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级传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827发布日期:2021-07-27 13:5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级传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使用了三级传动结构的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按键型电气开关中,通常使用按键或者按键带动传动结构的方式来拨动或者按压开关内部金属片,使原本断开的金属线路相互接触从而形成导电线路。

但是,现有按键型电气开关通过对内部金属片进行施加作用力产生形变再接触的方式,对金属片的强度要求较高,长期使用后金属片因形变还可能形状变动造成接触不良,用力过大还可能导致金属片断裂而损坏开关或者用电器。此外,一个金属片只能控制形成一条导电线路,使得按键的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三级传动结构的开关,能够实现一个开关对接两个导电线路、避免对开关内部金属片施力形变影响开关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级传动开关,包括三级传动组件和安装座,三级传动组件设于安装座内部;三级传动组件包括受力件、传导件和内接导电件;内接导电件与安装座连接、与传导件连接;受力件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传导件连接;传导件与安装座连接。三级传动组件通过受力件、传导件和内接导电件之间的作用力传递,实现控制内接导电件位置变化的效果,从而选择不同的导电线路。

优选地,受力件包括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第一受力件的一端与安装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传导件活动连接;第二受力件的一端与安装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传导件活动连接。两个受力件同时连接一个传导件,建立了两个受力件之间相互约束的关系,使得传导件的位置状态同时受两个受力件控制。

进一步地,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与安装座连接的一端均分别设有受力转轴,受力转轴与安装座活动连接;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与传导件连接的一端均分别设有内凹形状的对接凹口,对接凹口与传导件活动。对接凹口能让受力件将作用力传递到传导件的同时还方便组装,受力转轴则使受力件考传导件的一侧能上下活动。

优选地,传导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杆和竖杆;横杆与受力件活动连接,竖杆与内接导电件活动连接。相互垂直交叉的横杆和竖杆,使横杆在受力件作用下带动竖杆左右摆动,进而带动内接导电件的运动。

进一步地,传导件在横杆与竖杆的连接处设有传导转轴,传导转轴与安装座活动连接。传导转轴使横杆和竖杆能绕转轴转动,实现竖杆的左右摆动。

优选地,接导电件包括内凹导电片、第一内接触点和第二内接触点组成;内凹导电片为中部凹陷左右两端凸起的长条形结构,内凹导电片左右两端的凸起上分别连接第一内接触点、第二内接触点,内凹导电片与安装座活动连接。内凹导电片与安装座的活动连接使得内凹导电片可以在传导件的左右摆动带动下实现左右两端的位置移动,进而实现导电线路的通断。第一内接触点、第二内接触点方便开关内各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接触。

进一步地,安装座内设有安装槽,三级传动组件设于安装槽内;安装槽前、后两侧壁的上侧中部位置均设有传导件装卸孔,传导件装卸孔与传导件活动连接;安装槽前、后侧壁的上侧在左、右两端均设有受力件装卸孔,受力件装卸孔与受力件活动连接;安装槽的下侧中部位置设有内接导电支撑件,内接导电支撑件与内接导电件活动连接;安装槽的下侧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接件和第二外接件,第一外接件和第二外接件均用于与内接导电件电性连接或连接外部导电线路。第一外接件和第二外接件作为开关内部与外部的电路连通路径,内接导电支撑件则可用于实现不同安装槽之间的电路连通。

进一步地,内接导电支撑件设有向上的凸起形状,凸起形状与内接导电件的中间位置相互活动连接。该中间位置的支撑点与内接导电片之间形成了一个杠杆结构,使得内接导电片的左右两端在传导件的作用下发生抬升或下沉或他位移,从而形成不同的导电线路。

进一步地,第一外接件和所述第二外接件结构相同,在安装槽内为镜像对称分布;第一外接件和第二外接件均分别设有外接螺丝、外接导电片和外接导电片触点;外接螺丝与外接导电片的一端相互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安装槽内;外接导电片的另一端与外接导电片触点连接,外接导电片触点用于与内接导电件形成电性连接。外接导电片触点方便开关内部导电零部件之间的对接,外接螺丝与外接导电片的连接则方便接入外部导线。

进一步地,三级传动开关还包括按键,按键与受力件活动连接,按键在背面设有与受力件相互抵接且为凸起形状的施力件。一个按键作为人工操作的对接零件,通过施力件作用于受力件从而带动三级传动结构运动,实现导电线路的选择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现有按键型电气开关只有一个导电线路的通和断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按键的左、中、右三种位置变化控制内部导电线路的状态变化,从而实现对左、右两条导电线路和断路的选择,增加了可控制的导电线路数目提升操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受力件带动传导件左右摆动,进而对内接导电件与内接导电支撑件的杠杆结构进行左右推动来形成通路或者断路,无需像现有的按键型电气开关装置一样对内部的金属片施力形变使原本断开线路相互接触的方式,避免了内接导电件出现接触不良甚至断裂的问题,延长了三级传动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三级传动开关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安装座与三级传动组件装配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实施例的安装框结构图;

