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9717发布日期:2020-08-11 21:3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新型涉及一种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货品无论流通到何处都可被辨识,各式标签被应用于货品上,以供机器读取来取得货品的信息。常见的标签包括条码标签以及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辨识)标签。条码标签采用图示纪录信息。rfid标签则是内置芯片来登载信息。无论在信息的记忆量、信息安全、抗毁损等层面,rfid标签都远优于条码标签。然而,rfid标签虽功能强大但却相对昂贵。因此,条码标签以及rfid标签仍具有各自的市场需求。

现今,条码标签以及rfid标签仍普遍且广泛的使用。然而,条码标签以及rfid标签二者需要以不同的机器读取。对于使用者来说,需要依据不同标签即购买一个全新的读取机器,因而产生许多额外的成本花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藉由将天线模块设置在条码读取头周边以避免使用者手部操作遮蔽电磁场能量,藉以提高读取成功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包括:

一条码读取头,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表面的一感侧面;以及

一第一天线线圈,位于该第一表面的周边。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缠绕于该条码读取头上。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环绕该第一表面的该周边。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沿一折线弯折,该第一天线线圈以该折线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与一第二天线部,且该第一天线部沿着该第一表面的该周边配置。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折线由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外周的一第一外侧边延伸至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外周的一第二外侧边,该第一外侧边相对于该第二外侧边,该第一外侧边由该折线分为属于该第一天线部的一第一段与属于该第二天线部的一第二段,以及该第二外侧边由该折线分为属于该第一天线部的一第一段与属于该第二天线部的一第二段。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外侧边的该第二段的长度为该第一外侧边的该第一段的长度的2倍,以及该第二外侧边的该第二段的长度为该第二外侧边的该第一段的长度的2倍。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沿相互间隔的二折线弯折,该第一天线线圈以该二折线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一第二天线部与一第三天线部,该第一天线部位于该第二天线部与该第三天线部之间,且该第一天线部沿着该第一表面的该周边配置。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更包括:

一第二天线线圈,与该第一天线线圈串联或并联,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位于该第二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以及该第二天线线圈的该最内周与邻近的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该第二天线线圈的节距。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环绕该第一表面的该周边,该第二天线线圈沿相互间隔的二折线弯折,该第二天线线圈以该二折线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一第二天线部与一第三天线部,该第一天线部位于该第二天线部与该第三天线部之间,且该第一天线部沿着该第一天线线圈的该最外周的周边配置。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二折线等分该第二天线线圈。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二折线由该第二天线线圈的最外周的一第一外侧边延伸至该第二天线线圈该最外周的一第二外侧边,该第一外侧边相对于该第二外侧边,该第一天线线圈邻近该第一外侧边且沿该第一外侧边延伸的一第一侧的中线与该第一外侧边之间的一第一最短距离相等于该第一天线线圈邻近该第二外侧边且沿该第二外侧边延伸的一第二侧的中线与该第二外侧边之间的一第二最短距离。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侧的该中线与该第二侧的该中线之间的一第三最短距离大于该第一最短距离与该第二最短距离。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具有一开口,以及该感侧面位于该开口内。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二天线线圈的最外周的外侧边所围绕成的面积为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边所围绕成的面积的10倍。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且该第二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更包括:

一第二天线线圈,位于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且位于该条码读取头上,其中该第二天线线圈的最外周与邻近的该第一天线线圈的该最内周之的最短距离大于该第一天线线圈的节距。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沿一折线弯折,该第一天线线圈以该折线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与一第二天线部,该第一天线部沿着该第一表面的该周边配置。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折线由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外周的一第一外侧边延伸至该第一天线线圈该最外周的一第二外侧边,该第一外侧边相对于该第二外侧边,该第一外侧边由该折线分为属于该第一天线部的一第一段与属于该第二天线部的一第二段,以及该第二外侧边由该折线分为属于该第一天线部的一第一段与属于该第二天线部的一第二段。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外侧边的该第二段的长度为该第一外侧边的该第一段的长度的2倍,以及该第二外侧边的该第二段的长度为该第二外侧边的该第一段的长度的2倍。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二天线线圈邻近该第一外侧边且沿该第一外侧边延伸的一第一侧的中线与该第一外侧边之间的一第一最短距离相等于该第二天线线圈邻近该第二外侧边且沿该第二外侧边延伸的一第二侧的中线与该第二外侧边之间的一第二最短距离。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侧的该中线与该第二侧的该中线之间的一第三最短距离大于该第一最短距离与该第二最短距离。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最短距离、该第三最短距离与该第二最短距离的比例为1:1.5:1。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外周的外侧边所围绕成的面积为该第二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边所围绕成的面积的10倍。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且该第二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

