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5224发布日期:2020-06-23 22:1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包,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电池包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很多应用场合下,多个蓄电池单体被组合成电池组,且该电池组置于外壳内形成电池包。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电池温度升高,为了避免电池包温度过高影响电池寿命,需要及时可靠地将热量导出。

相关技术中,使用一个具有导热能力的单体保持件与多个蓄电池单体过盈配合,可以提高电池的导热效率。

发明人在实施该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上述单体保持件只能接受固定的多个蓄电池单体,如果用在不同的电芯组合的电池组上,则需要用到不同的单体保持件,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单体保持件通用性不强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

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多个相互电性连接的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单体的外周壁各独立包裹有筒状的电池单体包裹件,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可拆卸地套在所述电池单体外且与所述电池单体紧密贴合。

上述电池包,电池单体单独套有电池单体包裹件,因此电池单体能够任意组合形成多种形态的电池组,且该电池组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由导热塑料或相变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的内壁设有沿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的轴向的镂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为经过去皮处理的、导电外层裸露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导电外层直接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平行排列形成为包含至少一层的堆叠结构,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的外壁设有多个沿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的轴向的平坦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以平坦部彼此接触的方式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坦部的数量为4个,且4个所述平坦部绕电池单体包裹件的轴线沿圆周方向均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电池单体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的轴向上的两端裸露于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以外,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开设有数量与电池单体的数量一致的容纳孔,所述电池单体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容纳孔中。

还提出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工作的执行机构,所述壳体还包括配接部,所述配接部能够可移除地安装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上述电动工具,电池包与电动工具的配接部之间可拆卸地组配。电池包中的电池单体单独包裹有导热用的电池单体包裹件。这样电池单体可任意组合形成电池组,且组合得到的该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外均具有导热元件,保证了整个电池组的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沿电池包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电池包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包裹有电池单体包裹件的电池单体的堆叠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堆叠结构与支架组合成电池组的示意图;

图6为电池单体包裹件包裹于电池单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池单体包裹件包裹于电池单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元件标记如下:

100、电池包

10、外壳110、包座120、包盖

20、电池单体

30、电池单体包裹件301、镂空302、平坦部

40、支架410、第一支架420、第二支架

200、电动工具210、壳体212、配接部

22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池包100。该电动工具至少包括电池包、由电池包供电的电机、由电机驱动工作的执行机构。电动工具的类型包括多种,例如其可以为手持式电动工具,更具体的如手持式电动工可以为电钻、电锤、吹风机等。

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2示意了沿电池包100长度方向的剖面结构,图3示意了沿电池包100宽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电池包100包括外壳10及设置在外壳10内的多个相互电性连接的电池单体20。每个电池单体20的外周壁各独立包裹有筒状的电池单体包裹件30,电池单体包裹件30可拆卸地套在电池单体20外且与电池单体20紧密贴合。其中,电池单体包裹件30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用以将电池单体20工作时释放的热量导出,以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电池单体20为可反复充放电的蓄电池,也可以是不可反复充放电的电池。

上述电池包100中,电池单体20单独包裹有导热用的电池单体包裹件30。也就是说,每个电池单体包裹件30仅对应一个电池单体20。这样电池单体20可任意组合形成电池组,且组合得到的该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20外均具有导热元件,从而保证了整个电池组的导热性能。

电池单体20可以任意组合以形成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电池组。例如,请参考图4所示例的,示意了8个电池单体20平行排列且堆叠成2层的堆叠结构,每一层并排设置4个电池单体20,该堆叠结构中的每个电池单元20外部各套有一个电池单体包裹件30。该堆叠结构中的各电池单体20可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形成为一电池组。这样,电池组中的各电池单元20均能够有效地被导热。在其他的具体方案中,电池单体20的数量不限于8个,也不限于形成两层结构,也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堆叠结构。可以理解,无论如何组合,由于每个电池单体20独立包裹导热元件,即电池单体包裹件30,组合得到的电池组的导热性能均得以保证。

多个的电池单体20可以逐个直接放入电池包100的外壳10中,并形成以图4所示的堆叠结构,进而为以电池组的形式工作。

请参考图5,多个的电池单体20也可以借助支架40固定,形成具有一体的电池组,然后再一起放入到电池包100的外壳10中。作为一具体的方案,支架40包括第一支架410和第二支架420。电池单体20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架410和第二支架420。电池单体20轴向指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对于圆柱形或条形电池单体而言均是如此。具体的,第一支架410将多个电池单体20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420则将多个电池单体20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利用支架40固定将要组件电池组的多个电池单体20,电池组整体可以一起放入电池包100的外壳10中,能够提高电池包的制造效率。

请参考图2至图5,一些实施例中,当利用支架40固定多个的电池单体20时,电池单体20的轴向上的两端裸露于电池单体包裹件30以外,电池单体包裹件30位于第一支架410和第二支架420之间。也就是说,在电池单体20的轴向上,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长度小于电池单体20的长度,电池单体包裹件30套在电池单体20的中部并暴露电池单体20的两端。电池单体20的两端用以与支架40相固定,故仅在电池单体20的位于第一支架410和第二支架420之间的部分上包括电池单体包裹件30,实现减小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尺寸的目的且仍保证对电池单体20的导热效果。

