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97009发布日期:2021-06-04 11:4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因其丰富的功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
3.因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不断蚕食液晶显示高端市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需另辟蹊径,寻求出路,am mini

led(active

matrix mini

led,有源矩阵微型发光二极管)应世而出;白油制程为mini

led不可或缺的一道制程,主要起提升反射率,提高光学品味,降低能耗的作用,因白油材料特性影响,白油制程需采用丝印机设备制作。为保证良好的丝印效果(图形精确、不模糊、无毛刺等不良),在印刷过程中网版与承印物需保持线性接触。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丝印工作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的第一金属层11、栅极绝缘层(gate insulator,gi)12、第二金属层13和钝化层14。若在丝印过程中所述钝化层14表面或承载所述显示面板的承印台表面存在异物15导致所述显示面板轻微形变,刮刀16接触所述显示面板时局部应力集中,所述栅极绝缘层12破损,所述第一金属层11和所述第二金属层13均溢出预设的膜层区间,所述第一金属层1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3接触造成短路不良。如果由于所述异物15会导致破片甚至短路,加强对显示面板表面以及承印台表面平行度的要求以及无尘等级的要求,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一方面也会导致生产效率不高,难以满足量产需求。
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若在丝印过程中显示面板表面或承载所述显示面板的承印台表面存在异物导致所述显示面板轻微形变,刮刀接触所述显示面板时局部应力集中,栅极绝缘层破损,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接触造成短路不良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若在丝印过程中显示面板表面或承载所述显示面板的承印台表面存在异物导致所述显示面板轻微形变,刮刀接触所述显示面板时局部应力集中,栅极绝缘层破损,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接触造成短路不良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
7.第一金属层;
8.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
9.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上;
10.钝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上;
11.第一应力缓冲层,设置于所述钝化层之上;
12.白色油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之上。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油墨层包括图案区和镂空区,所述白色油墨层的图案区在所述钝化层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在所述钝化层上的正投影之内。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钝化层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相对的表面包括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呈波浪状和锯齿状。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钝化层包括多个凹槽或者多个通孔,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填充于所述凹槽或者所述通孔中,且覆盖所述钝化层表面。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应力缓冲层,所述第二应力缓冲层设置于所述钝化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钝化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者氮化硅,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的材料为亚克力、环氧材料或者丙烯酸材料。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的材料与所述显示面板内至少一有机膜层的材料相同。
19.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以下步骤:
20.提供一第一金属层,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制备绝缘层;
21.在所述绝缘层上制备第二金属层,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制备钝化层;
22.在所述钝化层上制备应力缓冲层,在所述应力缓冲层上制备白色油墨层。
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制备所述钝化层之后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钝化层的上表面制备图案化的光刻胶,刻蚀未被所述光刻胶覆盖的所述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形成凹凸结构、多个凹槽或者多个通孔。
2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制备所述钝化层之前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制备所述第二应力缓冲层,在所述应力缓冲层上制备所述钝化层。
25.相较于现有的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钝化层表面增设一层应力缓冲层,避免丝印制程中因异物导致局部应力集中而膜层出现破片从而导致短路,该方案可广泛适用于所述显示面板在接触式制程中的短路不良,从而有效改善所述显示面板丝网印刷过程中短路问题,提升产品良率,增加产品成本优势,同时,有效改善显示面板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刮伤、压伤等不良,提升产品良率,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短路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丝印示意图;
33.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7.现有技术中若在丝印过程中显示面板表面或承载所述显示面板的承印台表面存在异物导致所述显示面板轻微形变,刮刀接触所述显示面板时局部应力集中,栅极绝缘层破损,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接触造成短路不良的技术问题。
38.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39.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21;绝缘层22,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21之上;第二金属层23,设置于所述绝缘层22之上;钝化层24,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23之上;第一应力缓冲层27,设置于所述钝化层20之上;白色油墨层28,设置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之上。
40.相较于现有的显示面板,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钝化层20表面增设一层应力缓冲层27,避免丝印制程中因异物导致局部应力集中而膜层出现破片从而导致短路,该方案可广泛适用于所述显示面板在接触式制程中的短路不良,从而有效改善所述显示面板丝网印刷过程中短路问题,提升产品良率,增加产品成本优势,同时,有效改善显示面板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刮伤、压伤等不良,提升产品良率,提高产品竞争力。
