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以太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3697发布日期:2020-09-25 18:3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车用以太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以太网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在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慧化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高清车载娱乐系统、车联网系统、云服务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车载以太网总线应运而生,可实现100mbit/s甚至2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满足汽车行业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以及同步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其中为了保证车载以太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结构合理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有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普遍存在连接结构不稳定、屏蔽效果差、组装和拆装麻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稳定、屏蔽效果好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所述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所述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体、第一屏蔽罩和第一外壳,所述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体、第二屏蔽罩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端子与线材的线芯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插入第一端子内形成电导通;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弹性臂,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与弹性臂的楔形块卡接的扣位;所述第二屏蔽罩内壁与第一屏蔽罩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壳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扣,所述第一屏蔽罩外壁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罩相邻的两外壁上;所述第一外壳内壁沿轴向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插口位于第一外壳的尾部端面上,所述插槽内插设置有卡片;所述卡片上设置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有与第三卡块卡接的卡孔;所述第一卡块与卡扣卡接、所述卡片的前端抵靠在第二卡块上形成第一外壳与第一屏蔽罩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体内插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第一端子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端子的外壁设置有圆形凸包,所述凸包卡入凹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屏蔽罩包括安装座和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安装座的舌部上并位于第二端子的外圆周上,所述套筒设置有与第一屏蔽罩外壁连接的接触弹片,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和定位槽,所述卡槽位于舌部上,所述第二外壳内壁设置有与卡槽卡接的卡钩、与定位槽卡接的定位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设置在舌部的内壁上,所述舌部外壁设置一圈环形的卡槽,所述卡钩为设置在第二外壳内壁的一圈凸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部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凸边,所述套筒固定在凸边与第二绝缘体端面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部内壁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套筒开制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嵌设在固定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套设置在舌部的外侧,所述套筒与舌部连接的端面边缘往外延伸有连接片,所述舌部设置有一台阶,所述连接片夹设在第二外壳内壁与台阶之间,所述套筒在与卡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空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为导电金属压铸成型的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母端全包围的第一屏蔽罩与公端全包围的第二屏蔽罩形成的屏蔽结构,实现360°屏蔽,使得连接器网络传输更稳定;通过第一外壳内壁的卡扣与第一屏蔽罩的第一卡块卡接,通过卡片的前端抵靠在第一屏蔽罩的第二卡块上形成第一外壳与第一屏蔽罩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提高第一屏蔽罩与第一外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连接器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母端与公端对插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母端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公端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公端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公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公端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列举母端与公端的十四种对插口形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列举母端与公端的十四种对插口形状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列举母端与公端的十四种对插口形状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1-第一外壳;11-弹性臂;111-楔形块;12-插槽;13-卡孔;14-卡扣;2-第一屏蔽罩;21-第一卡块;22-第二卡块;3-第一绝缘体;31-支架;32-凹槽;4-第一端子;41-凸包;42-线材;43-线芯;5-卡片;51-第三卡块;6-第二外壳;60-对插口;61-定位块;62-卡钩;7-第二屏蔽罩;70a、70b、70c-套筒;71-安装座;72-定位槽;73卡槽;74-舌部;75-凸边;76-接触弹片;77-固定孔;78-固定块;79-连接片;791-避空位;8-第二绝缘体;9-第二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60,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4、第一绝缘体3、第一屏蔽罩2和第一外壳1,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9、第二绝缘体8、第二屏蔽罩7和第二外壳6,第一端子4与线材42的线芯43连接,第二端子9插入第一端子4内形成电导通;第一外壳1上设置有弹性臂11,第二外壳6设置有与弹性臂11的楔形块111卡接的扣位;第二屏蔽罩7内壁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母端内设置一个插接口,公端内设置一个连接插头,对插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即两个第一端子4和对应的两个第二端子9对插导通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

第一外壳1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扣14,第一屏蔽罩2外壁设置有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罩2相邻的两外壁上;第一外壳1内壁沿轴向设置有插槽12,插槽12的插口位于第一外壳1的尾部端面上,插槽12内插设置有卡片5;卡片5上设置有第三卡块51,第一外壳1设置有与第三卡块51卡接的卡孔13;第一卡块21与卡扣14卡接、卡片5的前端抵靠在第二卡块22上形成第一外壳1与第一屏蔽罩2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

第一绝缘体3内插设有支架31,支架31上设置有固定第一端子4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壁设置有凹槽32,第一端子4的外壁设置有圆形凸包41,凸包41卡入凹槽32内。

第二屏蔽罩7包括安装座71和套筒70a,套筒70a固定在安装座71的舌部74上并位于第二端子9的外圆周上,套筒70a设置有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连接的接触弹片76,安装座7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73和定位槽72,卡槽73位于舌部74上,第二外壳6内壁设置有与卡槽73卡接的卡钩62、与定位槽72卡接的定位块61。

套筒70a设置在舌部74的内壁上,舌部74外壁设置一圈环形的卡槽73,卡钩62为设置在第二外壳6内壁的一圈凸筋。

舌部74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凸边75,套筒70a固定在凸边75与第二绝缘体8端面之间。

