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6780发布日期:2021-02-20 17:2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液冷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的来源,目前动力电池大多采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电池安全性问题愈发重要,这就需要动力电池有良好的热管理方案。相对来说液冷对于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效果要优于风冷,液体介质的换热系数高、热容量大并且冷却速度也更快,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大多采用液冷形式。为了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主流技术路线提出了集成的概念,前期电池模组长度大多为390mm和590mm,集成的模组长度为1000mm以上,这对液冷板的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传统液冷采用冲压板形式,模具费用高并且制作周期长。
[0003]
现有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集成的主流技术路线是将多个电芯集成为1000mm以上的大模组,液冷板所承载的重力显著提高,而传统的液冷板在设计之时一般不考虑承重,导致液冷板的强度通常不高,容易变形损坏,并且传统液冷板需要额外的支撑件支撑,导致箱体内空间利用率低和成本高。本专利液冷板相对传统液冷板模具费用低和制作周期短。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解决了现有的液冷板的强度通常不高,容易变形损坏,传统液冷板需要额外的支撑件支撑,导致箱体内空间利用率低和成本高,并且传统冲压式液冷板模具费用高和制作周期长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表面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有第一多孔管和第二多孔管,所述第一多孔管和第二多孔管的形状为相互匹配的l型,所述第一多孔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搭载设置孔,所述第二空腔内表面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多孔管的左侧和第二多孔管的右侧均排列有第三多孔管,且第三多孔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搭载设置孔。
[0006]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形状设置为相对称的凸字形,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腔体,且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腔体。
[0007]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装配有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的底端均贯穿上壳体。
[0008]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且位于出口接头的前侧焊接固定有支架,且第一搭载设置孔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一多孔管和第二多孔管。
[0009]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搭载设置孔和第二搭载设置孔的顶部均与安装孔的底部相连
通,且第二空腔的内表面与上壳体的外表面相匹配。
[0011]
有益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该高强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空腔,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表面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有第一多孔管和第二多孔管,第一多孔管和第二多孔管的形状为相互匹配的l型,第一多孔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搭载设置孔,第二空腔内表面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多孔管的左侧和第二多孔管的右侧均排列有第三多孔管,且第三多孔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搭载设置孔,本液冷板通过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多孔管、第二多孔管和第三多孔管的连接结构增加了液冷板整体强度,能够直接承重,使得该液冷板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强度的提高不容易变形损坏,提高了该液冷板的安全性,并且由于没有使用支撑件作支撑,电池包能量密度提高,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4]
(2)、该高强度电池液冷板,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空腔,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腔,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形状设置为相对称的凸字形,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腔体,且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腔体,通过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设有两种连接方式供使用者选择,即插入式装配和翻边式装配,方便了使用,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分离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剖视图。
[0020]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第一多孔管;6、第二多孔管;7、进口接头;8、出口接头;9、第一搭载设置孔;10、第三多孔管;11、第二搭载设置孔;12、支架;13、安装孔;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3,且安装孔1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上壳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装配有进口接头7和出口接头8,进口接头7和出口接头8的底端均贯穿上壳体1,上壳体1的顶部且位于出口接头8的前侧焊接固定有支架12,本示例中体现的是i型流回路,即进口接头7和出口接头8
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但不局限于i型流回路,可根据需求调整为u型流,即进口接头7和出口接头8在一侧,或其他型式回路,上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空腔3,下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腔4,且第二空腔4的内表面与上壳体1的外表面相匹配,第二空腔4内表面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有第一多孔管5和第二多孔管6,第一多孔管5和第二多孔管6的形状为相互匹配的l型,第一多孔管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搭载设置孔9,且第一搭载设置孔9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一多孔管5和第二多孔管6,第二空腔4内表面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多孔管5的左侧和第二多孔管6的右侧均排列有第三多孔管10,且第三多孔管10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搭载设置孔11,多孔管不局限于第一多孔管5、第二多孔管6和第三多孔管10,可以根据需求增加进行任意排列组合,第一搭载设置孔9和第二搭载设置孔11的顶部均与安装孔13的底部相连通,在所有零件装配完成后液冷板一体式焊接,本液冷板通过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多孔管5、第二多孔管6和第三多孔管10的连接结构增加了液冷板整体强度,能够直接承重,使得该液冷板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强度的提高不容易变形损坏,提高了该液冷板的安全性,并且由于没有使用支撑件作支撑,电池包能量密度提高,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该液冷板相对于传统冲压板式液冷板模具费用低和制作周期短。
[0025]
实施例2:一种高强度电池液冷板,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形状设置为相对称的凸字形,上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腔体14,且下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腔体15,第二腔体15内表面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有第一多孔管5和第二多孔管6,第一多孔管5和第二多孔管6的形状为相互匹配的l型,第一多孔管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搭载设置孔9,第二腔体15内表面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多孔管5的左侧和第二多孔管6的右侧均排列有第三多孔管10,且第三多孔管10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搭载设置孔11,在所有零件装配完成后一体式焊接。通过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设有两种连接方式供使用者选择,即插入式装配和翻边式装配,方便了使用,提高了设备的适用。
[0026]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7]
若是使用插入式装配时,将上壳体1插入第二空腔4内,然后将上壳体1的外表面与第二空腔4的内腔连接,若是使用翻边式装配时,则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对应,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连接,在连接前第一多孔管5、第二多孔管6和第三多孔管10并排固定于下壳体2的空腔内,为保证强度和安全性,第一多孔管5、第二多孔管6和第三多孔管10之间不留间距,然后通过螺栓或是其他连接件通过安装孔13和第一搭载设置孔9和第二搭载设置孔11将第一多孔管5、第二多孔管6和第三多孔管10固定,所有零件装配完成后液冷板一体化焊接,冷却液通过进口接头7进入上壳体1与下壳体2形成的空腔内,在通过第一多孔管5、第二多孔管6和第三多孔管10后通过出口接头8回流形成循环。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