和外壳体(1)、输入触脚(2)、接地触脚(3)、输出触脚(4)一体化封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尤其为一种一体化封装的红外接收管,包括外壳体、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上覆薄膜、放置腔体、无胶区、下覆基层、撕拉条、红外接收管头和粘胶层,所述红外接收管头的外部套设有外壳体,所述红外接收管头和外壳体通过放置腔体固定安装,所述红外接收管头底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所述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的后侧设置有下覆基层,所述下覆基层靠近输入触脚一端设置有无胶区,所述输入触脚、接地触脚、输出触脚的前侧设置有上覆薄膜,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因过多的触脚造成彼此的磨耗和损坏,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勇;赵志强;林耀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源市富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