安装座71为导电金属压铸成型的安装座71。

实施例二,

如图6-7所示,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60,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4、第一绝缘体3、第一屏蔽罩2和第一外壳1,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9、第二绝缘体8、第二屏蔽罩7和第二外壳6,第一端子4与线材42的线芯43连接,第二端子9插入第一端子4内形成电导通;第一外壳1上设置有弹性臂11,第二外壳6设置有与弹性臂11的楔形块111卡接的扣位;第二屏蔽罩7内壁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母端内设置一个插接口,公端内设置一个连接插头,对插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即两个第一端子4和对应的两个第二端子9对插导通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

第一外壳1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扣14,第一屏蔽罩2外壁设置有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罩2相邻的两外壁上;第一外壳1内壁沿轴向设置有插槽12,插槽12的插口位于第一外壳1的尾部端面上,插槽12内插设置有卡片5;卡片5上设置有第三卡块51,第一外壳1设置有与第三卡块51卡接的卡孔13;第一卡块21与卡扣14卡接、卡片5的前端抵靠在第二卡块22上形成第一外壳1与第一屏蔽罩2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

第一绝缘体3内插设有支架31,支架31上设置有固定第一端子4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壁设置有凹槽32,第一端子4的外壁设置有圆形凸包41,凸包41卡入凹槽32内。

第二屏蔽罩7包括安装座71和套筒70b,套筒70b固定在安装座71的舌部74上并位于第二端子9的外圆周上,套筒70b设置有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连接的接触弹片76,安装座7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73和定位槽72,卡槽73位于舌部74上,第二外壳6内壁设置有与卡槽73卡接的卡钩62、与定位槽72卡接的定位块61。

套筒70b设置在舌部74的内壁上,舌部74外壁设置一圈环形的卡槽73,卡钩62为设置在第二外壳6内壁的一圈凸筋。

舌部74内壁设置有固定块78,套筒70b开制有固定孔77,固定块78嵌设在固定孔77内。

安装座71为导电金属压铸成型的安装座71。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60,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4、第一绝缘体3、第一屏蔽罩2和第一外壳1,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9、第二绝缘体8、第二屏蔽罩7和第二外壳6,第一端子4与线材42的线芯43连接,第二端子9插入第一端子4内形成电导通;第一外壳1上设置有弹性臂11,第二外壳6设置有与弹性臂11的楔形块111卡接的扣位;第二屏蔽罩7内壁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母端内设置一个插接口,公端内设置一个连接插头,对插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即两个第一端子4和对应的两个第二端子9对插导通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

第一外壳1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扣14,第一屏蔽罩2外壁设置有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罩2相邻的两外壁上;第一外壳1内壁沿轴向设置有插槽12,插槽12的插口位于第一外壳1的尾部端面上,插槽12内插设置有卡片5;卡片5上设置有第三卡块51,第一外壳1设置有与第三卡块51卡接的卡孔13;第一卡块21与卡扣14卡接、卡片5的前端抵靠在第二卡块22上形成第一外壳1与第一屏蔽罩2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

第一绝缘体3内插设有支架31,支架31上设置有固定第一端子4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壁设置有凹槽32,第一端子4的外壁设置有圆形凸包41,凸包41卡入凹槽32内。

第二屏蔽罩7包括安装座71和套筒70c,套筒70c固定在安装座71的舌部74上并位于第二端子9的外圆周上,套筒70c设置有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连接的接触弹片76,安装座7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73和定位槽72,卡槽73位于舌部74上,第二外壳6内壁设置有与卡槽73卡接的卡钩62、与定位槽72卡接的定位块61。

套筒70c套设置在舌部74的外侧,套筒70c与舌部74连接的端面边缘往外延伸有连接片79,舌部74设置有一台阶,连接片79夹设在第二外壳6内壁与台阶之间,套筒70c在与卡槽7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空位791。

安装座71为导电金属压铸成型的安装座71。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母端内设置两个插接口,公端内设置两个连接插头,对插后形成两条电信号传输通道。

实施例五

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母端内设置四个插接口,公端内设置四个连接插头,对插后形成四条电信号传输通道。

其中,对插口6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本实用性的实施例一、二、三的对插口60都是方形的。

如图11-13所示,本实用新型列举了公端和母端的十四种对插口的形状,分别为a扣、b扣、c扣、d扣、e扣、f扣、z扣、g扣、h扣、i扣、k扣、l扣、m扣、o扣,公端a扣与母端a扣相对应可以完成对插定位,起到防呆对插的效果,同样的,公端b扣可以与母端b扣相对应完成对插定位,以此类推其余十二种,列举的十四种对插口的形状也是母端与公端对插的十四种防呆对插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第一屏蔽罩2采用铜管挤压成型;通过母端全包围的第一屏蔽罩2与公端全包围的第二屏蔽罩7形成的屏蔽结构,实现360°屏蔽,使得连接器网络传输更稳定;通过第一外壳1内壁的卡扣14与第一屏蔽罩2的第一卡块21卡接,通过卡片5的前端抵靠在第一屏蔽罩2的第二卡块22上形成第一外壳1与第一屏蔽罩2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提高第一屏蔽罩2与第一外壳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连接器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