作为一具体的方案,参考图3,结合图4,第一支架410和第二支架420上分别开设有数量与电池单体20的数量一致的容纳孔(未标号),电池单体2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支架410和第二支架420上的容纳孔中。由此,以第一支架410为例,第一支架410与各电池单体20之间实现通过嵌套的方式连接,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的组装方式。

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设置有多种方式。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6,电池单体包裹件30由导热塑料支撑,例如高密度聚乙烯。导热塑料具有较好的热膨胀能力,使得电池单体包裹件30可以通过加热使其内孔变大,从而方便电池单体20装入单体包裹件30内,且使得电池单体包裹件30与电池单体20更紧密的配合。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7,电池单体包裹件30由相变材料制成,因此其具有可进行转变物理性质的相变过程的能力,在相变过程中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从而实现电池单体20的较好导热效果。在装配电池单体20至电池单体包裹件30时,可适当用力,以将电池单体20插入到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孔中。

为了更加方便地将电池单体20插入到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孔中,参考图6,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壁上设有沿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轴向的镂空301。镂空301为自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壁表面沿径向凹陷一定深度的凹槽,具体形状不限制。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壁具有镂空,使电池包裹件30更容易变形,由此电池单体20更容易插入电池单体包裹件30。

请参考图6,具体实施时,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壁上共设置两处的镂空301,其中两处镂空301相隔180度设置,每处镂空301的长度与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轴向长度一致。电池单体20插入电池单体包裹件30时,电池单体包裹件30位于电池单体20两侧的部分均更容易变形,使电池单体20更容易插入电池单体包裹件30。

为更好地将电池单体20工作时的热量导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池单体20预先经过去皮处理,使电池单体包裹件30套于电池单体20时,电池单体包裹件30与电池单体的导电外层直接接触。常规的电池单体具有保护外壳,该保护外壳将电池单体的导电外层包覆,仅暴露电池单体的两端的导电外层包。而本实施例中,电池单体20不具有保护外壳,电池单体20的导电外层完全裸露,这样电池单体20的导电外层被电池单体包裹件30包裹,二者直接接触,以能够快速导热。

具有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电池单体20可以通过平行排列形成为包含至少一层的堆叠结构,进而形成不同形态的电池组。为了尽可能减小组合得到的电池组的体积,请参考图6和图7,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外壁设有多个沿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轴向的平坦部302,使得如图2所示,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单体20以平坦部302彼此接触的方式贴合。

平坦部302的壁厚小于电池单体包裹件30其他部位的壁厚,因此较其他部位相贴合的方式,将相邻两个电池单体20上的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平坦部302彼此贴合,能够减小在电池单体20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使组合形成的电池组的体积较小,利于制得小型化的电池包。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平坦部302的数量为4个,且4个所述平坦部302环绕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轴线沿圆周方向均布。通过上述方式,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四周侧均有平坦部302,这样具有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电池单体20的四周侧均有平坦部30,一方面,电池单体20在堆叠至其他电池单体20上时更加方便,如不需要调整角度或调整极小的角度即可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单个电池单体20而言,其上下左右均可以堆叠另一个电池单体,从而更加方便组合形成不同状态的电池组。

请参考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动工具2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具体的,电动工具200包括壳体210、收容在壳体210内的电机220以及由电机220驱动工作的执行机构(未图示),其中,图8中,壳体210的局部移除以显示出电机220。壳体210具有配接部212,配接部212能够可移除地安装前述的电池包100。即电池包100与配接部21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电动工具,电池包100与电动工具200的配接部212之间可拆卸地组配。电池包100中的电池单体20单独包裹有导热用的电池单体包裹件30。这样电池单体20可任意组合形成电池组,且组合得到的该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20外均具有导热元件,保证了整个电池组的导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制造电池包10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提供多个电池单体20。电池单体具体可为前述的去皮处理的电池单体20。

s200、在每个电池单体20上分别包裹筒状的电池单体包裹件30。具体的,每个电池单体20分别插入一个电池单体包裹件30中,且两端暴露于电池单体包裹件30外。电池单体包裹件30与去皮的电池单体20的导电外壳之间接触。

s300、将具有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多个电池单体20利用支架40固定,以形成为电池单体20紧密排列的电池组。

s400、将所述电池组装入电池包100的包座110内。

请参考图2,电池包100的外壳10包括包座110和与包座110配接的包盖120。在放入电池组之前,包盖120与包座110处于打开状态。包盖120与包座110之间的配接方式灵活,例如包盖120的一端与包座110可转动的连接,以封闭或打开包座110;或者包盖120与包座110可分离地配接,当包盖120与包座110分离时,可以将电池组放入包座,包盖120盖合至包座110时,包座110被封闭。

s500、将电池包100的包盖120与包座110盖合在一起,以将所述电池组封闭在所述包座110中。

上述制造方法中,每个电池单体20上分别包裹筒状的电池单体包裹件30,保证对该电池单体20的导热效果,且电池单体20可任意组合形成不同状态的电池组而受限于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结构,得到的电池包100中,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20外均具有导热元件,保证了整个电池组的导热性能。

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包裹件30为导热塑料,其中在每个电池单体上分别包裹筒状的电池单体包裹件的步骤,即步骤s200包括:加热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30,使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孔扩大;将所述电池单体20插入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的内孔中,以使所述电池单体包裹件紧贴在所述电池单体上。

上述步骤中,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池单体包裹件30的内孔扩大,由此使电池单体20更容易插入电池单体包裹件中,提高组配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