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176019发布日期:2021-05-25 14:4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电缆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的发动机舱属于高振区,发电机安装在此区域。为了提高发电机的工作可靠性,在发电机上的轴承上装有热电偶,热电偶通过补偿电缆将发电机的轴承温度进行采集并输出,实现实时监控发电机的轴承温度。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温度补偿电缆的连接中,由于发电机安装于振动区域,用于温度补偿的连接电线比较细,用标准件连接时电线根部受力比价集中,容易折断;且标准件没有极性标识,安装时防接错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在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与补偿电缆一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具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接线本体,第一接线本体的一端具有第一接线孔、另一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紧固部,第一接线孔和第二紧固部之间具有第一紧固部,其中第一紧固部的面积小于第二紧固部;

用于固定与补偿电缆另一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具有第二标识的第二接线本体,第二接线本体的一端具有第二接线孔、另一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四紧固部,第二接线孔和第四紧固部之间具有第三紧固部,其中第三紧固部的面积小于第二紧固部;

其中,第一接线孔的尺寸小于第二接线孔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标识采用“+”标记,第二标识采用“-”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线孔的孔径为4mm~5mm;第二接线孔的孔径为5mm~6mm。

进一步的,第一紧固部与第二紧固部的间距为4mm~5mm;第三紧固部与第四紧固部的间距为4mm~5mm。

进一步的,第一紧固部以第一接线本体的中心均布于第一接线本体的两侧,第二紧固部以第一接线本体的中心非均布的设置在第一接线本体的两侧;第三紧固部以第二接线本体的中心均布于第二接线本体的两侧,第四紧固部以第二接线本体的中心非均布的设置在第二接线本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第一紧固部(14)和/或第二紧固部(15)能够以第一接线本体(11)的中心形成弯曲的包容结构;第三紧固部(24)和/或第四紧固部(25)能够以第二接线本体(21)的中心形成弯曲的包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采用铜制成。

在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如上任一所述的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两根补偿电缆的端头均剥掉预定长度的绝缘层,漏出线芯;

s2、将一根补偿电缆的线芯放入第二紧固部中,用平口钳将第一接线片的包容部分压紧以包牢电线;

s3、用电烙铁将压好的补偿电缆线芯部分焊接固定牢在第一接线片上,并用酒精清洗焊接处;

s4、用热缩套管套至第一接线片的焊接处,并露出接线片上的第一标识,用热缩枪缩紧;

s5、将另一补偿电缆的线芯安装步骤s2-s4实现完成连接;

s6、将收好头的补偿电缆通过接线片连接到发电机的对应的接线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长度为5mm~6mm。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装置通过采用不同形状、不同数量的接线片,按照不同的安装方法和步骤,保证电线与接线端子可靠连接,使电线与电机连接段的受力部分延长,分散了受力点,有效地防止了温度补偿电缆在连接的根部折断,从而保证了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持续地监控电机的发热状态,进而提高发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连接片示意图。

图2为第一连接片示意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连接片示意图。

图4为第二连接片示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在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在仅用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中提供的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片10和第二连接片20,两连接片用于把飞机上的温度补偿电缆与安装在发电机的热电偶连接起来,使热电偶承载的信号能够传递。补偿电缆(未示出)是从发电机轴承端敷设而出的,用于传递热电偶承载的信号。

本申请中的两连接片结构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两连接片分别用于连接发动机的不同电极,因此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别。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片(10)包括具有第一标识(13)的第一接线本体(11),第一接线本体(11)的一端具有第一接线孔(12)、另一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紧固部(15),第一接线孔(12)和第二紧固部(15)之间具有第一紧固部(14),其中第一紧固部(14)的面积小于第二紧固部(15)。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片(20)包括具有第二标识(23)的第二接线本体(21),第二接线本体(21)的一端具有第二接线孔(22)、另一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四紧固部(25),第二接线孔(22)和第四紧固部(25)之间具有第三紧固部(24),其中第三紧固部(24)的面积小于第二紧固部(25),以及第一接线孔(12)的尺寸小于第二接线孔(22)的尺寸。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标识(13)采用“+”标记,第二标识(23)采用“-”标识,即对应于电极中的正负极。通过对连接片进行进行标识,可以实现防接错。

另外,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接线孔(12)的孔径为4mm~5mm,第二接线孔(22)的孔径为5mm~6mm。第一紧固部(14)与第二紧固部(15)的间距为4mm~5mm,第三紧固部(24)与第四紧固部(25)的间距为4mm~5mm。

在本申请中,第一紧固部(14)以第一接线本体(11)的中心均布在第一接线本体(11)的两侧,而第二紧固部(15)以第一接线本体(11)的中心非均布的设置在第一接线本体(11)的两侧。

同样的,第三紧固部(24)以第二接线本体(21)的中心均布在第二接线本体(21)的两侧,第四紧固部(25)以第二接线本体(21)的中心非均布的设置在第二接线本体(21)的两侧。

第一紧固部(14)和第二紧固部(15)能够以第一接线本体(11)的中心形成弯曲的包容结构,第三紧固部(24)和第四紧固部(25)能够以第二接线本体(21)的中心形成弯曲的包容结构。其中,第一紧固部(14)和第三紧固部(24)形成的包容结构可用于夹持电缆的金属部分,第二紧固部(15)和第四紧固部(25)形成的包容结构可用于夹持电缆中靠近剥削金属部分的绝缘部。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采用导电性能优越且成本较低廉的铜制成。

本申请所提供的连接装置通过接线孔与端子连接,被紧固部分成两段部分实现对电线进行固定,左部分实现线芯与连接片压紧电线使其可靠连接,右部分实现电线绝缘体与连接片固定,受力部分延长,分散了电线受力的应力点,解决了端子根部受力点集中易折断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的高振区电机温度补偿电缆连接装置的安装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两根补偿电缆的端头均剥掉预定长度的绝缘层,漏出线芯;

s2、将一根补偿电缆的线芯放入第一紧固部、线缆部分放入第二紧固部中,用平口钳将第一接线片压紧以包牢电线;

s3、用电烙铁将压好的补偿电缆线芯部分焊接固定牢在第一接线片上,并用酒精清洗焊接处;

s4、用热缩套管套至第一接线片的焊接处,并露出接线片上的第一标识,用热缩枪缩紧;

s5、将另一补偿电缆的线芯安装步骤s2-s4实现完成连接;

s6、将收好头的补偿电缆通过接线片连接到发电机的对应的接线柱上。

其中,预定长度为5mm~6mm。

本申请的连接装置及安装方法通过采用形状相似且分段式的连接片,按照相似的安装方法和步骤,保证补偿电缆与接线片的可靠连接,使补偿电缆与电机连接段的受力部分延长,分散了受力点,有效地防止了温度补偿电缆在连接的根部折断,从而保证了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持续地监控电机的发热状态,进而提高发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