4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油墨层28包括图案区和镂空区,所述白色油墨层28的图案区在所述钝化层24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在所述钝化层24上的正投影之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也包括图案区和镂空区,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仅覆盖所述钝化层24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图案区在所述钝化层24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白色油墨层28的图案区在所述钝化层24上的正投影面积,且所述白色油墨层28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正投影之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中设置所述镂空区,使得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中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所述图案区,所述图案区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时,给所述图案区提供了拉伸或者收缩的间隙,减少了所述显示面板各膜层之间的应力积累和传递,降低所述显示面板因应力的积累和传递产生裂痕从而造成所述显示面板失效的可能性。
4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没有镂空区,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完整的覆盖所述钝化层24的全部区域,此时,仍能满足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图案区在所述钝化层24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白色油墨层28的图案区在所述钝化层24上的正投影面积,且所述白色油墨层28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正投影之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制备完成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后,无需对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进行图案化蚀刻,可以节省一道光罩制程,简化工序。
4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钝化层24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相对的表面包括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呈波浪状和锯齿状。即在不影响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上表面光滑的情况下,在图中所述钝化层24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下表面包括所述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相互交错的弧形、三角形或者矩形,本实施例中以弧形距离,即所述凹凸结构呈波浪状。当应力从上往下进入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时,由于所述第一缓冲层27的下表面为波浪状,所述应力会被分散成向不同方向上传导的应力,单一方向上的应力强度将大大减小,该凹凸结构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破损和断裂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以所述钝化层24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相对的表面为凹凸结构举例,实际上,在其他任意相邻两个相邻的膜层交界面上形成凹凸结构,均具有缓解应力的功效;如防止所述第二金属层23破损,可以在所述钝化层24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3相对的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23与所述绝缘层22相对的表面形成凹凸结构;防止所述第一金属层21破损,还可以在所述绝缘层22与所述第一金属层21相对的表面形成凹凸结构。
44.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钝化层24包括多个凹槽或者多个通孔,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填充于所述凹槽或者所述通孔中,且覆盖所述钝化层24表面。经过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受力分析,发现在上述实施例中,随着受到的应力强度越大,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厚度越大,影响所述显示面板的轻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厚度进行优化,通过对所述钝化层24进行受力分析,对所述钝化层24易破损的脆弱处开设多个凹槽或者多个通孔,再将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填充于所述凹槽或者所述通孔中,且覆盖所述钝化层24表面,进一步减小所述钝化层24受到的应力强度。在相同厚度的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承受的应力强度更大。
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所述第二金属层23破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应力缓冲层,所述第二应力缓冲层设置于所述钝化层24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两个应力缓冲层,缓冲应力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且每个所述应力缓冲层的厚度比仅设置一个所述应力缓冲层的厚度要小。可以理解的是,将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进行结合,可以在所述第二应力缓冲层的上下表面制备凹凸结构,也可以在所述钝化层24中设置有多个朝下的凹槽或者通孔。所述第二应力缓冲层填充于所述凹槽或者所述通孔中。
46.所述钝化层24具备长期阻止有害杂质对器件表面的沾污;热膨胀系数与硅衬底匹配;膜的生长温度低;钝化膜的组份和厚度均匀性好;针孔密度较低以及光刻后易于得到缓变的台阶等性质。所述钝化层24需采用化学稳定性高的材料,优选的为氧化硅或者氮化硅,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需采用吸收应力较好的有机材料,优选的采用亚克力、环氧材料或者丙烯酸材料。
4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的材料与所述显示面板内至少一有机膜层的材料相同。可以利用现成的设备、成膜工艺和多余的材料制备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达到产能去化的目的,节约成本,防止浪费。
4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丝印示意图。若在丝印所述白色油墨层27的过程中所述钝化层24表面或承载所述显示面板的承印台表面存在异物25导致所述显示面板轻微形变,刮刀26接触所述显示面板时即使局部应力集中,由于所述第一应力缓冲层27和相关结构的设置,所述应力得以分散和吸收,所述绝缘层22、所述第一金属层11和所述第二金属层13均不易产生破损和断裂,避免了所述第一金属层1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3溢出预设的膜层区间,并相互接触造成短路不良。从而降低了对所述显示面板表面以及承印台表面平行度的要求以及无尘等级的要求,一方面会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也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
49.为了更好地制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基础之上,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50.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s1、提供一第一金属层21,在所述第一金属层21上制备绝缘层22;
52.s2、在所述绝缘层22上制备第二金属层23,在所述第二金属层23上制备钝化层24;
53.s3、在所述钝化层24上制备应力缓冲层27,在所述应力缓冲层27上制备白色油墨层28。
54.具体地,在所述第二金属层23上制备所述钝化层24之后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钝化层23的上表面制备图案化的光刻胶,刻蚀未被所述光刻胶覆盖的所述钝化层24,所述钝化层24形成凹凸结构、多个凹槽或者多个通孔。
55.具体地,在所述第二金属层23上制备所述钝化层24之前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二金属层23上制备所述第二应力缓冲层,在所述第二应力缓冲层上制备所述钝化层24。
5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
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结构或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57.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