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变压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63731发布日期:2021-01-29 19:3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变压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变压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地埋式变压器安装在地下室或地窖内,能倡导绿色电力,优化城市环境,适合街道、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停车场适合城市环境、机场、港口、旅游景点等的照明和动力系统,尤其适合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地埋式变压器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其本体安装在用混凝土构造的地坑中,没有占用地表空间。地埋式变压器的箱盖上安装了高压套井和低压端子、高压负荷开关和后备熔断器、插拔式避雷器、压力释放阀、真空压力表、温控和油位指示,这些配件都可以在地面上进行观察和操作。油箱采用不锈钢制成,全密封结构和箱沿封闭焊接结构,尽量减少密封面积,可以在地内特殊的环境中长期安全运行。
[0003]
现有的地埋式变压器的散热方式为直接将热量传递至周围土壤,但该散热方式散热功能功能较差,降温效果达不到使用标准。还有的变压器采用普通热管散热方式,但其热管只能安装在地面上,不能和地埋箱变做整体式埋入地下安装,不适合地埋箱变的使用环境要求。
[0004]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散热效果较好,且能根据变压器产热效果而进行调节的地埋式变压器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地埋式变压器散热装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地埋式变压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腔体、上腔体和热交换池,所述下腔体嵌设入地面内,所述下腔体内设置有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流管道,所述第一水流管道端部与储水仓连通,所述储水仓设置于热交换池中,所述热交换池中还设置有第二水流管道,所述第二水流管道与储水仓之间设置有导热层;所述上腔体高于地面,用于变压器通风。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池绕设与所述下腔体外围,所述热交换池中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储水仓、导热层和第二流水管道,所述第二水流管道为居民生活用水管道。
[0009]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内部填充有直径大于30mm的石材,所述石材之间的间隙由沥青填充。
[0010]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上端面低于地面,所述第一水流管道设置有多个弯折,用于增大与所述变压器本体的接触面积。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本体外罩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底部通过换热风扇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腔体底部,所述隔热层在变压器本体上方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向上延伸至上腔体内。
[0012]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临近顶部的侧壁部分设置有防尘罩,上腔体临近地面的部分设置有进风网,所述进风网与所述防尘罩之间留有间隔。
[0013]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侧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两者分别与控制装置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换热风扇电联接。
[0014]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
通过本发明的设置,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散热方式,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未到达阈值前,由第一水流管道对变压器本体进行降温处理,检测温度未到达阈值后,换热风扇增强空气流通量,辅助变压器本体进行散热,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并得热量快速的排出,可以稳定地埋式变压器的温度,保证地埋式变压器运行安全;通过设置的隔热层,将冷风与热风分隔开,所以避免了相互影响干扰,加强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1、混凝土壁;12、进风网;13、防尘罩;21、换热风扇;22、隔热层;23、出风孔;3、第一水流管道;31、储水仓;4、热交换池;41、导热层;42、第二水流管道;5、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变压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
参照图1,一种地埋式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下腔体、上腔体和热交换池4,下腔体嵌设入地面内,下腔体由混凝土壁11形成;
[0022]
上腔体为高于地面的部分,下腔体与上腔体共同形成容纳散热装置和变压器本体7的空腔,上腔体垂直于地面的侧壁设置有进风网12和防尘罩13,两者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隔,防尘罩13所在的空腔与通风口连通,进风网12所在的空腔与下腔体连通,防尘罩13所在的空腔不与进风网12所在空腔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网12为设于腔体侧壁底部的百叶窗;
[0023]
下腔体内设置有变压器本体7,变压器本体7固定在腔体底部中间位置处,变压器本体7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流管道3,其中第一水流管道3设置有多个弯折,用于增大与变压器本体7的接触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水流管道3呈蛇形分布;
[0024]
第一水流管道3端部与储水仓31连通,储水仓31设置于热交换池4中,热交换池4中还设置有第二水流管道42,第二水流管道42与储水仓31之间设置有导热层41;热交换池4呈环形绕设与下腔体外围,热交换池4中的储水仓31、导热层41和第二流水管道自上而下依次
设置,其中第二水流管道42为居民生活用水管道,导热层41内部填充有直径大于30mm的石材,石材之间的间隙由沥青填充,导热层41能够将储水仓31中的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和第二水流管道42中,实现热量的交换;
[0025]
变压器本体7外罩设有隔热层22,隔热层22底部通过换热风扇21固定连接于下腔体底部,隔热层22在变压器本体7上方形成出风口,出风口向上延伸至上腔体内,隔热层22下部为锥形罩设在变压器本体7上,并通过换热风扇21固定在下腔体底部,隔热层22下部、换热风扇与下腔体侧壁形成的空腔与进风网12所在空腔连通,热量较低的气体由进风网12处进入至隔热层22内部,隔热层22下部为筒状延伸至上腔体中并与防尘罩13所在腔体连通,热量较高的气体由隔热层22的出风孔23处排出至防尘罩13所在空腔中;由于热风出口(防尘罩13)与冷风进口(进风网12)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符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因此形成了自然对流空间,从而形成良性的气体对流效果,使得热量快速的排出;自冷风进口至冷风进入通道的冷风通道(隔热层22下部、换热风扇与下腔体侧壁形成的空腔)和自冷风进入通道至热风出口的热风通道(出风口),由于热风通道与冷风通道不相邻,所以避免了相互影响干扰,加强了散热效果;
[0026]
出风口侧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两者分别与控制装置连通,控制装置与换热风扇21电联接。
[0027]
在地埋式变压器运行过程中,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实时监测出风口处的环境信息,并且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即可得到出风口处的环境信息,从而判定变压器散热装置是否存在发生危险的可能,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5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温度传感器5检测温度到达阈值后,控制装置驱动换热风扇21进行旋转,在温度传感器5检测温度未到达阈值前,由第一水流管道3对变压器本体7进行降温处理,从而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0028]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