为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包括:

一条码读取头,具有一第一表面、位于该第一表面的一感侧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

一第一天线线圈,位于该第二表面的周边。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二表面位于该开口。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更包括:

一第二天线线圈,位于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其中该第二天线线圈的最外周与邻近的该第一天线线圈的该最内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该第一天线线圈的节距。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最外周的外侧边所围绕成的面积为该第二天线线圈的最内周的内侧边所围绕成的面积的10倍。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且该第二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天线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或弯折的矩形。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中更包括:

一条码识别电路,电性连接该条码读取头;以及

一无线通信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一天线线圈。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藉由将天线模块设置在条码读取头周边以避免使用者手部操作遮蔽电磁场能量,藉以提高读取成功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可藉由双环形天线针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卡片提高磁通量感应面,以使大小卡片分能得以获得较高的读取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可藉由天线模块折叠设置在条码读取头周边以读取不同轴面(如,大致上平行第一表面110a的x-y平面或大致上平行第二表面110b的x-z平面)摆放的无线射频辨识(英语: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标签,藉以使操作更直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2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一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二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三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第一天线线圈摊平后的示意图;

图6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四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一天线线圈摊平后的示意图;

图8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五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六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天线模块摊平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七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天线模块摊平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八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的第九示范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整合装置

100壳体

100a侧壁

110条码读取头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2感侧面

114光源

120天线模块

122第一天线线圈

122a第一天线部

122b第二天线部

122c第三天线部

123开口

123a第一开口

123b第二开口

124第二天线线圈

124a第一天线部

124b第二天线部

124c第三天线部

125开口

130条码识别电路

140无线通信电路

150电路板

a1~a6折线

s11~s14外侧边

s21~s24外侧边

l1~l8长度

d1~d4最短距离

dd1~dd2节距

w1第一最短距离

w2第二最短距离

w3第三最短距离

w4第一最短距离

w5第二最短距离

w6第三最短距离

θ锐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及图2,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10,其包括:一条码读取头110以及一天线模块120。条码读取头110具有一第一表面110a。条码读取头110具有一感侧面112,且此感侧面112位于第一表面110a上。条码读取头110透过感侧面112感测一条码。举例来说,条码读取头110更包括一光源114,并且此光源114嵌设在第一表面110a上。光源114用以投射光线至一条码。条码读取头110经由感侧面112接收条码反射的光线后将其转换为一讯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10可更包括一壳体100。条码读取头110嵌设在壳体100的侧壁100a上。天线模块120对应条码读取头110位于壳体100的内侧。

在一实施例中,天线模块120可为单环形天线。换言之,天线模块120可包括一天线线圈(以下称第一天线线圈122)。第一天线线圈122对应条码读取头110位于壳体100的内侧且位于条码读取头110的周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位于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换言之,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位于第一天线线圈122最内周内侧的开口123内。举例来说,条码读取头110的感测面112与光源114位于第一天线线圈122最内周内侧的开口123内。

在第一示范例中,参照图2,第一天线线圈122可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环绕在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换言之,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与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位在同一平面上。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为大致上同心环绕复数圈的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外型可呈现矩形。

在第二示范例中,参照图3,第一天线线圈122可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缠绕在条码读取头110上。

在第三示范例中,参照图4,第一天线线圈122沿一折线a1弯折成l型或类l型。此时,第一天线线圈122以折线a1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122a与一第二天线部122b。第一天线部122a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配置。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位于二平面(以下分别称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上。其中,第一天线部122a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配置于第一平面上,而第二天线部122b则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共侧边与折线a1重叠,并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80度至100度。再者,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亦可大致上为90度。

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外型呈现弯折的矩形。换言之,于第一天线线圈122摊平在一平面上时,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为大致上同心矩形环绕复数圈的线圈,即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如图5所示。于此,参照图4及图5,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外周具有四个外侧边s11~s14(以下称的为第一外侧边s11、第二外侧边s12、第三外侧边s13与第四外侧边s14)。第一外侧边s11相对于第二外侧边s12。第三外侧边s13相对于第四外侧边s14。第三外侧边s13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11的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12的一端之间。第四外侧边s14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11的另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12的另一端之间。折线a1由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延伸至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由折线a1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2a的第一段以及属于第二天线部122b的第二段。同样地,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亦由折线a1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2a的第一段以及属于第二天线部122b的第二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二段的长度l2为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一段的长度l1的2倍。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二段的长度l2为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一段的长度l1的2倍。换言之,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一段的长度l1与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二段的长度l2的比例为1:2。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一段的长度l1与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二段的长度l2的比例为1:2。