图4为图1中实施例的对接板结构图;

图5为图1中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图;

图6为图1中实施例的安装座与三级传动组件分解结构图;

图7为图1中实施例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实施例的受力件的结构图;

图9为图1中实施例的传导件的结构图;

图1-8中:安装座1、安装座装卸扣11、安装槽12、受力件装卸孔13、传导件装卸孔14、第一外接件15、外接螺丝151、外接导电片152、外接导电片触点153、第二外接件16、内接导电支撑件17、安装框2、安装装卸扣21、安装装卸孔22、对接板3、对接孔31、按键安装轴32、对接装卸孔33、面板4、按键41、按键安装扣42、施力件43、三级传动组件5、第一受力件51、受力凹口511、对接凹口512、受力转轴513、第二受力件52、传导件53、弹簧531、顶块532、横杆533、竖杆534、传导转轴535、内接导电件54、第一内接触点541、第二内接触点542、内凹导电片543。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所明书附图的内容并不代表具体部件的尺寸关系,相关的“连接”、“结构”等词语均为广义上的解释。

下面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技术方案的以下实施方式用以说明原理,不代表本技术方案只能以该实施例实施。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三级传动开关包括安装座1、安装框2、对接板3、面板4和三级传动组件5。安装座1、安装框2、对接板3、面板4依次相互连接,三级传动组件5则安装于安装座1内部。

如图2所示,方形的安装座1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分布设置着四个安装座装卸扣11。如图3所示,安装框2为中部镂空的方形框架结构,其前后两侧对称分布设置着四个安装装卸孔22。如图1所示,安装座1与安装框2之间通过安装座装卸扣11与安装装卸孔22相互对应地卡扣结合而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安装框2的左右两侧设对称分布设置有四个安装装卸扣21。如图4所示,方形的对接板3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设置有四个对接装卸孔33。如图1所示,安装框2与对接板3通过安装装卸扣21与对接装卸孔33之间相对应地卡扣结合而连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对接板3前后走向的中轴线位置上设有总数为六个的三组按键安装轴32,该中轴线位置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六个对接孔31。如图1所示,面板4由三个各自独立的按键41组成;如图5所示,长方形的按键41背面前后两侧边分别在前后走向的中轴线位置上设有按键安装扣42,该中轴线位置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着两个施力件43。如图1所示,按键41与对接板3通过两个按键安装扣42与每组按键安装轴32相互嵌合而连接在一起,施力件43则穿过对接孔31与三级传动组件5实现对接。

如图2、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安装座1内设有三个长条方形的安装槽12,每个安装槽12内均设置一个三级传动组件5。每个安装槽12的左右两侧镜像对称地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外接件15和第二外接件16,其中第一外接件15包括均固定在安装槽2内部的外接螺丝151、外接导电片152、外接导电片触点153,外接螺丝151用于连接三级传动开关的外部导线,外接导电片152一端与外接螺丝151螺纹连接,外接导电片152的另一端上固定有扁圆柱形的外接导电片触点153,外接导电片触点153朝向安装座1的下表面。第二外接件16的具体结构则与第一外接件15相同。安装槽12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为凸起形状的内接导电支撑件17,内接导电支撑件17连接外部导电线路或者其余安装槽12的内接导电支撑件,可设置为倒“u”字型或者倒“v”字型或者其他形状。内接导电支撑件17、第一外接件15和第二外接件16全部由金属铜材料制成。

