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触插座壳体结构

文档序号:24778048发布日期:2021-04-21 05:3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误触插座壳体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误触插座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插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它是家用电源与其它电器设备连接的桥梁。在现有技术中,墙面插座一般由插座面板和固定在插座面板后面的插座体组成,插座体位于墙体的凹陷孔内,而插座面板位于墙体表面。插座面板上设有插孔,插孔内有用于跟插头接触的导电触片,导电触片直接和电源线相连,其中与火线相连的触片始终有电,而在现有的插座中,插孔往往都是不加遮蔽暴露在外的,除插头之外的细长物体可以轻易伸入接触带电触片,而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很有可能将手指或者是铁钉、发卡之类的导电物体放入插孔内,从而导致触电。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需要一种在插座处于空置状态时将插孔遮蔽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误触插座壳体结构,使用该结构可以在插座处于空置状态时将插孔遮蔽,从而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防误触插座壳体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内板和外壳,所述内板上设有内板插口,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插口。所述内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弹性卡腿,所述弹性卡腿的自由端外侧设有卡凸。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凸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外壳与所述内板之间通过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之间卡接安装。所述外壳内部位于所述卡槽的位置设有卡凸驱动机构,所述卡凸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卡凸移出所述卡槽;在所述卡凸位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内板插口与所述外壳插口之间错位;在所述卡凸移出所述卡槽时,所述内板插口与所述外壳插口之间能够上下对齐。
6.进一步地,所述卡凸驱动机构包括按钮主体,所述按钮主体贯穿所述外壳侧壁后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按钮主体位于所述卡槽内的部分套设有按钮弹簧且端部固定设有定位平台;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槽内底面,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平台固定;所述卡凸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平台将所述卡凸推出所述卡槽。
7.进一步地,在所述卡槽一侧的所述外壳内侧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卡凸移出超限的限位挡块。
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内板的端部相对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另一端为正对所述内板端部的自由端。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卡槽两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内板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具有延伸把手,所述延伸把手始终暴露于所述外壳外部。
11.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外壳弹簧。
12.优选地,在所述内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弹性卡腿,对应地,在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卡凸驱动机构以及所述限位挡块。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4.一. 本实用新型中,当插座处于空置状态时,内板插口与外壳插口互相错开,无法通过插口接触到插座体内的导电触片,相较于通常的插座起到了明显的防护效果,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儿童触电现象的发生。
15.二. 本实用新型便捷易用,使用时将内板插口与外壳插口互相对齐,之后便可以将插头插入与导电触片接触通电。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方式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方式2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方式3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方式4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凸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22.实施方式1:
23.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误触插座壳体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内板1和外壳9,所述内板1上设有内板插口2,所述外壳9上设有外壳插口5。所述内板1一侧设置有弹性卡腿3,所述弹性卡腿3的自由端外侧设有卡凸4。所述外壳9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凸4相匹配的卡槽6,所述外壳9与所述内板1之间通过所述卡凸4与所述卡槽6之间卡接安装。所述外壳9内部位于所述卡槽6的位置设有卡凸驱动机构,所述卡凸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卡凸4移出所述卡槽6。在所述卡凸4位于所述卡槽6内时,所述内板插口2与所述外壳插口5之间错位。在所述卡凸4移出所述卡槽6时,所述内板插口2与所述外壳插口5之间能够上下对齐。所述卡凸驱动机构包括按钮主体7,所述按钮主体7贯穿所述外壳9侧壁后位于所述卡槽6内,所述按钮主体7位于所述卡槽6内的部分套设有按钮弹簧11且端部固定设有定位平台12。所述按钮弹簧1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槽6内底面,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平台12固定。所述卡凸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定位平台12将所述卡凸4推出所述卡槽6。所述内板1远离所述卡槽6的一端具有延伸把手13,所述延伸把手13始终暴露于所述外壳9外部。
24.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前,弹性卡腿3自由端上的卡凸4位于卡槽6内,与弹性卡腿3相连的内板1在外壳9内不可随意滑动,此时内板插口2与外壳插口5之间错位,无法通过插口接触到插座体内的导电触片。使用时,按下按钮主体7,按钮主体7上的定位平台12也随之移动,从而将卡凸4推出卡槽6,这时可通过延伸把手13将内板1向外抽出,当内板插口2与外壳插口5之间重合时,停止抽出,这时可以将插头插入插座内获取电源,在按钮弹簧11的作用下,按钮主体7与定位平台12恢复至初始位置。使用完毕后,通过延伸把手13将内板1向外壳9内部推动,直到卡凸4再次位于卡槽6中为止,此时内板插口2与外壳插口5之间恢复错位,进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25.实施方式2:
26.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所述内板1只一侧设置有弹性卡腿3,与之相匹配的卡凸4与卡槽6也只有一个,这样一方面影响内板1与外壳9卡合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影响内板1从外壳9中抽出时的平衡性,而该实施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缺陷。
27.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在内板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卡腿3,对应地,在外壳9的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卡槽6与卡凸驱动机构。这样内板1与外壳9之间拥有两个卡合点,卡合更加紧密,同时内板1两侧形成对称结构,提升了内板1抽出时的稳定性。
28.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29.实施方式3:
30.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2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2中,将所述内板1从外壳9中抽出时难以准确把握抽出距离,导致内板插口2与外壳插口5重合困难,需要做细微调整,而该实施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缺陷。
31.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在卡槽6一侧的外壳9内侧壁上设有用于限制卡凸4移出超限的限位挡块8。将内板1从外壳9内向外抽出时,弹性卡腿3和其自由端上的卡凸4随着内板1一同移动,当卡凸4移动至限位挡块8处时便不可继续移动,进而整个内板1及其附属结构均不可继续移动,此时内板插口2与外壳插口5之间重合,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对齐调整,使用过程方便快捷。
32.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33.实施方式4:
34.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3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3中,需要先按下卡凸驱动机构,然后用手握住延伸把手13将内板1从外壳9中抽出,整个操作流程需要两只手配合进行,繁琐不便,而该实施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缺陷。
35.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外壳9上与内板1的端部相对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外壳弹簧10,外壳弹簧10的一端固定在外壳9内壁,另一端正对内板1的自由端。限位挡块8与外壳弹簧10分别位于卡槽6的两侧。使用前,外壳弹簧10处于被内板1自由端压缩的状态,此时内板插口2与外壳插口5之间错位。使用时,按下卡凸驱动机构释放卡凸4,这时外壳弹簧10释放弹力,通过内板1自由端将内板1向外推出,弹性卡腿3自由端上的卡凸4随着内板1一同移动,当卡凸4移动至限位挡块8处时便不可继续移动,进而整个内板1及其附属结构均不可继续移动,此时内板插口2与外壳插口5之间重合。以上操作可单手完成,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
36.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