在第四示范例中,参照图6,第一天线线圈122可沿二折线(以下称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弯折成u型或类u型。此时,第一天线线圈122以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122a、一第二天线部122b与一第三天线部122c。其中,第一天线部122a位于第二天线部122b与第三天线部122c之间,并且第一天线部122a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配置。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位于三个平面(以下分别称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上。其中,第一天线部122a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配置于第一平面上。第二天线部122b位于第二平面上,而第三天线部122c位于第三平面上。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共侧边与第一折线a3重叠。换言之,第一平面耦接在第二平面的一侧,并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共侧边与第二折线a4重叠。换言之,第三平面相对第一平面耦接于第二平面的另一侧,并且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80度至100度。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80度至100度。再者,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亦可大致上为90度。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90度。

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外型呈现弯折的矩形。换言之,于第一天线线圈122摊平在一平面上时,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为大致上同心矩形环绕复数圈的线圈,并且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如图7所示。于此,参照图6及图7,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外周具有四个外侧边s11~s14(以下称之为第一外侧边s11、第二外侧边s12、第三外侧边s13与第四外侧边s14)。第一外侧边s11相对于第二外侧边s12。第三外侧边s13相对于第四外侧边s14。第三外侧边s13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11的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12的一端之间。第四外侧边s14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11的另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12的另一端之间。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个别由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延伸至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由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2a的第一段以及属于第二天线部122b的第二段,并且第二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即,位于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之间)。同样地,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亦由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2a的第一段以及属于第二天线部122b的第二段,并且第二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即,位于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线a3与第二折线a4可等分第一外侧边s11,且亦等分第二外侧边s12。换言之,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一段的长度l3、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二段的长度l4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三段的长度l5大致上相等。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一段的长度l3、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二段的长度l2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三段的长度l5大致上相等。即,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二段的长度l4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三段的长度l5的比例为1:1:1,且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一段的长度l3、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二段的长度l2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三段的长度l5的比例为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条码读取头110更具有一第二表面110b,且第二表面110b连接第一表面110a。其中,第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110b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其中,第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110b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80度至100度。再者,第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110b之间的夹角亦可大致上为90度。

于此,在面向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上,第一天线线圈122位在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的周边。

在第五示范例中,参照图8,在面向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上,第一天线线圈122可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的周边环绕。于此,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与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部分重叠。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具有一开口123,而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则位于开口123内。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可大致上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面对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上此平面与第二表面110b重叠。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至少一侧可贴合在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不贴合地位于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的上方。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为大致上同心环绕复数圈的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外型可呈现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模块120可为双环形天线。换言之,参照图9及图10,天线模块120可包括二天线线圈(以下称第一天线线圈122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第一天线线圈122与第二天线线圈124串联或并联。第一天线线圈122与第二天线线圈124对应条码读取头110位于壳体100的内侧且位于条码读取头110的周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及图10,第一天线线圈122位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最内周的内侧。换言之,第二天线线圈124的最内周的内侧具有一开口125,而第一天线线圈122则位于开口125内。第二天线线圈124的最内周与邻近的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d1、d2大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节距dd1,如图10所示。

在第六示范例中,参照图9,第一天线线圈122环绕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换言之,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的内侧具有一开口123,而条码读取头110的感测面112(及光源114)可位于开口123内。例如,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位于开口123内。于此,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边缘可不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绕线重叠,或些许重叠(即,以不遮蔽条码读取头110的感测面、光源等组件的方式重叠)。

第二天线线圈124沿相互间隔的二折线(以下称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弯折成u型或类u型。于此,第二天线线圈124以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124a、一第二天线部124b与一第三天线部124c,且第一天线部124a位于第二天线部124b与第三天线部124c之间。于此,第一天线部124a沿着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外周的周边配置。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与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位在同一平面上。可为大致上同心环绕复数圈的线圈。第二天线线圈124可位于三个平面(以下分别称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上。其中,第一天线部124a沿着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外周的周边配置于第一平面上。第二天线部124b位于第二平面上,而第三天线部124c位于第三平面上。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共侧边与第一折线a4重叠。换言之,第一平面耦接在第二平面的一侧,并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共侧边与第二折线a5重叠。换言之,第三平面相对第一平面耦接于第二平面的另一侧,并且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80度至100度。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80度至100度。再者,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亦可大致上为90度。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90度。

