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2225发布日期:2021-03-30 20:0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电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



背景技术:

当今带电作业已成为送变电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带电作业技术为电力的安全可靠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工器具设备和防护用具的原因,以往的配电带电作业大都采用屏蔽服,利用高架绝缘斗臂车或低电位间接作业,依据规程所确定的安全距离和配电带电作业的现场环境、电气设备结构条件。现在随着国内外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绝缘服的各项性能和指标越做越好,而国内常规带电作业一般是利用导线遮蔽罩、绝缘毯和绝缘毯夹等基本绝缘遮蔽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可以达到一次操作到位,有效屏蔽电击穿,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作业的整体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所述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所述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遮蔽罩呈内外双层结构,与所述第二遮蔽罩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所述第一遮蔽罩和所述第二遮蔽罩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直线杆绝缘子瓷瓶。

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顶壁和外底壁分别设置有把手。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外直径分别为d1、d2和d3,且d2>d1>d3。

其中,当直线杆绝缘子为多个时,多个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两两分别通过第三容纳腔插入第一容纳腔内套接连接。

其中,多个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套接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包括上下扣合的第一连接罩和第二连接罩,所述第一连接罩和所述第二连接罩一端通过旋转结构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结构上下扣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罩和所述第二连接罩一侧分别通过拱形旋转件和圆柱形旋转件相互配合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外顶壁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连接罩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凸块滑动的滑动轨道。

其中,所述滑动轨道外端设置有挡块。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罩被第一空腔进行连接包裹,所述第一空腔的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连接罩被第二空腔进行包裹,所述第二空腔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二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一侧转动连接,第一遮蔽罩呈内外双层结构,与第二遮蔽罩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直线杆绝缘子瓷瓶。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一次操作到位,有效屏蔽电击穿,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作业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带电作业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遮蔽罩的细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遮蔽罩的细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连接罩的细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连接罩的细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打开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闭合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两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打开状态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两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闭合状态图;

图10是遮蔽罩夹层示意图;

图11是遮蔽罩卡扣结构图;

图12是遮蔽罩与连接罩配合的滑轨示意图;

图13是遮蔽罩旋转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101、第一遮蔽罩;102、第二遮蔽罩;103、第一连接罩;104、第二连接罩;105、直线杆绝缘子;201、第一容纳腔;202、第二容纳腔;203、第三容纳腔;204、把手;205、凸块;206、旋转结构;207、双层结构;401、第一空腔;402、滑动轨道;403、卡扣结构;404、挡块;405、第一缝隙;501、第二空腔;502、第二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101和第二遮蔽罩102,第一遮蔽罩101和第二遮蔽罩102一侧转动连接,第一遮蔽罩101呈内外双层结构207,与第二遮蔽罩102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第一遮蔽罩101和第二遮蔽罩102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2和第三容纳腔203,第一容纳腔201和第三容纳腔203分别位于第二容纳腔202的两侧,第二容纳腔202容纳直线杆绝缘子105瓷瓶。

其中,第二容纳腔202的外顶壁和外底壁分别设置有把手204。通过把手的设置,可以方便作业人员抓紧遮蔽罩进行带电作业。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有力支撑条或者其他支撑方式代替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只要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把手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对于这种支撑结构的具体设置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2和第三容纳腔203的外直径分别为d1、d2和d3,且d2>d1>d3。

需要说明的是,当直线杆绝缘子为多个时,多个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两两分别通过第三容纳腔203插入第一容纳腔201内套接连接。

具体地,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套接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罩,连接罩包括上下扣合的第一连接罩103和第二连接罩104,第一连接罩103和第二连接罩104一端通过旋转结构206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结构403上下扣合。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罩103和第二连接罩104一侧分别通过拱形旋转件和圆柱形旋转件相互配合转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边的容纳腔为了可以两两相互组合,将左右两边的容纳腔设置为不同尺寸的规格,比如具体可以设置为第一容纳腔外直径为104mm,第三容纳腔外直径为84mm。而第二容纳腔外直径可以设置为120mm。当直线杆绝缘子为双个或多个时,可以将第三容纳腔插进第一容纳腔,实现两个或多个遮蔽罩的配合使用,达到完全包裹的目的。而第二容纳腔可套进直线杆绝缘子瓷瓶部分,电缆位置到第二容纳腔边缘位置直线距离可以达到20mm,满足安全爬电距离。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可以依靠第二容纳腔套进直线杆瓷瓶的状态增强稳定性。

其中,第一容纳腔201和第三容纳腔203外顶壁设置有凸块205,第一连接罩103内壁设置有供凸块205滑动的滑动轨道402。

更进一步地,在滑动轨道外端设置有挡块404。通过挡块404限制凸块205划出滑动轨道402。

具体地,在第一容纳腔201和第三容纳腔203边缘部分设置凸块205,配合第一连接罩中的滑动轨道进行有限距离的滑动,包裹两个遮蔽罩的缝隙空间,控制爬电因素。同时通过第一遮蔽罩上的拱形旋转件和双层结构,搭配第二遮蔽罩的圆柱形旋转件和阶梯式结构配合,利用双层夹紧结构实现紧配功能,同时增强边缘部分的厚度,避免因缝隙导致电击穿。

