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2178发布日期:2020-10-28 12:4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弯脚型电容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由电容器本体和引脚两部分组成。双弯脚型的电容器在插入线路板后,引脚的双弯可以牢牢的卡在线路板中,不会受传送带、过波峰焊等其它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掉件现象。

但是传统的双弯脚型(c式)电容器,引脚2a沿着电容器本体1a所在平面的方向进行折弯,两个引脚之间存在相面对的折弯,影响产品的电气间隙,并且容易出现尖端放电。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解决了双弯脚型电容器的引脚之间存在相面对的折弯,影响产品的电气间隙,并且容易出现尖端放电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对设置电容器本体两侧,第一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二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一引脚平行于第二引脚。

进一步地,电容器本体上设置有环氧树脂外壳。

进一步地,第一引脚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外弯引脚部、第一内弯引脚部和第三引脚段。

进一步地,第二引脚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外弯引脚部、第二内弯引脚部和第四引脚段,第二外弯引脚部和第一外弯引脚部对称布置在电容器本体两侧,第二内弯引脚部和第一内弯引脚部对称布置在电容器本体两侧,第四引脚段和第三引脚段对称布置在电容器本体两侧。

进一步地,第二外弯引脚部折弯点和第一外弯引脚部折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内弯引脚部折弯点和第一内弯引脚部折弯点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三引脚段相对于电容器本体的表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引脚段底部端点与第四引脚段底部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内弯引脚部折弯点和第一内弯引脚部折弯点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对设置电容器本体两侧,第一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二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一引脚平行于第二引脚。传统的双弯脚的弯折是左右方向的,而本发明中引脚进行前后方向的弯折,最大限度的保留电气间隙值,并且在两引脚上不存在相面对的折弯,在高电压的作用时不会尖端放电,因此使用上更安全。电容器引脚的外弯引脚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方内弯引脚部之间的距离,下窄上款电容器更容易卡在线路板上,并且结构更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具有便于安装在线路板上的s式折弯的引脚,但两引脚上不存在相面对的折弯,不影响电气间隙值,不会尖端放电,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双弯脚型(c式)电容器的主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双弯脚型(c式)电容器的侧视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的主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的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相对设置电容器本体1两侧,第一引脚2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1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二引脚3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1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一引脚2平行于第二引脚3。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电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环氧树脂外壳。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第一引脚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外弯引脚部21、第一内弯引脚部22和第三引脚段23。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第二引脚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外弯引脚部31、第二内弯引脚部32和第四引脚段33,第二外弯引脚部31和第一外弯引脚部21对称布置在电容器本体1两侧,第二内弯引脚部32和第一内弯引脚部22对称布置在电容器本体1两侧,第四引脚段33和第三引脚段23对称布置在电容器本体1两侧。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第二外弯引脚部31折弯点和第一外弯引脚部21折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内弯引脚部32折弯点和第一内弯引脚部22折弯点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对设置电容器本体两侧,第一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二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一引脚平行于第二引脚。传统的双弯脚的弯折是左右方向的,而本发明中引脚进行前后方向的弯折,最大限度的保留电气间隙值,并且在两引脚上不存在相面对的折弯,在高电压的作用时不会尖端放电,因此使用上更安全。电容器引脚的外弯引脚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方内弯引脚部之间的距离,下窄上款电容器更容易卡在线路板上,并且结构更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具有便于安装在线路板上的s式折弯的引脚,但两引脚上不存在相面对的折弯,不影响电气间隙值,不会尖端放电,使用更安全。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三引脚段23相对于电容器本体1的表面倾斜设置;第三引脚段23底部端点与第四引脚段33底部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内弯引脚部32折弯点和第一内弯引脚部22折弯点之间的距离。

现有的双弯脚型电容器的引脚底部最后一段,通常都是平行于电容器本体的平面,便于卡在电路板上。而本发明中引脚的最后一段相对于电容器本体1的表面倾斜设置,与内引脚部形成折弯,可以使得电容器更稳固的卡在电路板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本体(1)、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所述第一引脚(2)和所述第二引脚(3)相对设置所述电容器本体(1)两侧,所述第一引脚(2)沿垂直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所述第二引脚(3)沿垂直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所述第一引脚(2)平行于所述第二引脚(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环氧树脂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外弯引脚部(21)、第一内弯引脚部(22)和第三引脚段(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外弯引脚部(31)、第二内弯引脚部(32)和第四引脚段(33),所述第二外弯引脚部(31)和所述第一外弯引脚部(21)对称布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1)两侧,所述第二内弯引脚部(32)和所述第一内弯引脚部(22)对称布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1)两侧,所述第四引脚段(33)和所述第三引脚段(23)对称布置在所述电容器本体(1)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弯引脚部(31)折弯点和所述第一外弯引脚部(21)折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弯引脚部(32)折弯点和所述第一内弯引脚部(22)折弯点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脚段(23)相对于电容器本体(1)的表面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脚段(23)底部端点与所述第四引脚段(33)底部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内弯引脚部(32)折弯点和所述第一内弯引脚部(22)折弯点之间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对设置电容器本体两侧,第一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二引脚沿垂直于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形成“S”形双折弯,第一引脚平行于第二引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s式双弯脚型瓷介电容器,具有便于安装在线路板上的s式折弯的引脚,但两引脚上不存在相面对的折弯,不影响电气间隙值,不会尖端放电,使用更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程传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万盛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