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为大致上同心环绕复数圈的线圈。并且,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外型可呈现矩形。第二天线线圈124的外型可呈现弯折的矩形。换言之,于第二天线线圈124摊平在一平面上时,第二天线线圈124可为大致上同心矩形环绕复数圈的线圈,并且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如图10所示。于此,参照图9及图10,第二天线线圈124的最外周具有四个外侧边s21~s24(以下称的为第一外侧边s21、第二外侧边s22、第三外侧边s23与第四外侧边s24)。第一外侧边s21相对于第二外侧边s22。第三外侧边s23相对于第四外侧边s24。第三外侧边s23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21的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22的一端之间。第四外侧边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21的另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22的另一端之间。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个别由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延伸至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22。于此,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由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4a的第一段、属于第二天线部124b第二段以及属于第三天线部124c的第三段,且第一段位于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即,位于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之间)。同样地,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亦由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4a的第一段、属于第二天线部124b第二段以及属于第三天线部124c的第三段,且第一段位于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即,位于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线a4与第二折线a5等分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且亦等分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换言之,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的第一段的长度l6、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的第二段的长度l7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的第三段的长度l8大致上相等。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的第一段的长度l6、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的第二段的长度l7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的第三段的长度l8大致上相等。换言之,第一外侧边s21的第一段的长度l6、第一外侧边s21的第二段的长度l7与第一外侧边s21的第三段的长度l8的比例为1:1:1。第二外侧边s22的第一段的长度l6、第二外侧边s22的第二段的长度l7与第二外侧边s22的第三段的长度l8的比例为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邻近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且沿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延伸的一第一侧的中线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外侧边s21之间的一第一最短距离w1可大致上相等于第一天线线圈122邻近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且沿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延伸的一第二侧的中线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外侧边s22之间的一第二最短距离w2。此外,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侧的中线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侧的中线之间的一第三最短距离w3大于第一最短距离w1,且亦大于第二最短距离w2。其中,第一最短距离w1、第二最短距离w2与第三最短距离w3的比例可为1: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线圈124的最外周的外侧边s21~s24所围绕成的面积可大致上为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的内侧边(即,开口123)所围绕成的面积的10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及图12,第二天线线圈124位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的内侧。换言之,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的内侧具有一开口123,而第二天线线圈124则位于开口123内。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与邻近的第二天线线圈124的最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d3、d4大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节距dd2,如图10所示。

在第七示范例中,参照图11,第一天线线圈122沿一折线a6弯折成l型或类l型。此时,第一天线线圈122以折线a6区分为一第一天线部122a与一第二天线部122b。第一天线部122a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配置。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位于二平面(以下分别称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上。其中,第一天线部122a沿着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周边配置于第一平面上,而第二天线部122b则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共侧边与折线a6重叠,并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大致上为80度至100度。再者,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亦可大致上为90度。

第二天线线圈124位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的内侧,且位于条码读取头110上。换言之,第二天线线圈124可贴合于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上,或位于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二表面110b的上方。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内周的内侧的开口123由折线a6划分为第一开口123a与第二开口123b。第一开口123a与第二开口123b连通于折线a6处。于此,条码读取头110的第一表面110a位于第一开口123a内,而第二天线线圈124位于第二开口123b内。