如图6和图7所示,三级传动组件5由第一受力件51、第二受力件52、传导件53和内接导电件54组成。安装座1的安装槽12在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可分为两组的四个受力件装卸孔13,在安装槽12前后侧壁的中间位置对称设有两个传导件装卸孔14,受力件装卸孔13与受力件51活动连接,传导件装卸孔14与传导件53活动连接。结合图8所示,第一受力件51和第二受力件52的结构相同。第一受力件51水平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对接凹口512,另一端则设置为受力转轴513。受力转轴513使第一受力件51与左侧的受力件装卸孔13在相互嵌合后能上下转动,对接凹口512的内侧与传导件53相互抵接。第一受力件51顶部靠近对接凹口512的位置上还设有受力凹口511,受力凹口511与按键4的施力件43相互抵接从而达到传递施力件43作用力的目的。第二受力件52则通过与第一受力件51相同的结构,与安装槽12右侧的受力件装卸孔13活动连接、与传导件53相互抵接,实现传递施力件43作用力的目的。如图6所示,第一受力件51安装于安装槽12左侧,第二受力件52装于安装槽12右侧,传导件53安装于安装槽12中部。结合图9所示,传导件53为“t”字型结构,由横杆533、竖杆534和传导转轴535组成,传导件53的竖杆534与横杆533在结合处的几何中心为传导转轴535,传导转轴535与安装槽12的传导件装卸孔14相互嵌套形成活动连接,使得传导件53能够以传导转轴535为中心左右摆动。如图7所示,传导件53的横杆533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受力件51的对接凹口和第二受力件52的对接凹口相互抵接。传导将53的竖杆534为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腔体,下端设有开口且腔体与开口连通;竖杆534的腔体上部设有弹簧531,腔体下部设有顶块532,弹簧531与顶块532的尾部相互连接。顶块532的头部在弹簧531的弹力作用下延伸出竖杆534的下端开口,与内接导电件54相互抵接。内接导电件54由金属铜材料制成,由第一内接触点541、第二内接触点542、内凹导电片543构成。内凹导电片543为两端向上凸起中部向下凹的结构,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内接触点541、第二内接触点542,第一内接触点541、第二内接触点542均为扁圆柱形朝向安装座1上表面的设计,第一内接触点541、第二内接触点542分别对应第一外接件15的外接导电片触点、第二外接件16的外接导电片触点。内凹导电片543中部的上表面与顶块532相互抵接,下表面与内接导电支撑件17相互抵接,顶块532、内接导电支撑件17与内凹导电片543的抵接位置均为内凹导电片543的中间点形成杠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接件15、第二外接件16、内接导电支撑件17、内接导电件54均为导电的金属铜材料制成,用以构成开关的电流传导线路,其余部件则全部使用绝缘材料。

本实施例的运作时,通过按键4的左、中、右三种位置变化来实现内部导电线路的状态变化。当按下按键4左边一侧时,施力件43给到所抵接的第一受力件51的受力凹口511作用力,使得第一受力件51的对接凹口512给所抵接的横杆533的左侧受力向下转动,此时绕着传导转轴535作用力传导到竖杆534,使得竖杆534向右侧摆动,顶块532位移到内凹导电片543中间点的右侧,使得左侧的第一内接触点541抬升直至与第一外接件15的外接导电片触点153相互抵接,从而形成了一个依次由第一外接件15、内接导电件54、内接导电支撑件17构成的导电通路。当按下按键4的右侧时,则是与前述相同运作原理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依次由第二外接件16、内接导电件54、内接导电支撑件17构成的导电通路。当按键4左右两侧均未被按下按键4处于左右两端受力平衡时,最终会使竖杆534摆动到内凹导电片543的中间点,使得内接导电件54的左右两端与第一外接件15和第二外接件16均处于不接触状态,让电路维持断路。三个安装槽12内各自的第一外接件15、第二外接件16均连接外部导电线路,而内接导电支撑件17既可以设置成分别连接外部导电线路,也可以将三个接导电支撑件设置为相互电性连接使得三个内接导电件54与内接导电支撑件17能够形成共线,从而整个开关能起到多路连接器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三级传动开关,能够在共用一个按键4的情况下就选择性接通第一外接件15或者第二外接件16其中一个的功能,还可以对第一外接件15或者第二外接件16同时进行断路操作,相比现有的按键型电气开关装置只是简单的对一条导电线路进行通/断操作的情况,本实施例实现了更多的导电线路选择。当本实施例中三个安装槽12内的每个内接导电支撑件17都电性连接在一起时,这三个三级传动组件5就相当于连接增加了多个导电线路选择,相比现有的按键型电气开关装置本实施例还起到了多路选择器的作用。另外,现有技术是通过对按键型电气开关内部的金属片施加作用力产生形变,使原本断开的金属导线相互接触而形成通路,长期使用会导致金属疲劳而出现接触不良甚至内部金属片断裂开关损坏的问题,而本实施例通过内接导电件54与内接导电支撑件17相互抵接形成的平衡杠杆结构,并在传导件53的作用摆动下实现内接导电件54左右两侧的上升与下沉与外接件接触而形成导电线路,避免了内接导电件54和内接导电支撑件17发生形变,从而解决金属疲劳问题,延长开关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所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所有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的内容,例如形状上将直线或者平面替换为曲线或者曲面、改变部件的尺寸比例关系、简单替换部件的空间位置、材料的简单替换等,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