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5686发布日期:2022-05-07 13: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该锂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极芯、补锂极片和电解液;所述极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补锂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电连接;所述补锂极片包括补锂集流体;以及在所述补锂集流体表面依次设置的补锂活性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隔绝所述补锂活性层与所述电解液;所述保护层能够在挤压下变形并不再隔绝所述补锂活性层与所述电解液,以使所述补锂活性层与所述电解液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极芯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为外层负极片,所述补锂极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层负极片之间,所述补锂极片与所述外层负极片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外层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与双面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层;所述补锂极片包括补锂集流体、单面涂覆于所述补锂集流体表面的所述补锂活性层和涂覆于所述补锂活性层表面的所述保护层;所述补锂活性层靠近所述负极活性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外层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与双面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层;所述补锂极片包括补锂集流体、双面涂覆于所述补锂集流体表面的所述补锂活性层和涂覆于所述补锂活性层表面的所述保护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层厚为10nm-20μm,薄膜应力为1.0
×
10
6-3.0
×
106达因/cm2;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层厚为50nm-10μm,薄膜应力为1.5
×
10
6-2.5
×
106达因/cm2。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补锂集流体为网状集流体或多孔集流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锂电池包括叠放的两个及以上的所述补锂极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保护层包括聚合物材料;所述聚合物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聚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保护层还可选地包括填料;所述聚合物材料与所述填料的重量比为1-9:1;所述填料包括氧化铝、勃姆石、二氧化硅和凹凸棒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补锂活性层包括含锂活性材料;所述含锂活性材料选自金属锂带、金属锂薄膜、惰性金属锂粉层、活性金属锂粉层、嵌锂石墨,锂硅合金、锂锗合金、锂锡合金、锂铝合金和锂镁合金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所述极芯为叠片或卷绕型极芯。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电池,该锂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极芯、补锂极片和电解液;所述极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补锂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电连接;所述补锂极片包括补锂集流体以及表面依次设置的补锂活性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隔绝所述补锂活性层与所述电解液;所述保护层在挤压下变形,使所述补锂活性层浸润所述电解液。本公开通过在补锂活性层表面增加保护层来控制补锂活性层参与反应、锂离子进入电化学体系的时间,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电池装配比和装配过程中的工艺风险。中的工艺风险。中的工艺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皎 梅日国 常晓雅 吴子文 潘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6
技术公布日:2022/5/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