其中,第二天线线圈124可为大致上同心环绕复数圈的线圈,且第二天线线圈124的外型可呈现矩形。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外型呈现弯折的矩形。换言之,于第一天线线圈122摊平在一平面上时,第一天线线圈122可为大致上同心矩形环绕复数圈的线圈,即线圈的外型呈现矩形,如图5所示。于此,参照图11及图12,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外周具有四个外侧边s11~s14(以下称之为第一外侧边s11、第二外侧边s12、第三外侧边s13与第四外侧边s14)。第一外侧边s11相对于第二外侧边s12。第三外侧边s13相对于第四外侧边s14。第三外侧边s13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11的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12的一端之间。第四外侧边s14耦接在第一外侧边s11的另一端与第二外侧边s12的另一端之间。折线a1由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延伸至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由折线a1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2a的第一段以及属于第二天线部122b的第二段。同样地,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亦由折线a1分为属于第一天线部122a的第一段以及属于第二天线部122b的第二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二段的长度l10为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一段的长度l9的2倍。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二段的长度l10为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一段的长度l9的2倍。换言之,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一段的长度l9与第一外侧边s11的第二段的长度l10的比例为1:2。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一段的长度l9与第二外侧边s12的第二段的长度l10的比例为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线圈124邻近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且沿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延伸的一第一侧的中线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一外侧边s11之间的一第一最短距离w4可大致上相等于第二天线线圈124邻近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且沿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延伸的一第二侧的中线与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外侧边s12之间的一第二最短距离w5。此外,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一侧的中线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侧的中线之间的一第三最短距离w6大于第一最短距离w4,且亦大于第二最短距离w5。其中,第一最短距离w4、第二最短距离w5与第三最短距离w6的比例可为1: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线圈122的最外周的外侧边s11~s14所围绕成的面积可大致上为第二天线线圈124的最内周的内侧边(即,开口125)所围绕成的面积的10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及14,条码读取头110相对于壳体100的主要延伸方向转一锐角θ。于此,位于条码读取头110上方的天线线圈120呈现一斜面状。举例来说,图4、图6所示的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天线部122b呈斜面状(图未示)、图8所示的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局部呈斜面状(如图13及图14所示)、图9所示的第二天线线圈124的第二天线部124b呈一斜面状(图未示)、以及图11所示的第一天线线圈122的第二天线部122b及第二天线线圈124呈斜面状(图未示)。其中,此斜面可为一平面(如图13所示)或一弧面(如图14所示)。

举例来说,壳体100的侧壁100a具有一夹角。换言之,壳体100的侧壁100a的下半部大致上垂直于壳体100的底面(或称下壁),而壳体100的侧壁100a的上半部与侧壁100a的下半部形成一夹角。壳体100的侧壁100a的上半部位于壳体100的顶面(或称上壁)与侧壁100a的下半部之间。于此,条码读取头110则嵌设在壳体100的侧壁100a的上半部上。即,条码读取头110的感侧面112(或第一表面110a)与壳体100的侧壁100a的下半部形成一夹角。相对地,壳体100的顶面隆起一斜面,而位于条码读取头110上方的天线线圈120则沿着壳体100的顶面设置呈斜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顶面所隆起的斜面可为平面状或弧面状。当壳体100的顶面所隆起的斜面为弧面状时,位于条码读取头110上方的天线线圈120则沿着壳体100的顶面设置呈平面的斜面状,或弧面的斜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锐角θ可约为10~7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回图1至图12,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10可更包括一条码识别电路130以及一无线通信电路140。条码识别电路130与无线通信电路140位于壳体100内侧的容置空间中。条码识别电路130电性连接条码读取头110。无线通信电路140电性连接天线模块120(即,电性连接第一天线线圈122、或电性连接第一天线线圈122与第二天线线圈124)。举例来说,于天线模块120可为单环形天线时,第一天线线圈122的两端耦接至无线通信电路140。在另一范例中,于天线模块120可为双环形天线时,第一天线线圈122的一端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一端共同耦接至无线通信电路140的一接点,且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线圈124的另一端共同耦接至无线通信电路140的另一接点。在又一范例中,于天线模块120可为双环形天线时,第一天线线圈122的一端耦接至无线通信电路140的一接点,第一天线线圈122的另一端耦接至第二天线线圈124的一端,且第二天线线圈124的另一端耦接至无线通信电路140的另一接点。其中,天线模块120(即,电性连接第一天线线圈122、或电性连接第一天线线圈122与第二天线线圈124)可支援近场无线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技术。换言之,无线通信电路140为一近场无线通讯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10可更包括一电路板150。电路板150位于壳体100内侧的容置空间中。条码识别电路130与无线通信电路140设置于电路板150上(图未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10可为一条码扫描装置或一手持式终端装置。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藉由将天线模块120设置在条码读取头110周边以避免使用者手部操作遮蔽电磁场能量,藉以提高读取成功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可藉由双环形天线(如第一天线线圈122及第二天线线圈124)针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卡片提高磁通量感应面,以使大小卡片分能得以获得较高的读取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天线模块与条码读取组件的整合装置,其可藉由天线模块120折叠设置在条码读取头110周边以读取不同轴面(如,大致上平行第一表面110a的x-y平面或大致上平行第二表面110b的x-z平面)摆放的无线射频辨识(英语: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标签,藉以使操作更直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