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体制造方法、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及一鳍体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36821发布日期:2020-08-28 17: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依次形成第一氧化层、硬掩膜层和第二氧化层,对第二氧化层进行光刻刻蚀定义出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的形成区域,所述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的形成区域由多个第二氧化层条形排列而成;

s2:对所述硬掩膜层进行刻蚀,并继续对半导体衬底进行刻蚀,对半导体衬底的刻蚀深度在2nm至8nm之间,并去除多个第二氧化层条形;

s3:形成一层第三氧化层,所述第三氧化层覆盖裸露的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和侧面、硬掩膜层的顶部以及第一氧化层和硬掩膜层形成的条形结构的侧面;

s4:进行回蚀工艺,去除覆盖裸露的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和硬掩膜层的顶部的所述第三氧化层;

s5:对半导体衬底进行回蚀工艺,形成鳍体的第一部分,鳍体的第一部分的靠近第一氧化层侧的宽度大于鳍体的第一部分的远离第一氧化层侧的宽度,且鳍体的第一部分的高度在30nm至50nm之间;

s6:去除剩余的所述第三氧化层;以及

s7:对半导体衬底进行刻蚀工艺,形成鳍体的第二部分,鳍体的第二部分的靠近鳍体的第一部分侧的宽度小于鳍体的第二部分的远离鳍体的第一部分侧的宽度,使鳍体的第一部分和鳍体的第二部分共同构成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层与所述第三氧化层的材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干刻腔在腔内、原子层沉积或现场水汽生成形成所述第三氧化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回蚀工艺为干刻工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的回蚀工艺为干刻工艺或碱性溶剂的湿法工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的所述对半导体衬底的刻蚀工艺为干刻工艺。

7.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制造方法制造的鳍体。

8.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鳍体的第二部分和位于鳍体的第二部分上的鳍体的第一部分,鳍体的第二部分的靠近半导体衬底侧的宽度大于远离半导体衬底侧的宽度,鳍体的第一部分的靠近鳍体的第二部分侧的宽度小于远离鳍体的第二部分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鳍体的第一部分和鳍体的第二部分通过对半导体衬底的刻蚀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鳍体的第一部分的高度在30nm至50nm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鳍体结构,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该鳍体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鳍体的第二部分和位于鳍体的第二部分上的鳍体的第一部分,鳍体的第二部分的靠近半导体衬底侧的宽度大于远离半导体衬底侧的宽度,鳍体的第一部分的靠近鳍体的第二部分侧的宽度小于远离鳍体的第二部分的宽度而形成沙漏形鳍体,该鳍体可有效增加闸极与鳍状场效晶体管的接触面积,因而增强闸极控制能力,并当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处于关断状态时,对于相同顶部宽度和相同高度的长方体的鳍体,沙漏形鳍体形成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漏电流较小,因此可以在不减少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表面积的情况下可减小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邱岩栈;陈颖儒;刘立尧;胡展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5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