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1242发布日期:2021-05-07 20:0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铁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



背景技术:

干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为空气自冷或强迫风冷,其散热方式为气道散专热,具有安全,难属燃,防火,无污染,可直接安装在负荷中心,免维护,安装简便,综合运行成本低。防潮性能好,可在百分百湿度下运行,停运后不惊预干燥既可投入运行。

变压器铁芯的主要生热部位是线圈绕组和线圈绕组内部的铁芯,但现有变压器铁芯的竖直铁轭上套有线圈绕组,线圈绕组内部和竖直铁轭上产生的热量很难散发出来,变压器的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变压器的点损耗不仅较高,而且长期在较高温度下运行,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包括所述变压器铁芯上设置有内置预冷散热装置,所述内置预冷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绝缘排组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变压器铁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导热绝缘排组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片端通电制冷后对导热绝缘排组预冷降温,导热绝缘排组的为绝缘材质,导热性能较好,从而使得导热绝缘牌组的整体温度较低,所述导热绝缘排组上设置有三条内贴绝缘排,三条内贴绝缘排分别紧贴在铁芯的竖直铁轭上,直接对竖直铁轭和线圈内部进行降温,变压器散热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变压器铁芯和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铁芯上设置有内置预冷散热装置;变压器铁芯底部设置有地脚,地脚上方在线圈绕组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内置预冷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绝缘排组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变压器铁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导热绝缘排组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片端通电制冷后对导热绝缘排组预冷降温,通过导热绝缘排组对变压器铁芯和线圈绕组进行降温。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热绝缘排组上设置有三条内贴绝缘排;所述内贴绝缘排竖直设置;所述内贴绝缘排设置在线圈绕组和变压器铁芯之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热绝缘排组上下两端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横向绝缘排;两横向绝缘排分别设置在线圈绕组上下两端;三条内贴绝缘排上下两端通过横向绝缘排连接固定。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相邻两线圈绕组之间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位置在上下两横向绝缘排之间设置有纵向连接绝缘排。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前后两纵向连接绝缘排之间固定设置有导热油箱;导热油箱内填充有导热油。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热油箱前后两侧下方均固定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片端设置在导热油箱内部,热片端设置在散热风扇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变压器铁芯上设置有内置预冷散热装置,所述内置预冷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绝缘排组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变压器铁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导热绝缘排组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片端通电制冷后对导热绝缘排组预冷降温,导热绝缘排组的材质为绝缘,导热性能较好,从而使得导热绝缘牌组的整体温度较低。

2、所述导热绝缘排组上设置有三条内贴绝缘排,三条内贴绝缘排分别紧贴在铁芯的竖直铁轭上,直接对竖直铁轭和线圈内部进行降温,变压器散热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3、现有干式变压器的散热风扇设置在前后两侧,只是在线圈绕组前后两侧形成向上的气流,作用在线圈绕组之间空隙部位的气流较小,散热较差;前后两纵向连接绝缘排之间固定设置有导热油箱,导热油箱内填充有导热油,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后通过绝缘排对导热油箱进行降温,直接对线圈绕组空隙部位进行降温,散热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的内置预冷散热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的内置预冷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压器铁芯;101、地脚;102、散热风扇;2、线圈绕组;201、空隙;3、内置预冷散热装置;301、导热绝缘排组;302、半导体制冷片;303、内贴绝缘排;304、横向绝缘排;305、纵向连接绝缘排;306、导热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一种高效散热型变压器铁芯,包括变压器铁芯1和线圈绕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铁芯1上设置有内置预冷散热装置3;变压器铁芯1底部设置有地脚101,地脚101上方在线圈绕组2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102;所述内置预冷散热装置3包括导热绝缘排组301和半导体制冷片302;所述变压器铁芯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导热绝缘排组301和半导体制冷片30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2的冷片端通电制冷后对导热绝缘排组301预冷降温,通过导热绝缘排组301对变压器铁芯1和线圈绕组2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导热绝缘排组301上设置有三条内贴绝缘排303;所述内贴绝缘排303竖直设置;所述内贴绝缘排设置303在线圈绕组2和变压器铁芯1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热绝缘排组301上下两端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横向绝缘排304;两横向绝缘排304分别设置在线圈绕组2上下两端;三条内贴绝缘排303上下两端通过横向绝缘排304连接固定。

优选的,相邻两线圈绕组2之间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空隙201;所述空隙201位置在上下两横向绝缘排304之间设置有纵向连接绝缘排305。

优选的,前后两纵向连接绝缘排305之间固定设置有导热油箱306;导热油箱306内填充有导热油。

优选的,所述导热油箱306前后两侧下方均固定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30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2的冷片端设置在导热油箱306内部,热片端设置在散热风扇102的正上方。

工作原理,导热油箱306部位导热,结合图1-3所示,干式变压器上设置有控制转换器,控制转换器和干式变压器上的低压接线柱通过线缆连接,半导体制冷片302和控制转换器通过线缆连接;当干式变压器工作时会通过控制转换器带动半导体制冷片302工作;因所述导热油箱306前后两侧下方均固定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30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2的冷片端设置在导热油箱306内部,热片端设置在散热风扇102的正上方,所以当半导体制冷片302工作时,冷片端温度较低,热片端温度较高,冷片端对导热油箱306内的导热油进行降温;当干式变压器工作时会带动散热风扇102工作,散热风扇102工作时在热片端形成向上的气流,在此气流的作用下对热片端进行降温。

现有干式变压器的散热风扇设置在前后两侧,只是在线圈绕组前后两侧形成向上的气流,作用在线圈绕组之间空隙部位的气流较小,散热较差;前后两纵向连接绝缘排305之间固定设置有导热油箱306半导体制冷片302制冷后通过绝缘排对导热油箱306进行降温,直接对线圈绕组2空隙201部位进行降温,散热性能较好。

导热绝缘排组301部位导热,结合图1-3所示,因所述空隙201位置在上下两横向绝缘排304之间设置有纵向连接绝缘排305,所以可导热油箱306为纵向连接绝缘排305进行降温;因所述导热绝缘排组301上下两端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横向绝缘排304,两横向绝缘排304分别设置在线圈绕组2上下两端,三条内贴绝缘排303上下两端通过横向绝缘排304连接固定,所以通过纵向连接绝缘排305和横向绝缘排304可为内贴绝缘排303进行降温;导热绝缘排组301的为绝缘材质,导热性能较好,从而使得内贴绝缘排303和导热油箱306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

所述导热绝缘排组301上设置有三条内贴绝缘排303,所述内贴绝缘排303设置在线圈绕组2和变压器铁芯1之间,三条内贴绝缘排303分别紧贴在铁芯的竖直铁轭上,直接对竖直铁轭和线圈内部进行降温,变压器散热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