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135发布日期:2020-05-22 21: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转盘(2)、增压气丸(3)、转轴(4)、滑槽(5)和灭弧筒(6),所述转轴(4)设置在转盘(2)的中心带动转盘转动,所述外壳(1)套设在转盘(2)的外侧,所述增压气丸(3)嵌套设置在转盘(2)的圆形侧边上,所述外壳(1)与转盘(2)圆形侧边相对位置设置有滑槽(5),滑槽(5)内套设置有灭弧筒(6),灭弧筒(6)与滑槽(5)相对滑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设置为波浪型结构,所述增压气丸(3)设置为波浪型结构,设置在滑槽(5)的中间位置,嵌套在转盘(2)的侧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丸(3)包括第一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包裹层(12a)、第一气丸底座(13a)、第一气丸(14a)和第一喷气孔(15a),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设置在第一气丸底座(13a)上,所述第一气丸(14a)设置在第一气丸底座(13a)的一侧,所述包裹层(12a)包裹在第一气丸底座(13a)和第一气丸(14a)的外侧,并贴合设置,所述包裹层(12a)与第一气丸(14a)的贴合处设置有第一喷气孔(15a),所述包裹层(12a)设置为硬质层,所述第一气丸(14a)的基础压力和包裹层(12a)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第一气丸(14a)破裂的临界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丸(3)包括第二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b)、限位框(12b)、第一套筒(13b)、第二气丸底座(14b)、第二气丸(15b)和第二喷气孔(16b),所述第二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b)设置在第二气丸底座(14b)上,所述第二气丸底座(14b)与第二气丸(15b)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套筒(13b)套设在第二气丸(15b)的外侧,所述限位框(12b)卡套在第一套筒(13b)和第二气丸底座(14b)的外侧,所述限位框(12b)上设置有第二喷气孔(16b),所述第二气丸(15b)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框(12b)的增量压力或者和第一套筒(13b)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第二气丸(15b)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框(12b)和第一套筒(13b)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丸(3)包括第三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c)、限位桶(12c)、第二套筒(13c)、第三气丸底座(14c)、第三气丸(15c)和第三喷气孔(16c),所述第三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c)设置在第三气丸底座(14c)上,所述第三气丸底座(14c)与第三气丸(15c)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套筒(13c)套设在第三气丸(15c)的外侧,所述限位桶(12c)卡套在第二套筒(13c)和第三气丸底座(14c)的外侧,所述限位桶(12c)上设置有第三喷气孔(16c),所述第三气丸(15c)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桶(12c)的增量压力和/或第二套筒(13c)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第三气丸(15c)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桶(12c)和第二套筒(13c)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属于灭弧防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壳、转盘、增压气丸、转轴、滑槽和灭弧筒,所述转轴设置在转盘的中心带动转盘转动,所述外壳套设在转盘的外侧,所述增压气丸嵌套设置在转盘的圆形侧边上,所述外壳与转盘圆形侧边相对位置设置有滑槽,滑槽内套设置有灭弧筒,灭弧筒与滑槽相对滑动设置。本实用新型把滑槽设置为波浪型,使得在转盘的侧边上可以容纳更多增压气丸,可以大大的减低维修更换的频率,能够增加装置的储弹容量,但又不至于装置的体积过大,延长装置的维护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强;骆耀敬;郭克竹;庞智毅;唐佳雄;黄上师;闫仁宝;王嬿蕾;王巨丰;孙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6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