两个遮蔽罩在结构原理设计上基本相同,都是利用容纳腔配合将直线杆绝缘子以及电缆金属部分进行全方位包裹,若塔架上的直线杆绝缘子为单个时,只需要选用一只直线杆绝缘子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相互搭配使用即可,若塔架上直线杆绝缘子为并排的两个或多个时,配合连接罩进行两个或多个遮蔽罩进行二次包裹使用。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连接罩103被第一空腔401进行连接包裹,第一空腔401的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一缝隙405,第二连接罩104被第二空腔501进行包裹,第二空腔501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二缝隙502。

具体地,第一连接罩采用外直径为110mm的第一空腔进行连接包裹,设置了滑动轨道,其中轨道长度达到83mm,搭配第一遮蔽罩的凸块进行滑动,至尽头时存在一个挡块限制凸块划出,同时还设置了卡扣结构,无需绝缘夹便可自主卡紧,实现紧配功能。还设置了旋转结构,第一缝隙是为了避免第一连接罩与第一遮蔽罩相互干涉,保证第一连接罩正常滑动包裹两个遮蔽罩间的空间缝隙。

第二连接罩采用外直径为110mm第二空腔进行连接包裹,并且第二空腔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二缝隙。结构原理都同理于第一连接罩,为了避免第二遮蔽罩与第二连接罩相互干涉采用的第二缝隙设置,同时卡扣结构为第一保障,作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加装绝缘夹实现二重保护。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遮蔽罩材质都采用pc材料,可耐高温高压,本身透明材质属性,不会对作业人员观察带电设备造成遮挡,为作业人员提供无遮挡测温条件。

基于以上对本实用新型遮蔽罩的详细说明,以下进一步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阐述,以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罩的结构和实现原理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10kv架空线路配网系统中首次提出采用中间电位作业法对带电设备进行带电遮蔽作业,取缔传统利用导线遮蔽罩、绝缘毯和绝缘毯夹等基本绝缘遮蔽工具的解决方案,故此本产品需通过击穿电压、紫外老化、耐压检测以及绝缘性能等相关参数的检测报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设计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作业人员需提前穿好绝缘防护服、绝缘手套以及绝缘靴等一系列的二次防护措施,若目标作业塔架上直线杆绝缘子为单个存在使用时,只需提前准备好一套遮蔽罩即可,即一只第一遮蔽罩以及一只第二遮蔽罩,同时准备好若干绝缘夹,同时将第一遮蔽罩以及第二遮蔽罩通过旋转结构相互配合组合形成活动状态;

进一步地,当作业人员通过带电作业车升高至直线杆绝缘子同等水平位置时,利用第一遮蔽罩以及第二遮蔽罩上的把手将遮蔽罩套进直线杆绝缘子上,同时稳定的包裹住电缆部分,形成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利用绝缘夹夹住外直径104mm容纳腔以及外直径84mm容纳腔,将遮蔽罩紧紧固定在直线杆上;

若目标作业塔架上直线杆绝缘子为两个存在使用时,需提前准备好两套遮蔽罩以及一套连接罩,同理于遮蔽罩利用旋转结构将连接罩组合形成可活动状态;进一步地,当作业人员到达直线杆水平位置时,将两个遮蔽罩分别安装至直线杆绝缘子上,同时绝缘夹只需要夹住最左边的容纳腔以及最右边的容纳腔,中间部分无需使用绝缘夹;进一步地,作业人员将第一连接罩通过轨道部分装进第一遮蔽罩外直径104mm容纳腔凸体位置,同时将第二连接罩盖住,通过卡扣结构将第一连接罩以及第二连接罩安装锁紧,形成全方位的安全包裹遮蔽效果。

以上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罩详细说明,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罩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遮蔽罩结构简单,可利用遮蔽罩上把手部位将其盖住直线杆绝缘子上,一次到位,无需复杂动作,大大减少作业人员的风险,提高安全性和整体工作效率。

遮蔽罩可完全取缔现行依赖于进口的遮蔽毯进行带电作业,实现国产化,在提高寿命的同时大大减少成本投入,采用中间电位作业法,实现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罩采用的是三个尺寸的容纳腔进行吻合搭配直线杆的绝缘子尺寸,同时第一遮蔽罩外直径104mm容纳腔设置了凸块位置,可与连接罩形成有效滑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同时应用于现行的任何一种直线杆塔架上,当直线杆为单个存在时只需要使用一套遮蔽罩即可;当直线杆为两个存在或更多数量存在时可配合连接罩形成中间位置的保护,保障人身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兼容所有尺寸以及位置摆放不同的塔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遮蔽罩边缘部分采用三层叠加夹紧结构,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控制爬电因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