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7370发布日期:2020-07-29 02:4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led光电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



背景技术:

户外显示屏由于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对封装选用的贴片支架往往有更高的防潮设计要求,特别是每年中的7/8月份,在盛夏的高温湿热环境中,户外显示屏在断电息屏时最易被湿气侵入led器件功能区导致产品大面积的死灯客诉。led器件在封装过程中灌封的环氧树脂能与支架碗杯紧密结合附着,湿气通过碗杯渗入支架功能区基本已变得非常艰难,但是通过注塑工艺将塑胶料与五金基材物理性的粘合在一起,由于受到五金与塑胶料粘接性及注塑工艺稳定性的限制,湿气通过外漏的五金引脚进而渗透到led器件功能区中已作为湿气侵入的重要路径。

如图1所示,现有户外支架防潮设计通行的做法是在每个支架引脚1折弯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冲印防水压槽30,防水压槽30的长度等于支架引脚1折弯的宽度。红墨水实验是行业内验证支架气密性即防水汽渗透水准的主要实验手段,根据红墨水从侵入支架功能区侵入的入径分析,支架引脚1通过拉伸或非拉伸折弯结构后,红墨水从支架引脚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渗入功能区的比例只占30%左右,剩余的70%为通过支架引脚1的截面或截面与表面的折角处渗透侵入,在支架引脚1上表面或下表面冲印防水压槽30确实可以有效阻挡30%的侵入渗透入径,但针对70%存在的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侵入渗透情况确束手无策。

因此,为提升户外显示屏的可靠性,设计一种新型防潮结构的户外显示屏用贴片支架,防止湿气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功能区,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为了解决现有led户外显示屏用贴片支架防潮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包括支架引脚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引脚上的塑胶底座,所述支架引脚与所述塑胶底座间设有用于防潮的防潮结构;

所述防潮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引脚两相邻侧面交接处且向内凹陷的防潮凹槽,以及设于所述塑胶底座上并嵌合于所述防潮凹槽内的防潮嵌合部。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支架引脚包括间隔且相向设置的左支架引脚和右支架引脚,所述左支架引脚和所述右支架引脚上均设有所述防潮凹槽。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塑胶底座上侧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封装腔;

所述右支架引脚包括一体成型的固晶部、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固晶部设于所述封装腔内,所述焊接部设于所述塑胶底座下侧,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固晶部和所述焊接部间并被所述塑胶底座所包覆,所述防潮凹槽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固晶部向下连续折弯两次后与所述焊接部连接,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固晶部和所述焊接部间的第一竖向部、第一横向部和第二竖向部,且所述第一竖向部的前侧面与相邻左右两侧面交接处以及其后侧面与相邻左右两侧面交接处均设有所述防潮凹槽。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固晶部与所述焊接部间的第二横向部和第三竖向部,且所述第二横向部的前侧面与相邻上下两侧面交接处以及其后侧面与相邻上下两侧面交接处均设有所述防潮凹槽。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的横向方向设有向内凹陷且贯穿前后两侧面的防水压槽。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焊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所述塑胶底座底部内侧弯折;

所述封装腔呈倒圆台状。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防潮凹槽的截面形状呈矩形。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防潮凹槽的凹陷深度≥0.02mm。

如上所述的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所述防潮凹槽的长度和宽度均≥0.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包括支架引脚和设置于支架引脚上的塑胶底座,通过在支架引脚和塑胶底座间设有用于防潮的防潮结构,其中防潮结构包括开设于支架引脚两相邻面交接处并向内凹陷的防潮凹槽以及设于塑胶底座上并嵌合于防潮凹槽内的防潮凸起,通过此设计可使得从支架引脚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户外支架防潮性能,继而提升户外显示屏的可靠性,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2、本申请塑胶底座上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封装腔,左支架引脚包括一体成型的固晶部、连接部和焊接部,固晶部设于封装腔内,焊接部设于塑胶底座下侧,连接部连接于固晶部和焊接部间并被塑胶底座所包覆,防潮凹槽设于连接部上,通过在五金基材冲压形成拉伸折弯结构的支架引脚,然后通过冲压方式在连接部拉伸或非拉伸折弯结构外侧面与相邻两侧面交接处以及内侧与相邻两侧面交接处再冲压四块蓄水池结构用于阻水的防潮凹槽,可使得从支架引脚四周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防潮结构中蔓延,相较现有技术的户外显示屏用贴片支架更具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现有led户外贴片支架引脚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的第一种实施例支架引脚1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的第一种实施例支架引脚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的第二种实施例支架引脚1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的第二种实施例支架引脚1俯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6,一种户外高度防潮led支架,包括支架引脚1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引脚1上的塑胶底座2,所述支架引脚1与所述塑胶底座2间设有用于防潮的防潮结构。所述防潮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引脚1两相邻侧面交接处且向内凹陷的防潮凹槽10,以及设于所述塑胶底座2上并嵌合于所述防潮凹槽10内的防潮嵌合部20。

