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4709发布日期:2021-02-23 14:3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高压直流继电器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因此,行业对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电气寿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
由于高压直流继电器应用在高电压大电流领域,对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而言,在主触点断开的一瞬间会产生极高温的电弧,主触点将被电弧严重的烧蚀,当主触点被电弧烧蚀到一定程度时,将使触点粘连,产品电气寿命终结。故决定产品电气寿命的关键在于保护主触点不易被电弧烧蚀,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拉断主触点电弧的触点灭弧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能够迅速有效的将电弧分离拉断,保护主触点,避免被电弧烧蚀。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包括一对主静触点和设于一对主静触点下方的动接触片,所述动接触片的两端对应一对主静触点下方分别对应形成主动触点,一对所述主静触点靠近所述主动触点的端面为球形面,所述动接触片的两端分别向远离所述主静触点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接触片的两个弯折部为对称的弧形结构。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接触片的两个弯折部位于两个所述主动触点的外侧位置。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接触片固定于推动杆的上端,且该推动杆的上端位于该动接触片下方设有压力弹簧,所述推动杆的下端穿过静铁芯和动铁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位于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的部分外套设有反力弹簧,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外周绕设有线圈,所述静铁芯、动铁芯和线圈设于直流接触器的u型轭铁内。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通过将主静触点的接触端面设置为球形面,减少主静触点和动接触片的动接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主静触点黏连的发生概率。同时,动接触片的两端分别向远离主静触点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极大的增大主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拉弧距离,使两主触点之间的电弧快速的分离拉断,从而保护保护主触点,避免被电弧烧蚀。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3]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14]
1——主静触点;
ꢀꢀꢀꢀꢀꢀꢀꢀꢀꢀ
2——动接触片;
[0015]
11——球形面;
ꢀꢀꢀꢀꢀꢀꢀꢀꢀꢀꢀ
21——主动触点;
[0016]
22——弯折部;
ꢀꢀꢀꢀꢀꢀꢀꢀꢀꢀꢀ
3——推动杆;
[0017]
4——压力弹簧;
ꢀꢀꢀꢀꢀꢀꢀꢀꢀꢀ
5——静铁芯;
[0018]
6——动铁芯;
ꢀꢀꢀꢀꢀꢀꢀꢀꢀꢀꢀꢀ
7——反力弹簧;
[0019]
8——线圈;
ꢀꢀꢀꢀꢀꢀꢀꢀꢀꢀꢀꢀꢀꢀ
9——u型轭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0021]
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包括一对主静触点1和设于一对主静触点下方的动接触片2,动接触片2的两端对应一对主静触点下方分别对应形成主动触点21,动接触片固定于推动杆3的上端,且该推动杆的上端位于该动接触片下方设有压力弹簧4,推动杆的下端穿过静铁芯5和动铁芯6固定连接,推动杆位于静铁芯5和动铁芯6之间的部分外套设有反力弹簧7,静铁芯5和动铁芯6外周绕设有线圈8,动接触片、推动杆、静铁芯、动铁芯和线圈密封设于直流接触器的壳体9内。
[0022]
该主触点灭弧机构的主要创新是一对主静触点1靠近主动触点21的端面为球形面11,减少主静触点和动接触片2的动接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主静触点黏连的发生概率。同时,动接触片2的两端分别向远离主静触点1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22,极大的增大主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拉弧距离,使两主触点之间的电弧快速的分离拉断,而保护主静触点和主动触点不易被电弧烧蚀。
[0023]
其中,动接触片2的两个弯折部22为对称的弧形结构,并位于两个主动触点21的外侧位置,可以提高电弧沿着弯折部被分离拉断的速度,降低主静触点和主动触点被电弧烧蚀的风险。
[0024]
由此可见,该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灭弧机构通过将主静触点的接触端面设置为球形面,减少主静触点和动接触片的动接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主静触点黏连的发生概率。同时,动接触片的两端分别向远离主静触点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极大的增大主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拉弧距离,使两主触点之间的电弧快速的分离拉断,从而保护保护主触点,避免被电弧烧蚀。
[0025]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