本申请包括支架引脚1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引脚1上的塑胶底座2,通过在所述支架引脚1和所述塑胶底座2间设有用于防潮的防潮结构,其中防潮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引脚1两相邻面交接处并向内凹陷的防潮凹槽10以及设于所述塑胶底座2上并嵌合于所述防潮凹槽10内的防潮凸起20,通过此设计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户外支架防潮性能,继而提升户外显示屏的可靠性,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所述支架引脚1包括间隔且相向设置的左支架引脚11和右支架引脚12,所述左支架引脚11和所述右支架引脚12上均设有所述防潮凹槽10。本具体实施例中,共有3对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左支架引脚11和右支架引脚12,所述防潮凹槽10设置于所述支架引脚1和所述塑胶底座2连接处,通过设置所述防潮凹槽10用于阻水,再通过塑胶底座2注塑成型以完全包覆所述防潮凹槽10以形成防潮凸起20,从而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所述塑胶底座2上侧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封装腔21。所述右支架引脚12包括一体成型的固晶部121、连接部122和焊接部123,所述固晶部121设于所述封装腔21内,所述焊接部123设于所述塑胶底座2下侧,所述连接部122连接于所述固晶部121和所述焊接部123间并被所述塑胶底座2所包覆,所述防潮凹槽10设于所述连接部122上。在本实施例中,左支架引脚11和右支架引脚12先由五金基材经过冲压工艺进行冲孔,再进行折弯,之后将折弯型的五金基材与塑胶底座2进行注塑工艺,使得左支架引脚11和右支架引脚12嵌于塑胶底座2上。所述封装腔21用于形成反光杯,所述固晶部121用于安装led灯珠,所述焊接部123用于焊接在基板上,通过所述塑胶底座2包覆所述连接部122上的防潮凹槽10,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左支架引脚11同样设有一体成型的左支架固晶部、左支架连接部和左支架焊接部,且所述左支架连接部同样设置有所述防潮凹槽10,由于所述左支架引脚11与所述右支架引脚12为相向相似设置,所以未在权利要求书中阐述。

图3和图4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连接部122为自所述固晶部121向下连续折弯两次后与所述焊接部123连接,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固晶部121和所述焊接部123间的第一竖向部1221、第一横向部1222和第二竖向部1223,且所述第一竖向部1221的前侧面与相邻左右两侧面交接处以及其后侧面与相邻左右两侧面连接处均设有所述防潮凹槽10。通过在五金基材冲压形成拉伸折弯结构的支架引脚1,然后通过冲压方式在所述连接部122的第一竖向部1221前侧面与相邻左右两侧面的交接处以及其后侧面与相邻左右两侧面交接处再冲压四块蓄水池结构用于阻水的所述防潮凹槽10,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四周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图5和图6为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连接部122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固晶部121与所述焊接部123间的第二横向部1224和第三竖向部1225,且所述第二横向部1224的前侧面与相邻上下两侧面连接处以及其后侧面与相邻上下两侧面交接处均设有所述防潮凹槽10。通过在五金基材冲压形成拉伸折弯结构的支架引脚1,然后通过冲压方式在所述连接部122的第二横向部1224的前侧面与相邻上下两侧面交接处以及其后侧面与相邻上下两侧面交接处再冲压四块蓄水池结构用于阻水的所述防潮凹槽10,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2四周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所述连接部122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的横向方向设有向内凹陷且贯穿前后两侧面的防水压槽30,通过在所述连接部122折弯处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的横向方向冲印所述防水压槽30,可进一步提高防潮效果,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所述焊接部123远离所述连接部122的一端向所述塑胶底座2底部内侧弯折。此设计的目的是便于焊接部123与灯板进行焊锡工艺。所述封装腔21呈倒圆台状。此设计的目的用于形成反光杯。

所述防潮凹槽10的截面形状呈矩形。设置矩形的目的是便于阻水,优选为正方形或类正方形的下陷凹坑,所述防潮凹槽10用于阻水,再通过注塑工艺形成防潮凸起20将所述防潮凹槽10完全包覆,从而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所述防潮凹槽10的凹陷深度≥0.02mm。所述防潮凹槽10用于阻水,再通过注塑工艺形成防潮凸起20将所述防潮凹槽10完全包覆,从而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所述防潮凹槽10的长度和宽度均≥0.02mm。所述防潮凹槽10用于阻水,再通过注塑工艺形成防潮凸起20将所述防潮凹槽10完全包覆,从而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

本申请包括支架引脚1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引脚1上的塑胶底座2,通过在所述支架引脚1和所述塑胶底座2间设有用于防潮的防潮结构,其中防潮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引脚1两相邻面交接处并向内凹陷的防潮凹槽10以及设于所述塑胶底座2上并嵌合于所述防潮凹槽10内的防潮凸起20,通过此设计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而不是沿着支架引脚1截面持续向功能区内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户外支架防潮性能,继而提升户外显示屏的可靠性,以提升户外led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下的防潮性能。本申请所述塑胶底座2上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封装腔21,所述右支架引脚12包括一体成型的固晶部121、连接部122和焊接部123,所述固晶部121设于所述封装腔21内,所述焊接部123设于所述塑胶底座2下侧,所述连接部122连接于所述固晶部121和所述焊接部123间并被所述塑胶底座2所包覆,所述防潮凹槽10设于所述连接部122上。通过在五金基材冲压形成拉伸折弯结构的支架引脚1,然后通过冲压方式在所述连接部122拉伸或非拉伸折弯结构的外侧面与相邻两侧面交接处以及内侧与相邻两侧面交接处面再冲压四块蓄水池结构用于阻水的所述防潮凹槽10,可使得从支架引脚1四周截面或折角处渗入的湿气往所述防潮结构中蔓延。相较现有技术的户外显示屏用贴片支架更具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